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 章虎衛訓銳(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圖額爾敦親訓虎衛備戰)
杭愛山外圍元廷大軍的訓練校場,晨霧還未散盡,兩萬虎衛已列成整齊的方陣 —— 玄鐵甲在晨光中泛著冷光,手中的角弓斜挎腰間,胯下戰馬不安地刨著蹄子,卻無一人躁動。巴圖額爾敦身著輕便皮甲,腰間別著那柄刻 “奮勇” 的戰刀,快步走到方陣前,手中高舉一束黑色的毛發“諸位虎衛將士!咱們是大軍的‘虎頭’,三日後便要隨父親夜襲阿魯台中軍大營!今夜特訓,要練兩樣東西 —— 頭插草原黑虎尾毛,口餃骨制短哨!這不是裝飾,是咱們夜戰辨友、靜音傳信的關鍵!”
方陣中響起細微的議論聲,虎衛統領孛魯台上前一步,拱手道“巴圖額爾敦將軍,虎衛雖為精銳,卻從未在戰時插毛餃哨,不知這兩樣東西,具體有何用處?” 巴圖額爾敦將虎毛遞給他,又從懷中掏出一支寸許長的骨哨“孛魯台統領請看,這黑虎尾毛,插在頭盔左側,夜色中雖不顯眼,卻能讓同袍一眼認出,避免誤傷;這骨哨,吹出來的聲音低沉短促,不會被阿魯台的巡邏兵察覺,不同節奏代表不同指令 —— 長哨一炷香是集結,短哨三聲是進攻,連續短哨是撤退。夜襲需靜音,靠喊殺傳信易暴露,靠旗語夜色中看不清,這哨音便是最好的聯絡方式。”
那拉珠爾此時也騎馬立于校場高台上,看著下方的虎衛,高聲道“巴圖額爾敦此計甚妙!虎衛作為‘虎頭’,需在夜襲中率先突破,辨友與傳信至關重要。此次特訓,由巴圖額爾敦全權負責,諸位虎衛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 虎衛們聞言,齊聲應諾,之前的議論聲消失無蹤,目光都集中在巴圖額爾敦手中的虎毛與虎哨上,晨霧漸漸散去,校場的訓練氛圍愈發濃厚。
巴圖額爾敦將虎毛與虎哨分給身邊的兩名親兵,對方陣道“今日特訓分兩步 —— 上午備虎毛、制虎哨,下午練插毛、學哨令,明日全天磨合,後日驗收!現在,隨我去取虎毛與骨材,咱們動手準備!” 說罷,他翻身上馬,率先向大軍的物資營馳去,孛魯台率虎衛方陣緊隨其後,馬蹄揚起的塵土,在晨霧未散的校場上劃出一道清晰的軌跡。
物資營的帳內,堆放著各類軍備 —— 玄鐵甲、角弓、破甲箭,還有一堆用麻布包裹的東西。巴圖額爾敦掀開麻布,露出里面黑色的虎毛,每一根都長約三寸,尾端帶著細軟的絨毛“這是三年前嶺北行省狩獵草原黑虎所得,共兩千余根,正好夠兩萬虎衛每人一根。孛魯台統領,你派五百名虎衛,將虎毛分類整理,去除雜毛,用溫水清洗晾干,再用細麻繩在尾端捆扎,方便插在頭盔上。” 孛魯台點頭,立刻派親兵去召集人手,虎衛們有序地圍上前,開始整理虎毛,手指拂過粗硬的虎毛,眼中滿是好奇。
草原黑虎尾毛的籌備,是特訓的首要環節 —— 這虎毛並非尋常獸毛,草原黑虎在西北草原極為稀少,肉質可食,皮毛更是堅韌,尾毛尤為粗硬,插在頭盔上既醒目又不易脫落,是辨認同袍的絕佳標識,其籌備過程也透著細致與嚴謹。
負責管理物資的老兵帖木格(非之前同名將領),捧著一本 “物資登記冊” 走到巴圖額爾敦面前“將軍,這黑虎尾毛是至元四十三年秋,阿術平章率部在阿爾泰山南麓狩獵所得,當時共獵獲兩只黑虎,尾毛全部取下,用鹽腌制後存于干燥的木箱中,至今仍完好無損。” 他打開木箱,里面的虎毛用油紙包裹,取出一根,在陽光下泛著烏亮的光澤,巴圖額爾敦接過,用手指捻了捻“毛質粗硬,長度也合適,插在頭盔左側,既不影響拉弓,也能讓同袍看清。”
五百名虎衛分成五十組,每組十人,在物資營外的空地上整理虎毛。一組中的老兵合撒兒,正用細齒梳梳理虎毛上的雜毛,動作輕柔“這虎毛珍貴,得仔細梳理,不然插在頭盔上毛毛躁躁,影響士氣。” 身邊的新兵脫脫,剛入伍半年,第一次接觸黑虎尾毛,不小心扯斷一根,頓時慌了神“怎麼辦?斷了一根!” 合撒兒見狀,從自己的份例中取出一根“無妨,我這根多留了一根,給你,下次小心些,這東西可不多。” 脫脫感激地點頭,愈發小心地整理起來。
清洗虎毛用的是溫鹽水 —— 按 “一斤水加一兩鹽” 的比例調配,既能去除虎毛上殘留的鹽漬,又能讓毛質更堅韌。虎衛們將梳理干淨的虎毛放入溫鹽水中,浸泡半柱香後取出,用干淨的麻布吸干水分,再掛在木架上晾干。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木架上的虎毛隨風輕晃,烏亮的色澤愈發明顯。巴圖額爾敦巡查時,看到一名虎衛將虎毛直接放在陽光下暴曬,立刻上前制止“不可暴曬!會讓毛質變脆,容易斷,需在陰涼處晾干,半柱香翻動一次。” 那名虎衛連忙將虎毛移到陰涼處,按巴圖額爾敦的吩咐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晾干後的虎毛,還需用剪刀修剪尾端 —— 將參差不齊的絨毛剪齊,確保每根虎毛長度一致,都是三寸。負責修剪的虎衛是之前做過裁縫的帖木兒(非管控司吏員),他手中的剪刀磨得鋒利,每剪一下都格外精準“將軍說了,長度要統一,這樣插在頭盔上才整齊,看著也有氣勢。” 修剪好的虎毛,再用細麻繩在尾端捆扎成小結,方便插入頭盔的縫隙中固定。
一上午的忙碌後,兩千余根虎毛全部整理完畢,分裝在五十個木盒中,每個木盒上標注著 “虎衛某隊” 的字樣。巴圖額爾敦檢查後,滿意地點頭“很好!明日訓練插毛時,各隊按木盒領取,不可混亂。現在,咱們去看虎哨的制作。” 說罷,他帶著孛魯台與幾名虎衛,向工匠營走去,那里正忙著制作骨制短哨。
骨制短哨的制作,有嚴格的流程與標準 —— 選用三歲以上的犛牛骨(肉質緊實,骨頭堅硬,制成的哨子音色渾厚),經選材、截斷、鑽孔、打磨、試音五步,才能制成符合要求的虎哨,每一步都由經驗豐富的工匠操作,確保哨音清晰、耐用。
工匠營內,十名工匠圍坐在木案旁,案上堆放著一根根長約五寸的犛牛骨,還有鋸子、鑽子、砂紙等工具。為首的工匠老阿古拉,已制作骨哨三十年,手藝精湛,他正拿著一根犛牛骨,用鋸子小心翼翼地截斷“犛牛骨要選中段,這里骨頭最粗,壁厚均勻,制成的哨子不易裂。” 他將截斷的骨段放在手中掂量“每段長三寸,直徑一寸,這樣吹出來的聲音才夠低沉,不會太尖銳被敵人察覺。”
截斷後的骨段,需用鑽子在側面鑽兩個孔 —— 一個吹孔,一個音孔,孔的大小與間距有嚴格要求。老阿古拉拿著鑽子,對著骨段的一端鑽吹孔,孔直徑約三分;再在距離吹孔一寸的位置鑽音孔,直徑兩分“吹孔大些,方便餃在口中吹氣;音孔小些,能調節音色,讓不同節奏更明顯。” 旁邊的年輕工匠學徒,學著老阿古拉的樣子鑽孔,卻不小心將音孔鑽偏了,老阿古拉見狀,接過骨段“別急,慢慢來,先在骨段上用墨筆畫好標記,再按標記鑽,就不會偏了。”
鑽孔後的骨段,要用砂紙反復打磨 —— 先粗砂紙打磨表面,去除毛刺;再細砂紙打磨內壁,讓氣流通過更順暢;最後用細布擦拭,讓骨哨表面泛著溫潤的光澤。工匠們打磨時,都格外用心,手指磨得發紅也不在意。老阿古拉拿起一個打磨好的骨哨,對著陽光看了看“內壁光滑,沒有凸起,這樣吹出來的聲音才不會有雜音。”
最關鍵的一步是試音 —— 老阿古拉拿起骨哨,餃在口中吹氣,先是長哨,聲音渾厚綿長,能傳百丈遠;再是短哨,聲音短促有力;最後是連續短哨,節奏清晰。他對身邊的工匠道“每個哨子都要試音,長哨要夠三十息,短哨要夠五息,連續短哨要每息一次,不合格的要重新調整音孔大小。” 工匠們逐一試音,將不合格的骨哨挑出,重新鑽孔打磨,直到哨音符合要求。
巴圖額爾敦走進工匠營時,老阿古拉正拿著一批試音合格的虎哨,放在木盤中。巴圖額爾敦拿起一個,餃在口中吹了一聲長哨,聲音果然渾厚,不刺耳“阿古拉師傅,辛苦了!明日午時前,能否制作出兩萬支虎哨?” 老阿古拉點頭“將軍放心,十名工匠連夜趕制,明日午時前定能完成,每一支都會試音合格。” 巴圖額爾敦道“好!明日午時,我派虎衛來取,辛苦各位師傅了。” 工匠們齊聲應諾,手中的活計卻沒停,繼續忙著制作虎哨。
下午的訓練,先從 “頭插虎毛” 開始 —— 巴圖額爾敦親自示範,教虎衛們如何將整理好的虎毛,穩固地插在頭盔上,既要方便識別,又不影響戰斗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格外細致,確保每一名虎衛都能掌握。
校場上,巴圖額爾敦站在高台上,手中拿著一頂玄鐵頭盔和一根整理好的虎毛,對下方的虎衛方陣道“頭盔左側有一道半寸寬的縫隙,是專門用來固定飾物的,咱們將虎毛尾端的麻繩結,塞進縫隙中,再用頭盔內側的細鐵鉤勾住麻繩,這樣即便騎馬奔馳、揮刀作戰,虎毛也不會脫落。” 說罷,他將虎毛塞進頭盔縫隙,用手指從內側勾住麻繩,再戴上頭盔,轉身讓四方的虎衛看清“大家看,虎毛從頭盔左側伸出,約兩寸長,既不擋視線,也不影響拉弓,奔跑時也不會晃動。”
虎衛們分成兩百組,每組一百人,由各組的百戶帶領,開始練習插虎毛。一組中的百戶博羅,先自己插好,再走到新兵身邊指導“麻繩結要塞緊,鐵鉤要勾牢,不然打仗時掉了,就沒法辨認同袍了。” 新兵帖木兒試了三次,虎毛還是容易掉,博羅見狀,接過他的頭盔,仔細查看“你這頭盔的鐵鉤有點松,我幫你掰緊些。” 他用鉗子將鐵鉤掰彎少許,再讓帖木兒插虎毛,果然穩固多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巴圖額爾敦在方陣中巡查,不時停下來糾正虎衛的動作 —— 有的虎衛將虎毛插在右側,影響拉弓;有的虎衛塞麻繩結時太用力,把虎毛扯斷;還有的虎衛沒勾鐵鉤,虎毛一甩就掉。巴圖額爾敦對插在右側的虎衛道“咱們都是右手拉弓,插在右側會勾到弓弦,必須插在左側!” 對扯斷虎毛的虎衛,他從備用虎毛中取一根補上“小心些,虎毛不多,斷一根少一根。” 對沒勾鐵鉤的虎衛,他親自示範勾鐵鉤的動作“這鐵鉤是關鍵,一定要勾住,不然白插了。”
練習半個時辰後,所有虎衛都能熟練地插好虎毛,巴圖額爾敦下令“全體上馬,繞校場奔馳一圈,看看虎毛是否會掉!” 虎衛們翻身上馬,排成整齊的隊列,繞著校場奔馳,馬蹄聲整齊劃一,頭盔上的黑虎尾毛隨風輕晃,卻沒有一根脫落。奔馳完畢,巴圖額爾敦高聲道“很好!接下來,咱們學虎哨的指令!” 虎衛們翻身下馬,重新列成方陣,目光集中在巴圖額爾敦手中的虎哨上。
巴圖額爾敦舉起虎哨,對虎衛們道“虎哨有三個基本指令 —— 長哨三十息,是‘集結’,听到後無論在何處,都要向哨音方向集結;短哨三聲,每聲五息,是‘進攻’,听到後按預定路線發起進攻;連續短哨十聲,每聲一息,是‘撤退’,听到後有序撤退,不可慌亂。現在,我吹一遍,你們仔細听。” 說罷,他餃住虎哨,先吹了一聲長哨,渾厚的聲音在校園上空回蕩;再吹三聲短哨,節奏清晰;最後吹十聲連續短哨,急促卻不雜亂。虎衛們屏息傾听,將每一種節奏記在心里。
虎哨指令的訓練,是特訓的核心 —— 需讓每一名虎衛準確記住不同哨音對應的指令,還要在行動中快速反應,不出現混亂,巴圖額爾敦采用 “先教後練、分組考核” 的方式,確保訓練效果。
訓練先從 “听哨辨指令” 開始 —— 巴圖額爾敦隨機吹不同的哨音,讓虎衛們在听到後大聲喊出對應的指令。他先吹了一聲長哨,前排的虎衛齊聲喊 “集結”;再吹三聲短哨,虎衛們喊 “進攻”;又吹十聲連續短哨,虎衛們喊 “撤退”。反復幾次後,巴圖額爾敦加快節奏,連續變換哨音,有的虎衛反應稍慢,喊錯了指令,巴圖額爾敦便停下來,重新講解“長哨要夠三十息,別听到一半就喊;連續短哨是十聲,不是九聲也不是十一聲,一定要數清楚。”
接著是 “持哨練習”—— 虎衛們每人領取一支試做的虎哨(正式的還在制作),餃在口中練習吹氣。有的虎衛第一次餃骨哨,不習慣,吹氣時漏氣,哨音微弱;有的虎衛用力過猛,哨音尖銳刺耳。巴圖額爾敦走到一名漏氣的虎衛身邊,示範道“餃哨時,嘴唇要貼緊哨身,別留縫隙,吹氣時用腹部發力,不是用喉嚨,這樣聲音才渾厚。” 他讓那名虎衛跟著練,幾次後,哨音果然變得清晰。
分組考核環節,將兩萬虎衛分成兩百組,每組一百人,由巴圖額爾敦親自考核。一組考核時,巴圖額爾敦站在遠處,隨機吹哨音,組內的虎衛需根據哨音做出相應動作 —— 听到長哨,快速向巴圖額爾敦身邊集結;听到短哨,舉刀做出進攻姿態;听到連續短哨,向後撤退五步。考核中,有一組在听到連續短哨時,有人撤退太快,撞到了身後的人,巴圖額爾敦立刻讓他們停下“撤退要有序,按隊列先後退,不能亂沖,不然在戰場上會自亂陣腳。” 那組虎衛重新練習,直到動作整齊為止。
考核合格的組,會領到一面 “合格旗”,插在組前;不合格的組,需留下繼續練習,直到合格。夕陽西下時,已有一百八十組考核合格,剩下的二十組,巴圖額爾敦讓孛魯台負責指導,自己則去工匠營查看虎哨的制作進度。工匠營內,燈火通明,工匠們還在忙碌,老阿古拉拿著一批剛做好的虎哨,對巴圖額爾敦道“將軍,已做好一萬支,明日清晨再做一萬支,午時前定能完成。” 巴圖額爾敦點頭“辛苦各位師傅,明日清晨我派虎衛來取第一批虎哨。”
回到校場時,剩下的二十組也已考核合格,孛魯台正組織虎衛們整理裝備。巴圖額爾敦道“今日訓練辛苦,大家回去後,將虎毛收好,明日清晨帶至校場,咱們開始全天磨合訓練 —— 白天練隊列與哨音配合,夜間練靜音行動與虎毛識別。” 虎衛們齊聲應諾,有序地解散,頭盔上的黑虎尾毛在夕陽下泛著光澤,像一群蓄勢待發的猛虎。
夜間靜音訓練,是結合 “夜襲惑敵” 戰術的關鍵環節 —— 需讓虎衛們在夜色中,依靠虎毛識別同袍,憑借虎哨傳遞指令,不發出多余聲響,確保夜襲時能悄無聲息地接近敵軍大營,巴圖額爾敦特意選擇了一處與阿魯台大營外圍地形相似的樹林,模擬實戰場景。
入夜後,月色昏暗,樹林中一片寂靜,只有風吹樹葉的 “沙沙” 聲。兩萬虎衛分成兩隊,一隊作為 “進攻方”,需從樹林東側出發,悄悄接近西側的 “防御方”(由一千名虎衛扮演),途中需依靠虎毛識別隊友,用虎哨傳遞指令;另一隊作為 “防御方”,需在樹林中設置崗哨,模擬阿魯台的巡邏兵,發現 “進攻方” 後發出信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巴圖額爾敦親自帶領 “進攻方”,他將虎哨餃在口中,示意隊員們彎腰前進,馬蹄裹著麻布,幾乎听不到聲響。一名新兵不小心踩斷了一根樹枝,發出 “ 嚓” 聲,巴圖額爾敦立刻停下,吹了一聲連續短哨(局部撤退),讓附近的隊員退到樹林深處,待 “防御方” 的崗哨巡查過後,再繼續前進。他對那名新兵道“夜間行動,每一步都要小心,踩在樹根或草地上,別踩枯枝,不然會暴露位置。” 新兵紅著臉點頭,後續行動愈發謹慎。
“進攻方” 行至樹林中部時,遇到了 “防御方” 的崗哨,崗哨看到 “進攻方” 頭盔上的虎毛,卻不確定是友是敵,正想上前詢問,巴圖額爾敦立刻吹了一聲長哨(集結),附近的 “進攻方” 隊員迅速圍攏,用角弓對準崗哨,崗哨見狀,知道是 “自己人”,便放下兵器。巴圖額爾敦道“夜間識別,先看虎毛,再听哨音,若不確定,就吹一聲短哨(詢問),對方回應長哨便是友軍,回應其他便是敵軍,記住這個規矩。” 崗哨與 “進攻方” 隊員都點頭記下。
接近樹林西側時,“進攻方” 發現 “防御方” 的主力陣地,巴圖額爾敦吹了三聲短哨(進攻),隊員們立刻分散開來,有的繞到陣地兩側,有的正面沖鋒,用木棍(模擬刀矛)與 “防御方” 展開 “戰斗”。戰斗中,一名 “進攻方” 隊員的虎毛被 “防御方” 扯掉,另一名隊員誤以為他是敵軍,舉棍就要打,巴圖額爾敦及時制止“沒虎毛不一定是敵軍,先吹詢問哨!” 那名隊員吹了一聲短哨,對方卻不會回應(因為虎毛被扯掉的隊員沒帶哨子),巴圖額爾敦便讓他出示腰間的虎衛令牌,確認身份後才放行。
訓練結束後,巴圖額爾敦召集所有虎衛,在樹林中總結“今夜訓練,大家做得不錯,但也有不足 —— 有的隊員踩枯枝暴露位置,有的隊員沒虎毛就無法識別,這些問題在實戰中會致命。明日訓練,咱們要重點練‘靜音步法’與‘多方式識別’,確保夜襲時萬無一失。” 虎衛們齊聲應諾,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照在他們頭盔上的虎毛上,泛著微弱的光澤。
“靜音步法” 的訓練,是為了讓虎衛在夜襲時最大限度減少聲響 —— 巴圖額爾敦從蒙古故地的馬倌那里學來 “草上踏” 的步法,這種步法講究 “腳尖先落地,腳掌後跟進,重心放低”,適合在草原與樹林中行走,幾乎不會發出聲響,他將這種步法教給虎衛,反復練習。
次日清晨,校場上鋪了一層薄薄的干草,模擬草原的草地。巴圖額爾敦站在高台上,示範 “草上踏” 的步法“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指向前進方向,第一步先抬左腳,腳尖輕輕落地,再將腳掌慢慢放下,重心移到左腳,然後抬右腳,動作要慢,要輕,像踩在棉花上一樣。” 他邊說邊演示,腳下的干草幾乎沒有發出聲響。
虎衛們分成兩百組,每組一百人,在干草上練習 “草上踏”。有的虎衛習慣了大步流星,動作太快,干草發出 “沙沙” 聲;有的虎衛重心太高,走路搖晃,容易摔倒。巴圖額爾敦走到一組前,讓一名動作太快的虎衛停下“別急,慢下來,每一步都要穩,腳尖落地時要輕,你看我,” 他陪著那名虎衛走了十步,手把手教他調整動作,十步後,那名虎衛的步法終于變得輕柔,干草幾乎沒有聲響。
練習半個時辰後,巴圖額爾敦讓虎衛們在干草上奔跑,練習 “靜音奔跑”—— 奔跑時需保持 “草上踏” 的節奏,只是步幅稍大,頻率稍快。一名老兵跑得又快又輕,干草只發出微弱的 “沙沙” 聲,巴圖額爾敦讓他到高台上示範“大家看他的動作,腳尖落地,腳掌跟進,重心放低,奔跑時手臂自然擺動,別晃太大,這樣既快又輕。” 虎衛們跟著示範練習,校場上的干草聲漸漸變小,最後幾乎听不到。
除了 “靜音步法”,巴圖額爾敦還教虎衛們 “靜音傳物”—— 傳遞兵器、裝備時,要用布包裹後再傳遞,避免金屬踫撞發聲;傳遞指令時,除了虎哨,還可以用手勢輔助,比如右手握拳舉過頭頂是 “停止”,右手平舉向前是 “前進”,這些手勢在虎哨無法使用時(比如口中受傷),可以作為備用。
中午時分,第一批一萬支虎哨送到校場,巴圖額爾敦讓虎衛們每人領取一支,餃在口中練習 “靜音吹哨”—— 吹哨時要控制力度,確保聲音能傳至同袍耳中,又不會傳太遠被敵軍察覺。他帶著虎衛們走到校場邊緣的樹林,讓一名虎衛在樹林中吹長哨,其他虎衛在樹林外听,調整吹哨力度,直到 “樹林內能听清,樹林外听不清” 為止。虎衛們反復練習,很快便掌握了吹哨的力度,樹林外只能听到微弱的哨音,符合夜襲的要求。
虎衛與其他部隊的協同磨合,是特訓的重要環節 —— 夜襲時,虎衛作為 “虎頭”,需與 “虎身”(中都衛戍軍)、“虎尾”(嶺北行省駐軍)配合,虎毛與虎哨不僅是虎衛的標識與聯絡方式,也需讓其他部隊識別,避免誤傷,巴圖額爾敦邀請帖木格(虎身統領)、博羅帖木兒(虎尾統領),共同組織協同訓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協同訓練在上午進行,校場上,虎衛、中都衛戍軍、嶺北行省駐軍各列一方陣,巴圖額爾敦站在三方陣中間,手中拿著虎毛與虎哨“今日訓練,主要讓虎身、虎尾的將士們熟悉咱們虎衛的虎毛與虎哨 —— 虎衛頭盔左側插黑虎尾毛,長約兩寸;長哨是集結,短哨是進攻,連續短哨是撤退。戰斗中,看到插黑虎毛的,便是友軍;听到對應的哨音,需配合行動。”
帖木格帶著中都衛戍軍的將士們,走到虎衛方陣前,近距離查看虎毛“這虎毛在陽光下好認,夜間怕是難看清?” 巴圖額爾敦道“夜間咱們會在虎毛尾端涂少量熒光粉(從草原熒光草中提取,夜間能發微弱綠光),雖不亮,卻能看清輪廓,帖木格統領放心。” 他拿出一根涂了熒光粉的虎毛,在陰影處展示,果然泛著微弱的綠光。中都衛戍軍的將士們紛紛點頭,記下虎毛的特征。
博羅帖木兒則關注虎哨的配合“若虎衛吹進攻哨,我虎尾的將士們該如何配合?” 巴圖額爾敦道“虎衛吹進攻哨時,會從正面突破,虎尾需從後方切斷敵軍退路,听到進攻哨後,便按預定路線行動;若虎衛吹撤退哨,虎尾需掩護虎衛撤退,阻擋敵軍追擊。” 說罷,他讓虎衛吹了三聲短哨,虎尾的將士們立刻做出 “斷退路” 的動作;又讓虎衛吹了十聲連續短哨,虎尾的將士們做出 “掩護撤退” 的動作,配合默契。
協同訓練的實戰模擬,是模擬夜襲時的場景 —— 虎衛作為 “虎頭”,從正面進攻;中都衛戍軍作為 “虎身”,從兩側包抄;嶺北行省駐軍作為 “虎尾”,從後方斷退路。巴圖額爾敦吹長哨,三方部隊集結;吹短哨,三方部隊按路線進攻;吹連續短哨,三方部隊有序撤退。訓練中,有一名中都衛戍軍的將士,誤將沒插虎毛的虎衛新兵當成敵軍,舉刀要砍,帖木格及時制止“沒虎毛可能是掉了,先看令牌,再听哨音!” 巴圖額爾敦道“後續會給每一名虎衛發一塊虎衛令牌,正面刻‘虎衛’二字,背面刻編號,作為備用識別方式。”
訓練結束後,帖木格與博羅帖木兒對巴圖額爾敦道“特訓很有效果,咱們三方部隊已熟悉虎衛的標識與哨音,戰斗中不會誤傷,配合也會更順暢。” 巴圖額爾敦道“明日便是特訓驗收,驗收合格後,咱們就能按計劃夜襲阿魯台大營了。” 三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對勝利的期待。
特訓驗收由那拉珠爾親自主持,驗收內容包括 “虎毛插設、虎哨指令、靜音行動、協同配合” 四項,需確保每一名虎衛都能達標,每一項訓練成果都能貼合實戰需求,驗收合格後,虎衛才能正式投入夜襲戰斗。
驗收當日清晨,校場上旌旗招展,那拉珠爾騎馬立于高台上,身邊站著孛魯台、帖木格、博羅帖木兒等將領。兩萬虎衛列成整齊的方陣,頭盔上的黑虎尾毛隨風輕晃,手中的虎哨餃在口中,氣勢如虹。那拉珠爾高聲道“今日驗收,關乎夜襲成敗,若有一項不達標,特訓需重新進行,諸位虎衛需全力展現訓練成果!” 虎衛們齊聲應諾,聲音響徹校場。
第一項驗收 “虎毛插設”—— 虎衛們同時將虎毛插在頭盔上,那拉珠爾派十名親兵,隨機檢查一百名虎衛的虎毛,查看是否插在左側、麻繩結是否塞緊、鐵鉤是否勾牢。親兵檢查後回報“所有虎衛的虎毛均插在左側,麻繩結塞緊,鐵鉤勾牢,無一根松動。” 那拉珠爾點頭“很好,第一項合格。”
第二項驗收 “虎哨指令”—— 那拉珠爾隨機下達指令,“集結”“進攻”“撤退”,巴圖額爾敦吹對應哨音,虎衛們需做出相應動作。那拉珠爾喊 “集結”,巴圖額爾敦吹長哨,虎衛們快速向高台下集結,隊列整齊;喊 “進攻”,吹短哨,虎衛們舉刀向前,動作一致;喊 “撤退”,吹連續短哨,虎衛們有序後退,無一人混亂。那拉珠爾道“哨音清晰,動作整齊,第二項合格。”
第三項驗收 “靜音行動”—— 虎衛們從校場東側出發,用 “草上踏” 的步法,在鋪有干草的路上行走、奔跑,那拉珠爾派親兵在路側傾听,幾乎听不到聲響。奔跑至校場西側後,虎衛們又用虎哨傳遞指令,在百米外的樹林中集結,樹林外的親兵只能听到微弱的哨音。那拉珠爾道“靜音效果達標,第三項合格。”
第四項驗收 “協同配合”—— 虎衛、中都衛戍軍、嶺北行省駐軍再次進行實戰模擬,那拉珠爾親自下達指令,三方部隊配合默契,虎衛突破正面,中都衛戍軍包抄兩側,嶺北行省駐軍斷退路,無一次誤傷,無一次配合失誤。那拉珠爾滿意地點頭“協同流暢,第四項合格!”
驗收全部合格,那拉珠爾對巴圖額爾敦道“特訓成果顯著,虎衛已具備夜襲的條件,三日後的夜襲,就看你們的了!” 巴圖額爾敦躬身道“父親放心,虎衛定不負期望,突破阿魯台中軍大營,為大軍打開缺口!” 虎衛們齊聲吶喊“突破大營!平定叛亂!” 聲音在校場上空回蕩,連遠處的戰馬都跟著嘶鳴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特訓結束後,虎衛們開始整理裝備,為三日後的夜襲做最後的準備 —— 檢查虎毛是否完好,虎哨是否能正常使用,玄鐵甲是否有破損,角弓與破甲箭是否充足,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確保戰斗時不會因裝備問題影響行動。
虎衛們回到各自的營帳,將虎毛用油紙包裹好,放在頭盔旁;虎哨則用細麻繩系在腰間,方便隨時取用。老兵合撒兒將自己的虎哨放在嘴邊吹了兩下,確認哨音正常,又檢查了頭盔上的虎毛,用手指按了按,確保牢固“這虎毛和虎哨,是咱們夜襲的命根子,可不能出岔子。” 身邊的新兵脫脫,也學著他的樣子,檢查虎毛與虎哨,還向合撒兒請教“合撒兒大哥,夜襲時若虎毛掉了,虎哨也壞了,該怎麼辦?” 合撒兒從懷中掏出一塊虎衛令牌“別忘了還有這個,實在不行,就出示令牌,報出自己的編號,總能確認身份。”
營帳外,工匠們正為虎衛的頭盔做最後的調整 —— 在頭盔內側加裝細鐵鉤,確保虎毛插得更穩固;在虎毛尾端涂熒光粉,確保夜間能識別。老阿古拉也帶著工匠,逐一檢查虎衛的虎哨,對有雜音的虎哨進行最後的打磨“這哨子吹起來要順暢,不然戰斗中吹不出聲,可就麻煩了。” 虎衛們耐心等待,配合工匠們的調整,眼中滿是對戰斗的期待。
巴圖額爾敦與孛魯台走遍每一座營帳,查看虎衛們的裝備整理情況,不時停下來叮囑“夜襲時,玄鐵甲要穿緊,別松動發聲;破甲箭要放在箭囊的最外側,方便取用;戰馬的馬蹄要裹好麻布,檢查是否有松動。” 走到一座營帳時,他看到一名虎衛正在擦拭玄鐵刀,刀身磨得鋒利,便點頭道“刀要磨利,才能一刀破敵,好好準備,三日後咱們一起,拿下阿魯台的中軍大營!” 那名虎衛起身行禮“將軍放心,末將定奮勇作戰!”
夜色漸深,營帳內的燈火漸漸熄滅,只有少數虎衛還在整理裝備。巴圖額爾敦站在營帳外,看著遠處的杭愛山,月光灑在山巔,像覆蓋了一層白霜。他摸了摸腰間的虎哨,又看了看頭盔上的虎毛,心中默念“祖父,父親,孩兒定不負期望,平定阿魯台叛亂,為元廷守住西北邊疆!” 夜風拂過,頭盔上的虎毛輕輕晃動,仿佛在回應他的決心。
三日後的夜襲,越來越近,虎衛們已做好萬全準備,只待那拉珠爾一聲令下,便會像蓄勢待發的猛虎,帶著頭盔上的黑虎尾毛,餃著骨制短哨,悄無聲息地接近阿魯台的中軍大營,打響西北平叛的關鍵一戰。 1047 章虎衛訓銳(至元四十六年秋巴圖額爾敦親訓虎衛備夜襲)
杭愛山北麓的元廷大軍訓練校場,秋陽透過稀疏的雲層灑下來,將兩萬虎衛的玄鐵甲照得泛著冷光。巴圖額爾敦身著輕便皮甲,腰間懸著那柄刻 “奮勇” 的玄鐵刀,手中捧著一個木盒,快步走向校場中央的高台 —— 盒內鋪著油紙,整齊碼放著烏黑的草原黑虎尾毛,每根長約三寸,尾端帶著細軟的絨毛,是三日前從大軍物資營調來的珍品。
“諸位虎衛將士!” 巴圖額爾敦站上高台,聲音透過風傳向四方,“三日後便要隨父親夜襲阿魯台中軍大營!咱們是大軍的‘虎頭’,需先破敵營正門,夜戰中最怕辨不清友軍、傳不了指令 —— 今日起,咱們練兩樣東西頭插這草原黑虎尾毛,口餃這骨制短哨!” 他掀開盒蓋,抓起一把虎毛高高舉起,黑亮的毛發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虎毛插在頭盔左側,是咱們的標識,避免誤傷;虎哨餃在口中,不同節奏傳指令,靜音不暴露!”
高台下的虎衛方陣中,傳來細微的騷動 —— 虎衛統領孛魯台邁步出列,拱手道“巴圖額爾敦將軍,虎衛戍守中都多年,訓練皆按舊制,這虎毛虎哨雖新,卻不知實戰中是否合用?比如夜間視物不清,虎毛能否辨明?哨音會不會被風蓋過?” 巴圖額爾敦跳下高台,走到孛魯台身邊,將一根虎毛遞給他“孛魯台統領請看,這黑虎尾毛粗硬,插在頭盔上能立兩寸,夜間咱們會在尾端涂少量草原熒光草汁,能泛微光;虎哨用三歲犛牛骨制成,吹出來的聲音渾厚,逆風也能傳百丈,您且听。” 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支寸許長的骨哨,餃在口中吹了一聲長哨,聲音果然沉實,在校場上空回蕩。
此時那拉珠爾正騎馬立在校場邊緣,見狀高聲道“巴圖額爾敦此訓,專為夜襲而定!虎衛既為‘虎頭’,需有鋒銳之姿、協同之法,這虎毛虎哨便是關鍵。今日起,虎衛特訓由巴圖額爾敦全權負責,諸位需全力配合!” 虎衛們聞言,齊聲應諾,方陣中的騷動平息,目光都集中在巴圖額爾敦手中的虎毛與虎哨上,秋風吹過,玄鐵甲的踫撞聲清脆作響,卻掩不住校場中漸濃的訓練氣息。
巴圖額爾敦將木盒交給身邊的親兵,對虎衛們道“今日特訓分兩步上午備虎毛、制虎哨,下午學插毛、練哨令!現在,各隊百戶帶十名弟兄,隨我去物資營領虎毛與骨材,其余弟兄在原地整理訓練場地,鋪干草、設標識,咱們即刻開工!” 話音落,兩百名百戶與親兵跟著他向物資營馳去,馬蹄揚起的塵土,在秋陽下劃出一道淺黃的軌跡,剩下的虎衛們則有序地散開,開始清理校場,有的搬木架,有的鋪干草,忙而不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物資營的帳內,貨架上堆滿了各類軍備,最內側的木箱上貼著 “黑虎尾毛” 的標簽。巴圖額爾敦掀開木箱,里面的虎毛用油紙分層包裹,取出一把,手感粗硬卻不扎手“這是至元四十三年秋,阿術平章在阿爾泰山南麓獵獲黑虎所得,共兩千三百根,正好夠兩萬虎衛每人一根,多的三百根留作備用。” 百戶們上前領取,每人捧著一小束虎毛,小心地用麻布裹好,生怕扯斷。
草原黑虎尾毛的整理,需經 “梳雜、清洗、晾干、捆扎” 四步,每一步都要細致 —— 虎衛們在校場旁的空地上搭起木架,將虎毛攤在細麻布上,用細齒梳一點點梳理雜毛,再放入溫鹽水中浸泡半柱香(按一斤水加一兩鹽的比例調配,既能去味又能讓毛質更堅韌),撈出後用干淨麻布吸干水分,掛在木架上陰涼晾干,最後在尾端捆上半寸長的細麻繩,方便插入頭盔縫隙。
老兵合撒兒梳毛時,手指被一根打結的虎毛勾住,他卻沒用力扯,而是用梳子輕輕挑開“這虎毛金貴,斷一根少一根,得仔細些。” 身邊的新兵脫脫剛入伍半年,不小心將一根虎毛掉進鹽水桶,合撒兒立刻伸手撈出,用麻布吸干“沒事,晾干後還能用,下次小心些,這可是咱們夜襲的標識。” 脫脫紅著臉點頭,愈發小心地整理手中的虎毛。
木架上的虎毛漸漸掛滿,烏亮的毛發隨風輕晃,巴圖額爾敦巡查時,看到一名虎衛將虎毛放在陽光下暴曬,立刻上前制止“不可暴曬!會讓毛質變脆,容易斷,得放在陰涼處,半柱香翻一次面。” 他親自將那束虎毛移到木架內側,又叮囑附近的虎衛“晾干後都要檢查,有斷毛、雜毛的挑出來,送到我這里換備用的。” 虎衛們齊聲應下,手中的動作又輕柔了幾分。
午後時分,虎毛全部整理完畢,分裝在二十個木盒中,每個木盒上標注著 “虎衛某隊”。巴圖額爾敦讓人將木盒搬到校場,自己則去了工匠營 —— 那里正忙著制作骨制短哨,十名工匠圍坐在木案旁,案上堆著三寸長的犛牛骨段,還有鋸子、鑽子、砂紙等工具。
工匠營內,為首的老工匠阿古拉正拿著一根犛牛骨,用鑽子在一端鑽吹孔“犛牛骨要選中段,壁厚均勻,吹孔直徑三分,音孔離吹孔一寸,直徑兩分,這樣吹出來的聲音才夠沉,不會太尖被敵人听見。” 巴圖額爾敦走到案前,拿起一個剛鑽好孔的骨哨,對著陽光看了看“內壁要磨光滑,不然氣流不通,哨音會有雜音。” 阿古拉點頭,拿起細砂紙打磨骨哨內壁“將軍放心,每一個哨子都會磨三遍,試音合格才會送過去。”
骨制短哨的制作,需經 “截骨、鑽孔、打磨、試音” 四步,每一步都有嚴格標準 —— 先將犛牛骨截成三寸長的段,確保兩端平整;再用鑽子鑽兩個孔,吹孔在一端,音孔在側面;然後用粗砂紙磨去表面毛刺,細砂紙打磨內壁,最後用細布擦出光澤;試音時,需吹長哨三十息、短哨五息、連續短哨十息,確保每一種節奏都清晰。
年輕工匠帖木兒第一次做骨哨,鑽孔時把音孔鑽偏了,阿古拉見狀,接過骨段“別急,先在骨段上用墨筆畫好標記,鑽的時候盯著標記,手別抖。” 他手把手教帖木兒鑽孔,直到鑽好一個規整的音孔。巴圖額爾敦看著兩人,拿起一個試音合格的哨子,餃在口中吹了三聲短哨,聲音短促有力“很好,就按這個標準做,明日午時前需做兩萬支,辛苦各位師傅。” 阿古拉道“將軍放心,我們連夜趕制,定不耽誤訓練。”
下午的訓練,從 “頭插虎毛” 開始 —— 校場上搭起高台,巴圖額爾敦拿著一頂玄鐵頭盔,站在台上示範“頭盔左側有一道半寸寬的縫隙,是專門用來固定飾物的,咱們把虎毛尾端的麻繩結塞進縫隙,再用頭盔內側的細鐵鉤勾住麻繩,這樣騎馬奔馳、揮刀作戰,虎毛也不會掉。” 說罷,他將虎毛塞進縫隙,伸手從內側勾住麻繩,再戴上頭盔,轉身讓四方的虎衛看清“大家看,虎毛從左側伸出兩寸,不擋視線,也不影響拉弓。”
虎衛們分成兩百組,每組一百人,由百戶帶領練習。一組中的百戶博羅,先自己插好虎毛,再走到新兵身邊指導“麻繩結要塞緊,鐵鉤要勾牢,不然打仗時掉了,同袍可能會誤傷你。” 新兵也速該試了兩次,虎毛還是容易掉,博羅接過他的頭盔,用鉗子將內側的鐵鉤掰彎少許“你這鐵鉤太直,勾不緊麻繩,這樣掰一下就好了。” 也速該再插虎毛,果然穩固多了。
巴圖額爾敦在方陣中巡查,不時停下來糾正動作 —— 有的虎衛將虎毛插在右側,影響拉弓;有的虎衛塞麻繩時太用力,扯斷了虎毛;還有的虎衛忘了勾鐵鉤,虎毛一甩就掉。他對插在右側的虎衛道“咱們都是右手拉弓,插在右側會勾到弓弦,必須插在左側!” 對扯斷虎毛的,他從備用盒中取一根補上“小心些,備用虎毛不多。” 對忘了勾鐵鉤的,他親自示範“這鐵鉤是關鍵,勾住了才不會掉,別嫌麻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練習半個時辰後,巴圖額爾敦下令“全體上馬,繞校場奔馳一圈!” 虎衛們翻身上馬,排成整齊的隊列,馬蹄聲整齊劃一,頭盔上的黑虎尾毛隨風輕晃,卻沒有一根脫落。奔馳完畢,虎衛們翻身下馬,巴圖額爾敦高聲道“很好!接下來學虎哨指令,大家仔細听!” 他從懷中掏出骨哨,校場上頓時安靜下來,只有秋風拂過干草的 “沙沙” 聲。
巴圖額爾敦舉起虎哨,對虎衛們道“虎哨有三個指令長哨三十息,是‘集結’,听到後無論在哪,都要向哨音方向聚攏;短哨三聲,每聲五息,是‘進攻’,听到後按預定路線沖鋒;連續短哨十聲,每聲一息,是‘撤退’,听到後有序後退,不可慌亂。” 說罷,他餃住哨子,先吹了一聲長哨,渾厚的聲音在校場上空回蕩;再吹三聲短哨,節奏清晰;最後吹十聲連續短哨,急促卻不雜亂。虎衛們屏息傾听,有的還在手心比劃著節奏,生怕記混。
接下來是 “听哨辨指令” 訓練 —— 巴圖額爾敦隨機吹哨音,虎衛們需在听到後大聲喊出指令。他先吹長哨,前排虎衛齊聲喊 “集結”;再吹連續短哨,虎衛們喊 “撤退”;又故意吹了四聲短哨,虎衛們愣了一下,有人喊 “進攻”,有人喊 “錯了”。巴圖額爾敦停下道“進攻是三聲短哨,多一聲少一聲都不行,夜戰中指令錯了,會死人的!” 他重新吹了三聲短哨,虎衛們齊聲喊 “進攻”,聲音比之前更響亮。
然後是 “持哨練習”—— 工匠營送來第一批五千支虎哨,虎衛們每人領取一支,餃在口中練習吹氣。有的虎衛第一次餃骨哨,不習慣,吹氣時漏氣,哨音微弱;有的用力過猛,哨音尖銳刺耳。巴圖額爾敦走到一名漏氣的虎衛身邊,示範道“嘴唇貼緊哨身,別留縫隙,用腹部發力吹氣,不是用喉嚨。” 他讓那名虎衛跟著練,幾次後,哨音終于變得清晰。
分組考核時,兩百組虎衛輪流上場,巴圖額爾敦站在百米外吹哨,組內虎衛需根據哨音做出動作 —— 長哨則集結,短哨則舉刀,連續短哨則後退。一組考核時,听到連續短哨,有兩名虎衛退得太快,撞到了身後的人。巴圖額爾敦讓他們停下“撤退要按隊列,前排先退,後排再退,亂沖只會自亂陣腳。” 那組虎衛重新練習,直到動作整齊。
夕陽西下時,五千支虎哨的練習全部完成,巴圖額爾敦對虎衛們道“明日咱們練‘靜音行動’—— 白天練腳步,夜間練配合,要做到走不發聲、哨不傳遠,為夜襲做準備!” 虎衛們齊聲應諾,有序地將虎毛和虎哨收好,頭盔上的黑虎尾毛在夕陽下泛著光澤,像一群蓄勢待發的猛虎。
次日清晨,校場上鋪了一層兩寸厚的干草,模擬草原的草地 ——“靜音腳步” 訓練要教虎衛 “草上踏” 的步法,這種步法從蒙古故地馬倌那里學來,講究 “腳尖先落地,腳掌後跟進,重心放低”,走在草地上幾乎沒有聲響。
巴圖額爾敦站在高台上示範“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先抬,腳尖輕輕點在干草上,再把腳掌慢慢放下,重心移到左腳,然後抬右腳,動作要慢,要輕。” 他邊說邊走,腳下的干草只發出微弱的 “沙沙” 聲。虎衛們分成兩百組,在干草上練習,有的習慣了大步走,動作太快,干草聲刺耳;有的重心太高,走路搖晃。
巴圖額爾敦走到一組前,讓一名動作快的虎衛停下“別急,慢下來,想象腳下是雞蛋,不能踩碎。” 他陪著那名虎衛走了十步,手把手調整他的姿勢,十步後,那名虎衛的步法終于變得輕柔。其他虎衛跟著模仿,校場上的干草聲漸漸變小,最後幾乎听不到。
上午練 “靜音走”,下午練 “靜音跑”—— 奔跑時需保持 “草上踏” 的節奏,步幅稍大,頻率稍快。老兵合撒兒跑得又快又輕,干草只發出極淡的聲響,巴圖額爾敦讓他到高台上示範“大家看他的腳,腳尖落地,腳掌跟進,手臂自然擺,別晃太大。” 虎衛們跟著練習,有的跑得太急,差點摔倒,身邊的戰友伸手扶住,兩人相視一笑,又繼續練起來。
傍晚時,工匠營送來了剩余的一萬五千支虎哨,巴圖額爾敦讓虎衛們領取後,帶著他們去了校場西側的樹林 —— 這里的地形與阿魯台大營外圍相似,要練 “靜音傳哨”。他讓虎衛們分散在樹林中,相距五十步,一人吹哨,下一人接力吹,確保哨音只在虎衛間傳遞,樹林外听不到。
“吹哨時要控制力度,” 巴圖額爾敦對一名虎衛道,“能讓五十步外的弟兄听清就行,別吹太響,被敵人听見就完了。” 那名虎衛試著吹了一聲短哨,五十步外的虎衛剛好听清,樹林外的親兵回報 “听不到”。巴圖額爾敦點頭“就按這個力度,大家反復練,確保夜間傳哨不暴露。” 樹林中,渾厚的哨音此起彼伏,卻始終沒傳出樹林,只有風吹樹葉的聲音相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夜間訓練是 “虎毛識別與哨音配合”—— 月色昏暗,樹林中幾乎看不清人臉,虎衛們需靠頭盔上的虎毛(尾端涂了熒光草汁,泛著微弱綠光)識別友軍,靠虎哨傳遞指令。巴圖額爾敦將虎衛分成兩隊,一隊扮 “進攻方”,一隊扮 “防御方”,模擬夜襲場景。
“進攻方” 從樹林東側出發,馬蹄裹著麻布,腳步輕得像貓。一名新兵不小心踩斷枯枝,發出 “ 嚓” 聲,巴圖額爾敦立刻吹了一聲連續短哨(局部撤退),附近的虎衛迅速退到樹後,待 “防御方” 的崗哨走過,才繼續前進。他對那名新兵道“夜間走路,要踩樹根或草地,別踩枯枝,每一步都要看好。” 新兵紅著臉點頭,後續動作愈發謹慎。
“進攻方” 行至樹林中部,遇到 “防御方” 的崗哨,崗哨看到綠光,卻不確定是友是敵,正想喝問,巴圖額爾敦吹了一聲短哨(詢問),崗哨回吹一聲長哨(友軍),雙方才放下戒備。巴圖額爾敦道“看到綠光先吹詢問哨,回長哨就是自己人,回別的就是敵人,記住這個規矩。” 崗哨與 “進攻方” 的虎衛都點頭記下。
接近 “防御方” 陣地時,巴圖額爾敦吹了三聲短哨(進攻),“進攻方” 的虎衛們立刻分散,有的繞到兩側,有的正面沖鋒,用木棍(模擬刀矛)與 “防御方”“交戰”。戰斗中,一名 “進攻方” 虎衛的虎毛被扯掉,另一名虎衛誤以為是敵人,舉棍要打,巴圖額爾敦及時制止“沒虎毛別慌,先看他腰間的虎衛令牌!” 那名虎衛出示令牌,才避免了誤傷。
訓練結束後,巴圖額爾敦召集虎衛們在樹林中總結“今夜大家做得不錯,但也有不足 —— 踩枯枝、誤認友軍,這些在實戰中都是致命的。明日咱們練協同,和虎身、虎尾的弟兄配合,確保夜襲時萬無一失。” 虎衛們齊聲應諾,月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的虎毛上,綠光微弱卻堅定,像夜空中的星星。
協同訓練當日,校場上除了兩萬虎衛,還有一萬五千中都衛戍軍(虎身)、一萬嶺北行省駐軍(虎尾),帖木格與博羅帖木兒也親自到場。巴圖額爾敦站在三方陣中間,手中舉著虎毛“今日要讓虎身、虎尾的弟兄們認咱們的標識 —— 虎衛頭盔左側插黑虎尾毛,夜間泛綠光;長哨是集結,短哨是進攻,連續短哨是撤退。戰斗中,看到虎毛、听到哨音,就按預定計劃配合。”
帖木格帶著中都衛戍軍的將士們走到虎衛方陣前,近距離查看虎毛“這毛在夜間能看清嗎?” 巴圖額爾敦拿出一支涂了熒光草汁的虎毛,在陰影處展示“您看,能泛微光,雖不亮,卻能辨輪廓。” 中都衛戍軍的將士們紛紛點頭,有的還伸手摸了摸虎毛,感受它的粗硬。
博羅帖木兒則關注哨音配合“若虎衛吹進攻哨,我虎尾該做什麼?” 巴圖額爾敦道“虎衛攻正門,虎尾就從後方斷敵軍退路,听到進攻哨,便按路線行動;若吹撤退哨,虎尾要掩護咱們撤退。” 說罷,他讓虎衛吹了三聲短哨,虎尾的將士們立刻做出 “斷退路” 的動作;又吹了連續短哨,虎尾將士們擺出 “掩護” 姿態,配合默契。
實戰模擬時,三方部隊按 “虎形戰術” 行動 —— 虎衛攻正面,中都衛戍軍包兩側,嶺北行省駐軍斷後路。巴圖額爾敦吹長哨,三方集結;吹短哨,三方進攻;吹連續短哨,三方撤退。過程中,一名中都衛戍軍將士誤將沒插虎毛的虎衛新兵當成敵人,舉刀要砍,帖木格及時制止“沒虎毛可能是掉了,先看令牌!” 巴圖額爾敦道“後續每名虎衛都會帶令牌,正面刻‘虎衛’二字,作為備用標識。”
訓練結束後,帖木格對巴圖額爾敦道“特訓很有用,咱們三方現在配合得很順,夜襲時不會出岔子。” 巴圖額爾敦道“明日是最後驗收,驗收過了,咱們就能準備夜襲了。” 博羅帖木兒也道“虎衛有這虎毛虎哨,定能先破敵營,咱們等著配合就是。” 三人相視一笑,校場上的陽光正好,照在三方將士的甲冑上,一片金光。
特訓驗收由那拉珠爾親自主持,校場上旌旗招展,兩萬虎衛列成整齊的方陣,頭盔上的黑虎尾毛隨風輕晃,手中的虎哨餃在口中,氣勢如虹。那拉珠爾騎馬立于高台上,高聲道“今日驗收四項虎毛插設、哨音指令、靜音行動、協同配合,有一項不達標,就重新訓練!” 虎衛們齊聲應諾,聲音響徹校場。
第一項驗收 “虎毛插設”—— 虎衛們同時將虎毛插在頭盔上,那拉珠爾派十名親兵隨機檢查,查看是否插在左側、麻繩是否牢固。親兵檢查後回報“所有虎衛的虎毛均插在左側,麻繩結塞緊,鐵鉤勾牢,無一根松動。” 那拉珠爾點頭“第一項合格。”
第二項驗收 “哨音指令”—— 那拉珠爾隨機喊指令,“集結”“進攻”“撤退”,巴圖額爾敦吹對應哨音,虎衛們做出動作。喊 “集結” 時,虎衛們快速向高台聚攏,隊列整齊;喊 “進攻” 時,舉刀向前,動作一致;喊 “撤退” 時,有序後退,無一人混亂。那拉珠爾道“哨音清,動作齊,第二項合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