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府中,呂不韋居中而坐,神色沉靜,身側是須發花白、氣勢沉穩的上將軍蒙驁。階下,李斯正侃侃而談。
“……故臣以為,滅韓非一蹴而就之功,亦非不可為之事。當以三策並行︰其一,‘利誘分化’。韓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宗室、權臣各有私心。可遣使暗中聯絡其國內對韓王不滿或有野心之輩,許以重利,使其內斗,自亂陣腳。其二,‘經濟鎖喉’。韓國雖小,亦有其民生支柱。我大秦可憑借地利與國力,操控關稅,傾銷我大秦之物,沖擊其本土農桑工造,使其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其三,‘軍事威懾,蠶食其地’。待其內亂初顯、經濟疲敝,我大秦便可尋機先取其外圍城邑,步步為營,逐步壓縮其生存空間,最後圖其國都,則韓可一鼓而下。”
李斯語調平穩,條理清晰,將復雜的國策與軍事戰略娓娓道來,仿佛一切盡在掌握。
呂不韋听罷,撫須不語,目光轉向蒙驁︰“蒙帥以為如何?”
蒙驁面容肅穆,他戎馬一生,自然听得出這三策的深意與狠辣。他沉吟片刻,微微頷首︰“此三策,環環相扣,攻心為上,兼以實力壓之。若能依計行事,韓國旦夕可亡。只是,‘利誘分化’需精準識人,‘經濟鎖喉’需朝中各方配合,‘軍事威懾’更需大軍調度得當,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呂不韋點了點頭︰“蒙帥所慮極是。李斯,你且退下,將此三策詳述成文,明日呈上來。”
“謹遵相邦之命。”李斯躬身一禮,從容退出了內堂。
待李斯的身影消失在回廊盡頭,內堂中的氣氛才略微松弛下來。
呂不韋看向蒙驁,露出一絲笑意︰“蒙帥,此刻無人,可暢所欲言了。你對這李斯,究竟如何評價?”
蒙驁一改方才在李斯面前的平靜,眼中精光四射,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贊賞︰“相邦!此子絕非池中之物!昔日晉陽一役,老夫雖聞其功,尚以為有幾分夸大。但今日親聞其伐韓之策,方知其胸藏錦繡,謀略深遠,遠非尋常年輕人可比!‘利誘分化’,洞悉人心;‘經濟鎖喉’,精準打擊;‘軍事威懾,蠶食其地’,更是老成謀國之言!此等見識,此等條理,便是老夫軍中宿將,怕也難出其右!相邦慧眼如炬,從何處尋得此等大才?”
呂不韋微微一笑,帶著幾分得意︰“此人乃荀卿門下,自楚國上蔡而來,由鄭國舉薦。初見之時,本相亦只覺其有才,未曾想其竟有如此經略之能。晉陽之事,已讓本相另眼相看,今日之策,更顯其不凡。”
蒙驁重重點頭,隨即話鋒一轉,神色間卻添了幾分凝重與不易察覺的焦慮,他壓低了聲音道︰“相邦,老夫今日尚有一不情之請,也是一樁家事,想請相邦參詳一二。”
呂不韋見他神色有異,好奇道︰“蒙帥但說無妨,你我之間,何須客氣。”
蒙驁輕嘆一口氣︰“相邦明鑒,老夫那不成器的孫女蒙瑤,自幼嬌慣,性情跳脫。近來……近來竟不知受何人蠱惑,與貴府一個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