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的護民坊落成那日,武三思的鎏金巨斧成了孩子們的“玩具”
——小娃們攥著麥餅圍在他腳邊,看他用斧刃輕輕削開槐木。
削出的小人兒戴著甲冑,手里還捏著個“蜜餞罐子”。
“將軍快看!”放牛娃舉著自己刻的小木斧蹦跳著跑來,“我給小人兒刻了葡萄穗!”
武三思笑著接過,斧刃在陽光下映出他曬黑的臉︰
“傻小子,得給小人兒背後刻個‘護’字——就像這樣。”
他用指尖蘸著槐花蜜,在木人背上寫下歪歪扭扭的“護”字,蜜漬很快被木紋吸收,留下淡淡甜香。
狄仁杰抱著《護民雜記》穿過坊門,見此景不禁輕笑︰“武將軍這‘護民’二字,倒比任何符文都貼切。”
“那是!”武三思把木人塞給小娃,拍了拍腰間新掛的“護民使”腰牌
——銅牌上刻著百姓牽羊、孩童持餅的圖案,比任何官印都熱鬧。
“老狄你瞧,坊里的義倉開了,醫館也支起了藥櫃,陳編修那酸秀才正給百姓念《玄甲護民錄》呢!”
順著他手指望去,陳清遠正坐在老槐樹下,捧著卷冊念道︰
“漢宣帝本始三年,玄甲會暗衛于西域救流民八百,以屯田之法教民耕織……”
圍坐的百姓里,有農婦抱著襁褓湊過來,听見“耕織”二字,忙問︰“官爺,這屯田法咱能學不?”
“自然能!”陳清遠忙放下書卷,從袖中掏出抄好的《屯田圖》。
“圖上畫了坎兒井的挖法,還有耐旱麥種的播撒時辰
——武將軍下月去隴右,便會帶衙役教大家開渠。”
“好!”老農拍著膝蓋笑。
“當年我爹說,玄甲軍路過咱村時,幫著修了水渠。
如今輪到咱孫子輩,又沾了玄甲的光!”
話音未落,長樂公主的車架停在坊口,她抱著新鑄的“護民鼎”走下。
鼎身刻著百姓與軍士共修水利的浮雕︰“狄閣老,武將軍,母後讓我送鼎來,說‘護民之事,當鑄鼎銘記’。”
“鼎上該刻咱老百姓的名字!”放牛娃忽然插話,踮腳摸著鼎沿,“就像我阿爹修水渠時,在石頭上刻的‘王二牛’!”
長樂公主聞言一愣,忽而輕笑,從袖中取出筆墨︰
“好,今日便讓護民坊的百姓,都在鼎上留個記號
——張嬸的針線笸籮、李叔的犁鏵印、小娃的手印,都算!”
百姓們頓時熱鬧起來,農婦用沾著槐花蜜的手指按出蜜漬印。
鐵匠舉著鐵錘在鼎側敲出小凹痕,連坊里的黃狗都湊過來,在鼎腳踩了個梅花印。
武三思看得興起,一把抱起小娃,讓他的手印按在鼎身中央︰
“瞧見沒?這才是咱玄甲會的‘新符文’!”
狄仁杰望著鼎上漸漸布滿的人間印記,忽然想起太極殿里的《玄甲會盟書》
——當年孫子刻下的“護民”二字,此刻正化作千萬個鮮活的符號。
長在百姓的衣食住行里。
他摸了摸袖中青銅蟬。
蟬翼內側不知何時被小娃貼了片槐花瓣,透著股子清甜的煙火氣。
“狄閣老,”林淵帶著千牛衛巡邏至此,甲冑下別著本磨破邊的《護民手冊》。
“隴右傳來急報,說今年春旱,百姓怕耽誤播種——”
“莫慌。”狄仁杰翻開《護民雜記》,指著其中一頁。
“武將軍不是要去隴右嗎?讓他帶上陳編修的屯田圖。
再調護民坊的鐵匠去打井具——當年玄甲會在西域修坎兒井。
如今咱在隴右修‘地龍渠’,道理是一樣的。”
“得令!”武三思拍著胸脯應下,忽然想起什麼,從懷里掏出個油紙包。
“老狄你嘗嘗,這是百姓剛烤的麥餅,沾著槐花蜜——比御膳房的點心好吃多了!”
狄仁杰接過咬了一口,麥香混著蜜甜在舌尖散開。
望著坊里百姓笑鬧的模樣,忽然覺得這才是玄甲會千年傳承的“真意”︰
不是藏在古籍里的符文,不是震碎敵膽的甲冑,而是每個執甲人心里。
那點想讓百姓“吃飽飯、睡好覺、有笑鬧”的熱乎勁兒。
此時,一輛裝著農具的馬車駛進坊門,車夫掀開簾子露出臉
——竟是隱姓埋名的玄甲會暗衛首領,他懷里抱著幾捆新抄的《農桑要訣》。
沖狄仁杰點頭︰“狄閣老,河西的暗衛傳來消息。
雙月教殘部往大食方向遁走了,沿途還在散布‘龍脈已斷’的謠言。”
“隨他們去。”狄仁杰擦了擦嘴角的蜜漬,鏡片映著坊里升起的炊煙。
“真正的龍脈,在這萬家煙火里;真正的玄甲。
在百姓手里的犁鏵、身上的布衣里——他們便是造多少偽符文,也奪不走這人間的‘護民氣’。”
武三思忽然蹲下身,給小娃系緊松開的鞋帶︰“小家伙,等老子從隴右回來。
帶你去看水渠通水——到時候啊,水會順著渠流進麥田,就像當年巨甲的光,流進老百姓的日子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小娃似懂非懂地點頭,忽然指著武三思腰間的“護民使”腰牌︰“將軍的牌子上有我畫的葡萄!”
“對,有你的葡萄,還有張嬸的針線、李叔的犁……”
武三思掰著粗短的手指數數,忽然笑出聲。
“原來‘護民’就是護這些零碎玩意兒——可沒了這些。
老子的斧頭砍再多妖怪,又有啥意思?”
老槐樹上的蟬鳴忽然清亮起來。
陳清遠的念誦聲混著百姓的談笑聲。
飄向護民坊外的洛陽城。
狄仁杰望著遠處定鼎門上的朱雀銅雕,忽然覺得那鎏金的雀羽下。
護著的從來不是空空的城池,而是城里每一個會笑、會鬧、會為明天種地的人。
當暮色漫進護民坊,武三思扛著巨斧送小娃回家。
斧頭刃口映著萬家燈火,竟比任何法寶都溫柔。
坊口的“護民鼎”上,新刻的手印和蜜漬還帶著溫度。
就像玄甲會的故事——從戰國的烽火,到盛唐的晨光。
終究落在了“護你三餐,守你四季”的細碎里。
狄仁杰在坊口駐足良久,直到林淵遞來一盞百姓送的槐花茶︰“閣老在想什麼?”
“在想孫子當年寫‘兵者,國之大事’,卻把‘民’字藏在‘護’字背後。”
他抿了口茶,茶香里帶著陽光曬暖的麥秸味。
“如今咱們做的,不過是把這‘護’字,從甲冑上摘下來,別在百姓的衣襟上。
刻進他們的日子里——這,才是玄甲會的‘新章’。”
夜風掀起他的袍角,袖中青銅蟬輕輕震動
——不是因為符文的力量。
而是因為遠處傳來的、百姓哄孩子的歌謠︰
“玄甲亮,護民忙,斧頭砍得麥兒黃,你守城門我種地,人間處處是家鄉……”
護民坊的燈火次第亮起。
映著武三思幫百姓修柵欄的身影、長樂公主給農婦包扎傷口的側影、陳清遠教孩童識字的剪影
——這些在暮色里晃動的影子,比任何玄甲都堅固,比任何符文都溫暖。
原來千年的護脈之路,走到頭,不過是無數人彼此護持的、一盞盞不會熄滅的燈。
當第一顆星子爬上夜空,狄仁杰忽然輕笑——他終于明白。
玄甲會的“真相”從來不在始皇陵的巨甲里,不在太極殿的典籍中。
而在每一個“舉著斧頭卻想著百姓”的人心里。
在每一個“被護著也會想著護人”的尋常日子里。
就像此刻護民坊的煙火,裊裊升起,卻穩穩托住了盛唐的一片天。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杰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