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別來無恙否?‘阿龍’前番與君一席談,受益匪淺。”
來了!
李斯心中暗忖,臉上卻適時地露出恰到好處的“驚愕”與“恍然”,仿佛此刻才將眼前的君王與記憶中的“龍公子”聯系起來。他連忙躬身,語氣中帶著一絲“惶恐”︰
“王上……臣……臣萬萬未曾想到,當日與昌平君一同的‘龍公子’,竟是王上!臣有眼不識泰山,罪該萬死!”
嬴政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拘謹︰“無妨。當日寡人微服,本就不欲人知。只是未曾想,李卿之才,遠超寡人預料。”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郁結︰“李卿觀我大秦今日之朝局,以為如何?”
李斯心中了然,這是嬴政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尋求支持的信號。
他沉吟片刻,謹慎地答道︰“回王上,大秦國力蒸蒸日上,相邦勵精圖治,百官各司其職,此乃盛世氣象。然,臣以為……”
他微微一頓,觀察著嬴政的神色,見其並無不悅,才繼續道︰“大樹之下,亦需陽光雨露,方能枝繁葉茂,直沖雲霄。”
“大樹……”嬴政低聲重復了一遍,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光芒,他凝視著李斯,
“相邦于國有大功,寡人年幼,諸多國事,尚需倚仗相邦與諸位老臣。李卿以為,此‘大樹’,可會遮蔽所有陽光?”
這已經是相當直接的試探了。李斯心中一凜,知道此刻的回答至關重要。他垂首道︰
“回王上,參天大樹,亦有其根系與枝葉之限。陽光普照,無遠弗屆,只待時機,新苗亦可沐浴其輝,茁壯成長。關鍵在于,這陽光,是否能透過層層枝葉,精準地灑向需要之處。”
嬴政眼中精光一閃,對李斯這番滴水不漏又暗藏深意的回答頗為滿意。他點了點頭︰
“李卿所言甚是。相邦之事,寡人心中有數。然這朝堂之上,並非只有一棵‘大樹’。寡人生母趙太後,心系趙地舊事,時常垂問。祖母夏太後,亦為韓地故人掛懷,對我大秦國策頗有看法。
更有華陽太後雖年事已高,然其楚系宗親遍布朝野,于朝中自成一股勢力,寡人亦需顧及。
嬴政一番話,將朝堂之上呂不韋獨攬大權,宗室之中趙、韓、楚三系外戚勢力盤根錯節的復雜局面,隱晦而清晰地點了出來。
李斯听罷,心中對嬴政的處境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位年輕的君王,不僅要面對權傾朝野的相邦,還要周旋于幾大背景深厚的外戚勢力之間,其艱難可想而知。
他深吸一口氣,腦海中歷史的脈絡與眼前的現實迅速交織。他深知,秦王嬴政並非池中之物,隱忍只是暫時的。此刻,正是他這位“穿越者”展現價值,為自己未來鋪路的關鍵時刻。
他略一思忖,再次躬身,聲音沉穩而富有磁性︰
“王上所慮,臣感同身受。臣聞,昔年我大秦昭襄王初登大位,亦是年少。彼時,內有宣太後主政,其為楚女,其弟魏冉,其羋姓宗親權傾朝野,號為‘四貴’。昭襄王之權柄,亦是旁落許久,其處境之難,較之今日王上,恐不遑多讓。”
嬴政眼神一凝,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李斯繼續道︰“昭襄王雖無實權,然其聰慧隱忍,深知時機未至,不可妄動。于是,他凡事遵循秦法,勤勉學習國政。按照秦國法度,軍國大事,縱使權臣與太後主導,亦需上稟君王,在形式上獲得君王允可。
昭襄王便利用這一點,凡是與他相關之軍政事務,無論大小,他都親自過問,認真听取,雖不輕易發表意見,卻以此不斷熟悉朝政運作,了解各方勢力,更重要的是,他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知道,秦國,依舊有君王在!他不斷地‘刷其存在’,積蓄力量,培養心腹。”
“昭襄王便是如此,默默耕耘,靜待時機。他不僅要面對朝堂之上的權臣,更要周旋于強勢的宣太後及其外戚勢力之間。
數十年如一日,待宣太後薨,‘四貴’之勢漸衰,昭襄王已盡掌國政,羽翼豐滿,方一舉罷黜權臣,收歸王權,開創了秦國數十年之霸業。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為我大秦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無比的根基!”
李斯這番話,巧妙地將昭襄王面對的宣太後楚系勢力與嬴政當前面對的宗室勢力相對應,不僅點出了困境的相似性,更強調了昭襄王成功的策略︰遵守法度,積極參與,學習積累,廣刷存在,等待時機。
這既符合秦國“以法治國”的傳統,也顧及了嬴政目前“潛龍在淵”,需在復雜勢力間周旋的處境。
嬴政听罷,久久不語。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精光閃爍不定,顯然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良久,他長長吐出一口氣,看向李斯的眼神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賞與認同。
“李斯!”嬴政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你……果然是大才!昔日昭襄王之事,寡人亦曾听聞,卻未曾如你這般看得透徹,分析得如此鞭闢入里!宣太後之威,四貴之盛,確實與寡人今日所面之局,有相似之處!”
他原以為李斯只是個精于法術、善于謀劃的能臣,卻沒想到,此人竟還有如此深遠的歷史洞察力和戰略眼光,更能巧妙地以古鑒今,為他指明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潛龍在淵,待時而動……”嬴政喃喃自語,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李卿之言,寡人,受教了!”
這一刻,嬴政對李斯的信任與倚重,無疑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知道,眼前這個人,將是他未來親政掌權,乃至掃平六合,開創萬世基業的重要臂助!
李斯垂首,恭敬道︰“臣惶恐,能為王上分憂,乃臣之幸。”
他心中卻是暗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不過是順勢而為,稍稍推了一把。嬴政,你這頭雄獅,甦醒只是時間問題。
又與嬴政密議片刻,李斯方才告退。他步出章台宮側殿,心中思緒萬千。
與未來始皇帝的這番深談,無疑為他接下來的路指明了方向。正當他沿著宮道向外走去時,一道縴細的身影匆匆從前方甬道轉角處迎了上來。來人是太後趙姬的心腹侍女冬兒。冬兒見到李斯,腳步一頓,隨即快步上前,略帶急促地福了一禮︰
“李大人,太後有旨,請您即刻前往甘泉宮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