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東晉,山河共挽

第8章 土斷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楚廟寒鴉 本章︰第8章 土斷

    永和十一年八月,王羲之帶著王凝之到達建康。

    司馬昱的清談能力,在名士圈里屬于旁听的那一桌,而他的執政能力,還在清談之下。

    他召王羲之進京,不是想好了要怎麼處理,而是拖不下去了。

    蘭亭集會那次,王庾桓謝四大家族都去人了,高平郗氏、太原孫氏、汝南呂氏和泰山羊氏等大族也不乏遠赴山陰的。

    連王述本家的太原王氏,都有王蘊作為代表列席參加。

    所以王羲之若是被判定有問題,這些人的面子全掛不住。

    司馬昱在這幫人的接連催問下,只能請王羲之過來商量,看看是換個地,還是在建康找個清要衙門。

    他這次學乖了,只請了王羲之上門。

    當然,還有不請自來的王凝之,他主要是擔心老爹被幾句迷魂湯給帶偏了。

    賓主入座後,司馬昱和王羲之開始寒暄。

    “逸少遠來辛苦,幾年不見,風姿依舊。”

    “殿下日理萬機,我如今一介鄉野老翁,怎麼敢說辛苦。”

    “逸少可不能走,朝廷還少不了你這樣的肱股之臣。”

    “殿下言重了,我已年邁,余生當與山水為伴。”

    听得一旁的王凝之只差打個呵欠了。

    兩人來回拉扯了幾個回合,司馬昱這才步入正題︰“會稽雖然山水秀麗,但逸少一住三年,難免久看生厭,有沒有考慮換個地方?”

    他說得很客氣,但王羲之並不領情,“殿下多慮了,我已打算終老會稽。”

    司馬昱仍不放棄,又道︰“眼下朝中多事,逸少不如留在建康,一起為天子分憂。”

    王羲之的傲氣不允許他退讓,依舊拒絕道︰“老邁之軀,難堪大用,不如歸去。”

    司馬昱嘆了口氣,轉而打起了苦情牌,“我年少之時,逸少便在身邊教導,如今淵源被貶,我在朝中左支右絀,逸少不能再幫幫我嗎?”

    王羲之在司馬昱八歲受封會稽王後,便入府擔任了會稽王友一職,于司馬昱算是亦師亦友。

    煽情的話起到了效果,王羲之果然有些動搖,他雖然喜好山水和修道,但心中始終還有為國效力的熱情。

    司馬昱見有戲,忙趁熱打鐵,“叔平正好入我府上為參軍,逸少在京中也方便指點。”

    王凝之擔心父親答應下來,搶先替他答道︰“多謝殿下,家父還有些疑慮,容我們回去再想想。”

    這是人之常情,一勸就答應,那就顯得貪戀權位了,所以司馬昱沒有多想,滿意地轉移了話題。

    兩人又共同回憶了往昔,尤其是那段司馬昱沒有接管朝政,大家終日優哉游哉的日子。

    那段歲月里,朝廷由王導和庾亮、庾冰輪流坐莊,桓溫和殷浩還是朋友,大家都還年輕,一起沒心沒肺地飲酒賦詩、談玄問道。

    可惜這種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回家之後,王羲之還沉浸在感傷之中,他比那些人年長,已過天命之年的他更覺世事無常。

    王凝之沒有傷春悲秋的心思,小心發問︰“阿耶是想答應相王的要求嗎?”

    王羲之有些掙扎,遲遲沒有回答。

    “上次來京城時,叔父便表示會稽不可輕棄,如果阿耶回京任職,叔父應該會前去接手。”王凝之分析道︰“那麼阿耶留在京中,接任太常或者升任侍中的可能較大。”

    東晉的官員調動頻繁,並不太講究官品的升降,京城的宰相一級出去擔任太守、刺史的例子比比皆是,反之亦然。

    王羲之煩惱道︰“若是留下,我自然想做點事情,而不是在京中蹉跎歲月。”

    王凝之很理解他的想法,眼下時機已到,不再藏著掖著,坦誠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不打算去相王府入職。”

    “你還年輕,在京中歷練下才是正途。”王羲之立馬否定了兒子的想法,畢竟大族子弟的培養都有固定路數。

    “待在京城,能學的只有清談,”王凝之不屑道︰“那幫人要是能靠一張嘴收復中原,我再學不遲。”

    “那你想做什麼?”

    “我已經同意去征西大將軍府了。”

    “什麼!”王羲之驚訝地站起身來,“你什麼時候和桓元子聯系上了?”

    王凝之簡單說了下江陵會面的事,又道︰“整個江南,只有桓公立志北伐,我輩自當效力。”

    王羲之氣得直哆嗦,怒道︰“那你上次回家不說,就是等著我帶你來建康?”

    “是,”王凝之老實地垂手而立,“我不僅為自己謀了個差事,還替阿耶也打算了。”

    王羲之怒極反笑,“是嗎,那你倒是說說看,計劃讓我為他桓元子做什麼?”

    “不為桓公,而是為天下人,”王凝之硬著頭皮給暴躁老爹上價值,“南渡至今數十年,流民問題一直未能妥善解決,如今僑舊問題愈發嚴重,不管是為國還是為民,都應該再次施行土斷政策。”

    西晉末年,不少北方人為躲避戰亂逃到南方,東晉建立後,朝廷為了安置這些人,設立了不少僑置州郡,這些人被稱為僑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僑人的戶籍為白籍,與原住民的正式戶籍黃籍相對,不負擔國家調役。

    表面看是照顧這些流民,但是這些僑置州郡並無實際土地,只是辦事機構而已,免役的特權,是為了讓這些北方人入伍,要麼成為北伐的力量,要麼充當建康的防線。

    但北伐多次失敗,回歸故土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當年南渡的那批人也都陸續凋零。

    幾十年過去了,王謝這樣的北方大族早已佔地建園,而普通百姓大多淪為部曲或者佃客,與江南的原住民並無區別。

    這麼一來矛盾就出現了,大家都過一樣的生活,卻因為戶籍不同而生活負擔不一樣。

    在南方的土地上,北方來的人反而得到優待,這讓不少江南農民也干脆選擇逃亡,成為流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不是沒想過辦法,成帝咸和年間,便實行過土斷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整理戶籍,不分僑民舊民,一律按居住地重新造冊。

    不過那次土斷的效果並不理想,普通百姓擔心背上沉重的賦稅,士族也擔心失去北方高門的標幟,大家都不配合。

    瑯琊王氏要是變成了會稽王氏,名頭無疑就弱了許多。

    王羲之對兒子的慷慨陳詞不屑一顧,“說得好听,但我是不會為虎作倀的。”

    “阿耶不願意,此事桓公也會做,到時候便是雷霆手段,不知道多少大族要被抄家滅門。”王凝之早已備好說辭,“若由阿耶來主持土斷,還可以從中規勸斡旋,少發生些流血事件。”

    王羲之重新坐回榻上,思考良久,忽然嘆道︰“上次二奴你昏迷在靜室之中,到底是遇上誰了?”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東晉,山河共挽》,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8章 土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第8章 土斷並對穿越東晉,山河共挽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