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

第215章 義兵之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無樹散人 本章︰第215章 義兵之篇

    書房內,燈火通明,氣氛卻肅穆如廟堂。

    魏瀅研磨的動作輕緩而穩定,墨香混合著茶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張市屏息凝神,將光滑的草木紙一寸寸鋪平,仿佛在準備一件稀世珍寶。

    李斯立于案前,閉目片刻,腦海中翻騰著從下 里村到咸陽,從荒野求生到朝堂博弈的一幕幕。那些面孔,那些話語,那些或明或暗的掙扎,都化作此刻筆下的萬鈞之力。

    他睜開眼,眸中精光一閃,提筆蘸墨,筆鋒落下!

    呂氏春秋•義兵篇•審勢。

    開篇,他並未直接談兵,而是以一種宏大的敘事,重新定義了戰爭的“名義”。

    “天道之義,在伐罪救民。商湯伐桀,武王伐紂,非為一姓之私,乃為天下之公……”

    筆走龍蛇間,李斯想起了下 里村的里正趙平。那位固執的老人,他不懂什麼天道大義,他心中的“義”,就是護住村中百十口人的安寧,就是面對戎蠻威脅時,那份樸素而堅定的責任。

    “王道之義,在止亂息戈。春秋以降,禮崩樂壞,諸侯相爭,白骨蔽野,千里無雞鳴。此天下之大病也!秦之兵戈,非為攻伐,乃為刮骨療毒,以戰止戰,換萬世太平!”

    寫下這句時,他眼前浮現出庸虎那張憨厚而忠誠的臉。庸虎的“義”,是知恩圖報,他不懂天下大病,但他知道,跟著李斯,能吃飽穿暖,能過上安穩日子。這就是普通人對“太平”最真切的渴望。

    李斯筆鋒一轉,進入了最具顛覆性的篇章。

    呂氏春秋•義兵篇•踐行。

    “義,非空言,當踐于行。故義兵者,當有三律!

    “其一,不殺降者!”

    他下筆極重,墨跡仿佛要透穿紙背。他的腦海中,回響著信陵君在驛館中那聲嘶力竭的質問︰“一個以屠戮降卒為榮,視人命如草芥之國,其言‘利民’,何其虛偽!其稱‘大義’,何其諷刺!”

    信陵君的“義”,是貴族的悲憫,是存韓救魏的責任,是“竊符救趙”的豪情。那份“義”高貴而純粹,卻也因其理想化而顯得脆弱。

    李斯在心中回應道︰信陵君,我無法在道義上完全駁倒你,但我要用一種更務實、更具力量的方式,來終結你所痛恨的暴行!

    “降卒者,非累贅,乃資也!一人之降,可為農、為工,其創之利,遠勝一顆首級!善待降卒,其名遠揚,可瓦解敵軍死戰之心,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他將冷冰冰的利益算計,化作了約束暴行的枷鎖,這比空洞的道德說教,在秦國這架戰爭機器面前,有效一萬倍!

    “其二,不擾平民!其三,不毀鄉邑!”

    寫到此處,李斯的筆觸變得柔和了一些。他想起了簡報中的中牟城頭,那些慷慨赴義的墨者,秉持著“非攻”,“兼愛”的古老信念,用血肉之軀去守護一座與他們並無直接關聯的城池。

    他們的“義”,是一種超越國界的理想主義。李斯敬佩,卻也深知其局限。單純的守護無法結束亂世。所以,他要將這份守護的內核,融入到進攻的鐵蹄之中!

    “吾等非為毀滅,乃為接收!城郭、田畝、民眾,皆為大秦未來之基石。毀之,是為自毀長城!

    他將墨家的理想,包裝成了秦國最實際的“國家利益”,讓“仁義”從一種選擇,變成一種必須。

    筆鋒繼續游走,他寫下“攻心為上”,寫下“分化招納”,寫下“圍三缺一”。

    當寫到“招納有才之士,不問其來處,不究其過往”時,他眼前浮現出韓非那雙充滿痛苦與不甘的眼楮,以及想象中的他寫下《孤憤》時悲愴的身影。

    韓非的“義”,是對故國深沉的愛。他渴望用自己的法家學說拯救韓國,卻不為君王所用。

    李斯在心中默念︰韓非啊韓非,你的才華,不該為一個注定消亡的韓國殉葬。天下,才應該是你施展抱負的舞台!我為你,為天下所有懷才不遇的“韓非”,打開一扇門!

    寫到這里,李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然而,就在這豪情升至頂點的瞬間,一股寒意卻毫無征兆地從他脊背升起。

    他猛然停筆,筆尖的墨汁凝聚欲滴,懸在紙上半空,微微顫抖。

    一個可怕的念頭闖入他的腦海。

    趙伯的“義”,是為一村。庸虎的“義”,是為一家一主。墨者的“義”,是為天下弱者。信陵君的“義”,是為故國宗親。韓非的“義”,是為救亡圖存。

    這些“義”,或大或小,或公或私,都在驅動著人們行動。

    但,如果“義”被扭曲呢?

    他想起了春秋以來,無數以“復仇”為名的戰爭。吳王伐楚,伍子胥掘墓鞭尸,是為父兄之“義”。諸侯之間,為爭一城一地,也皆稱吊民伐罪之“義”。

    當“義”被局限在一家,一宗,甚至一人的私仇之上時,它就不再是救世的良藥,而是亂世的劇毒!它會成為野心家最冠冕堂皇的借口,成為殺戮者最理直氣壯的旗幟!

    李斯瞬間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意識到,他所構建的“義兵”理論,還缺少最關鍵的一環——一個最終的歸宿!一個能容納所有“義”、並將其引向建設而非毀滅的終極目標!

    若無此目標,他今日所書,他日也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成為新的、更高效的暴行工具!

    必須給“義”立一個最終的歸宿!

    他的眼神再次變得無比銳利,筆鋒重重落下,開啟了最後的篇章。

    呂氏春秋•義兵篇•安邦。

    “戰之終,非城之陷,乃民之心歸也!”

    “以工代賑,化降卒為建設之力!開倉放糧,收流民為大秦之民!”

    “推廣秦法,非以威懾,乃以公允!使天下知,法之下,無有貴賤,唯有公理!”

    “終其所指,天下歸一,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使趙,韓,魏,楚,齊,燕人……皆忘其舊名,共稱‘華夏’!至此,天下再無攻伐,義兵方可歸鞘,馬放南山!”

    當最後一個字落下,窗外,天際已泛起魚肚白。

    第一縷晨光穿透窗欞,灑在書案之上,照亮了那篇墨跡未干的《義兵篇》。

    李斯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只覺得渾身脫力,精神卻前所未有的亢奮。他將自己所有的現代思想、歷史洞見,以及對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感悟,盡數熔鑄于這數千言之中。

    “先生……”

    魏瀅和張市的聲音帶著一絲顫音。她們雖不能完全讀懂那些艱深的秦篆,但她們能清晰地感受到,從那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磅礡氣魄,一種要將天地都重新規整的無上意志!

    她們看著燈火下李斯那略顯疲憊卻異常明亮的側臉,眼神中充滿了震撼與敬畏。

    這一夜,咸陽城中,有人在溫柔鄉里沉淪,有人在權斗中密謀。

    而李斯府邸的書房內,一篇足以改變未來天下格局的雄文,伴隨著第一縷晨光,悄然誕生。

    這時代的血色底色,仿佛在這一刻,被撕開了一道金色的裂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方便以後閱讀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215章 義兵之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第215章 義兵之篇並對關于冒充未來大秦丞相的那些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