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30章 張書緣欲分化復社(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30章 張書緣欲分化復社(一)

    雖然很是對溫體仁報出的賬感到心驚,心里也很麻。但在張溥及張采兄弟倆看來,此事也並非是沒法解決。

    而在他們相互對視了一眼後,這兄弟倆便決定賭一把了。

    “皇上,溫大人,對此議學生斗膽一言。”

    “一乃我朝理應大力核查各域貪墨舞弊之像,將那些墨吏之非法所得收繳府庫。”

    “二乃皇上應大力裁撤無用冗余之員,減少不必要之支出。”

    “三乃我朝應擴大征收範圍,如向免稅之士紳、勛貴、舉人、富商等征收。”

    “四乃我朝應制約廠衛,且布施良策,還天下清朗,使廣袤商旅行跡天下增加收入,從而上交更多稅賦。”

    這張溥兄弟,不愧是被譽為婁東二張的人物,這幾句話在大方向上是沒錯的。

    “恩,張學子大才。不過本官有一疑慮,且斗膽代吾皇一問。”

    見這二人是想這麼解決,溫體仁頃刻就笑了,而朱由檢及文武百官也頓時有了種看傻子的眼神。

    這四條若是籠統看的話,還真沒什麼問題,可一細看的話眾人便就能發現,他們這是要讓皇帝減少對民間的干預管制,徹底讓那些個商紳放飛自我!

    除了這一條外,其中還有一處是裁撤冗員。

    而這個問題,張書緣與朱由檢是不只一次的討論過,但結論卻是很不好弄。

    因為,一旦急速大面積裁撤冗員的話,就會延伸出兩個問題,一是這些人要往哪里安置,二是如何讓他們放棄官位?

    所以,這個問題在張書緣看來,只能是隨著時間一點點的以各種理由清退他們。

    我們再說回來。

    “部堂請問。”

    見溫體仁這位內閣大員問自己,婁東二張也沒急促,反而是躬身下問。

    “那二人方才之見中所說,我朝理應裁撤冗余,那麼本官問你要裁撤何部何人?還有節制內官,你可知一旦制約廠衛,那我皇還怎能足跡天下?”

    “當然,你等所言之貪墨,本官及諸位大人也有所耳聞,可一旦如你之政見布施,那該如何探查?是讓都察御史嗎?可我十三道御史僅有勘察之權,他們怎能迅速打擊貪腐?”

    溫體仁是絲毫沒給面子,代表朱由檢就對這群學子出拳了。

    而眾文武也旋即看向了這群學子,很是想知道他們的答案。

    “大人,這自當是裁……”

    這話剛出口一半,張溥兄弟便就感受到了一道道凶狠的眼神。

    “自當是裁六部之下一切有權利重疊之員。至于稽核之事可有我朝的各道御史代替廠衛而行。”

    雖然對這諸多的眼神膽寒,但張溥兄弟還是為了踐行自己的理想,打算付出性命代價了。

    沒錯,在他們這群新青年看來,若是能死在這件事情上,那對大明,對百姓都有了一個滿分的交代,而他們的行徑也會被史官記錄所流傳千古,後來者更是會以他們為榜樣而前進。

    “言之有理,不過諸位才子,你等還是未說要裁撤哪些部衙,總不至于我朝六部九卿都要大裁一遍吧?”

    溫體仁是不依不饒,揪著這個問題就追問,看著一眾大臣們是恨不得立馬給他鼓掌。

    “這……”

    這一下,婁東二張就徹底麻了,心說我又不了解整個朝廷,你問我要裁誰,我上哪兒知道去?

    瞧著這群學子是一個個的左顧右盼,文武百官就笑了起來,朱由檢更是感覺出奇,沒想到這天下還有如此純真之人。

    的確,復社等學子是為了大明著想,但他們眼下,一沒有施行多久“切實尚用相”的想法,二也搞不清朝局的真實情況,只是一味的看到了天下疾苦,廠衛肆意妄為,百官貪墨成鳳。

    ……

    “好了溫愛卿,這等巨事豈能交于張學子等勞心?”

    “呵呵,不過,爾等也不愧是我苦讀聖人之書的學子,有忠心,有干勁,有理想,朕甚為欣喜。既然如此,那朕便為爾等助力一番,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裝模做樣的攔了溫體仁一手,朱由檢便看向了滿朝文武。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張學子等才子雖學德兼備,但其之所言漏洞甚為巨大,理應在磨練一二,再觸政事。”

    見朱由檢朝自己看了過來,韓這個內閣首輔就得出來代表百官說話了。

    而他之所以這麼說,自然是看出了皇帝想要讓這群人進入朝廷了。

    “恩,李愛卿你的想法呢?”

    見韓這個老油條想阻擋復社人進朝,朱由檢就看向了現任吏部尚書李長庚。

    “陛下先前既有旨意與張閣等人,臣以為不如听听他們的想法。”

    李長庚也不想沾復社的事兒,這群人實在是太激進了,簡直要把整個朝廷給得罪光了。

    “恩,張愛卿、周愛卿、錢愛卿,你三人的意思呢?”

    瞧見這情況,朱由檢也沒意外,畢竟這二張幾乎是在這朝上,照著百官的面懟他們了。

    “陛下,臣與二位大人商議了一番,眼下我朝正處用人之際,這張學子等人亦有才德,若是放任自流,臣恐我朝會痛失賢良。所以臣以為,此等忠勇諫言之人,理應留朝勘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張書緣是按計劃行事,而他對于此社團的看法,也保持是正面的態度。

    而他之所以有這看法,主要是因這群人大多是為年輕人,若是能讓他們進入朝廷,一來可借他們手清理一些惡官,二來也可讓他們踐行學以致用的想法。

    當然,除此之外,張書緣還有著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給他們找個事情做,別在出去亂說話了。

    “恩,愛卿所言極是。那依愛卿看來,這諸多學子可勘任何職啊。”

    朱由檢是與張書緣打著配合,也沒管其他人的反應。

    “陛下,據我吏部統計,我朝眼下缺額大多為下官,有戶部十三清吏司、刑部理問所、商業司商科管制局。”

    張書緣並未直說要把人給安置到哪,只是給出了選項讓朱由檢挑選。

    時至今日,商業司已經是建立了,按照戶部架構所排布的辦公機構。

    這機構中有,傳遞文書的司務廳、制定出口的商科管制局、管理各省商戶的十三道清商司。

    而負責管理商科管制局的人是畢際壯與郭允厚二人,而司務廳則是由解學龍與周道登負責,至于十三道清商司則是由張書緣、畢際壯及郭允厚三人任命的國子監的學子為主官。

    “恩,這樣吧三位愛卿,你們待散朝之後,與眾學子言說一番這些部衙的職責,讓他們自行按照所學之長進駐。不過,朕有句話要對卿等及眾才子說明,此事乃是朕不想讓爾等之心付諸東流,故此慷慨予爾等百人名額,就任時間為半年,超過此數且無立功者朕將給予清退,爾等可曾明確?。”

    “臣等明確聖意。”

    張書緣、錢龍錫、周延儒三人旋即領命。而溫體仁、李長庚二人倒沒什麼意見,反正這事他們早就是在心里有數了。

    可其余幾部尚書就懵了,一听皇帝要給自己塞這麼些個“趙括”進來,瞬間就感覺要出亂子了。

    因為,朱由檢方才的話,可不是只指張書緣說的那三個部門,而是說的整個六部九卿!

    雖然是感覺蛋疼,但韓繼思及內閣等人卻也沒什麼脾氣,只能是忍著惡心用這些人了。

    畢竟皇帝都下旨了,他們還能怎麼樣?去反對?那要用什麼理由反對?

    但不過好在,這些人只是為期半年的臨時工,只要這半年里沒有出事就能平穩過去了。

    看著朱由檢打出了這招,張書緣也發現,自家的這小皇帝也在飛速的成長,儼然大有一副能離開自己單干的趨勢了。

    對此,張書緣也沒不高興,反倒是很樂得看到他這樣。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終究是能力有限的。

    ……

    隨著處理完了復社的事情,婁東二張所提出的弊病也被正式的擺到了明面上。

    說實在的,對于這個問題,朱由檢對早就是知道了,他可沒忘了在登基之初王永光所提的“拴政”。

    可對于這個問題,他就顯的很無奈了,不但他無奈,就連被張書緣使手段推舉上來的李長庚等人也很無奈。

    在六部九卿的衙門中,其人員構成很是盤根錯節,東林與浙黨人是遍布其中,一旦要大範圍裁撤,充當其沖便就會激化黨爭,進而就帶來了政務停滯的負面問題了。

    不過好在,眾人也知道此事背後的嚴重的後果,朱由檢也沒要急著在近日內解決。

    可眾人是無奈蛋疼,但復社之人可不管這些,竟當場請求朱由檢裁撤冗余之員。

    見這群學子是不要命的要為國效力,朱由檢只好就讓溫體仁等大臣回去擬定一份裁撤名單了。

    只不過,在下這旨意時,朱由檢還不忘用眼神及語氣暗示眾大臣,讓他們要注意尺度,別因為此事而怠慢了政務。

    就這樣,這場朝會在百官的憤怒之中結束了。

    ……

    在文淵閣處理完了政務,張書緣便就去到商業司衙門,等候周延儒帶人過來了。

    趁著周延儒等人還沒來,他便就翻看起了各地送來的商業奏報。

    據這些奏疏顯示,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眼下的商業情況很是低迷。有受天災導致的貨物運輸的問題,也有各地商戶在抗拒商業司的登記調查的,當然還有些小商販因沒錢辦不了營業證,轉而被清退投身到其他職業的事情。

    沒辦法,由于眼下朝廷沒錢,張書緣也不敢讓商業司在發放準許營業文書時,像後世那般對商戶免費。

    而對于此時的商戶來說,想辦理到營業文書,一是得要將產業規模上報,二是得交給商業司五兩銀子來做手續費,三是沒有被查出來有隱瞞藏匿的事情才可拿到。

    在了解完了眼下的問題,張書緣旋即就將四個侍郎給喊了過來開會。

    由于商業司眼下還是屬于他一個人說了算的情況,所以很快就便通過了一系列的幫扶決議。

    一是取消對販夫走卒的登記要求。

    二是張書緣責令解學龍率領十三省的商司主事,出使安南等番國談出口貿易消化那些賣不到內省的商品。

    三是將衙內的八成銀兩補貼給受災地區的中小商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四是責令郭允厚與兵部協調,借其軍馬車隊運送貨品。

    ……

    就在他剛交代完這些事情沒多久,周延儒便帶著一眾學子到了商業司衙門。

    “下官學生拜見部堂。”

    周延儒進來後,就帶領眾多學子見禮。

    “誒,周大人諸位學子快快請起。”

    “周大人,這婁東二張呢?”

    讓眾人起身後,張書緣瞬間就愣住了。

    只見在周延儒身後的五十多位學子中,並沒有婁東二張的身影。

    “大人,二張無心在我商科實踐,方才他們求著下官去見我凌大人去了……”

    周延儒也是很尷尬,但他此時卻奈何不得這群學子,因為,他眼下的確是惹不起這幫人,生怕這幫人再給他惹什麼亂子,而且他還想靠著這幫人進入內閣呢。

    “唉,好吧。”

    見這復社的領頭人如此不給臉,張書緣就有些怒了。

    “周大人請坐。”

    “諸位既然心向我商科,那麼就與本閣闡述一番你們的見解吧。”

    雖然是答應了要給他們位置,但張書緣還是想考究一番。

    一听要考核自己,這群學子便就左顧右盼了起來,而其中有一人便大著膽子走了出來。

    “敢問部堂要問我等那個方面?”

    “呵呵,這位學子到是大膽竟第一個出來,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名喚吳應箕。”

    這吳應箕,身高八尺,舉止鎮定,雙眼堅毅,年齡大約有三十六歲,而他這一身氣質宛如是位,探索田地多年的老農一般。

    “吳應箕?!”

    在听到這個名字的瞬間,張書緣立即就對他生出了敬意!

    因為,此人在浩瀚的明史之中,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位才子!

    據記載,他于崇禎十年、十七年間,因親眼目睹了百姓大面積挖食觀音土果腹,進而悲憤作出了《食土行》《無雞行》《有客》《耕田苦》及《留都防亂公揭》等詩詞,來抨擊明末的腐敗與無能,一時風頭無兩,引得天下各路學子爭相與其交好。

    而在南明成立之後,他被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授以池州推官監紀軍事,在貴池舉兵抗清。

    隨著他進入官場舉事,引得天下有識之士爭相投奔,更是數戰連勝,收復了建德、東流等縣。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吳應箕所部就因寡不敵眾,在石台縣被清軍所擒,斬殺在了池州城外的雞罩山,並留下了“半世文章百世人”的絕命詩,來以證自己不做亡國奴的志向。

    除了這悲歌之外,吳應箕也留下了諸多著作,如《國朝記事本末》《嘉朝忠節傳》《讀書鑒》二卷、《讀書種子》二十卷《讀書止觀錄》等教人讀書學習的著作。

    在回想了一番此人的記載後,張書緣就知道了他在復社中是個什麼身份地位了。

    沒錯,他吳應箕正是復社的開創領袖之一!

    “吳應箕嗎?看來他要比二張明事理,知道商道的重要性……”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0章 張書緣欲分化復社(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0章 張書緣欲分化復社(一)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