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 章北征領命(至元四十六年秋蕭虎命那拉珠爾統兵北上)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中都皇城,晨霧尚未散盡,白虎殿外的漢白玉欄桿上凝著細碎露珠。那拉珠爾身著墨色錦袍,腰間系著玉帶,快步走向殿門 —— 昨日通政院傳來急報,阿魯台收縮兵力據守杭愛山,蕭虎召他今日入宮議事,他心中清楚,此行定是關乎西北平叛的重任。殿內傳來內侍的唱喏聲,那拉珠爾整理了一下袍角,昂首步入殿中,見蕭虎正立于案前,凝視著牆上的西北輿圖,案上擺著一份 “兵力調配冊”,朱筆標注著 “五萬” 字樣。
“兒臣那拉珠爾,參見陛下。” 那拉珠爾躬身行禮,聲音沉穩。蕭虎轉過身,目光落在他身上 —— 那拉珠爾年近四十,鬢角微霜,卻身姿挺拔,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透著一股沉穩銳利。“免禮,” 蕭虎指著案上的冊子,“阿魯台收縮兵力,欲憑杭愛山地利頑抗,還試圖拉攏忽都魯帖木兒,局勢比預想的更緊迫。昨日白虎殿議事,已定下‘雷霆平叛’之策,今日召你,是要委你統兵之任。”
那拉珠爾心中一凜,上前一步“陛下若信得過兒臣,兒臣願領兵前往,平定阿魯台叛亂。” 蕭虎拿起冊子遞給他,冊頁上清晰寫著 “統兵五萬,含兩萬虎衛、三萬常規騎兵,自中都北上,經蒙古故地與博羅大軍匯合”。“五萬兵力,其中兩萬是虎衛,” 蕭虎語氣加重,“虎衛是中央精銳,裝備玄鐵甲、角弓,每兵配兩匹戰馬,非重大戰事不調遣,此次派給你,是因阿魯台事關西北安穩,不容有失。”
那拉珠爾接過冊子,指尖劃過 “虎衛” 二字,知道這份信任的分量“兒臣定不負陛下所托,管好這五萬兵力,盡快與博羅匯合,按議事定下的三路進攻之策,擊潰阿魯台的中軍。” 蕭虎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你隨朕征戰多年,熟悉草原戰事,又懂宗藩習性,這領兵之任,非你莫屬。只是阿魯台兵力雖雜,卻佔地利,你需謹慎行事,既要速勝,也要保重自身。”
殿外傳來腳步聲,內侍通報 “巴圖額爾敦求見”。蕭虎笑道“說曹操,曹操到。你長孫巴圖額爾敦,昨日得知要平叛,便主動請戰,朕已準他任先鋒,隨你一同北上。” 巴圖額爾敦身著輕甲,大步走入殿中,躬身道“祖父、父親,孫兒(孩兒)願為先鋒,清理沿途阿魯台的巡邏兵,為大軍開路!” 那拉珠爾看著兒子挺拔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又帶著幾分擔憂“先鋒之職凶險,你需多加小心,不可冒進。” 巴圖額爾敦道“父親放心,孩兒去年隨父親在蒙古故地削藩,熟悉草原地形,定能完成先鋒之任!” 晨光透過殿窗,灑在父子二人身上,一場關乎西北平叛的領命,在白虎殿落下帷幕。
兩萬虎衛的調遣,是此次統兵的關鍵 —— 虎衛作為中央精銳,常年駐守中都近郊的虎衛大營,非蕭虎親旨不得調動,其選拔、裝備、集結,每一步都透著嚴謹,也彰顯了此次平叛的重要性。
虎衛大營位于中都西北二十里,營牆高兩丈,由青磚砌成,門口立著兩尊石雕猛虎,營內士兵均是從全國駐軍挑選的精銳,需滿足 “身高六尺、弓馬嫻熟、戰場立功三次以上” 的標準。接到蕭虎的調遣聖旨時,虎衛指揮使孛魯台正在營中操練士兵,听聞要調兩萬虎衛隨那拉珠爾北上平叛,立刻停止操練,召集各千戶、百戶將領議事。
“陛下親旨,調兩萬虎衛,配足裝備與戰馬,三日內集結完畢,隨那拉珠爾將軍北上,” 孛魯台手持聖旨,聲音洪亮,“虎衛是陛下的親軍,此次平叛,既要顯我虎衛戰力,也要助那拉珠爾將軍盡快平定阿魯台,不容有半分差錯。各千戶需即刻清點士兵,挑選最精銳者,老弱、新補者一律不得入選。” 千戶將領們齊聲領命,轉身快步離開,前往各營挑選士兵。
虎衛的裝備籌備格外細致 —— 每名虎衛配玄鐵甲一套(甲重三十斤,可防刀箭)、角弓一張(拉力五十斤,射程百步)、破甲箭三十支(箭頭為精鐵打造,可穿透普通皮甲)、玄鐵刀一把(刀長三尺,鋒利無比);每兩兵配三匹戰馬(兩匹乘用,一匹馱裝備與干糧),戰馬均是四歲口的壯馬,由獸醫逐一檢查,確保無疾病、無外傷。
孛魯台親自督查裝備籌備,在甲冑庫中,他拿起一套玄鐵甲,手指敲了敲甲片“這甲片厚度需達三分,若有薄于兩分五厘的,一律更換,絕不能讓士兵穿著不合格的甲冑上戰場。” 甲匠們不敢怠慢,逐一檢查甲片,將不合格的挑出,更換新的甲片。在戰馬飼養場,孛魯台看著獸醫檢查戰馬,叮囑道“每一匹戰馬都要登記在冊,標注毛色、年齡、特征,若有丟失或死傷,需及時上報,從備用馬中補充。”
三日後,兩萬虎衛在虎衛大營校場集結完畢,身著玄鐵甲,手持角弓,胯下戰馬嘶鳴,氣勢如虹。孛魯台向那拉珠爾交令“那拉珠爾將軍,兩萬虎衛已集結完畢,裝備、戰馬均已配齊,隨時可隨將軍北上!” 那拉珠爾看著這支精銳,心中更有底氣“有虎衛相助,何愁阿魯台不平!” 蕭虎派來的內侍宣讀聖旨,任命孛魯台為虎衛統領,協助那拉珠爾管理虎衛,兩萬虎衛齊聲領命,聲震雲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巴圖額爾敦任先鋒,並非偶然 —— 他自少年時便隨那拉珠爾征戰,熟悉草原地形與騎兵戰術,去年蒙古故地削藩時,曾率五千騎兵擊潰阿里不哥的小股叛軍,立下戰功,此次主動請戰,蕭虎與那拉珠爾均認為他是先鋒的合適人選。
接到任先鋒的旨意時,巴圖額爾敦正在家中擦拭自己的戰刀 —— 這把刀是去年削藩後蕭虎賞賜的,刀身刻著 “奮勇” 二字,他視若珍寶。內侍宣讀聖旨後,巴圖額爾敦立刻跪地接旨,起身時眼中滿是興奮“請公公回稟祖父與父親,孩兒定不負先鋒之任,為大軍掃清障礙!” 內侍笑道“巴圖額爾敦將軍年少有為,陛下與那拉珠爾將軍都對你寄予厚望呢。”
巴圖額爾敦第一時間前往中都衛戍軍營地,挑選先鋒騎兵 —— 先鋒需靈活、勇猛,還需熟悉阿魯台部的巡邏習慣,他從自己之前統領的騎兵中,挑選了五千名精銳,均是 “弓馬嫻熟、曾參與過草原戰事” 的士兵。“咱們是大軍的先鋒,” 巴圖額爾敦對士兵們道,“此行要清理沿途阿魯台的小股巡邏兵,探查路況,為大軍開路,絕不能讓阿魯台察覺咱們的動向,更不能讓大軍因路況受阻。” 士兵們齊聲應和,眼中透著戰意。
他還特意拜訪了曾在杭愛山服役過的老騎兵,詢問杭愛山後山的小路 —— 那是那拉珠爾計劃繞襲阿魯台中軍的關鍵路線,先鋒需提前探查路況,標記障礙與水源。老騎兵手繪了一張 “杭愛山後山路線圖”,指著圖上的一處峽谷“將軍,此處名為‘黑石峽’,谷內多巨石,騎兵需下馬牽馬通行,且谷內易設伏,需多派探子先行探查。” 巴圖額爾敦將地圖收好,謝過老騎兵“多謝前輩指點,孩兒記下了。”
先鋒的裝備與糧草也單獨籌備 —— 因需快速行軍,每名先鋒騎兵只帶三日干糧、十支箭,戰馬不配厚重甲冑,只配輕便皮甲,確保行軍速度。巴圖額爾敦親自檢查每一名先鋒的裝備“干糧要裝在防水的皮袋里,避免雨天受潮;箭要磨鋒利,遇到巡邏兵,要做到箭無虛發;戰馬的馬蹄要釘好鐵掌,確保長途行軍不會磨損。” 檢查完畢,他對身邊的副將道“明日大軍出發,咱們先鋒需提前一日啟程,先清理中都至黑泉驛的巡邏兵,為大軍鋪路。”
那拉珠爾統兵五萬,除兩萬虎衛外,其余三萬為常規騎兵,分別從中都衛戍軍、嶺北行省駐軍、蒙古故地預備兵中抽調,兵力集結需在中都郊外的 “黃花甸校場” 完成,確保各部協同,形成合力。
中都衛戍軍抽調一萬五千騎兵,由衛戍軍指揮使帖木格統領,他們常年駐守中都,熟悉中央軍令,是常規騎兵的主力。帖木格接到調令後,即刻召集士兵,檢查裝備“咱們雖不是虎衛,卻也是中央精銳,此次隨那拉珠爾將軍北上,要拿出中都衛戍軍的氣勢,不能輸給虎衛!” 士兵們紛紛整理甲冑,檢查戰馬,確保裝備齊全。
嶺北行省駐軍抽調一萬騎兵,由行省萬戶博羅帖木兒統領,他們熟悉西北地形,曾與阿魯台的小股部隊有過交鋒。博羅帖木兒率部從嶺北行省出發,經蒙古故地的驛路,向黃花甸校場集結,沿途還協助清理了幾處阿魯台的零散巡邏兵。“那拉珠爾將軍是沙場老將,跟著他,咱們定能打勝仗,” 博羅帖木兒對士兵們道,“抵達校場後,要盡快熟悉與虎衛、中都衛戍軍的協同戰術,避免戰時出錯。”
蒙古故地預備兵抽調五千騎兵,由李衡推薦的脫脫部吏員帖木兒(非管控司員外郎)統領,他們多是蒙古故地的部落騎兵,熟悉草原氣候與牧地分布。帖木兒帶著士兵,趕著戰馬,從蒙古故地的怯綠連河驛站出發,向中都進發,途中還攜帶了李衡托他們轉交那拉珠爾的 “蒙古故地路況圖”。“咱們是蒙古故地的代表,要讓中央知道,咱們也能為平叛出力,” 帖木兒對士兵們道,“到了校場,要遵守軍紀,听從那拉珠爾將軍的指揮。”
五日後,五萬兵力全部在黃花甸校場集結完畢 —— 虎衛列于東側,身著玄鐵甲,氣勢威嚴;中都衛戍軍列于南側,裝備整齊,軍紀嚴明;嶺北行省駐軍列于西側,風塵僕僕卻精神飽滿;蒙古故地預備兵列于北側,帶著草原部落的質樸。那拉珠爾騎馬立于高台上,看著台下整齊的隊伍,高聲道“諸位將士,阿魯台叛亂,斷我糧道,擾我邊疆,今日咱們五萬大軍北上,定要平定叛亂,恢復西北安穩!我那拉珠爾在此立誓,若不平阿魯台,絕不回中都!” 將士們齊聲吶喊,聲震黃花甸,連遠處的戰馬都跟著嘶鳴起來。
糧草籌備是大軍北上的關鍵 —— 五萬大軍每日需消耗青稞五千石、干草一萬斤,戰馬需消耗牧草兩萬斤,中書省與嶺北行省協同,從各地糧庫調運糧草,確保大軍行軍途中糧草充足,不拖後腿。
中書省左丞相耶律鑄親自負責糧草統籌,他派專人前往中都最大的糧庫 “永豐倉”,監督糧草調運。永豐倉內,數十名吏員與民夫正忙著將青稞裝袋,每袋五十斤,外面用麻布包裹,還貼上 “北征大軍糧草” 的紅色標簽,標簽上寫著糧草的調運地與抵達時間。“每一袋青稞都要稱重,” 耶律鑄對糧庫官道,“若發現短斤少兩或摻有劣糧,定要追究責任,絕不能讓將士們吃劣質糧草。” 糧庫官連連應諾,親自上前抽查,確保每一袋糧草都符合標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干草與牧草的籌備則由嶺北行省負責 —— 嶺北行省平章阿術從行省的牧草儲備區調運干草與牧草,用驛車運送至中都的黃花甸校場。干草被捆成五十斤一捆,牧草則裝在特制的草袋中,每袋一百斤,便于戰馬食用。“干草要晾曬干燥,不能有霉變,” 阿術對負責調運的吏員道,“牧草要挑選新鮮的,戰馬吃了才有力氣行軍打仗。” 吏員們仔細檢查每一批干草與牧草,將霉變、枯萎的挑出,確保戰馬能吃到優質飼料。
糧草的運輸隊伍也精心配置 —— 五千名騎兵負責護送糧草,他們均是從中央衛戍軍中挑選的精銳,熟悉驛路與草原地形,能應對阿魯台可能的劫糧隊伍;每一百輛驛車配五十名騎兵,每輛驛車由兩匹馬拉動,車夫均是經驗豐富的老驛卒,熟悉如何在草原驛路上快速行駛。“護送騎兵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耶律鑄對護送統領道,“若遇阿魯台的劫糧隊伍,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優先護糧草撤離,務必確保糧草安全抵達前線。”
為確保糧草供應及時,中書省還在大軍行軍路線上設置了三個 “臨時糧站”—— 分別位于中都至蒙古故地的黑泉驛、怯綠連河驛站、杭愛山外圍,每個糧站儲備糧草一萬石、干草兩萬斤、牧草三萬斤,由專人看管,大軍途經時可隨時補充。“臨時糧站的守衛要嚴密,” 耶律鑄道,“每個糧站派五百名騎兵駐守,還要設預警哨卡,防止阿魯台的人偷襲糧站。” 糧站的守衛將領們紛紛領命,開始籌備糧站的防御工事。
糧草全部籌備完畢後,耶律鑄親自將 “糧草調配冊” 交給那拉珠爾“那拉珠爾將軍,五萬大軍一個月的糧草已籌備完畢,後續糧草會通過臨時糧站持續供應,您可放心北上。” 那拉珠爾接過冊子,感激道“有耶律丞相的統籌,我大軍無糧草之憂,定能專心平叛。”
兵器與戰馬的清點,是大軍北上前的重要環節 —— 工部與吏部協同,對五萬大軍的兵器、戰馬逐一檢查,確保每一名將士都有趁手的兵器,每一匹戰馬都能適應草原行軍與作戰。
工部尚書也先帖木兒親自負責兵器清點,他帶著工部的吏員與工匠,前往黃花甸校場,逐一檢查將士們的兵器。虎衛的玄鐵甲與玄鐵刀是檢查重點 —— 也先帖木兒拿起一套玄鐵甲,用錘子輕敲甲片,听聲音判斷甲片的厚度“這甲片聲音清脆,厚度足夠,合格;那套甲片聲音發悶,厚度不足,需更換。” 工匠們立刻上前,將不合格的甲冑挑出,更換新的甲片與兵器。
角弓與箭矢的檢查也格外細致 —— 也先帖木兒讓一名虎衛士兵拉弓射箭,檢查弓的拉力與箭的穿透力。士兵拉滿角弓,一箭射向遠處的木靶,箭頭穿透木靶三寸,也先帖木兒滿意點頭“這角弓拉力足夠,箭矢鋒利,合格。” 他還檢查了箭矢的數量“每名士兵需配三十支箭,其中十支為破甲箭,二十支為普通箭,缺一不可。” 吏員們逐一清點,確保每名士兵的箭矢數量與種類都符合要求。
吏部則負責戰馬的清點與檢查,吏部尚書哈剌哈孫帶著獸醫,走遍校場的每一處戰馬飼養區。獸醫們逐一檢查戰馬的牙齒、馬蹄與心肺 —— 他們掰開戰馬的嘴,查看牙齒的磨損情況,判斷戰馬的年齡;檢查馬蹄是否堅硬,是否需要釘鐵掌;傾听戰馬的心跳,判斷戰馬的健康狀況。“這匹戰馬三歲口,牙齒整齊,馬蹄堅硬,心肺健康,合格,” 一名獸醫對哈剌哈孫道,“那匹戰馬牙齒磨損過度,年齡偏大,不適合作戰,需更換。” 哈剌哈孫立刻下令,將不合格的戰馬調離,從備用馬中挑選健壯的戰馬補充。
戰馬的裝備也需檢查 —— 每一匹戰馬都要配備馬鞍、馬鐙、馬嚼子,馬鞍上還要掛著裝干糧與水囊的袋子。哈剌哈孫檢查一匹虎衛的戰馬,發現馬鞍的皮帶有些松動,立刻讓馬倌加固“馬鞍是將士們在戰馬上的依靠,皮帶松動會影響作戰,必須加固好。” 馬倌們連忙上前,檢查每一匹戰馬的裝備,將松動的皮帶加固,損壞的馬鐙更換。
兵器與戰馬清點完畢後,也先帖木兒與哈剌哈孫共同向那拉珠爾交令“那拉珠爾將軍,五萬大軍的兵器與戰馬均已檢查完畢,不合格的均已更換補充,可隨時北上!” 那拉珠爾看著校場上裝備精良的將士與健壯的戰馬,心中充滿信心“有如此精良的兵器與戰馬,再加上諸位將士的勇猛,阿魯台必敗無疑!”
大軍北上前,蕭虎親臨黃花甸校場,為那拉珠爾、巴圖額爾敦及五萬將士舉行戰前訓話,既是鼓舞士氣,也是重申平叛的意義與紀律,讓將士們明白此次北上的重任。
校場上,五萬將士整齊列陣,虎衛、中都衛戍軍、嶺北行省駐軍、蒙古故地預備兵各成方陣,旗幟飄揚,兵器泛著冷光。蕭虎騎馬立于高台上,身著赭黃戎裝,腰間佩著太祖成吉思汗留下的彎刀,目光掃過台下的將士,高聲道“諸位將士!察合台系阿魯台,私擴兵力,私佔牧地,起兵叛亂,斷我糧道,擾我西北邊疆,若不平定,恐有更多宗藩跟風,之前的削藩成果將毀于一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他的聲音透過風,傳到每一名將士耳中“今日那拉珠爾將軍統五萬大軍北上,其中兩萬是朕的虎衛,這是朕對平叛的重視,也是對諸位將士的信任!朕希望你們,能奮勇作戰,盡快平定阿魯台叛亂,恢復西北安穩;同時,也要記住,咱們平叛是為了邊疆的部民,不可濫殺無辜,不可劫掠部落,若有違反軍紀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嚴懲!”
蕭虎看向那拉珠爾“那拉珠爾,你是大軍主帥,要統籌全局,既要速勝,也要管好軍紀,照顧好將士們的飲食起居,朕在中都等著你們凱旋的消息。” 那拉珠爾騎馬出列,躬身道“兒臣遵旨!定不負陛下信任,平定阿魯台,早日凱旋!”
蕭虎又看向巴圖額爾敦“巴圖額爾敦,你是先鋒,要膽大心細,既要為大軍開路,也要探查清楚阿魯台的動向,不可冒進,若遇危險,要及時與主力聯絡,朕相信你的能力。” 巴圖額爾敦出列,高聲道“孫兒遵旨!定做好先鋒,為大軍掃清障礙!”
訓話結束後,蕭虎從內侍手中接過一碗酒,遞給那拉珠爾“這碗酒,是朕為你踐行,祝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那拉珠爾接過酒,一飲而盡,將碗摔在地上“謝陛下!兒臣定平阿魯台!” 將士們見狀,紛紛高呼“平阿魯台!凱旋歸來!” 聲音響徹黃花甸,連遠處的山巒都跟著回蕩。
大軍出發前一日,那拉珠爾與巴圖額爾敦的家人來到黃花甸校場附近的驛站,為他們送別 —— 戰場凶險,此次北上不知何時能歸,家人的送別,帶著牽掛與期盼,也讓將士們多了幾分對歸家的渴望。
那拉珠爾的妻子孛兒帖(蒙古故地部落女子,非成吉思汗皇後)帶著幼子那木罕,早早便在驛站等候。見到那拉珠爾,孛兒帖快步上前,為他整理了一下錦袍的衣領,眼中滿是擔憂“夫君,北上平叛,一定要保重自身,別太勞累,我和木罕在中都等你回來。” 那拉珠爾握住妻子的手,輕聲道“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盡快平定叛亂,早日回家。” 幼子那木罕拉著那拉珠爾的衣角,小聲道“父親,你要早點回來,教我騎馬射箭。” 那拉珠爾蹲下身,摸了摸兒子的頭“好,父親回來後,一定教你騎馬射箭。”
巴圖額爾敦的母親、那拉珠爾的次妻塔娜,也帶著女兒阿古拉前來送別。塔娜為巴圖額爾敦整理了一下甲冑的系帶“孩兒,你是先鋒,要多加小心,遇到危險別硬拼,記得給家里捎信,讓我們知道你平安。” 巴圖額爾敦笑道“母親放心,孩兒身經百戰,不會有事的,等我平定叛亂,就回來給妹妹帶草原的野花。” 阿古拉抱著巴圖額爾敦的腿“哥哥,你要平安回來,我等著你給我帶野花。” 巴圖額爾敦彎腰抱起妹妹,在她額頭親了一下“好,哥哥一定平安回來。”
其他將士的家人也紛紛趕來,驛站外熱鬧卻又帶著幾分傷感 —— 有的妻子為丈夫縫補好破損的衣物,有的父母為兒子整理好戰馬的鞍具,有的孩子為父親遞上自己做的小護身符。中都衛戍軍的一名士兵,接過妻子遞來的干糧袋“你在家照顧好爹娘和孩子,我打完仗就回來。” 妻子含淚點頭“我等你,你一定要平安。”
那拉珠爾看著眼前的場景,對身邊的巴圖額爾敦道“咱們身上,不僅扛著平叛的重任,還扛著家人的牽掛,一定要打贏這一仗,早點回來,不讓家人失望。” 巴圖額爾敦道“父親說得是,孩兒定不負家人與陛下的期望。” 夕陽西下,余暉灑在驛站與校場,家人的送別,為即將北上的大軍,增添了幾分溫情與動力。
那拉珠爾制定了詳細的行軍部署 —— 大軍分為先鋒、主力、糧草隊三部分,按不同速度行軍,既確保先鋒能提前清理障礙,又確保主力與糧草隊能協同前進,避免脫節,同時避開阿魯台的巡邏區域,確保行軍安全。
先鋒由巴圖額爾敦統領,五千騎兵,提前一日啟程,沿中都至蒙古故地的驛路前進,主要任務是 “清理巡邏、探查路況、標記水源”。巴圖額爾敦制定了先鋒的行軍速度“每日行軍一百五十里,午時歇息一個時辰,傍晚扎營,派探子探查周邊情況,確保營地安全。” 他還要求先鋒“遇到阿魯台的小股巡邏兵,盡量悄悄解決,不暴露大軍動向;若遇到大股巡邏兵,不可戀戰,及時撤退並向主力傳遞消息。”
主力由那拉珠爾親自統領,四萬五千兵力(含兩萬虎衛),次日啟程,每日行軍一百二十里,與先鋒保持三十里的距離,既能及時支援先鋒,又不會因速度過快導致士兵疲憊。主力分為三隊虎衛為前隊,負責應對突發戰事;中都衛戍軍與嶺北行省駐軍為中隊,作為主力核心;蒙古故地預備兵為後隊,負責掩護主力後側,防止阿魯台從後方偷襲。“各隊要保持聯絡,” 那拉珠爾對各隊將領道,“每日扎營後,各隊將領需來中軍帳匯報當日行軍情況,有問題及時解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糧草隊由中書省派來的糧草官撒敦統領,與主力同日啟程,每日行軍一百里,位于主力後側十里處,由五百名騎兵護送。撒敦制定了糧草隊的行軍規則“每日與主力同步扎營,營地需靠近水源,且在主力的保護範圍內;夜間派士兵輪流值守,防止糧草被偷或被燒;若遇雨天,需用油布覆蓋糧草,避免受潮。” 那拉珠爾還派了一千名虎衛,專門負責糧草隊的安全“糧草是大軍的命脈,你們要確保糧草隊萬無一失。”
行軍路線也經過精心選擇 —— 避開阿魯台控制的斡難河、黑山口驛站周邊區域,走蒙古故地的東部驛路,這條驛路雖稍遠,卻在元廷的掌控範圍內,且有李衡派來的馬倌指引,路況熟悉。那拉珠爾還讓李衡派探子,提前清理路線上的阿魯台零散巡邏兵,確保大軍行軍順暢。“這條路線雖遠幾日,卻更安全,” 那拉珠爾對將領們道,“咱們寧可多走幾日,也不能讓大軍在行軍途中受損,影響平叛大計。”
行軍部署確定後,那拉珠爾將 “行軍計劃表” 分發給各隊將領,還派使者將計劃表傳遞給李衡與博羅,讓他們提前做好接應準備。“咱們北上的每一步,都要按計劃來,” 那拉珠爾道,“只有協同一致,才能盡快與博羅匯合,發起對阿魯台的進攻。”
大軍出發當日,那拉珠爾派通政院的驛卒,將大軍的行軍計劃與出發消息,快速傳遞給蒙古故地的李衡、嶺北行省的阿術與西北的博羅,確保各方能及時掌握大軍動向,做好協同接應,避免因信息滯後導致配合失誤。
通政院挑選了十名精銳驛卒,分為三路 —— 一路前往蒙古故地的管控司,向李衡傳遞消息;一路前往嶺北行省治所,向阿術傳遞消息;一路前往西北的博羅大營,向博羅傳遞消息。驛卒們身著輕便皮甲,騎著快馬,攜帶密封的 “行軍計劃函”,函上蓋著那拉珠爾的帥印,確保消息的真實性與重要性。
前往蒙古故地的驛卒,需走東部驛路,途經黑泉驛、怯綠連河驛站,李衡已派馬倌在驛站等候,為驛卒指引路線,確保他們能盡快抵達管控司。“李衡大人,那拉珠爾將軍的大軍已出發,先鋒巴圖額爾敦提前一日啟程,主力與糧草隊次日啟程,計劃經東部驛路前來,” 驛卒向李衡遞上行軍計劃函,“將軍希望您能派更多馬倌,清理路線上的阿魯台巡邏兵,還希望您能在怯綠連河驛站準備好水源與臨時營地,供大軍歇息。” 李衡接過函,立刻道“你放心,我這就安排,確保大軍在蒙古故地行軍順暢。”
前往嶺北行省的驛卒,抵達後向阿術遞上行軍計劃函“那拉珠爾將軍希望您能派兩千騎兵,前往蒙古故地與嶺北行省的交界地帶,接應大軍,防止阿魯台從西北方向偷襲;還希望您能確保臨時糧站的糧草充足,供大軍補充。” 阿術道“我這就調兵接應,臨時糧站的糧草也已備好,絕不會讓那拉珠爾將軍失望。”
前往博羅大營的驛卒,繞開阿魯台的控制區域,走小路抵達博羅大營,遞上行軍計劃函“那拉珠爾將軍計劃十日內在杭愛山外圍與您匯合,按之前定下的三路進攻之策,夾擊阿魯台的中軍。將軍希望您能提前做好進攻準備,派探子探查阿魯台中軍的最新部署。” 博羅接過函,興奮道“太好了!有那拉珠爾將軍的五萬大軍相助,咱們定能擊潰阿魯台!我這就派探子探查,做好進攻準備。”
驛卒們完成消息傳遞後,即刻返回,向那拉珠爾匯報各方的接應準備情況。那拉珠爾得知李衡、阿術、博羅均已做好準備,心中更安“各方協同,咱們北上平叛之路,定會順暢許多。” 此時,巴圖額爾敦的先鋒已出發一日,正在清理中都至黑泉驛的巡邏兵,那拉珠爾看著主力大軍整齊的隊伍,下令“出發!” 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西北方向進發,馬蹄揚起的塵土,在中都郊外形成一道壯觀的風景線,一場關乎西北安穩的平叛之戰,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