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春來晚

第4章 可能是故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吹盡狂沙 本章︰第4章 可能是故知

    坐著曬太陽,閑著沒事,大領導又想了解自己家庭情況,劉正茂心里的小九九也是想拉近兩人關系,自己家沒有不可告人的事。

    “我家作坊是民國11年成立,我父親從蓮城縣來省城,在南門外一個叫南湖港的地方,他從一口缸一副石磨起家,經過十多年努力,搞成了省城一個小有名氣的豆制品品牌。可是到民國27年時,發生文夕大火,把他辛苦積累起來的財產燒得精光。”

    劉正茂娓娓道來,老王是本省最早的革命者之一,對文夕大火不陌生。

    “最悲慘的是,我父親帶著全家走兵時,遇到散兵搶劫,兒子被當場打死,發妻也挨了一槍,沒熬過來,幾天後也死了。”

    老王情緒也低落下來,說︰“亂世啊,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那你父親後來又怎麼樣?”

    劉正茂︰“他在老家呆了是十三個月,在民國29年又回到省城,找一個老鄉借一塊銀元,買了石磨和水缸重新起家,一直做到解放後公私合營。”

    老王︰“你是你父親再婚後的孩子?”“是的,就是借錢給我爸的那個老鄉,介紹他堂妹,也就是我媽給我父親做續弦,才又生了我姐和我兩個。”

    老王︰“你父親叫什麼名字?”

    “劉圭仁”

    “劉貴人?劉貴人?”老王眼楮一亮,嘴里喃喃道,仿佛想起什麼事。“王叔,劉圭仁,雙土圭,仁義的仁。不是富貴的貴人。”劉正茂解釋地說。

    “你家解放前是否有條小劃子?”老王試著問。“王叔,你怎麼知道我家有伐子,但是要供應香干到河西學堂用,我家就打了一條伐子,每天由我父親伐著過河送香干。”

    劉正茂好奇老王怎麼知道他家有一葉小舟。

    老王自言自語道︰“原來如此,這人可能是故知。”“王叔,你說啥?”劉問。

    老王面帶笑容說︰“我突然想起當年在省城做地下工作的事。”老王心里想,難怪解放後沒找到,原來是記錯名字。

    當年經歷過那件事的人,領袖的堂妹犧牲在衡陽,另外一個同志犧牲在江西,我目前又是這情況,救命之情只能以後有機會再還了。

    “劉知青,記住,有人的時候,你盡量少跟我接觸,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好吧,王叔,我會注意的。”劉正茂回答。

    “劉正茂!劉正茂!”知青點方向傳來蕭長民的喊聲。

    “我在這,”劉正茂回答。蕭長民循聲跑過來,看到老王頭和劉正茂坐一起,蕭長民就不做聲。

    劉正茂問︰“蕭知青,有事嗎?”蕭長民︰“大隊長讓我陪著你,我看你身體很虛,知青點又沒有油水,我~我也沒錢買肉,就想著漲水後,有的小魚跑到港子里。我忙了一上午,抓了幾條魚,準備煮魚給你補補身子。”

    蕭長民這話,樸實得讓劉正茂感動得流淚。後世社會是發達了,人也富裕得多,但是人與人卻丟失了忠誠和互助。“兄弟,謝謝你,你這兄弟,我交定了。”劉正茂抹去眼角的淚花說。

    “沒事,都是知青,應該互相幫助。”蕭長民很自然的說,不帶一點虛情假意。老王看到這一幕,雖然不是抓魚給自己補身體,但是對于蕭長民這小伙子的人品,他也是很認可。

    “蕭哥,我不會殺魚,還是麻煩你煮魚湯,我去揀點柴火。”劉正茂站起,又對老王說︰“王叔,你曬一會,我先去揀點枯樹枝,你這小屋濕氣太重,要燒大火驅驅潮氣。”

    “你去忙吧,我好點後,自己去揀柴去濕,”老王說。知青點和牛棚都建在邊緣地區,劉正茂就在村邊小山上掰枯枝。

    他想到老王,江南省的老革命,解放後做過江北省的一哥。1925年參加革命,先是在江南省跟偉人一起做農運工作,馬日事變後,從江南省會逃出,參加秋收起義,最高職位做到副國級。

    作為有社會經歷的過來人,劉正茂知道被關牛棚的人都是利害角色,這些人只要不死,最後都會重新出山。

    現在有個大pos在身邊,那一定結交于清萍之末,不動聲色搞好關系。人啊,真是無利不起早,劉正茂心里都鄙視自己,也是傲不過現實之人。

    不到半小時,就揀了一堆柴,抱了兩捆到知青點,剩下都抱到牛棚小屋。知青點里,蕭長民把抓來的大小魚全部剝好後,都下到鍋里,沒有油,只放點鹽用水煮。

    劉正茂用枯樹枝在小屋燒起一堆火,有的枯樹枝沒干透,煙子很重,搞得整個小屋烏煙瘴氣,進不了人。怕起火引燃小屋,劉正茂站在小屋門口守著。

    不讓明火燃太高。濃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把小屋里的蚊蟲和老鼠全部燻到屋外。沒多久,蕭長民就煮好了魚,過來喊︰“劉正茂,魚煮好了,去趁熱喝吧。”

    “謝謝,蕭哥。”

    劉正茂回到知青點廚房,找出兩個瓷碗,裝了兩碗魚湯到牛棚。他把一碗遞給老王,說︰“王叔,你喝點補一下。”

    老王︰“你們自己夠嗎?”劉︰“王叔,你喝完還有,蕭哥煮了一大鍋。”老王就沒客氣,接過瓷碗喝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正茂又端著另一碗進牛棚,說︰“馮老爹,這是蕭長民知青抓的雜魚,給您裝一碗魚湯嘗嘗。”馮老爹︰“劉知青,你還記得我這遭老頭,謝謝你啊。”

    路過小屋時,劉正茂看了火堆沒有大燃,他進去壓了一下火勢,估計不大燃。

    他才回到知青點廚房,抓了兩煮紅薯,給蕭長民一個,說︰“你也餓了吧,先吃吧。”

    兩人就著魚湯,吃紅薯。蕭長民說︰“劉知青,你跟老王頭接近,不怕惹禍?”劉正茂抬頭看蕭長民,從面色上看不出蕭長民有其他意思,只是出于善意提醒自己。

    就說︰“大家都是落難到這里,互相照顧一下,這里人少,你不說,我不說,沒人知道。”

    蕭長民雖然初中沒畢業,但是人不壞,听劉正茂這樣說也有道理,就沒再說什麼。“蕭哥,天天吃紅薯也不是個事。晚飯我們煮米飯吧。”

    “那十斤大米是大隊專門給你吃的,我不能吃。”

    “蕭哥,你傻啊,知青點就我們兩人,還分什麼你我?有福同享,晚上煮米飯,正好有魚湯泡飯。”

    “呵呵,我是被紅薯搞傷了,做夢都想吃米飯,就听你的,晚上飽餐一頓。”蕭長民邊說,邊舔舔嘴巴,回味米飯的味道。

    吃著昨天煮熟的涼紅薯,嘴里就是嚼澱粉的味,真的很不爽。一口紅薯一口魚湯。

    不得不說,雖沒有放油和其他調料的魚湯,只用鹽調味,入口真是鮮。約干年後,劉正茂發達了,吃遍大江南北山珍海味,卻再也找不到這麼鮮的感覺。

    兩人在沉默中吃了半個紅薯,劉正茂覺得這樣太悶,就沒話找話的問︰“蕭哥,你家住省城那里?”“南門外貨站。”

    “你是鐵路子弟?”“勉強算吧,我爸只是貨站的搬運工。”蕭長民有點自卑地說。

    “蕭哥,其實我們兩家離得不遠,哦,對了,你小學是在那個學校?”宿主家離南門貨站只有三里地左右,說不定小學還是校友。

    “你家是哪里?我是坊巷小學讀書。”“哈哈,我也是在坊巷小學讀書啊,我家住十二鋪街,你講近不近?”兩人總算找到共同話題了。

    蕭站起,看著劉正茂說︰“十二鋪街,我經常去那里的電廠玩,怎麼沒看到過你?”“你記得不,那里的碼頭旁邊,有一個房子旁邊種了雞冠花和芭蕉樹,那就是我家。”劉正茂給出提示。

    “那是你家啊,有年夏天和王伯成去碼頭游泳,還摘過你家的芭蕉,好結口,一點都不好吃。”

    “哈哈~~~哈哈哈~~~~~,如果好吃怎麼會在樹上留那麼久?我家附近的人都知道那個不好吃,王伯成是故意匡你的。”劉正茂大笑著說。

    “你是哪年上小學?”蕭長民為了避免尷尬,轉換話題。

    “64年。”

    “小屁孩,還算運氣,我是62年入學,正好過苦日子,每天餓得貓抓心,哪有心讀書,所以成績不好。”蕭長民心里說不出遺憾還是懊惱。

    “只大兩歲,你就剛喊我小屁孩,要臉不?”劉正茂不干了。“誰讓你比我小?”蕭長民享受的佔到便宜的快樂。

    “我在學校怎麼沒見過你?”劉正茂轉話題。“小兩屆,誰跟你們玩。”蕭長民抓住大兩歲不放松。“你認識袁俊嗎?他爸也是鐵路的,我同學。”

    “認識,住一個院子,他爸是南門貨站的調度。”兩家同屬鐵路,一家是干部編制,一家是搬運,幾乎沒有交往,蕭長民知道有袁俊這麼個人。

    “不知道他這次下放沒?”劉正茂問。“沒下吧,春節時,我回家听說鐵路招幾個臨時工,他好象就是其中之一。”“你怎麼不進鐵路做臨時工?”

    “我爸是搬運工,沒文化沒關系又沒錢送禮,這種好事輪不到我家,我姐還在家晃著咧。”蕭長民沮喪地說。

    喜歡花開春來晚請大家收藏︰()花開春來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花開春來晚》,方便以後閱讀花開春來晚第4章 可能是故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花開春來晚第4章 可能是故知並對花開春來晚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