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31章 分化復社(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31章 分化復社(二)

    “既然吳學子所問,那本閣便考教諸位一題,名曰“未來商政”。”

    張書緣明白,跟這群人來討論眼下的商業,其大概率會講一些諸如放開管制的話。

    所以,與其跟他們聊這個,還不如聊對商業的管理展望。

    而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在眼下的大明讀書人眼中,這商業之道在明面上是被各個衙門所壓制的情況,不但有各種盤剝,其政治地位還不沒有農民高。

    “回稟大人,商政乃一國之重政,依學生看來,我朝若想使商業發揮出舉足若輕的能力,應提升商人地位,使天下普通商旅擴大產業的同時,免受不法侵害。”

    听張書緣要考這個,吳應箕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只能是回答了一句寬泛的話。

    雖然這話有些寬泛,但這也是他吳應箕來此的目的。

    “恩,吳學子言之有理,可這要達成你之言論,其難度奈非一日之功。”

    張書緣自然知曉,當下的普通商人的生存壓力,可對于這個問題他卻是有著很詳細的計劃,只是缺少一些人手。

    “大人,若按學生想來,要改變其地位,則需要讓天下百姓都知道其在我大明的重要性,如我司可主動公布優異之商的貢獻,亦或對其施行賦稅減免,並與大理寺協調制定保護之策。而這樣一來便可使天下良善富商廣行于天際的同時,也可借此來將那漫漫流民轉化為正常百姓了。”

    吳應箕是挺胸從容應答,就好似是為此準備了數年之久一樣。

    “大人,除了上述大方向之外,若學生為一方布政者,學生必一會親臨一線勘察統計各產,二則會同地方友司協調獎賞優異之商,三會助力友省同僚一同發展。”

    “想法不錯。可你若是與地方友司協調不成該如何?諸位學子周知,我朝財政日益嚴峻,而這財源則依賴于各地友司征收,倘若大面積減稅免賦,那這財政該如何過度?”

    吳應箕的話還有些很稚嫩,但其回答還是很不錯的,說所的情況也很符合眼下及後世的看法角度。

    而雖然他說的是沒啥問題,但在張書緣看來,他卻是有點天真了,竟將希望放在了和其他部衙協調之上。

    要知道,大明各地的布政司,可都是靠著盤剝收取好處過活的,一旦大面積的免稅,那地方官場絕對會在那些個商戶的身上下猛手盤剝!

    “大人,此問題…依學生想來,有兩則解決之法,一乃施行亡宋之策擴大與他國貿易,二乃嚴厲打擊不法商販征繳其不法所得。”

    這吳應箕不愧是善讀史書之人,腦袋一轉便想出了解決之道。

    “恩,解法不錯。可吳學子又無想過,倘若地方友司因當地各種情況,無法推行我商政時那又該如何?”

    張書緣看著吳應箕,下意識就逼問起了他的真實想法。

    而他想要問出來的是,你吳應箕贊不贊成增加商稅!

    “這……”

    問到了關鍵節點,吳應箕也就有些躊躇了起來。

    說實在的,自他十六歲開始科考後,就沒少受到各路豪紳的資助,雖然是沒有人跟他說過資助目的,但他卻能不是聾子和瞎子,是能看出來那些人的目的。

    而那目的,自然是要他們做代理人,為自己謀取利政!

    “怎麼吳學子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見他在躊躇,張書緣便眯起了眼楮,而一旁的周延儒見狀就想出口提點,可他還未張口,吳應箕就好似是想通了一樣,挺了挺身子就開口道。

    “稟大人,若有地方難以實施此政的話,那學生以為應當立即上書,奏請吾皇增加稅賦的同時,還要嚴苛監管律法。待庫內有盈余之後,再將寬裕之款貼補給困難之地。”

    這個答案並沒有出乎在場人的意料,因為這個辦法是最優解。

    “那依吳學子看來,這既要增加稅賦,那該增加多少合適?”

    見終于把他引到了這個點上,張書緣就追問了起來。

    “這…這還請大人見諒,具體數額這還得等學生探查一二才可陳明。”

    說完,吳應箕便不好意思的垂了下頭來。

    “不錯,不錯。周大人,看來我朝是要出不少匡國之人了呀。”

    見吳應箕說出按實辦事之後,張書緣便就高興了起來。

    因為,他這答案是要比那些個張口就來的,要強出個數萬倍不止。

    “是啊,吳學子有心有欲,想來不日便可成長為一代大才了。”

    周延儒見他說出了這個答案,心里提著的勁兒就松了下去。

    “吳學子所言皆有理有據,本閣甚為欣喜,你之考核通過,自明日起你便跟在我身邊學習,暫任我順天府商科管制局員外郎。”

    這商科管制局員外郎是從五品之職,在它的上面還有正五品的郎中,而目前商業司下轄的商科管制局及司務廳,是由畢際壯等人在兼任郎中管理。

    而這郎中一職是遲早要讓他們四個左右侍郎給交出來的。

    這在張書緣的計劃里,這四人是決不能被日常瑣碎小事拴在衙門里的,要盡可能的讓他們出去調研,或出使他國談貿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學生謝過部堂。”

    “恩,下一位。”

    讓吳應箕跟在自己身邊學習之後張書緣便就考教起了其他學子。

    只不過,這復社里人心繁雜,于是對于他這考題,那是說什麼的都有。有跟吳應箕說法類似的,亦有贊成眼下補貼之策的,當然這也有諫言放開管制降低商稅的。

    對此,張書緣是呵呵一笑,大手一揮就任用了其中二十人,將他們安排到了商科管制局里做主事了。

    ……

    做完這人事安排後,周延儒便提出了宴請,要邀請他與溫體仁到家中吃飯。

    可張書緣卻是擺了擺手,連連吐槽自己公務繁忙。

    見張書緣是如此言語,周延儒便只好打消了拉攏他的想法。

    說實在的,對于周延儒這個人,張書緣此時是很想對他下手的,因為這個人不但貪財還極其的自利,天天搞什麼八股文章華夷之辯,弄的一群跟他混的文人是擺不清時局輕重。

    當然,這件事也不只是他周延儒一個人在搞,而是這整個大明的腐儒都是在搞這套!

    所以在張書緣看來,這個人自己是早晚要搞他的,為了到時候免得被波及,他自然就是得選擇與他拉開距離。

    將人送走以後,張書緣便關起門來,給諸多復社成員普及商業司的使命,和一些後世的淺顯理論了。

    而這群人是多听就越覺的,這商業司是除了戶部和吏部之外,就屬它是朝廷最為重要的部門機構了。

    而張書緣跟他們講的理論,是後世的通貨膨脹之理!

    在他張書緣還未穿越之前,他並非是學金融專業的人。可要知道在後世,那金融學的專家教授是何其之多,就算他不是專業學生,不去刻意關注,但也能被迫學習到很多金融理論。

    可道理是簡單,但在張書緣講出,如何解決各種原因的物價上漲後,吳應箕等人便就發覺,他張書緣所講的內容甚是精妙,足可被稱為天下第一商言了。

    听著眾多學子的吹捧,張書緣也沒好意思說是自己研究的,反而是說在某些雜書中的只言片語里總結來的。

    對此,吳應箕等人就更加佩服了,只感覺他張書緣並不像是外界傳言的那般。

    沒錯,自從和東林浙黨交惡後,韓等人就開始找他的黑料了,可找了半天他們也沒找到。

    于是這群人便就開始給他造謠抹黑起了商政,讓一眾不知實情的人以為,他是在玩富國窮民那一套。

    ……

    光陰流轉眨眼間,半個月的光陰便就過去了。

    隨著那一百位復社學子進入朝廷各衙,朝廷中便陷入了一種詭譎的氛圍,就好似那爭搶好斗的群臣是改了性一樣,整日里是忙的不可開交,更沒有發生互相檢舉之事。

    對此,起初他還沒覺的有什麼,但沒等他清靜兩天,便就察覺到了都察院開始頻繁走動了起來。

    在察覺到異樣後,張書緣頓時就意識到,這是有人要對新政出手!

    于是,他當即便向朱由檢請了假,跑到了宛平等地核查土地丈量之事了。

    自從新政開始推行,並進入韓等大佬家中丈量之後。張書緣很快就把明志給召了回來,並找吏部借調了孫傳庭,讓他與明志一起代理自己出面丈量那些三四品的侯爵文官的田產。

    好在,由于明志吃過虧,知道約束下面人,再加上孫傳庭覺得此政有利于家國,所以便就沒發生什麼爛事了。

    在審視了一圈,見沒有人敢背著自己和溫體仁等大臣做違法之舉後,張書緣便就松了口氣。

    可他卻沒想到,就在他回到京師的十月九日這一天,朝會上便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是由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上稟,說是地方上有人靠關系坑害百姓,諫言朱由檢發起的百日監管之政廣查地方。

    對于曹于汴的請奏,張書緣與朱由檢起初還沒覺的有什麼,更是為此高興,但他二人還沒高興幾日,這都察院就通知刑部抓人了!

    這被抓的人,是一位來自南直隸的復社學子,名曰呂斯伯。

    見他們對復社學子出手了,張書緣頓時就被打懵了,更是暗道一聲不好。

    隨著此人被抓的消息傳入朝中,朱由檢第一時間便著曹于汴出來解釋了。

    而曹于汴則說是有人向都察院檢舉,說這呂斯伯之父,于早年間曾參與走私,按律應判以流放之刑。

    見他這麼一說,張書緣與周延儒自然便站出來保呂斯伯了。

    但奈何,大明律法有連坐制,所以無論他們怎麼保,都保不下這個人來。

    而這件事雖然並未直接波及到他張書緣,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李長庚,讓李長庚懷疑是不是自己不應該答應讓復社入朝。

    沒錯,這復社能之所以能進入朝廷,一是朱由檢想用,二是他這個吏部尚書承接了張書緣的人情沒有反對,如若不然就這群只空有理論的人,是無論如何也進不了朝廷。

    ……

    下了朝,來到商業司部衙。

    張書緣是一臉的愁容,他知道這是東林黨和浙黨合謀針對復社的結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見自己的上司是愁眉苦臉的,吳應箕便就端了杯茶放到了面前。

    “大人,這是怎麼了?”

    “吳郎中,你處理完事了?”

    听到聲音,張書緣便瞧見了滿身疲憊的吳應箕。

    “卑職,忙完了。大人這是朝中出何事了?為何您一臉的苦相?”

    這自打進入商科管制局後,吳應箕用了三天功夫便搞懂了運作機制,並十分熱衷于核查順天府的商業情況。

    “忙完了就好。嗨,還不是那鬧人的文人?”

    “?”

    一听文人二字,吳應箕就表情怪異了起來,心說咋地?文人吃你家大米了,讓你這麼評價文人?

    “方才是本閣口誤,應該說是我朝的言官。吳郎中你應該也曾在民間听聞過些我朝的傳聞。”

    “實話說,你們在民間時听到的不是假的。”

    “唉,你說,我大明怎麼就鬧到了這個地步?”

    見他似乎是有些懵,張書緣喝了口茶便苦笑著說了起來。

    “大人,今日朝會可是有言官攻訐我司商政了?”

    見張書緣說起言官,吳應箕就皺起了眉來。

    而此時他對商業司的看法,早就是不像原先那般了,只覺的除了在澄清玉宇之外,還多了一條選擇可讓大明煥發生機的路子。

    “是啊,他們不但攻訐我司施政,還抓了一江南學子。吳郎中你說,這言官們最怕什麼?有什麼辦法能治一治他們?”

    “辦法…,大人他們怕言論。若是我司能將商政的好處公布于眾,屆時他們再想阻擋也要考慮一番民意了。”

    在瞧見吳應箕的瞬間,張書緣突然就知道自己的計劃該怎麼啟動了。旋即就告訴了他,今兒有你復社的人被抓了,不但人被抓了,我商司的政務還被他們所抨擊了。

    果然,一听這事,吳應箕旋即就怒了,想了想後就道出了此言。

    也是,言官也好,文官集團也罷,其實他們怕的一直都是輿論,所以他們才會窮奢極欲的掌控輿論渠道。

    而他們之所以這麼快對復社出手,一是復社攻擊了他們所有人,二是吳應箕等人在商業司的言辭被傳了出去,所以這才引來了報復。

    ……

    瞧見吳應箕把自己的計劃說出來了,張書緣旋即就是一喜。

    “吳郎中,你現在也知道了本閣所想的宏圖,若想使我大明煥發生機,眼下只得是從商業下手,而想要實現此目的,本閣需要你的幫助啊。”

    “大人的意思是……”

    “唉,你復社學子如此心念朝國,而此等忠心是備受打壓,這怎更夠匡扶朝國。若你等不盡快立足于朝,那本閣恐怕是也獨木難支啊。”

    “大人,這不是卑職怕,而是我輩學子好不容易躋身朝廷,這倘若眼下抨擊大臣,這是否會引來殺身之禍?而且這幾日,我輩學子已逐步了熟悉政務,這若是就此出手,卑職恐誤了家國大事。”

    “吳郎中說的是。但吳郎中也要想想,那日你等入朝就因張溥二人的激進言論,便引來了諸官的不滿。若是任由他們肆意諫言,那豈不是你等學子要逐一清退?”

    張書緣說的沒錯,這東林與浙黨的計策,乃屬一石三鳥之陽謀,一來可借此打擊政敵,二可立功于朝,三可合力清退復社這群激進分子。

    “若按大人如此之言,那卑職等該如何自處?”

    吳應箕一想,覺的張書緣說的也有道理,下意識就躬身請教了起來。

    “如何自處?自當與激進之人劃清界限,二來主動出擊!”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1章 分化復社(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31章 分化復社(二)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