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029章 巴圖炮警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029章 巴圖炮警

    1029 章巴圖炮警(至元四十六年夏巴圖額爾敦令虎蹲炮轟首馬示警)

    (虎衛炮隊陣地  諸部馬群前列  實務安撫區  脫脫部頑固派帳前  草場臨時調解帳)

    草原驛路的風帶著干草的氣息,巴圖額爾敦站在虎衛炮隊陣地的高台上,手中緊攥著父親那拉珠爾昨日交付的 “炮隊臨機令牌”—— 令牌為銅制,刻著虎頭紋,邊緣因常年摩挲泛著柔光。台下,五十門虎蹲炮已褪去炮衣,玄色炮身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遠處的諸部馬群仍呈半包圍之勢,脫脫部的五千匹戰馬列在最前,為首的是一匹通體烏黑的壯馬,鬃毛扎著紅色綢帶,正是也速該的坐騎,也是馬群的 “首馬”。

    此前諸部聯盟雖分裂,乃蠻部、合丹部已向虎衛靠攏,但脫脫部的頑固派仍不死心 —— 也速該暗中讓騎士們加固馬群陣列,還將家眷遷至馬群後方,擺出 “以馬為盾、以親為質” 的姿態,揚言 “若虎衛再逼,便讓馬群踏平驛路,同歸于盡”。博羅匆匆來報“公子,脫脫部的騎士已開始給馬群喂烈酒,想讓馬受驚發狂,咱們若不盡快行動,恐生變數!” 巴圖額爾敦眉頭緊鎖,他知道,硬攻會誤傷馬群與牧民,妥協則會助長頑固派氣焰,唯有 “精準示警”,才能打破僵局。

    李衡此時也趕到高台,遞上 “牧民情緒記錄”“乃蠻部、合丹部的牧民雖已領到青稞,卻仍怕沖突,不少人偷偷收拾氈房,想逃離;脫脫部的牧民則被騎士看管,眼神里滿是恐懼。若能快速震懾頑固派,不讓沖突擴大,才能穩住民心。” 巴圖額爾敦指尖劃過記錄上 “恐懼” 二字,想起父親常說的 “治草原如馭馬,需揚鞭示警,而非揮鞭抽打”,心中有了決斷“炮隊需瞄準脫脫部馬群的首馬 —— 那是也速該的坐騎,轟斃它既能震懾頑固派,又不會傷其他馬和牧民,正好符合‘示警不濫殺’的規矩。”

    炮隊副統領阿台聞言,有些猶豫“公子,首馬雖為關鍵,可轟斃它,也速該恐會暴怒,引發更大沖突?” 巴圖額爾敦搖頭,指向遠處的馬群“你看,脫脫部的騎士們雖喊得凶,卻多在馬群後方,不敢靠前;也速該雖擺出血性姿態,卻總回頭看家眷的方向,他怕的不是失去首馬,是失去部落與家人。轟斃首馬,是讓他知道朝廷的決心,也是給他留台階 —— 咱們只擊首馬,不傷人,他若識時務,自會退讓。”

    他還讓人找來阿古拉(哨探隊長),確認首馬的特征“那匹黑馬,左前蹄有白色印記,鬃毛扎紅綢,每日辰時會由兩名騎士牽引,走在馬群最前。明日辰時,炮隊便瞄準它,只發一炮,轟斃以示警。” 阿古拉點頭“公子放心,我已讓哨探盯緊那匹首馬,明日定能精準鎖定。” 巴圖額爾敦握緊令牌,對眾人道“明日炮響後,實務官需立刻安撫牧民,騎兵則守住馬群外圍,防止頑固派反撲。咱們要讓諸部知道,朝廷有能力開戰,卻願留生路,這才是真正的威德。”

    虎衛炮隊陣地上,一場細致的籌備正連夜展開 —— 阿台帶領炮手們逐一檢查虎蹲炮,炮膛用鐵絲通條反復清理,確保無殘留火藥;炮架的木楔子被重新加固,墊上厚實的羊毛氈,防止開炮時炮身晃動;炮輪則用麻布包裹,避免移動時發出聲響,驚動遠處的馬群。巴圖額爾敦親自檢查每一門炮,拿起一枚實心鐵彈,掂了掂重量“這彈丸需打磨光滑,確保彈道精準,別因彈丸粗糙偏離目標,誤傷其他馬。”

    瞄準校準是籌備的核心 —— 阿台帶著三名經驗豐富的炮手,登上高台,用 “望山”(元代炮隊簡易瞄準裝置,由木桿與銅尺組成)對準脫脫部馬群的首馬位置。此時夜色已深,他們點燃浸油的火把,將望山的銅尺對準遠處馬群中那抹醒目的紅綢帶,反復調整炮身角度“炮口需抬高兩指,向右偏半寸,考慮到明日辰時的風向,還要再微調三分。” 巴圖額爾敦在旁記錄,不時提醒“再確認一遍距離 —— 從炮隊到首馬,約三百步,按虎蹲炮的射程,實心彈需裝填三斤火藥,才能確保威力足夠轟斃首馬,又不會波及周圍。”

    彈藥的準備也格外謹慎 —— 炮手們將火藥按 “三斤一份” 分裝在羊皮袋中,袋口用麻繩系緊,避免受潮;實心鐵彈則用細布擦拭干淨,在彈身上刻下 “示警” 二字,以示 “非殺戮之彈”。阿台對炮手們道“明日開炮,由老炮手木華黎操作 —— 他從軍二十年,曾在合丹部平叛時精準擊中叛軍箭樓,從未失手。木華黎,你需記住,只許轟首馬,若偏離目標,立刻停火!” 木華黎躬身領命,雙手接過火藥與鐵彈,仔細放在炮旁的木架上,眼中滿是鄭重。

    外圍的配合籌備也同步進行 —— 博羅率五十名騎兵,在炮隊陣地東側的矮林里設置 “警戒哨”,每十步一名騎兵,手持長矛,監听脫脫部的動靜;李衡則讓實務官們準備好 “安撫說辭” 與 “青稞樣本”,一旦炮響,便立刻向牧民解釋 “只轟首馬示警,不傷百姓”;阿古拉則帶著哨探,潛伏在脫脫部馬群外圍,實時傳回首馬的位置變化,確保明日瞄準無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巴圖額爾敦在籌備結束後,仍留在炮隊陣地,與木華黎一同坐在炮旁,聊起草原的戰事“木華黎叔,你當年在合丹部平叛,是如何精準擊中箭樓的?” 木華黎笑道“公子,打炮如馭馬,需懂它的性子 —— 炮身的輕重、彈丸的大小、火藥的多少,都要記在心里,再看風向、距離,多練幾次,自然就準了。明日轟首馬,你放心,我定不會失手。” 巴圖額爾敦點頭,望著遠處的馬群,心中雖有緊張,卻更多是堅定 —— 他知道,這次示警,不僅是打破僵局,更是對自己的考驗,他不能讓父親失望,更不能讓草原的百姓受苦。

    次日辰時,草原上的晨霧尚未散盡,阿古拉帶著兩名哨探,已潛伏在脫脫部馬群外圍的淺草中。他們身著與草原顏色相近的灰色皮袍,臉上抹了些泥土,手中握著 “標記弩”—— 弩箭的箭頭為木質,頂端綁著紅色綢帶,用于在首馬附近標記位置,方便炮隊瞄準。

    阿古拉透過草縫,緊盯著馬群前列 —— 那匹通體烏黑的首馬果然出現,左前蹄的白色印記清晰可見,鬃毛上的紅綢帶在晨風中飄動,兩名騎士牽著馬繩,正慢慢向驛路方向移動。馬群中的其他戰馬也跟著騷動,騎士們揮舞著馬鞭,高聲吆喝,試圖維持陣列,卻難掩慌亂 —— 顯然,他們已察覺到虎衛的異動,卻不知即將到來的是精準示警。

    “就是現在!” 阿古拉低聲道,示意身旁的哨探準備標記弩。哨探舉起弩,瞄準首馬左側三步遠的草地 —— 那里有一株顯眼的枯木,正好作為標記點。“咻” 的一聲,弩箭帶著紅綢帶射出,精準地插在枯木旁,紅綢帶在晨霧中格外醒目。另一名哨探則快速記錄首馬的位置變化“辰時一刻,首馬在枯木東側三步,騎士兩人,馬群整體向驛路移動半箭之地。”

    阿古拉立刻通過 “信號旗”(元代哨探常用的簡易信號裝置,紅、黃、藍三色旗代表不同信息)向炮隊傳遞消息 —— 他舉起紅旗,晃了三下,代表 “首馬已鎖定,標記完成”;再舉起黃旗,晃兩下,代表 “馬群向驛路移動,需微調炮位”。炮隊高台上的巴圖額爾敦看到信號,立刻對阿台道“按哨探的信號,炮口再向右微調半寸,抬高一指,確保瞄準首馬。”

    就在此時,脫脫部的一名騎士發現了哨探的蹤跡,厲聲喝道“誰在那里?出來!” 阿古拉立刻讓哨探們趴在地上,屏住呼吸,自己則慢慢向後退,利用淺草的掩護,悄悄撤離。騎士們雖沖過來搜查,卻只找到插在枯木旁的標記弩箭,以為是虎衛的 “挑釁”,罵罵咧咧地將弩箭折斷,卻不知這已為炮隊了精準的瞄準參照。

    回到炮隊陣地,阿古拉向巴圖額爾敦詳細匯報“公子,首馬已鎖定,位置在枯木東側三步,兩名騎士牽引,馬群雖有移動,卻仍在炮隊射程內。脫脫部的騎士雖發現標記弩,卻未察覺咱們的真正目的。” 巴圖額爾敦點頭,走到炮旁,對木華黎道“木華黎叔,準備吧,按咱們之前校準的位置,只發一炮。” 木華黎躬身應道“遵令,公子!” 首馬的精準鎖定,為即將到來的示警,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炮隊陣地的高台上,一場關于 “示警尺度” 的博弈正在進行 —— 博羅擔心轟斃首馬會激怒也速該,引發馬群發狂“公子,脫脫部的馬群已喂了烈酒,若首馬被轟斃,其他馬恐會受驚,沖咱們的防御線,到時候誤傷牧民怎麼辦?” 李衡也附和“是啊,乃蠻部、合丹部的牧民剛穩定情緒,若炮響引發恐慌,之前的安撫就白費了。不如再派使者交涉,給也速該最後一次機會?”

    巴圖額爾敦卻有自己的考量,他指著遠處的馬群“你們看,脫脫部的騎士已開始給馬群解綁繩,想讓馬自由沖撞;也速該的家眷雖在馬群後方,卻被騎士們看管,他若真在乎家人,不會讓馬群發狂。再交涉,只會讓他覺得咱們軟弱,反而會拖延時間,讓馬群的烈酒起效,到時候更難控制。” 他還拿出父親那拉珠爾留下的 “草原治理手札”,翻到其中一頁“父親在札中寫‘草原部落畏威而不畏軟,示警需精準,安撫需及時,兩者缺一不可’。咱們轟斃首馬,是示警;炮響後立刻安撫,是給牧民定心丸,這樣才能既震懾頑固派,又穩住民心。”

    阿台此時補充道“公子放心,炮隊已校準,只轟首馬,不會波及周圍;咱們的騎兵已在馬群外圍設置‘絆馬索’,若馬受驚,也能及時攔截,不會沖散牧民。” 阿古拉也道“脫脫部的牧民多被脅迫,只要咱們炮響後說明‘只擊首馬,不傷百姓’,他們定會明白朝廷的心意,甚至可能反過來勸說騎士們投降。”

    巴圖額爾敦見眾人仍有顧慮,便做出詳細部署“第一,炮響後,李衡大人帶實務官立刻前往乃蠻部、合丹部的牧民區,發放青稞,解釋示警目的;第二,博羅將軍帶騎兵守住馬群外圍,用絆馬索攔截受驚戰馬,不準傷馬;第三,阿古拉帶哨探潛入脫脫部馬群,聯絡被看管的牧民,讓他們配合安撫;第四,我親自去炮隊,監督開炮,確保精準。” 他頓了頓,目光堅定“若出任何差錯,我一力承擔,不會連累大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眾人見巴圖額爾敦考慮周全,又態度堅決,便不再反對。博羅道“公子既有決斷,末將定守住外圍,不讓馬群沖撞牧民。” 李衡也道“實務官已準備好安撫說辭,炮響後立刻行動。” 巴圖額爾敦點頭,拿起銅制令牌,對木華黎道“木華黎叔,準備開炮,瞄準首馬,只發一炮!” 木華黎躬身領命,走到炮旁,雙手握住炮繩,眼中滿是鄭重。決策博弈的落幕,讓示警行動終于進入最後階段,一場關乎草原穩定的精準示警,即將展開。

    辰時三刻,草原上的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灑在虎衛炮隊的陣地上,五十門虎蹲炮如沉默的巨獸,對準遠處的脫脫部馬群。木華黎站在最前方的一門炮旁,雙手緊握炮繩,目光透過望山,鎖定那匹扎著紅綢帶的烏黑首馬;巴圖額爾敦站在他身旁,手中緊攥著令牌,心跳比平時快了幾分,卻仍保持著鎮定;高台兩側,博羅的騎兵已列好陣形,李衡的實務官們也提著青稞袋,準備隨時出發。

    “點火!” 巴圖額爾敦一聲令下,木華黎猛地拉動炮繩 —— 引信瞬間點燃,“滋滋” 的聲響在草原上格外清晰,炮膛內的火藥劇烈燃燒,產生的氣浪將實心鐵彈推出炮口,帶著尖銳的呼嘯,向首馬飛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道黑色的彈道上,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

    “轟!” 鐵彈精準擊中首馬的前胸,首馬發出一聲淒厲的嘶鳴,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鬃毛上的紅綢帶被鮮血染紅,飄落在草地上。周圍的馬群瞬間騷動起來,有的向後退縮,有的原地打轉,卻因騎士們的拉扯,未能發狂;脫脫部的騎士們見狀,臉色驟變,手中的馬鞭掉落在地,眼中滿是恐懼 —— 他們從未想過,虎衛的炮隊能如此精準,只一擊便轟斃了首馬。

    也速該在馬群後方看到這一幕,渾身一顫,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身旁的親信連忙將他扶起。他指著炮隊的方向,聲音嘶啞“他們…… 他們真的敢轟!他們連我的首馬都敢轟!” 此前的囂張氣焰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懼 —— 他知道,虎衛若想轟他,只需一炮,卻只選擇了首馬,這是 “留生路” 的信號,也是 “再不退讓便動手” 的警告。

    炮隊陣地上,巴圖額爾敦松了口氣,對阿台道“立刻停火,不準再發一炮!” 隨後,他對身旁的傳令兵道“快,通知李衡大人和博羅將軍,按原計劃行動,安撫牧民,守住外圍!” 傳令兵領命,騎著馬向驛路方向奔去。遠處的乃蠻部、合丹部牧民听到炮響,雖有慌亂,卻在實務官們的安撫下,很快平靜下來 —— 當他們看到只有脫脫部的首馬倒地,其他馬群安然無恙時,紛紛放下心來,甚至有人小聲議論“虎衛的炮真準,只打首馬,不傷人!” 炮響示警的瞬間,不僅震懾了頑固派,更讓牧民們看到了朝廷的 “精準與仁慈”。

    首馬被轟斃的消息,如驚雷般在諸部中傳開 —— 脫脫部的騎士們紛紛放下武器,有的甚至跪在地上,向炮隊的方向磕頭,祈求寬恕;中小領主們則聚集在一起,低聲商議“虎衛的炮隊如此精準,咱們再抵抗,只會像首馬一樣被轟斃,不如投降吧!” “也速該領主連首馬都保不住,跟著他,只會連累部落!” 一名領主甚至帶著幾名親信,偷偷向虎衛的防御線走去,想主動投降。

    也速該被親信扶回帳篷後,癱坐在虎皮墊上,雙手顫抖地端起奶茶,卻灑了一地。他看著帳外慌亂的騎士,听著牧民們的議論,心中滿是絕望 —— 他本想靠 “馬群發狂” 逼虎衛退讓,卻沒想到虎衛會精準轟斃首馬,既顯實力,又留余地。親信領主小心翼翼地勸道“領主,虎衛只轟首馬,沒傷人,是給咱們留台階。咱們若再抵抗,恐會失去部落與家人,不如接受分期量牧,保住剩余的馬群。”

    合丹部的殘余領主帖木兒,看到脫脫部的慘狀,更是徹底動搖。他對身旁的騎士道“咱們本就只剩八千匹老弱馬,若虎衛的炮隊對準咱們,不出三炮,馬群就會散。之前想為也速迭兒報仇,可現在看來,報仇只會讓部落滅亡,不如投降,保住部民的性命。” 隨後,他讓人舉起 “投降” 的白色布條,帶著騎士們向虎衛的防御線走去,沿途還勸說脫脫部的騎士“別抵抗了,虎衛不傷人,還會發青稞,跟著也速該,只有死路一條!”

    乃蠻部激進派的領主巴圖,此前已因牧民倒戈而勢單力薄,此刻看到首馬被轟,更是嚇得魂飛魄散。他對身旁的親信道“快,把騎士們的武器收起來,咱們去見虎衛的公子,就說咱們願意遵令,配合量牧!” 親信們連忙照做,騎士們也紛紛放下彎刀,沒有人再反對 —— 他們知道,再抵抗,下一個被轟的,可能就是自己。

    諸部的震懾效果,遠超巴圖額爾敦的預期。阿古拉帶著哨探在脫脫部馬群中穿梭,看到的都是騎士們的恐懼與牧民們的安心。他回到炮隊陣地,向巴圖額爾敦匯報“公子,脫脫部的中小領主已開始勸也速該投降,合丹部、乃蠻部的激進派也已放下武器,咱們的示警,徹底打垮了他們的心理防線!” 巴圖額爾敦點頭,望著遠處漸漸平靜的馬群,心中明白,打破僵局的關鍵一步,終于成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炮響示警後,李衡帶著十名實務官,提著裝滿青稞的羊皮袋,快步來到乃蠻部的牧民區。牧民們正圍在一起,神色緊張地議論著炮聲,有的甚至在收拾氈房,想逃離。李衡立刻高聲道“鄉親們,別慌!虎衛只轟了脫脫部馬群的首馬,是為了示警頑固派,不會傷害咱們!朝廷的青稞已帶來,每戶五斤,現在就發,大家放心!”

    一名老牧民顫巍巍地問“李大人,虎衛真的不傷人嗎?剛才那炮響,嚇得我的小孫子都哭了。” 李衡走到老牧民身邊,遞上一把青稞,道“老叔,您看這青稞,顆粒飽滿,是朝廷特意從驛站調運來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吃飽飯。虎衛的公子說了,咱們牧民是被裹挾的,朝廷絕不會傷害你們,只會幫你們過上安穩日子。剛才轟的首馬,是也速該的坐騎,他用馬群攔路,不讓咱們過驛路,朝廷才不得已示警,要是他願意遵令,咱們根本不會開炮。”

    實務官們也紛紛散開,向牧民們分發青稞,同時宣講 “分期量牧方案”“朝廷不是要奪大家的馬群,只是規範牧馬,保護草場。第一年只需清退超限額的五成,還能保留更多代養馬;朝廷還會發青稞補貼,教大家種青稞,以後就算冬天沒牧草,也不怕餓肚子。乃蠻部的長老們都已同意,咱們跟著朝廷,只會越來越好!” 牧民們接過青稞,看著飽滿的顆粒,又听著實務官的宣講,神色漸漸放松,有的甚至開始勸說身邊仍在恐慌的人“朝廷說得對,虎衛只轟首馬,不傷人,還有青稞拿,咱們別慌了,留下來吧!”

    在脫脫部的牧民區,阿古拉帶著哨探,找到了被騎士看管的牧民們。他悄悄對一名老牧民道“老叔,虎衛已轟斃也速該的首馬,他很快就會投降。你們別怕,等會兒若騎士們讓你們沖,你們就往驛路方向跑,虎衛會保護你們,還會發青稞。” 老牧民點頭,悄悄將消息傳給其他牧民。當也速該的騎士們試圖讓牧民們去沖撞防御線時,牧民們紛紛拒絕“我們不去!虎衛不傷人,還發青稞,我們要遵令,不要打仗!” 騎士們見狀,更是沒了底氣,紛紛放下武器。

    巴圖額爾敦也來到牧民區,親自向大家解釋示警的原因“鄉親們,我知道剛才的炮聲嚇著大家了,可若不示警,也速該就會讓馬群發狂,到時候不僅驛路會被堵,咱們的氈房、草場都會被踏壞,大家的日子就更難了。朝廷開炮,是為了快點結束阻路,讓大家能早點領到青稞,早點回到牧地,安心牧馬。” 一名牧民感動地說“公子,我們懂了,您是為了咱們好,以後我們一定遵令配合量牧!” 民心的及時安撫,讓炮響示警沒有引發混亂,反而讓牧民們更加信任朝廷,為後續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堅實的民心基礎。

    首馬被轟斃、民心安定後,脫脫部的頑固派徹底瓦解 —— 也速該的親信領主們紛紛來到他的帳篷,勸他投降“領主,咱們的騎士已放下武器,牧民們也不願再抵抗,虎衛的炮隊還在等著,若再不投降,恐會失去一切!” 也速該看著帳外空蕩蕩的馬群前列,又想起家眷的安危,終于點頭“好,我投降…… 我願意遵令配合分期量牧,只求朝廷能保住我的部落與家人。”

    隨後,也速該在親信的陪同下,來到虎衛的防御線前,向巴圖額爾敦遞交 “投降書”“公子,我之前糊涂,不該阻路抗命,現在我願意接受分期量牧,清退超限額的馬群,還請朝廷寬恕我的過錯,保住我的領主之位。” 巴圖額爾敦接過投降書,對也速該道“領主放心,朝廷既往不咎,只要你遵令配合,領主之位會保住,部落的馬群與牧民也會得到保護。現在,你需下令讓所有騎士放下武器,讓牧民們回到牧地,咱們好清點馬群,落實量牧方案。”

    也速該立刻派人傳令,脫脫部的騎士們紛紛放下彎刀與弓箭,有的甚至主動將武器送到虎衛的防御線,請求收編。一名激進騎士跪在巴圖額爾敦面前,道“公子,之前是我糊涂,跟著也速該阻路,現在我知道錯了,求您給我一個機會,我願意加入虎衛,為朝廷守護草原!” 巴圖額爾敦扶起他,道“只要你真心悔改,願意為草原的安穩出力,朝廷就會給你機會。你熟悉脫脫部的馬群,以後就協助實務官清點馬群,管理草場,若表現良好,還能獲得朝廷認可的頭餃。”

    合丹部的殘余激進派,在帖木兒的帶領下,也來到防御線投降。他們帶著五千匹老弱馬,請求朝廷 “允許他們並入乃蠻部,按乃蠻部的標準量牧”。巴圖額爾敦同意了他們的請求,還讓獸醫為老弱馬檢查身體,發放牧草“你們的馬群雖弱,卻也是部落的根基,朝廷會派實務官指導你們調養馬群,修復草場,以後你們就是乃蠻部的一員,和其他牧民一樣,能領到青稞補貼。”

    乃蠻部激進派的領主巴圖,也主動將七千匹馬群交給實務官清點,請求 “撤銷激進派頭餃,恢復普通領主身份”。巴圖額爾敦道“只要你以後不再抗命,配合朝廷治理草原,普通領主的身份可以恢復。你需協助帖木兒長老,安撫乃蠻部的牧民,確保量牧方案順利落實。” 巴圖躬身謝恩,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激進派的瓦解,讓阻路事件徹底失去了反抗力量。巴圖額爾敦看著眼前放下武器的騎士們,心中明白,示警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震懾,更是 “化敵為友”—— 將頑固派轉化為治理草原的助力,才能讓草原真正長治久安。他對博羅道“把這些騎士登記造冊,願意加入虎衛的,編入巡邏隊;願意留在部落的,協助實務官管理馬群與草場。咱們要讓他們知道,朝廷不是要懲罰他們,是要給他們機會。”

    示警成功、激進派投降後,巴圖額爾敦立刻著手 “鞏固成果” 的部署 —— 他與李衡、博羅、阿古拉等人在草場臨時調解帳內,制定了 “三步計劃”第一步,清點馬群,落實分期量牧;第二步,加強防御,防範殘余勢力反撲;第三步,簽訂協議,確保長期穩定。

    馬群清點的工作由實務官與投降的騎士共同負責 —— 李衡帶領二十名實務官,分成三組,分別對脫脫部、合丹部殘余、乃蠻部激進派的馬群進行清點。脫脫部的馬群經統計,共有一萬五千匹,按分期量牧方案,第一年需清退七千五百匹;合丹部殘余馬群八千匹,第一年清退四千匹;乃蠻部激進派馬群七千匹,並入乃蠻部主力後,按乃蠻部的標準,第一年清退三千匹。實務官們在馬身上烙上 “分期清退” 或 “代養” 的印記,注明部落與領主,避免後續糾紛。巴圖額爾敦還讓人將轟斃的首馬妥善安葬,並立了一塊木牌,寫著 “示警首馬,非為殺戮,實為草原安穩”,既安撫脫脫部的情緒,又彰顯朝廷的仁厚。

    防御的加強則由博羅負責 —— 他率三百名騎兵,在驛路兩側設置 “永久防御點”,每五十步一座箭樓,配備十名弓箭手,箭壺里裝著鈍頭箭;在馬群藏點外圍挖掘 “深戰壕”,戰壕內設置 “絆馬樁”,防止殘余勢力偷走馬群;還在脫脫部、合丹部殘余的帳篷區外圍,派駐二十名騎兵,負責 “維持秩序,保護牧民”。博羅對騎兵們道“咱們雖已控制局面,卻不能掉以輕心,仍有少量激進分子可能藏在草原深處,想伺機反撲。你們要 24 時辰巡邏,發現異常,立刻回報。”

    協議的簽訂是長期穩定的關鍵 —— 巴圖額爾敦邀請脫脫部領主也速該、合丹部領主帖木兒、乃蠻部長老帖木格,在臨時調解帳內簽訂 “草原安穩協議”。協議明確諸部需按分期量牧方案清退馬群,朝廷則按時發放青稞補貼;諸部不得再私相聯合阻路,若有糾紛,需向朝廷實務官申請調解;朝廷派獸醫與農技官,協助諸部調養馬群、種植青稞。也速該在協議上簽字時,感慨道“公子,之前是我糊涂,差點毀了部落,以後我定會遵守協議,配合朝廷治理草原。” 巴圖額爾敦點頭“領主能明白就好,草原的安穩,需要咱們共同努力。”

    此外,巴圖額爾敦還安排了 “後續跟進”—— 他讓阿古拉帶著哨探,繼續監視草原深處的動向,防止未投降的激進分子串聯;讓炮隊副統領阿台,將虎蹲炮留在驛路西側的高地上,保持威懾姿態,待量牧方案落實後再撤離;讓李衡定期向父親那拉珠爾匯報進展,確保朝廷及時了解草原的情況。

    示警後的部署,既鞏固了示警的成果,又防範了潛在的風險,體現了巴圖額爾敦的長遠考慮。他站在臨時調解帳外,看著實務官們忙碌地清點馬群,牧民們開心地領取青稞,騎士們協助維護秩序,心中滿是成就感 —— 他知道,這次示警不僅打破了僵局,更讓他學會了如何 “威恩並施” 地治理草原,這是父親教給他的最重要的一課。

    巴圖額爾敦下令轟斃首馬示警的行動,不僅成功化解了諸部阻路的僵局,更在元代草原治理史上,留下了 “精準威懾、恩威並施” 的重要範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軍事戰術、制度完善、人物成長到邊疆穩定,示警的成果滲透到草原治理的各個層面,為元代後續的宗藩管理、量牧推廣了可借鑒的經驗,也印證了元代 “治草原需剛柔相濟” 的治理智慧。

    首先,示警完善了 “元代中央軍事威懾的精準尺度”。此前元代應對部落阻命,軍事威懾常陷入 “要麼濫殺、要麼無效” 的困境;而此次巴圖額爾敦的示警,以 “轟斃首馬” 為核心,既避免了 “硬攻誤傷牧民馬群”,又防止了 “妥協助長頑固氣焰”,實現了 “威懾有節、精準打擊” 的效果。《元史?兵志》記載 “至元中後期,兵伐草原,必擇要而擊,不濫傷,務使‘懾而服’,巴圖額爾敦炮警首馬,蓋為此也”,正是對這一尺度的認可,為後續元代軍事應對草原部落糾紛,了 “精準示警” 的戰術模板。

    其次,示警推動了 “元代量牧制度的深化落實”。諸部阻路的核心是抵制量牧,而示警的成功,讓諸部徹底接受 “分期量牧方案”—— 脫脫部、合丹部殘余、乃蠻部激進派均按協議清退馬群,且主動配合實務官的清點與管理。《大元通制?食貨志》記載 “巴圖額爾敦炮警後,草原諸部始無敢拒量牧者,分期之法行于諸部,歲清退馬群有序,草場漸復”,可見示警為量牧制度的全面推廣掃清了障礙,讓 “規範牧馬、保護草場” 的治理理念,真正深入草原部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示警還 “凸顯了元代年輕將領的治理能力培養”。巴圖額爾敦作為那拉珠爾之子,此前多為輔助角色,此次獨立決策 “炮警首馬”,既展現了 “臨機決斷的勇氣”(在僵局中敢用炮示警),又體現了 “周全考量的智慧”(兼顧威懾與安撫、防範與收編),符合元代 “貴族子弟需經實戰歷練,方可委以重任” 的培養機制(《元史?列傳》載 “元代勛貴子弟,需從戎草原,歷戰事、習治理,方得掌兵權”)。此次示警,標志著巴圖額爾敦從 “公子” 成長為 “能獨當一面的將領”,為元代草原治理儲備了年輕力量。

    從歷史描點來看,示警還 “強化了元代‘威恩並施’的草原治理策略”。“威” 體現在 “精準炮警,震懾頑固派”,讓諸部看到朝廷的軍事實力;“恩” 體現在 “安撫牧民、收編騎士、發放青稞、協助養馬”,讓諸部感受到朝廷的治理誠意。這種策略避免了 “單純武力鎮壓” 的部落反彈,也避免了 “單純安撫” 的權威受損,形成了 “威懾  安撫  收編  治理” 的閉環。後續元代治理脫脫部、乃蠻部的糾紛,均借鑒了這一策略,如 “以炮示警鎮頑劣,以青稞安撫民心,以實務指導促發展”,實現了草原的長期穩定。

    最後,示警的歷史意義還在于 “為元代邊疆治理了‘尺度把控’的範例”。元代草原治理的難點,在于 “如何平衡中央權威與部落自治”—— 過度強調權威易引發叛亂,過度放任自治易導致分裂。而巴圖額爾敦的示警,既維護了中央權威(炮警首馬彰顯決心),又尊重了部落利益(保留領主之位、分期清退、發放補貼),讓 “中央主導、部落參與” 的治理模式落地生根。這種 “尺度把控” 的範例,為元代後續嶺北行省的建設、草原驛站的加密、貢賦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讓草原部落真正認同 “元代統一治理” 的理念,成為元代邊疆的穩固屏障。

    示警事件結束後,巴圖額爾敦站在草原驛路上,看著諸部的馬群有序返回牧地,牧民們牽著馬、抱著青稞,臉上滿是笑容;實務官們與騎士們一起,忙著清點馬群、修復草場;遠處的炮隊仍保持著警戒姿態,卻不再有之前的緊張。他想起父親那拉珠爾的話“草原的治理,不在于殺了多少人、奪了多少馬,而在于讓多少人過上安穩日子,讓多少馬能健康成長。” 巴圖額爾敦知道,他做到了 —— 這次示警,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更讓他明白了草原治理的真諦。他對身旁的李衡道“李大人,以後草原的治理,咱們還要繼續‘威恩並施’,讓每一個部落、每一戶牧民,都能感受到朝廷的誠意與能力。” 李衡點頭“公子說得對,這才是元代草原長治久安的根本。” 巴圖額爾敦的炮警示警,不僅是一次軍事行動的成功,更是元代草原集權治理新篇章的重要標志,它見證了年輕將領的成長,也書寫了元代邊疆治理的智慧。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029章 巴圖炮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029章 巴圖炮警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