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

第229章 達成交易、朱由檢與復社論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墨軒先生 本章︰第229章 達成交易、朱由檢與復社論道

    房內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的蛐蛐嗡鳴聲。

    “大人請喝茶。”

    就在周延儒不知道怎麼張口的時候,黃伯便端著茶水回來了。

    “恩,去忙吧。”

    “謝黃管家。”

    周延儒深知“宰相門前,三品官”的道理,見黃俊力給他奉好了茶後便立即道謝。

    “大人客氣了,這是小的應做之事。王爺您們談事。”

    黃俊力拱著身便極為謙卑的退了出去。

    “周大人咱們還是說正事吧。”

    看了眼周延儒及自家府上的管家,張書緣搖了搖頭便提起了正事。

    “部堂大人,下官是這想法,您看可否如此教授。”

    “這復社學子都乃飽讀詩書之年輕才俊,明日不妨你我一道請奏,讓吾皇召見其之一二。這樣一來這既能消除吾皇對他們的誤解,二來也算是給了這天下芸芸學子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

    周延儒是摸著胡子斟酌的說道,就好似他害怕張書緣會阻擋一樣。

    “恩,周大人所言有理。那麼對于此等學員,本閣不知周大人會作何安排?”

    張書緣明白他的意思,不就是想說,讓朱由檢見見他們,最好能因他們的高尚言論賞個一官半職的嗎。

    “部堂,您看這樣可好,這芸芸學子雖飽讀詩書,但其治世之經驗卻很是不足,若是部堂理解的話,那下官想將他們安置于我戶部、禮部或國子監,讓他們好跟隨我朝之賢良,日夜燻陶學習治世之法,再加之你我二人輔之,想必他們定然會成長為治世之才,為我朝奠定出下一代人杰。”

    “這……”

    一听這話,張書緣就明白他是什麼意思了。他這是想火中取栗,借機安插人手到各個部衙里。

    “部堂可是有所疑慮?”

    見張書緣是猶豫不定,周延儒瞬間就想到了什麼,馬上補充道。

    “部堂,這復社之魁首,在我江南一域聲望極佳,你我若是能將他們薦入朝內,那我朝之新政推行必然會壓力驟減。”

    周延儒是慢慢的說著,給張書緣留足了思考時間。

    “看來這周延儒的野心不小啊,不過,此事倒是與我有利,但于我來說也是有壞處。”

    張書緣想的沒錯,這周延儒所說的話,看似是沒有理由可以拒絕,但實際上一旦這麼做的話,那自己必然要搭上人情給他鋪路。

    想了三刻,張書緣便喝了口茶開口。

    “周大人所言有理,但你也知到本閣身兼吏部侍郎之職。而據我查閱,我朝中樞眼下的確是沒有什麼位置,不過,眼下戶部陝西清吏司、刑部理問所還有我商業司到是缺一些人。”

    對于他的訴求,張書緣在弄清楚之後,是說什麼也不會同意讓他把人放給進中樞及國子監的,一旦讓復社的人進入中樞或國子監,那他勢必會因這些人和自己能力進入內閣的。

    而相較于他進內閣,張書緣還感覺到不是什麼大事,可要是讓那群只懂理論的人進駐中樞及國子監,那後果可要比他進駐內閣還要恐怖!

    沒錯,眼下的復社還不是十四年後的那般,此時的復社學子大多還是在捧著古典經書逞口舌之力,而且,他們的一些主張也很是片面。

    就比如他們想消滅宦官、反對高稅。

    說實在的,此時的稅是高,是加在了農民身上,但隨著新政的推行,張書緣相信這一問題是會大大緩解的,而在明面上,未來大明的稅率只會是比眼下更高!

    ……

    我們再說回來。

    听到張書緣給出的條件,周延儒想了想便決定了後面的布局。

    “閣部說的是,那麼這樣吧,待明日朝會時,看看他們自己的想法,是想于哪一道建功立業可好?”

    這既然無法進駐中樞,周延儒就打算退而求其次了,反正只要自己人有了官身還怕做不出業績,升不了官?

    就算是因做業績拖慢了自己進入內閣的節奏,那自己還是可以花錢的開路嗎,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不是!

    “好,既然如此那就這麼定吧。”

    聊完這這件事,周延儒便打听起了新政的情況,可任憑他怎麼旁敲側擊,張書緣就是連一個字也不肯多說。

    最後搞的他,是連什麼時候來丈量自己田產的時間也確定不了。

    其實,自從決定新政開始推行後,整個北直隸的官員就開始兜售田畝了,但由于供給暴增,外加他們這群人的身份,以至于那田畝都給出了每畝十五兩的底價都沒多少人去買。

    因為,那些沒背景的商人是根本就不敢要他們的東西,生怕哪天就被找借口給搶回去了,而至于廣袤的老百姓,兜里的錢財只夠日常開銷,說什麼也買不起田畝。

    所以,眼下在京的官員,那是有一個算一個,各個急的是那熱鍋上的螞蟻,想把手里的田畝給變現了。

    正當周延儒感覺打听不出什麼消息,準備告辭走人時。

    黃俊力的聲音便在門外響了起來。

    “王爺,許事中大人求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快請。”

    見是許世藎上門,周延儒旋即就懵了,心說你張書緣啥時候跟東林黨人跑一起去了?你不應該是被那群人給恨死了才對嗎?

    “既然部堂還有客人,那下官改日再來拜訪。”

    雖然周延儒納悶,但臉色卻是未變,站起身來就要告辭。

    “唉,周大人多慮了,都怎麼晚了也沒甚大事。就是本閣今日幫了許大人之女一把而已。”

    張書緣明白,此時許世藎上門應該就是來答謝,自己白天幫他姑娘離婚一事的。

    果然,沒過一會兒,許世藎就在黃伯的引導之下到了正堂。

    “下官拜見部堂大人。哦?周大人也在?失禮失禮。”

    “誒,許大人客氣了,這又不是在朝,你我還是免了這套吧。”

    “呵呵是啊。”

    許世藎進來後,先是拱了拱手,然後才發現這屋內還有外人在。

    雖然有外人在場,但許世藎卻是不虛他周延儒,直接就開始答謝白天張書緣的幫忙了。

    對此,張書緣是連連擺手,稱自己也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

    而許世藎是不敢直接接茬,而他的心里是覺得,張書緣肯出手幫自己閨女,應該是有所圖謀的。

    也是,身為明末官僚,這哪一個人不是利益為先的呢?

    見他不接茬兒,張書緣也懶得解釋,就與他們二人談天說地了起來。

    ……

    聊了一個多時辰,終于是把這兩位給打發走了,張書緣才緩了口氣。

    “唉,做官可真不是人干的事,還是做老百姓好……”

    此時的張書緣是煩心死了,在方才周延儒與許世藎是一個勁的打听,他對于朝政的看法,以及新政的推行。

    而如此密事,張書緣怎能回答?

    只能是左顧右而言它,說自己暫時沒什麼想法,朝廷一切都好。

    處理完了雜事,這時辰也來到了亥時三刻。

    見時間都這麼晚了,張書緣還不敢休息,穿上衣服就以有重要政務的名義,去找自己的“上司”李長庚了。

    敲響院門,李長庚的管家便揉著睡眼來開門了。

    “速去請李部堂,本閣有要事求見。”

    見院門大開了,張書緣便直接了當的開口,嚇的那管家差點沒被平底絆倒。

    不大會兒功夫,李長庚便穿戴整齊出現在了府邸正堂。

    “張閣出何事了?這怎如此時辰來尋我?”

    李長庚很是納悶,這大半夜的有啥事兒要說,就不能早朝上說嗎?

    “李部見諒,本閣這也是沒辦法……”

    于是,張書緣就把跟周延儒協商的事情給李長庚說了一遍。

    “是這樣啊。那張閣的意思是要他們進入官場?”

    “恩,這群學子雖然有些眼高,但說到底他們也還是有忠心的。”

    張書緣的話很直白,也沒給什麼利益。

    因為,這李長庚是出了名的剛直不阿,整個朝廷都知道此人。

    “恩,既然閣部開口,那本官就同意此事了。不過,我先說好,如若這些人惹出禍來,或辦公不利,那就還請閣部見諒一二了。”

    李長庚也明白那群學子的心思,但礙于自己的腦袋和官位,這有些話他是一定要說的。

    “本閣明白,一切緣由皆與部堂無關。”

    看了眼李長庚,張書緣便鄭重的報了一拳,並決定日後他若是要有什麼需求,自己一定要幫上一幫。

    ……

    次日,朝會。

    張書緣是早早的的第一個來到了奉天殿前,就在他剛在殿前活動了兩下身子時,周延儒也到了。

    二人對視了一眼旋即就點了點頭。

    “看來這廝昨夜是去找溫體仁了。”

    張書緣猜的沒錯,他二人有著共同目標自然是走的很近。

    他二人是一句也沒說,分到于兩旁活動身子等待開朝。

    隨著時間流逝,一位位大臣便就到了殿門前。

    只不過,這群人在看向張書緣及周延儒時,是帶著一副看熱鬧的神情,就好似是在等他二人什麼時候會被復社坑一樣。

    隨著官員到場的越來越多,沒過多久殿門便就大開了,而文武百官便就按照各自的位置走了進去。

    “張閣有時候真不知該如何說你,這復社一事本閣還是勸你離遠些吧。”

    就在韓從他身邊擦過去的時候,突然就對張書緣來了這一句。

    “多謝閣老提點,不過下官,既然應下了此事豈能半途而廢,愧對聖心?”

    見韓陰陽自己,張書緣也沒生氣,反而是對他笑了笑。

    而這一下子,瞬間就讓韓有些不高興了,一甩袖子就站到了第一排。

    隨著百官站定,王之心這個輪班太監便就站出來宣布開朝會了。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王之心一語落下,旋即眾朝臣便開始上奏了。

    而這些人是一如既往,不是在攻擊溫體仁的下屬暴力征收,就是在攻擊浙黨人的地方縣令不作為。

    總之,這整個朝會是如大亂斗一般,技能是交了一堆,但誰也奈何不了誰,只能是動一動下面的小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除了這些個魔怔人外,也還是有人說正事的,比如雲南府的道御史就上奏說,黔國公沐啟元于雲南所行無忌,家僕放縱迫害百姓。

    還有山東巡撫上奏,請求修繕失修海防。

    對此,朱由檢二話不說,就責令朱純臣、王永光、李標三人領餃親趕雲南徹查此事,而修繕海防之事則是下旨,撥了三十萬兩給山東布政司,若是錢款不足,就讓其自行籌措。

    隨著朱純臣要去查黔國公了,這軍校一事,自然而然的就暫時交給了定國公徐允禎來操辦了。

    ……

    處理完了這些雜政,張書緣與周延儒便開始說復社的事兒了。

    對于此事,朱由檢是早有了定數,旋即就召張溥、張采等人進殿了。

    來到了奉天殿,張溥等人很是振奮,只覺的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夠施展了。

    見他們很是激動,朱由檢反而是沒那麼害怕這類學子了。

    在他看來,這群人真就如同蒙童一般,很是天真可愛。

    雖然感覺他們太過天真,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諸位學子,爾等前些之日之言,朕都听到了。但朕有一處不解,爾等是依著那些依據來言說我朝弊政的?”

    “啟奏皇上,學生之依據自然來自眾多雙眼。就我等學子所觀而言,我朝弊政實數繁多,一是我戶部橫征暴斂,至多數百姓食不果腹,家家貧瘠。二是宮中太監所行無忌,擅抓擅殺我朝有功賢良之人。三是我商業司,其商政乍看雖好,但受其影響商戶倒閉如雨,以至百姓無用。四是我朝官僚臃腫,大量無用官吏吞吃民脂民膏,五是我內閣諸臣,每日醉心與相互攻訐之中。”

    好家伙,這張溥、張采二人真不愧是明末的“新興團體”,哪怕是到了朱由檢的面前都敢如此狂言。

    “恩,韓閣老,這諸學子所言如何?”

    “回稟陛下,他們所言大多為真,但又有不少之處有些不實。比如這張學子言我內閣不作為醉心于爭斗,可臣等何時在朝中爭過?若真是如此,那陛下怎能會容得臣等胡鬧?”

    韓的意思很簡單,其他事都不是事兒,唯獨只有內閣不作為才算是大事。

    這要真讓這群人把這帽子扣頭上,那他韓基本就等于是判了死刑。

    因為,這個罪名實在是太大了,就跟那禍亂朝綱的秦檜沒太大區別。

    “張學子听到了嗎?如若真相你等所言,那這朝廷豈不早已生亂?”

    “在方才,你們說戶部橫征暴斂,但你們可知我朝財政近況?若是于此情況,爾等概要如何處置?”

    朱由檢是沒好氣的看了眼韓,揮了下手就讓他退下了。

    “皇上…學生等不知……”

    “既然不知,那麼朕就來說說,溫愛卿將我朝之財政與中學子講講。”

    “是!”

    溫體仁瞬間出列領命,轉而就對著張溥等人,報起了崇禎二年一整年的賬來。

    “諸位學子,我遼東去年開支五百一十四萬兩。山西、陝西、山東、河南四省賑災耗資計五百五十八萬四千六十三兩二厘。各地修繕、補倉、修河、建船共計一百九十萬九千一百兩。陝西絞判耗資六十萬兩。”

    “兵部開支四百十三萬兩,刑部開支一十四萬五千六百、禮部八萬三千余兩、吏部一百四十五萬兩。”

    “而我朝元年錢糧歲入折合,計一千四百三十萬一千七百兩,二年總支出計一千七百七十三萬七千二百四十兩。”

    溫體仁說的不錯,若是按照正常的收入來算,這赤字肯定是非常大的。

    而他之所以不算張書緣抄秦王等人弄來的銀子,自然是為了給這群毛頭小子點顏色看看。

    果然,隨著此賬一出,張溥等人就傻了。

    “張學子,你等不是再言我戶部橫征暴斂嗎?如此大的支出缺額,若交由你等來辦,能否解決?”

    張溥等人很是無語,心說這三百多萬兩的資金缺口,就算把自己全族賣了都搞不來這麼多錢……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方便以後閱讀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29章 達成交易、朱由檢與復社論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第229章 達成交易、朱由檢與復社論道並對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