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 章虎陣定策(至元四十六年秋那拉珠爾定夜襲破敵之策)
杭愛山外圍的元廷大軍中軍帳,帳頂懸著一盞鎏金銅燈,燈油燃得正旺,將帳內的 “阿魯台布防圖” 照得清晰 —— 圖上用朱筆圈出阿魯台的中軍大營(駐杭愛山主峰南側),兩側各設一座輔營,分別駐守斡難河、黑山口退回來的殘兵,大營外三里設三道巡邏線,每線間隔一里,由五百騎兵輪值。那拉珠爾身著玄鐵甲,手指按在 “中軍大營” 的位置,眉頭微蹙“阿魯台收縮兵力後,大營牆高丈五,外挖壕溝,還在壕溝內埋了尖刺,硬攻恐傷亡太大。”
帳內將領們沉默不語 —— 虎衛統領孛魯台握著腰間的玄鐵刀,目光落在圖上的巡邏線“阿魯台的巡邏兵每時辰換防一次,換防時會有半柱香的空隙,或許可趁此時機派輕騎靠近,可大營內還有投石機,若被發現,輕騎難退。” 中都衛戍軍指揮使帖木格補充“咱們雖有五萬兵力,可阿魯台據守地利,且大營內糧草還夠支撐半月,拖下去對咱們不利,需盡快定策。”
帳簾突然被掀開,巴圖額爾敦帶著一身寒氣走進來,甲冑上還沾著草原的夜露 —— 他剛率先鋒探子探查完阿魯台大營外圍,手中攥著一張草圖“父親,孩兒探查時發現,阿魯台的巡邏換防空隙雖短,卻有一處薄弱點 —— 西側巡邏線靠近黑石峽,那里樹木茂密,可藏兵;且今夜是晦日,無月,適合夜襲。孩兒有一計,可‘夜襲惑敵’,再用‘虎形戰術’破敵。”
那拉珠爾眼中一亮,示意他上前“哦?說說你的計策。” 巴圖額爾敦將草圖鋪在案上,指著西側“今夜三更,孩兒率五千先鋒,帶三百個稻草人,稻草人身上綁著點燃的火把,從黑石峽出發,向阿魯台西側輔營移動,制造大軍進攻西側的假象;阿魯台定會調中軍兵力支援西側,此時父親率主力,按‘虎形戰術’分三路,直擊他空虛的中軍大營,定能一舉破敵!” 帳內將領們紛紛湊上前,看著草圖,低聲議論起來,帳內的凝重氛圍,因這突如其來的計策,漸漸有了松動。
那拉珠爾仔細看著草圖,又問“稻草人惑敵,能撐多久?阿魯台若識破怎麼辦?‘虎形戰術’具體如何分路?” 巴圖額爾敦道“稻草人可撐一炷香,足夠吸引阿魯台的注意力;若他識破,孩兒率先鋒纏住西側輔營,不讓他們回援;‘虎形戰術’以兩萬虎衛為‘虎頭’,主攻中軍大營正門;一萬五千中都衛戍軍為‘虎身’,從兩側包抄;一萬嶺北行省駐軍為‘虎尾’,斷阿魯台的退路;蒙古故地預備兵守糧草,防偷襲。” 那拉珠爾沉吟片刻,對將領們道“此計可行!既用夜襲惑敵,又以虎形聚合力,咱們今日便定好細節,今夜三更行動!”
巴圖額爾敦的 “夜襲惑敵” 計,並非臨時奇想,而是基于三日來對阿魯台布防的反復探查 —— 從巡邏換防規律到地形特征,從敵軍反應到氣象條件,每一個細節都經過驗證,確保計策可行,也體現了他作為先鋒的細致與經驗。
三日前,巴圖額爾敦便派十名探子,偽裝成阿魯台部的散兵,混入其巡邏範圍,記錄換防時間。探子們躲在黑石峽的樹林中,每時辰記錄一次巡邏兵的人數、裝備、換防間隔,發現 “每時辰換防,換防時西側巡邏線會空缺半柱香” 的規律。一名探子回報“阿魯台的巡邏兵多是小部落的散兵,警惕性不高,換防時還會閑聊,咱們若趁此時機行動,不易被發現。” 巴圖額爾敦將這一規律記在 “探防冊” 上,反復核對,確認無錯漏。
兩日前,他親自帶三名親信探子,探查黑石峽的地形 —— 黑石峽長三里,兩側是陡峭的山壁,中間有一條小路,可容十騎並行,峽口外便是阿魯台的西側輔營,且峽內樹木茂密,適合隱藏。巴圖額爾敦用腳步丈量峽口到輔營的距離“從峽口到輔營正門,共一里路,騎兵快馬只需一炷香便能到,稻草人移動速度慢,可提前半個時辰出發,確保一炷香內抵達輔營外圍。” 他還讓探子測試風向“今夜是西北風,火把的煙會吹向輔營,能更好地掩護稻草人的身影,讓阿魯台誤以為是大軍。”
昨日,他又讓人制作稻草人 —— 三百個稻草人,均用麻布包裹干草,身高六尺,與普通士兵相當,身上綁著簡易的皮甲,背後插著小旗,腰間掛著點燃的火把(火把用浸油的麻布制作,可燃燒一炷香)。巴圖額爾敦親自檢查稻草人“皮甲要綁緊,別被風吹掉;火把的油要浸足,確保能燒夠一炷香;小旗要插穩,從遠處看像真的士兵。” 工匠們按他的要求調整,直到他滿意為止。
為應對可能的突發情況,巴圖額爾敦還制定了 “惑敵三步驟”第一步,先鋒騎兵帶著稻草人,從黑石峽悄悄移動至西側輔營外百丈處,點燃火把;第二步,若被巡邏兵發現,便放箭佯攻,制造進攻假象;第三步,一炷香後,若阿魯台調兵支援西側,先鋒便撤退至黑石峽,纏住回援的西側輔營;若未調兵,便繼續佯攻,直到吸引兵力為止。“無論阿魯台如何反應,咱們都有應對之策,” 巴圖額爾敦對先鋒副將道,“關鍵是要撐到父親的主力抵達中軍大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計策確定後,巴圖額爾敦還向那拉珠爾申請了 “靜音裝備”—— 先鋒騎兵的馬蹄要裹麻布,兵器要纏布條,避免行軍時發出聲響;稻草人移動時,用繩子牽引,減少摩擦聲。那拉珠爾點頭“細節決定成敗,你考慮得很周全,靜音裝備立刻讓工部工匠準備,確保三更前到位。”
“虎形戰術” 的核心,是模仿猛虎的攻擊姿態,將五萬兵力分為 “虎頭、虎身、虎尾” 三部分,各司其職又協同作戰 —— 以精銳為鋒(虎頭),以主力為軀(虎身),以奇兵為尾(虎尾),既保證主攻力度,又能包抄斷後,這一戰術也貼合元代騎兵 “集中精銳、分路合擊” 的傳統,同時融入了對虎衛精銳的最大化運用。
“虎頭” 由兩萬虎衛組成,由孛魯台統領,作為主攻力量,目標是突破阿魯台中軍大營的正門。那拉珠爾對孛魯台道“虎衛是中央精銳,玄鐵甲能防箭,破甲箭能穿皮甲,你們的任務是在夜襲惑敵的同時,快速突破大營正門,為後續兵力打開缺口。正門有阿魯台的三千精銳駐守,你們需集中火力,一鼓作氣沖進去,不可拖延。” 孛魯台躬身道“將軍放心,虎衛定不負所托,一炷香內突破正門!” 他還制定了 “虎頭進攻步驟”先派五百虎衛用撞車撞開營門,再派一千虎衛射箭壓制,最後兩萬虎衛沖鋒,確保突破順利。
“虎身” 由一萬五千中都衛戍軍組成,由帖木格統領,負責從中軍大營的兩側包抄,牽制側營的兵力,不讓其支援正門。帖木格看著布防圖“中軍大營兩側各有一千兵力駐守,咱們分兩路,每路七千五百人,從兩側的樹林繞過去,趁正門激戰之時,突襲側營,纏住他們。” 那拉珠爾補充“側營的兵力雖少,卻有投石機,你們需先派輕騎摧毀投石機,再發起進攻,避免傷亡過大。” 帖木格道“將軍放心,我已讓士兵準備了火箭,可燒毀投石機的木質結構。”
“虎尾” 由一萬嶺北行省駐軍組成,由博羅帖木兒統領,負責繞到中軍大營的後方,斷阿魯台的退路,防止他從後山逃跑。博羅帖木兒道“阿魯台的後山有一條小路,可通阿爾泰山,我率部提前兩時辰出發,在小路兩側設伏,若阿魯台逃跑,便趁機截殺;若不逃跑,便在後方待命,待中軍大營破後,夾擊殘兵。” 那拉珠爾道“後山小路是阿魯台的唯一退路,你們需派探子緊盯,不可讓他逃脫,否則平叛不徹底,日後恐再生亂。”
蒙古故地預備兵五千人,由帖木兒統領,負責守護大軍的糧草與臨時營地,防止阿魯台的小股部隊偷襲。帖木兒道“將軍放心,我會在糧草營地周圍挖壕溝、設尖刺,派士兵輪流值守,每半個時辰巡查一次,確保糧草安全。” 那拉珠爾道“糧草是大軍的命脈,你們雖不直接參戰,卻責任重大,絕不能出任何差錯。”
戰術結構確定後,那拉珠爾讓將領們在 “虎形戰術圖” 上標注各自的兵力、路線、進攻時間,確保每一路都清晰明了,避免戰時混亂。孛魯台看著圖上的 “虎頭” 位置“將軍,虎衛與虎身、虎尾的進攻時間需同步,一炷香內,虎頭突破正門,虎身包抄兩側,虎尾守住退路,這樣才能形成合圍。” 那拉珠爾點頭“就按一炷香的時間同步行動,用煙火為信號,看到紅色煙火,便同時進攻。”
戰術定策過程中,將領們並非全無異議 —— 孛魯台擔心 “虎頭” 兵力不足,博羅帖木兒顧慮 “虎尾” 設伏時間太早易暴露,帖木格擔憂 “虎身” 的火箭準備不足,這些爭議的解決過程,也讓戰術細節更完善,更體現那拉珠爾作為主帥的統籌能力。
孛魯台首先提出異議“將軍,阿魯台的中軍大營正門駐守三千精銳,且有壕溝、尖刺、投石機,兩萬虎衛雖精銳,卻需同時應對這些防御,兵力恐不足,若能再增五千兵力,突破會更有把握。” 那拉珠爾看向巴圖額爾敦“先鋒可有多余兵力?” 巴圖額爾敦道“孩兒的五千先鋒,需留三千帶稻草人惑敵,兩千可支援虎頭,待惑敵結束,三千先鋒也可快速回援。” 那拉珠爾點頭“便從先鋒調兩千兵力給虎頭,歸孛魯台統領,惑敵結束後,先鋒剩余三千人支援虎身,這樣兵力便足夠了。” 孛魯台道“多謝將軍,有這兩千兵力,虎頭定能順利突破。”
博羅帖木兒接著道“將軍,虎尾需提前兩時辰出發,繞到後山小路設伏,山路狹窄,若遇到阿魯台的巡邏兵,易暴露;且設伏時間太早,士兵易疲憊,影響戰斗力。” 那拉珠爾道“可提前一個時辰出發,派十名探子先清理後山小路的巡邏兵,確保虎尾安全抵達設伏點;抵達後,士兵可輪流歇息,保持體力。” 他還讓李衡派來的馬倌,為虎尾指引後山小路的捷徑“馬倌熟悉地形,可讓他們帶路,縮短行軍時間,減少暴露風險。” 博羅帖木兒道“將軍考慮周全,這樣虎尾便可安全設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帖木格最後道“將軍,虎身的火箭需浸油才能燃燒,可目前只準備了五百支,若遇雨天或風力太大,火箭可能無法點燃,需多準備些,且需備用方案。” 那拉珠爾立刻讓工部工匠“再趕制五百支火箭,同時準備兩百把斧頭,若火箭無法點燃,便派士兵沖上去,用斧頭摧毀投石機。” 工部尚書也先帖木兒道“將軍放心,兩時辰內便可趕制完畢,斧頭也會足額準備。”
爭議解決後,那拉珠爾讓將領們再次核對戰術細節 —— 從兵力分配到進攻時間,從裝備準備到應對預案,每一項都逐一確認。孛魯台道“將軍,經此調整,虎形戰術更完善了,既解決了兵力、暴露、裝備的問題,又保留了夜襲惑敵的核心,定能破敵。” 那拉珠爾道“戰術的關鍵在于協同,你們需嚴格按時間、信號行動,不可擅自更改,若有突發情況,需及時用煙火傳遞消息,我在中軍帳統籌指揮。” 將領們齊聲領命,帳內的氛圍從之前的爭議,轉為如今的堅定。
戰前偵察是戰術實施的關鍵前提 —— 那拉珠爾派三批探子,分別探查阿魯台中軍大營的防御細節、側營的兵力調動規律、後山小路的巡邏情況,每一批探子都帶著明確的任務,確保獲取的情報準確、詳細,為戰術調整依據。
第一批探子共五人,由先鋒副將合撒兒統領,偽裝成阿魯台部的缺糧牧民,混入中軍大營外圍的村落,探查防御細節。他們看到大營正門的壕溝寬兩丈、深一丈,溝內埋著尖刺,溝外有三層拒馬;正門兩側各有一座投石機,投石機旁有五十名士兵值守;大營內每隔百丈,便有一座烽火台,用于傳遞信號。合撒兒還听到巡邏兵閑聊“今夜是晦日,大人讓咱們多留意西側,怕元廷趁黑偷襲。” 這些細節,合撒兒都記在羊皮紙上,深夜悄悄返回大營,交給那拉珠爾。
第二批探子共三人,由嶺北行省駐軍的百戶帖木兒(非管控司吏員)統領,探查側營的兵力調動規律。他們躲在西側輔營外的樹林中,發現 “側營每兩時辰會派一百名士兵,去中軍大營領取糧草”,且調動時側營的防御會減弱。帖木兒回報“側營的兵力多是合丹部的殘兵,士氣低落,且裝備簡陋,多是皮甲與彎刀,無玄鐵甲,咱們的破甲箭可輕易穿透。” 那拉珠爾據此調整虎身的進攻時間“便在側營士兵去中軍領糧草時進攻,此時他們防御最弱,更容易得手。”
第三批探子共兩人,由蒙古故地預備兵的千戶脫脫統領,探查後山小路的巡邏情況。他們發現後山小路只有五十名騎兵巡邏,每半個時辰巡邏一次,且巡邏兵多是老弱,警惕性不高。脫脫還找到一處適合設伏的山谷“山谷長半里,兩側是山壁,中間小路僅容五騎並行,設伏在此,阿魯台若逃跑,必經過此處,咱們可居高臨下射箭,輕易截殺。” 那拉珠爾讓博羅帖木兒“便在這處山谷設伏,派一千名弓箭手埋伏在兩側山壁,兩千名騎兵守在谷口,其余兵力作為預備隊。”
探子們還帶回了阿魯台部的士氣情況 —— 不少士兵因糧草不足,已出現不滿情緒,甚至有士兵偷偷向元廷探子打听 “若投降是否會被追責”。那拉珠爾道“這是好消息!咱們可在夜襲時,讓士兵喊話勸降,動搖阿魯台的軍心,減少傷亡。” 他讓巴圖額爾敦準備勸降口號“‘阿魯台私擴兵力、連累部民,降者免罪,還可返回原牧地’,讓先鋒在夜襲時反復喊話,吸引更多士兵投降。”
所有偵察情報匯總後,那拉珠爾讓吏員整理成 “阿魯台布防詳冊”,分發給各將領,讓他們熟悉敵軍情況。孛魯台看著詳冊“有了這些情報,咱們的戰術更有針對性了,定能事半功倍。” 那拉珠爾道“偵察是戰術的眼楮,只有看清敵人,才能打贏勝仗,咱們不能有絲毫懈怠。”
“夜襲惑敵” 與 “虎形戰術” 的實施,需要配套的裝備與信號準備 —— 從靜音裝備到進攻信號,從武器補給到傷員救治,每一項準備都細致入微,確保戰術順利推進,也體現了元廷大軍的後勤保障能力。
靜音裝備的準備由工部負責 —— 先鋒騎兵的馬蹄需裹麻布,每匹戰馬配兩幅麻布,麻布厚半寸,用繩子綁緊,可減少馬蹄與地面的摩擦聲;士兵的兵器需纏布條,玄鐵刀、角弓的金屬部分都用布條包裹,避免行軍時踫撞發聲。工部工匠們連夜趕制,兩時辰內便完成了五千先鋒的靜音裝備。巴圖額爾敦親自測試“裹上麻布後,戰馬奔跑的聲音小了很多,從百丈外幾乎听不見;兵器纏上布條,踫撞時也只有輕微的聲響,符合要求。”
進攻信號的約定分為 “煙火信號” 與 “號角信號”—— 紅色煙火為 “進攻開始”,綠色煙火為 “需要支援”,白色煙火為 “任務完成”;長號角聲(持續三秒)為 “前進”,短號角聲(持續一秒)為 “撤退”,連續短號角聲為 “集結”。信號兵們反復練習,確保能準確發送與識別信號。那拉珠爾對信號兵統領道“信號是戰術協同的關鍵,若信號出錯,可能導致各部行動混亂,你們需集中注意力,不可有誤。” 信號兵統領道“將軍放心,我們已練習數十次,定能準確傳遞信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武器補給的準備由吏部負責 —— 為虎頭準備了五百架撞車(用于撞開營門)、五千支破甲箭(用于穿透敵軍皮甲);為虎身準備了一千支火箭(用于摧毀投石機)、兩百把斧頭(備用);為虎尾準備了三千支普通箭(用于設伏)、五百把彎刀(用于近戰)。每路兵力還配五十名工匠,攜帶修補工具,若武器損壞,可現場修補。吏部尚書哈剌哈孫道“武器已按需求準備完畢,工匠也已到位,確保戰斗中武器供應充足。”
傷員救治的準備由軍醫負責 —— 中軍大營旁設臨時醫帳,配備二十名軍醫、五十名醫助,準備了治療外傷的草藥(如止血的蒲公英、消炎的黃芩)、包扎用的麻布(五百匹)、縫合傷口的針線(一百套),還準備了擔架(一百副),用于運送傷員。軍醫統領道“醫帳已備好,傷員可在一炷香內得到救治,咱們還會派十名醫助跟隨各路人馬,及時處理輕傷,減少傷亡。”
裝備與信號準備完畢後,那拉珠爾讓各將領派人檢查,確保每一項都符合要求。帖木格檢查完虎身的火箭“火箭的油已浸足,箭頭鋒利,可隨時使用。” 博羅帖木兒檢查完虎尾的設伏裝備“弓箭手的箭已備足,騎兵的彎刀也已磨鋒利,一切就緒。” 那拉珠爾點頭“裝備與信號是戰術的手腳,只有手腳靈活,才能打贏勝仗。”
各將領的分工定責是戰術實施的保障 —— 從先鋒的夜襲惑敵,到虎頭、虎身、虎尾的協同進攻,再到糧草守護與傷員救治,每一名將領都有明確的任務與職責,確保各司其職、互不推諉,也體現了那拉珠爾作為主帥的統籌能力。
巴圖額爾敦作為先鋒統領,職責是 “夜襲惑敵、纏住西側輔營”—— 他需率五千先鋒,帶三百個稻草人,于三更前半個時辰出發,從黑石峽向阿魯台西側輔營移動,點燃火把制造進攻假象;一炷香後,若阿魯台調兵支援西側,便率先鋒纏住輔營,不讓其回援;若未調兵,便繼續佯攻,直到虎形戰術發起進攻。那拉珠爾對他道“你的任務是吸引阿魯台的注意力,為虎形戰術創造機會,不可冒進,若遇危險,及時發送綠色煙火求援,我會派援兵支援。” 巴圖額爾敦道“父親放心,孩兒定完成惑敵任務,不讓阿魯台察覺主力動向。”
孛魯台作為虎頭統領,職責是 “主攻中軍大營正門、突破防御”—— 他需率兩萬兩千虎衛(含先鋒支援的兩千),于三更看到紅色煙火後,立即向中軍大營正門發起進攻,先用撞車撞開營門,再用破甲箭壓制敵軍,最後沖鋒突破,為虎身、虎尾打開缺口。那拉珠爾道“你需嚴格按時間行動,一炷香內必須突破正門,若超時,阿魯台可能回援,影響全局。” 孛魯台道“將軍放心,虎衛已做好準備,定按時突破。”
帖木格作為虎身統領,職責是 “包抄中軍兩側、摧毀投石機”—— 他需率一萬五千中都衛戍軍,分為兩路,于三更看到紅色煙火後,從兩側樹林繞至中軍大營側營,趁側營士兵領糧草時發起進攻,先用火箭摧毀投石機,再纏住側營兵力,不讓其支援正門。那拉珠爾道“側營的投石機對虎頭威脅最大,你需優先摧毀,若火箭無法使用,便用斧頭,不可拖延。” 帖木格道“將軍放心,我會派精銳先摧毀投石機,再處理側營士兵。”
博羅帖木兒作為虎尾統領,職責是 “斷阿魯台退路、設伏截殺”—— 他需率一萬嶺北行省駐軍,于二更前一個時辰出發,在馬倌的指引下,繞至後山小路的山谷設伏,看到紅色煙火後,堅守設伏點,若阿魯台逃跑,便截殺;若不逃跑,待中軍大營破後,夾擊殘兵。那拉珠爾道“後山小路是阿魯台的唯一退路,你需守住,不可讓他逃脫,若遇大股敵軍,及時發送綠色煙火求援。” 博羅帖木兒道“將軍放心,虎尾定守住退路。”
帖木兒作為糧草守護統領,職責是 “守護糧草與臨時營地、防偷襲”—— 他需率五千蒙古故地預備兵,駐守糧草營地,挖壕溝、設尖刺,派士兵輪流值守,每半個時辰巡查一次,若遇阿魯台的偷襲部隊,先抵抗,再發送綠色煙火求援。那拉珠爾道“糧草是大軍的命脈,你需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有絲毫懈怠。” 帖木兒道“將軍放心,我定守住糧草,不讓敵軍得逞。”
將領分工定責後,那拉珠爾讓他們立下 “軍令狀”—— 若未完成任務,自願受軍法處置,這既體現了任務的重要性,也激發了將領們的斗志。巴圖額爾敦率先立下軍令狀“若未完成惑敵任務,孩兒願受軍法!” 其他將領也紛紛立下軍令狀,帳內的氣氛愈發堅定,所有人都在為今夜的戰斗做最後的準備。
為確保戰術實施萬無一失,那拉珠爾在中軍帳內設置沙盤,組織各將領進行模擬演練 —— 沙盤按一比一百的比例,還原了杭愛山外圍的地形、阿魯台的布防、元廷大軍的部署,每一名將領都需在沙盤上演示自己的戰術動作,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確保戰時不會出現失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沙盤由工部工匠連夜制作,用沙土堆出杭愛山的山形,用黑色棋子代表阿魯台的兵力,用紅色棋子代表元廷大軍,用小木片制作大營、輔營、壕溝、投石機等防御設施,細節逼真。那拉珠爾指著沙盤上的黑石峽“巴圖額爾敦,你演示一下先鋒如何帶稻草人移動,如何點燃火把,如何應對巡邏兵。” 巴圖額爾敦拿起紅色棋子(代表先鋒),從黑石峽出發,慢慢移動至西側輔營外,拿起小火把模型點燃“孩兒率先鋒從峽口出發,每十騎帶三十個稻草人,用繩子牽引,移動速度保持每刻鐘三十丈,點燃火把後,派五十騎佯攻,吸引巡邏兵注意。” 那拉珠爾點頭“速度合適,佯攻兵力足夠,可按此執行。”
孛魯台接著演示虎頭的進攻“看到紅色煙火後,五百虎衛推撞車,直沖大營正門,撞開營門後,一千虎衛射箭,壓制敵軍,兩萬一千虎衛隨後沖鋒,一炷香內突破正門。” 他拿起紅色棋子(代表虎衛),先將五百棋子(撞車部隊)移至正門,再將一千棋子(射箭部隊)移至兩側,最後將兩萬一千棋子(沖鋒部隊)移至正門內。那拉珠爾道“撞車部隊需保護好撞車,避免被投石機摧毀;射箭部隊需瞄準投石機旁的士兵,減少威脅。” 孛魯台道“將軍提醒得是,我會派兩百虎衛保護撞車,射箭部隊優先攻擊投石機士兵。”
帖木格演示虎身的包抄“看到紅色煙火後,兩路部隊分別從兩側樹林出發,繞至側營,先用火箭摧毀投石機,再進攻側營士兵。” 他拿起紅色棋子(代表虎身),分為兩路,移至側營兩側,拿起火箭模型對準投石機模型“火箭需在百丈外發射,避免被側營士兵發現,摧毀投石機後,再沖鋒。” 那拉珠爾道“側營士兵領糧草時,會有一百人離開,你需趁此時機進攻,減少阻力。” 帖木格道“將軍放心,我已讓探子盯著領糧草的時間,定能趁虛而入。”
博羅帖木兒演示虎尾的設伏“二更前一個時辰出發,繞至後山小路的山谷,一千弓箭手埋伏在兩側山壁,兩千騎兵守在谷口,七千兵力作為預備隊。” 他拿起紅色棋子(代表虎尾),移至山谷兩側與谷口“若阿魯台逃跑,弓箭手先射箭,再派騎兵沖鋒;若不逃跑,預備隊可隨時支援中軍。” 那拉珠爾道“山谷的山壁較陡,弓箭手需注意安全,避免墜落;騎兵需守住谷口,不可讓阿魯台突破。” 博羅帖木兒道“將軍放心,我會派士兵在山壁上綁繩索,確保弓箭手安全;騎兵會列成方陣,守住谷口。”
模擬演練持續了一個時辰,將領們在沙盤上反復演示,調整細節 —— 從進攻時間到兵力部署,從裝備使用到應對預案,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那拉珠爾看著演練完畢的將領們“沙盤演練是為了發現問題,現在問題都已解決,今夜戰斗,你們只需按演練的來,定能破敵。” 將領們齊聲應諾,眼中滿是信心,仿佛勝券在握。
戰術實施前,那拉珠爾還制定了應對突發情況的預案 —— 從阿魯台識破惑敵計,到敵軍求援,再到天氣變化,每一種可能的突發情況都有對應的解決辦法,確保戰術不會因意外而失敗,也體現了他作為主帥的周全與謹慎。
預案一若阿魯台識破 “夜襲惑敵” 計,不調兵支援西側,反而加強中軍防御。應對辦法巴圖額爾敦率先鋒直接進攻西側輔營,纏住側營兵力;那拉珠爾派五千中都衛戍軍支援虎頭,加強主攻力度,確保突破正門;虎身提前進攻側營,分散中軍注意力。那拉珠爾對巴圖額爾敦道“若識破,你需猛攻側營,不讓阿魯台集中兵力防守中軍,我會派援兵支援你。” 巴圖額爾敦道“父親放心,孩兒定能纏住側營,為虎頭創造機會。”
預案二若阿魯台向忽都魯帖木兒求援,忽都魯帖木兒派援兵支援。應對辦法李衡率蒙古故地預備兵五千,在忽都魯帖木兒援軍的必經之路設伏,拖延援軍時間;帖木兒率剩余蒙古故地預備兵,加強糧草守護,防援軍偷襲;那拉珠爾加快進攻速度,在援軍抵達前攻破中軍大營,再回頭夾擊援軍。那拉珠爾已派驛卒通知李衡“若忽都魯帖木兒出兵,你需在斡端地區至杭愛山的驛路設伏,拖延至少兩個時辰。” 李衡回復“將軍放心,我已準備好滾石、箭雨,定能拖延援軍。”
預案三若今夜突然下雨,影響夜襲與火箭使用。應對辦法先鋒的稻草人火把改為 “油布包裹的炭火”,避免被雨水澆滅;虎身的火箭改為 “斧頭破襲”,派精銳士兵沖上去,用斧頭摧毀投石機;各路人馬的行軍速度放緩,避免因路面泥濘滑倒。那拉珠爾讓工部準備了兩百個炭火盆,用油布包裹,可燃燒一炷香“若下雨,炭火盆的煙更大,更能迷惑阿魯台;斧頭已準備充足,可應對火箭無法使用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預案四若中軍大營破後,阿魯台率殘兵突圍,不從後山小路走,反而向東側逃跑。應對辦法虎尾派五千兵力,快速繞至東側,斷阿魯台的東側退路;虎頭派一萬虎衛追擊,虎身派五千兵力支援,形成合圍;李衡派馬倌指引路線,確保追擊部隊不會迷路。那拉珠爾對博羅帖木兒道“若阿魯台向東逃跑,你需快速調整虎尾部署,斷他東側退路,不可讓他逃脫。” 博羅帖木兒道“將軍放心,我已派探子盯著東側,若有動向,虎尾可及時調整。”
所有預案制定後,那拉珠爾將 “突發情況預案冊” 分發給各將領,讓他們熟悉應對辦法。孛魯台看著預案冊“將軍考慮得太周全了,無論遇到什麼突發情況,咱們都有應對之策,定能萬無一失。” 那拉珠爾道“戰場形勢多變,只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應對各種意外,咱們不能有絲毫僥幸心理。” 將領們紛紛點頭,將預案牢記在心,為今夜的戰斗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三更將至,元廷大軍的將士們已集結完畢 —— 先鋒騎兵裹好馬蹄麻布,纏好兵器布條,帶著稻草人在黑石峽待命;虎衛將士身著玄鐵甲,手持破甲箭,在中軍大營正門外側列陣;虎身、虎尾的將士也已就位,信號兵握著煙火,軍醫守在醫帳,工匠備好修補工具,所有人都在等待進攻的信號。
那拉珠爾騎馬立于高台上,看著台下整齊的隊伍,高聲道“將士們!阿魯台叛亂,斷我糧道,擾我邊疆,今夜咱們用‘夜襲惑敵’計,以‘虎形戰術’破敵,定要平定叛亂,恢復西北安穩!你們都是元廷的精銳,是草原的守護者,我相信,今夜過後,阿魯台的叛亂將被平定,咱們定能凱旋,與家人團聚!”
巴圖額爾敦騎馬出列,高聲道“將士們!我是先鋒巴圖額爾敦,今夜我會帶大家夜襲惑敵,為大軍打開缺口!咱們要讓阿魯台知道,元廷大軍不可擋,叛亂者必敗!” 先鋒將士們齊聲吶喊“必敗叛亂者!凱旋回家!”
孛魯台也騎馬出列“虎衛將士們!咱們是陛下的親軍,是大軍的虎頭,今夜咱們要沖鋒在前,突破阿魯台的中軍大營,顯我虎衛戰力!” 虎衛將士們舉起玄鐵刀,高聲吶喊“突破大營!顯我虎衛!”
帖木格、博羅帖木兒、帖木兒也紛紛發聲,鼓舞各自的將士,大營內的士氣被推向高潮,將士們眼中滿是戰意,仿佛已看到勝利的曙光。那拉珠爾看了一眼天色,三更已至,對信號兵道“發紅色煙火,進攻開始!” 信號兵點燃紅色煙火,煙火直沖夜空,在晦日的夜色中格外醒目。
巴圖額爾敦率先下令“先鋒,出發!” 五千先鋒騎兵帶著稻草人,從黑石峽悄悄出發,馬蹄裹著麻布,幾乎听不到聲響;孛魯台率虎衛,向中軍大營正門移動;帖木格率虎身,向兩側樹林進發;博羅帖木兒率虎尾,在山谷設伏完畢,等待阿魯台的動向。一場圍繞杭愛山的夜襲之戰,在紅色煙火的信號中,正式打響,元廷大軍的 “虎形戰術”,也隨之展開,西北平叛的關鍵一戰,就此拉開序幕。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