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028章 諸部阻路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028章 諸部阻路

    1028 章諸部阻路(至元四十六年夏諸部驅三萬戰馬圍堵虎衛抗量牧)

    (草原驛路阻截點  虎衛臨時布防區  諸部馬群集結地  乃蠻部妥協派氈房  青稞補給站)

    那拉珠爾駐馬于草原驛路的高崗上,目光掠過遠處起伏的草浪 —— 驛路是虎衛前往乃蠻部移交清退馬群的必經之路,此刻卻隱約可見成片的馬群陰影,像烏雲般向驛路聚攏。身旁的博羅遞上 “哨探密報”,紙上用炭筆標注著 “脫脫部、合丹部殘余、乃蠻部激進派共驅馬群,約三萬匹,向驛路集結,騎士約五千人”。那拉珠爾指尖劃過 “三萬匹” 字樣,對巴圖額爾敦道“阿里不哥歸降後,諸部怕量牧輪到自己頭上,又被激進派煽動,才用馬群阻路 —— 他們以為馬多勢眾,朝廷便會退讓,卻不知這是把部落往火坑里推。”

    此前元代推行量牧,諸部本就多有抵觸(《大元通制?宗藩制》載 “草原諸部以馬為命,聞量牧則恐,常私相謀,欲拒之”)。脫脫部領主也速該因 “牧數超限額一萬五千匹”,一直拖延清退;合丹部殘余勢力自也速迭兒流放後,仍懷怨恨,想借阻路復仇;乃蠻部激進派則擔心 “遵令部落失勢”,暗中聯絡諸部,以 “量牧奪馬、朝廷滅部” 為借口,煽動聯合。帖木格(通事)補充道“昨日有乃蠻部牧民來報,脫脫部給諸部許了願 —— 若阻路成功,便共享黑松林草場,還幫合丹部殘余復國,這才讓諸部擰成一股繩。”

    巴圖額爾敦握著腰間彎刀,眉頭緊鎖“父親,三萬戰馬可不是小數,咱們只有三千虎衛,若真沖突起來,怕是會誤傷馬群,還會連累牧民。” 那拉珠爾翻身下馬,彎腰抓起一把草原泥土,泥土中還帶著牧草的根須“草原的根在和睦,不是沖突。諸部雖聯合,卻各懷心思 —— 脫脫部想當盟主,合丹部想復仇,乃蠻部激進派想奪權,只要咱們戳破他們的謊言,利用他們的矛盾,就能化解阻路。你祖父蕭虎常說,‘治草原如解繩結,需找線頭,不是硬扯’,今日的線頭,就是諸部的內部矛盾。”

    此時,乃蠻部妥協派長老帖木格(與通事同名)的親信匆匆趕來,遞上密信“諸部定在明日辰時用馬群圍堵驛路,脫脫部已把馬料運到鷹嘴崖,想打持久戰;乃蠻部有不少牧民不願參與,怕得罪朝廷,正偷偷往咱們這邊跑。” 那拉珠爾看完密信,眼中閃過一絲了然“他們想拖垮咱們,卻不知咱們的糧草從驛站補給,足夠支撐十日。明日辰時,咱們先布防,再派使者交涉,給他們指一條‘遵令受益’的明路,若他們仍固執,再用威懾手段不遲。”

    李衡此時也趕到高崗,遞上 “量牧調整方案”“為了安撫諸部,我已擬定‘分期量牧’計劃 —— 第一年清退超限額的五成,第二年再清退三成,第三年清退剩余,還可保留更多代養馬。只要他們同意,朝廷還會額外撥付兩千石青稞,作為‘過渡期補貼’。” 那拉珠爾接過方案,對隨行的騎士道“明日布防,炮隊對準空處,騎兵不拔刀,顯朝廷誠意;若遇馬群沖擊,先用絆馬索攔,別傷馬,更別傷人。咱們是來平定阻路,不是來毀滅部落的。” 騎士們齊聲應諾,那拉珠爾帶著眾人向虎衛臨時布防區走去 —— 一場關乎草原和睦的阻路應對,即將展開。

    虎衛的哨探隊長阿古拉(與此前激進派同名,為乃蠻部歸附騎士),正帶著五名哨探,偽裝成 “牧馬牧民”,潛伏在諸部馬群集結地外圍的矮林里。他們身著灰色皮袍,腰間掛著馬鞭子,手中牽著幾匹瘦弱的老馬,看似在放牧,目光卻緊盯著遠處的馬群 —— 成片的戰馬散布在草場上,棕色、黑色的馬鬃在風中飄動,騎士們騎著馬在馬群間穿梭,高聲吆喝著 “把馬往驛路趕”“別讓虎衛過去”。

    阿古拉壓低聲音,對身旁的哨探道“你看,馬群分三撥 —— 東邊是脫脫部的馬,約一萬五千匹,騎士們穿著銀色皮甲;西邊是合丹部殘余的馬,約八千匹,騎士多是破衣爛衫,像是憋著勁要復仇;南邊是乃蠻部激進派的馬,約七千匹,里面還混著不少牧民的家馬,顯然是被裹挾的。” 他還注意到,馬群旁的馬料堆並不多,只有寥寥幾十袋,道“他們的馬料不夠,最多撐三日,脫脫部說的‘持久戰’,怕是虛張聲勢。”

    一名哨探指著馬群後的帳篷“隊長,你看那頂金色帳篷,應該是脫脫部領主也速該的,周圍有不少騎士守衛,合丹部的領主帖木兒(非妥協派長老)也在里面,兩人像是在爭吵,怕是為了誰當盟主。” 阿古拉順著他的手指望去,果然看到金色帳篷前,也速該與帖木兒正臉漲得通紅,互相指著對方,身邊的騎士也分成兩派,氣氛緊張。阿古拉心中暗喜“諸部內部不和,這就是咱們的機會,得趕緊把消息報給那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為了獲取更精準的情報,阿古拉讓兩名哨探繼續潛伏,自己帶著另外三名哨探,假裝 “馬跑了”,向乃蠻部激進派的馬群靠近。一名激進派騎士攔住他們,厲聲問道“你們是哪個部落的?來這里干什麼?” 阿古拉裝作慌張的樣子“阿哈,我們是乃蠻部的,馬跑丟了,想找找,要是打擾了,我們這就走。” 騎士上下打量著他們,見他們衣著普通,牽著的馬也瘦弱,便揮手道“別靠近馬群,趕緊找你們的馬去,要是敢給虎衛通風報信,宰了你們!”

    阿古拉趁機觀察馬群內部乃蠻部的馬群中,不少牧民牽著自家的馬,神色猶豫,有的還在偷偷抹眼淚。一名老牧民看到阿古拉,悄悄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我們不願阻路,卻被騎士威脅,若虎衛能保我們的馬,我們願倒戈”。阿古拉接過紙條,悄悄塞進口袋,對老牧民點頭,便帶著哨探假裝找馬,慢慢退出了馬群集結地。

    回到虎衛臨時布防區,阿古拉立刻向那拉珠爾匯報“將軍,諸部馬群約三萬匹,分三撥,馬料不足三日,內部因盟主之位爭吵,乃蠻部有不少牧民願倒戈。他們明日辰時會用馬群圍堵驛路,騎士在馬群後,想‘以馬為盾’,逼咱們退讓。” 那拉珠爾听完匯報,對博羅道“看來諸部是外強中干,明日咱們按原計劃布防,先交涉,再利用他們的內部矛盾,定能化解阻路。” 細致的偵察預警,讓虎衛掌握了諸部的底牌,為後續應對,爭取了主動。

    虎衛臨時布防區內,一場周密的布防正有序推進 —— 博羅率兩百名騎兵,在驛路兩側的廢棄草場設置 “防御線”用粗壯的樺木搭建 “臨時箭樓”,每座箭樓配備五名弓箭手,箭壺里裝的是 “鈍頭箭”(箭頭磨平,僅能威懾,不能傷人);在箭樓之間挖掘 “淺戰壕”,戰壕內鋪設木板,方便騎兵通行;還在驛路入口處設置 “絆馬索”,索上系著鈴鐺,若馬群靠近,鈴鐺便會作響,提前預警。

    博羅對騎兵們道“咱們的任務是防御,不是進攻。箭手不準射馬,絆馬索只準攔馬,不準傷馬腿;若遇到騎士沖陣,先喊話警告,再用長矛挑落他們的彎刀,別傷他們的人。記住,諸部的牧民是被裹挾的,馬群是部落的根基,咱們不能毀了這些,不然會失去草原民心。” 騎兵們齊聲應道“遵令!” 隨後,他們開始搭建箭樓,挖掘戰壕,動作熟練,很快便完成了防御線的布置。

    炮隊的部署則更顯 “威懾與克制”—— 五十門虎蹲炮被分為三組,分別架在驛路西側的高地上,炮口對準馬群集結地外圍的空地處,而非馬群本身。炮隊副統領親自檢查每一門炮,確保炮膛內裝填的是 “空彈”(僅裝火藥,無石彈),道“咱們的炮是用來威懾的,不是用來打仗的。明日若交涉破裂,只許發射空彈,讓他們听听聲響,知道朝廷的實力,不準轟馬群,更不準轟帳篷。” 炮手們還在炮旁豎起木牌,寫著 “朝廷威德,不傷馬民”,讓遠處的諸部能看清,顯露出朝廷的誠意。

    後勤區的保護也尤為重要 —— 李衡帶領實務官與五十名騎兵,將 “青稞補給站” 轉移到防御線後方的矮林里,用厚木板加固青稞倉庫的門,還在倉庫周圍挖掘 “防火溝”,防止沖突中被引燃。李衡對實務官道“青稞是安撫諸部的關鍵,咱們要保住這些青稞,明日若諸部願意遵令,就能立刻給他們發放,讓他們看到實惠。” 騎兵們則在倉庫外圍列陣,手持長矛,警惕地盯著馬群集結地的方向,防止諸部偷襲。

    那拉珠爾則帶著巴圖額爾敦,在防御區內巡查,檢查每一處布防細節。走到箭樓旁,他拿起一支鈍頭箭,對弓箭手道“明日射箭時,要往馬群上方射,別嚇到馬,更別傷到人。咱們要讓諸部知道,朝廷有能力打贏,卻不願打,這才是真正的威德。” 走到炮隊陣地,他對副統領道“空彈的火藥要適量,既能發出大聲響,又不會引發火災,草原的草干燥,一旦起火,後果不堪設想。” 巴圖額爾敦看著父親細致的布置,心中愈發敬佩“父親,您這樣既顯實力,又保民生,諸部定會明白朝廷的心意。” 那拉珠爾點頭“治理草原,不能只靠武力,要靠威德,讓諸部心服,才能長治久安。”

    次日辰時,諸部的馬群已向驛路移動,三萬匹戰馬排成環形,將虎衛的防御線半包圍起來,騎士們在馬群後列陣,手持彎刀與弓箭,氣氛緊張。那拉珠爾派帖木格(通事)與阿古拉(哨探隊長)作為使者,前往諸部的談判帳篷 —— 帳篷為黑色羊毛氈搭建,位于馬群中央,周圍有百名騎士守衛,顯得戒備森嚴。

    帖木格與阿古拉走進帳篷,只見諸部領主圍坐在一張大案旁,脫脫部領主也速該坐在主位,身著金色皮袍,頭戴銀質頭盔,神色傲慢;合丹部領主帖木兒坐在左側,身著棕色皮袍,眼中滿是敵意;乃蠻部激進派領主巴圖(非虎衛巴圖額爾敦)坐在右側,不時用眼神示意身旁的騎士,顯露出緊張。也速該見使者進來,並未起身,道“你們來干什麼?是來勸降的嗎?告訴那拉珠爾,想過驛路,先答應咱們的條件 —— 停止量牧,歸還阿里不哥的馬群,不然,這三萬戰馬,就把你們困死在這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帖木格卻不慌,遞上 “分期量牧方案” 與 “青稞補貼清單”,道“領主們,朝廷並非要奪你們的馬群,只是規範牧馬,保護草場。這份分期量牧方案,第一年只需清退超限額的五成,還能保留更多代養馬;朝廷還會發放兩千石青稞,作為過渡期補貼,比你們阻路耗著,強百倍。乃蠻部遵令後,領主保住了爵位,牧民領到了青稞,草場也恢復了,你們為何不願試試?” 他還拿出 “乃蠻部民生改善記錄”,上面有牧民領青稞的簽名與草場修復的繪圖,遞給諸部領主。

    也速該接過記錄,看都不看就扔在地上,道“乃蠻部是軟骨頭,咱們可不會像他們一樣!量牧就是奪馬,今日咱們有三萬戰馬,虎衛只有三千人,你們贏不了!” 合丹部領主帖木兒也附和道“朝廷殺了我的父親也速迭兒,流放了我的部民,今日我要報仇,要麼停止量牧,要麼咱們就拼個你死我活!” 巴圖額爾敦(乃蠻部激進派)則道“咱們草原部落,世代自由牧馬,不用朝廷管!量牧就是管太多,咱們不接受!”

    阿古拉此時開口,他曾是乃蠻部的騎士,對諸部的情況熟悉“領主們,你們真以為能贏嗎?諸部的馬料不足三日,咱們的糧草從驛站補給,能撐十日;你們的馬群雖多,卻都是戰馬與家馬混在一起,真沖突起來,家馬受驚,只會亂了你們的陣腳;而且,乃蠻部有不少牧民不願參與阻路,已經在偷偷向虎衛靠攏,你們的聯盟,根本不穩固!” 這番話戳中了諸部的要害,也速該的臉色微變,帖木兒的眼神也有些猶豫,巴圖則怒喝道“你胡說!牧民們都願意跟咱們一起阻路,你別想挑撥離間!”

    帖木格見狀,適時道“領主們,朝廷給你們一日時間考慮。若今日日落前,你們願意撤去馬群,接受分期量牧,朝廷既往不咎,還會立刻發放一千石青稞;若你們仍固執,虎衛的炮隊已準備好,到時候,馬群受損,部落受苦,你們就是草原的罪人!” 說完,他與阿古拉轉身走出帳篷,留下諸部領主在帳內爭吵 —— 也速該想繼續堅持,帖木兒擔心馬料不足,巴圖則怕牧民倒戈,首次交涉雖未成功,卻凸顯了諸部的內部矛盾,為後續化解阻路,埋下了伏筆。

    辰時過半,諸部的馬群開始向虎衛的防御線逼近 —— 三萬匹戰馬分成三隊,脫脫部的馬隊在東,合丹部的在西,乃蠻部激進派的在南,形成 “半圓形圍堵”,馬群的蹄聲震得草原微微顫抖,揚起的塵土像黃色的霧,籠罩在驛路上空。騎士們騎著馬,在馬群後方驅趕,手中的馬鞭不斷抽打馬臀,逼著馬群向前。

    脫脫部的馬隊最為整齊,一萬五千匹戰馬多是壯馬,棕色的馬鬃在風中飄動,騎士們穿著銀色皮甲,手持長矛,高聲吶喊“虎衛退回去!別管咱們的馬群!” 馬群中的戰馬受了驚嚇,加快了步伐,向虎衛的防御線沖來,眼看就要撞上絆馬索。博羅立刻下令“弓箭手準備,射鈍頭箭!騎兵守住絆馬索,別讓馬群沖進來!” 弓箭手們將鈍頭箭射向馬群上方,箭支在空中劃過弧線,落在馬群前方的草地上;騎兵們則握緊絆馬索,身體向後傾斜,準備迎接馬群的沖擊。

    合丹部的馬隊則混亂許多,八千匹馬里混著不少老弱馬與小馬駒,騎士們多是破衣爛衫,卻格外凶狠,揮舞著彎刀,逼著馬群向前“殺了虎衛!為也速迭兒報仇!” 老弱馬跟不上步伐,有的摔倒在地,被後面的馬踩踏,發出痛苦的嘶鳴;小馬駒則嚇得四處亂竄,有的甚至沖向騎士,打亂了合丹部的陣腳。阿古拉(哨探隊長)在防御線上看到這一幕,對那拉珠爾道“將軍,合丹部的馬隊太亂,老弱馬太多,咱們可以派騎兵去救那些馬,既能保住馬群,又能贏得牧民的好感。”

    乃蠻部激進派的馬隊則充滿了無奈 —— 七千匹馬里有一半是牧民的家馬,牧民們牽著馬,腳步遲緩,有的還在偷偷流淚。一名老牧民看到虎衛的騎兵,突然跪在地上,高聲喊道“虎衛的將軍,救救咱們吧!咱們不想阻路,是巴圖逼咱們的!咱們的家馬要是沒了,冬天就沒活路了!” 他的喊聲引發了連鎖反應,不少牧民也跟著跪下,請求虎衛救援,巴圖(乃蠻部激進派)見狀,拔刀砍向一名老牧民,罵道“叛徒!再喊就殺了你!” 老牧民的兒子沖上去阻攔,卻被騎士們按在地上,場面混亂。

    那拉珠爾見狀,立刻下令“巴圖,你帶五十名騎兵,去乃蠻部馬隊,救出被打的牧民,把他們護送到防御線後方;阿古拉,你帶三十名騎兵,去合丹部馬隊,救下摔倒的老弱馬,別讓它們被踩踏。記住,只救馬和牧民,別跟騎士沖突!” 巴圖額爾敦與阿古拉領命,帶著騎兵沖出防御線 —— 巴圖額爾敦的騎兵很快救下老牧民,將他們護送到矮林里;阿古拉的騎兵則將合丹部馬隊里的老弱馬牽出來,拴在防御線旁的木樁上,給它們喂牧草和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馬群圍堵的局勢,因虎衛的 “救援行動” 發生了變化 —— 乃蠻部的牧民們看到虎衛救了自己的親人,紛紛牽著家馬,向防御線靠攏;合丹部的騎士們看到老弱馬被救,有的也放下了彎刀,不願再傷害馬群;只有脫脫部的馬隊仍在堅持,卻顯得孤立無援。也速該在遠處看到這一幕,氣得拍馬怒吼,卻不敢輕易下令進攻,怕誤傷了自己的馬群與牧民。馬群圍堵的威懾,漸漸變成了 “諸部內部的動搖”,那拉珠爾知道,化解阻路的機會,已經來了。

    諸部的談判帳篷內,一場激烈的爭吵正在上演 —— 也速該看著帳外乃蠻部牧民向虎衛靠攏,合丹部騎士放下彎刀,氣得將案上的奶茶碗摔在地上,對帖木兒(合丹部)與巴圖(乃蠻部激進派)道“你們看看!牧民倒戈,騎士動搖,咱們的聯盟要散了!都是你們沒用,連自己的人都管不住!” 帖木兒卻反駁道“要不是你非要當盟主,不肯接受朝廷的分期量牧,咱們會落到這個地步?馬料快沒了,再耗下去,馬群會餓死,部落會散了!”

    巴圖也道“乃蠻部的牧民本來就不願參與阻路,是你逼我用武力裹挾他們,現在他們倒戈,能怪誰?我看,不如接受朝廷的條件,至少能保住部分馬群,領到青稞,總比跟虎衛沖突強!” 也速該怒視著兩人“你們就是膽小鬼!朝廷的條件是陷阱,接受了量牧,以後咱們的馬群都會被奪!咱們有三萬戰馬,只要再堅持一日,虎衛的糧草就會不足,他們定會退讓!” 三人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步,帳外的騎士們也分成三派,互相指責,聯盟的裂痕越來越大。

    脫脫部的中小領主們此時也開始動搖 —— 他們私下聚集在帳篷外,議論道“領主太固執了,馬料真的快沒了,再耗下去,咱們的馬群會餓死,到時候連代養馬都保不住。” “虎衛救了乃蠻部的牧民和合丹部的馬,顯露出誠意,朝廷的分期量牧方案,其實也不算差,至少能保住七成馬群,還能領青稞。” “我看,咱們不如偷偷派人與虎衛聯系,若乃蠻部和合丹部都投降了,咱們單獨抵抗,也贏不了。” 一名領主甚至偷偷溜出帳篷,向虎衛的防御線走去,想與那拉珠爾交涉。

    合丹部的殘余騎士們則因 “復仇還是保命” 產生分歧 —— 一部分騎士是也速迭兒的舊部,堅持要復仇,哪怕戰死;另一部分騎士則是普通牧民出身,擔心家人和馬群,不願再抵抗。一名騎士道“我父親和弟弟還在部落里,要是我戰死了,他們沒人照顧,馬群也會被充公,我不想復仇了,我想回家。” 這句話引發了共鳴,不少騎士放下彎刀,坐在地上,不願再參與沖突。

    乃蠻部激進派的騎士們則更慘 —— 他們的家人大多是被裹挾的牧民,此刻已向虎衛靠攏,騎士們擔心家人的安全,紛紛向巴圖請求“領主,咱們別阻路了,去把家人接回來吧,要是跟虎衛沖突,家人會有危險!” 巴圖看著帳外越來越多的牧民向虎衛走去,知道自己已經控制不住局面,只能無奈道“好吧,咱們去接家人,不再阻路了。”

    巳時過半,諸部的聯盟徹底分裂 —— 乃蠻部激進派的騎士帶著家人,向虎衛的防御線靠攏;合丹部的大部分騎士放下武器,坐在地上等待處置;只有脫脫部的少數騎士仍在堅持,卻已是孤掌難鳴。也速該看著帳外空蕩蕩的馬群,知道阻路已經失敗,他癱坐在案後,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 他想當草原盟主,卻最終成了孤家寡人,諸部內部的權謀博弈與矛盾激化,讓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阻路,徹底走向了瓦解。

    巳時末,草原上的氣氛仍處于 “沖突邊緣”—— 脫脫部的五千匹戰馬仍在驛路東側,也速該騎著馬,在馬群前徘徊,手中的彎刀緊握,眼神中滿是掙扎;虎衛的防御線上,弓箭手仍手持鈍頭箭,炮隊的空彈已裝填完畢,騎兵們也列好了陣形,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乃蠻部與合丹部的牧民和騎士們,則聚集在防御線後方,看著脫脫部的動向,神色緊張。

    那拉珠爾騎著馬,來到防御線前,對著也速該高聲道“也速該領主,你的聯盟已經分裂,乃蠻部和合丹部都已接受朝廷的條件,你現在只有五千匹戰馬,根本贏不了。朝廷給你最後一次機會,撤去馬群,接受分期量牧,朝廷既往不咎,還會給你發放一千石青稞,保住你的領主之位;若你仍固執,虎衛的炮隊會發射空彈,馬群受驚,只會亂了你的陣腳,到時候,你連五千匹戰馬都保不住!”

    也速該看著帳外的情況,心中滿是不甘,卻也知道那拉珠爾說得對 —— 聯盟分裂,馬料不足,騎士們也多有動搖,若真沖突起來,自己只會輸得更慘。他回頭看了看身後的騎士,騎士們紛紛低下頭,不敢與他對視,顯然不願再抵抗。一名老騎士上前道“領主,咱們撤吧,為了部落,為了馬群,別再堅持了。朝廷的條件不算差,至少能保住咱們的根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就在也速該猶豫之際,意外發生 —— 一匹脫脫部的戰馬受了驚,掙脫韁繩,向虎衛的防御線沖來,蹄聲急促,眼看就要撞上絆馬索。博羅立刻下令“別放箭!別拉絆馬索!讓它過來!” 騎兵們紛紛讓開道路,受驚的戰馬沖進防御線,卻沒有受到攻擊,一名虎衛士兵還上前,輕輕撫摸它的馬鬃,給它喂了一把牧草。戰馬漸漸平靜下來,站在士兵身邊,不再躁動。

    這一幕被脫脫部的騎士們看在眼里,一名騎士忍不住道“虎衛真的不傷害馬群,咱們別抵抗了!” 其他騎士也紛紛附和,有的甚至牽著馬,向防御線靠攏。也速該看著這一切,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彎刀,對那拉珠爾道“我…… 我接受朝廷的條件,撤去馬群,配合分期量牧。但朝廷要保證,不能傷害我的騎士和馬群,要給咱們發放青稞。”

    那拉珠爾笑著道“領主放心,朝廷說話算數。李衡大人已在防御線後方準備好青稞,你的騎士和馬群,咱們都會保護,只要你遵令配合,部落定會越來越興旺。” 也速該翻身下馬,對身後的騎士們道“撤去馬群,跟我去領青稞。” 騎士們聞言,紛紛驅趕馬群,向防御線後方移動,不再圍堵驛路。

    沖突邊緣的克制,讓這場看似一觸即發的危機,最終和平化解。巴圖額爾敦對那拉珠爾道“父親,您的克制救了馬群,也贏了諸部的信任。” 那拉珠爾點頭“草原的沖突,多因誤解與恐懼,只要咱們展現誠意,克制武力,就能化解矛盾。諸部雖阻路,卻也是怕失去馬群,只要朝廷給他們希望,他們就會願意遵令。”

    在化解阻路的過程中,乃蠻部妥協派長老帖木格(與通事同名)的斡旋,起到了關鍵作用 —— 他趁著諸部聯盟分裂,帶著十名長老,悄悄來到脫脫部的馬群旁,找到也速該的親信領主,道“阿哈,咱們都是草原部落,何必跟朝廷作對?乃蠻部遵令後,領主保住了爵位,牧民領到了青稞,草場也恢復了,這比阻路強百倍。也速該領主太固執,你們要勸勸他,別讓部落跟著受苦。”

    親信領主本就對阻路不滿,聞言道“長老說得對,可也速該領主听不進去,怎麼辦?” 帖木格道“咱們可以聯合其他中小領主,一起向也速該施壓,再讓牧民們向他請願,他要是還固執,咱們就單獨與虎衛交涉,保住自己的馬群和部落。” 隨後,帖木格帶著親信領主,找到了脫脫部的五名中小領主,說服他們一起向也速該施壓,中小領主們紛紛點頭,願意配合。

    與此同時,乃蠻部的牧民們也在妥協派長老的帶領下,向脫脫部的馬群請願 —— 他們牽著自家的馬,舉著 “願遵令領青稞” 的木牌,對也速該道“領主,咱們別阻路了,虎衛不傷害馬群,還會給咱們青稞,咱們想過安穩日子,不想再打仗了!” 合丹部的牧民們也跟著請願“領主,也速迭兒領主的仇,咱們記著,但部落的未來更重要,別讓咱們的孩子跟著挨餓!”

    也速該看著請願的牧民,又看著身邊施壓的中小領主,知道自己已經孤立無援,只能無奈同意撤去馬群。帖木格見狀,立刻派人向那拉珠爾匯報“將軍,也速該已同意撤去馬群,配合分期量牧,咱們可以準備發放青稞了。” 那拉珠爾大喜,讓李衡立刻組織實務官,在防御線後方設置 “青稞發放點”,準備向諸部發放青稞。

    合丹部的妥協派騎士也在長老的斡旋下,向虎衛投降 —— 他們帶著五千匹戰馬,來到防御線前,對阿古拉道“我們願意遵令配合量牧,只求朝廷能保住我們的馬群和家人,別追究我們之前的過錯。” 阿古拉帶著他們去見那拉珠爾,那拉珠爾道“只要你們真心遵令,朝廷既往不咎,還會給你們發放青稞,協助你們修復草場。” 騎士們聞言,紛紛跪下謝恩,心中的顧慮徹底消散。

    妥協派的助力,不僅加速了諸部聯盟的分裂,更讓阻路事件和平化解。帖木格長老對那拉珠爾道“將軍,草原部落最怕的是失去馬群和安穩,只要朝廷給他們希望,他們就會願意遵令。以後量牧推廣,咱們可以多讓長老們參與,幫朝廷斡旋,減少阻力。” 那拉珠爾點頭“長老說得對,以後草原治理,還要靠你們這些了解部落的人,咱們同心協力,才能讓草原長治久安。”

    阻路事件和平化解後,那拉珠爾立刻著手 “條款落地”—— 他與諸部領主在虎衛的臨時帳幕內,簽訂 “分期量牧協議”脫脫部第一年清退超限額馬群七千五百匹,保留一萬匹代養馬;合丹部殘余第一年清退超限額馬群四千匹,保留六千匹代養馬;乃蠻部激進派並入乃蠻部主力,按乃蠻部的量牧標準執行;朝廷當場發放一千石青稞,後續分兩期再發放一千石,作為過渡期補貼。

    青稞發放點前,牧民們排著隊,憑 “部落戶籍冊” 領取青稞 —— 李衡帶領實務官,逐一核對牧民身份,按 “每戶五斤” 的標準發放,還在發放名單上讓牧民簽字畫押,確保公平公正。脫脫部的一名老牧民領到青稞後,捧著沉甸甸的糧袋,對李衡道“多謝李大人!有了這些青稞,咱們冬天就不怕餓肚子了,以後咱們一定遵令配合量牧。” 李衡笑著道“這是朝廷給大家的補貼,只要你們遵令,以後每年都會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馬群的清點與安置也有序進行 —— 博羅率兩百名虎衛騎兵,配合諸部的騎士,共同清點馬群,按 “分期清退” 的標準,登記造冊。對清退的馬群,由虎衛騎兵護送,移交乃蠻部暫管,待朝廷後續分配;對保留的代養馬,實務官們給馬身上烙上 “朝廷代養” 的印記,注明部落與領主,避免後續糾紛。巴圖額爾敦帶著獸醫,對馬群進行健康檢查,給生病的馬喂食草藥,給瘦弱的馬補充牧草,牧民們看著這一幕,對虎衛的信任愈發深厚。

    草場修復的指導也同步展開 —— 那拉珠爾派來的草場實務官,帶著 “牧草種子” 與 “修復工具”,來到諸部的牧地,指導牧民 “補種牧草”“合理輪牧”。實務官們教牧民 “將牧地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放牧,一部分休養生息,一部分補種牧草”,還制定了 “草場保護公約”,讓牧民們簽字遵守。脫脫部的領主也速該看著實務官們指導牧民補種牧草,對那拉珠爾道“將軍,之前是我糊涂,差點毀了部落,以後我一定遵令配合,保護好草場,養好馬群。”

    信任重建的關鍵,還在于 “既往不咎”—— 那拉珠爾對諸部的激進派騎士,沒有進行懲罰,而是讓他們參與 “馬群管理” 與 “草場修復”,表現良好者還能獲得 “朝廷認可的騎士頭餃”。合丹部的一名激進派騎士,在修復草場時表現積極,那拉珠爾親自給他頒發 “草場保護騎士” 的木牌,道“只要你真心為部落好,為草原好,朝廷就會認可你,給你機會。” 騎士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 “以後再也不抗命,要為草原的安穩出力”。

    威懾後的安撫,讓諸部徹底放下了對朝廷的戒備,也讓量牧制度的推廣變得更加順利。李衡對那拉珠爾道“條款落地越快,信任重建越牢,後續的治理就越順利。” 那拉珠爾點頭“是啊,治理草原,關鍵在‘信’,朝廷守信,部落歸心,才能讓草原真正安穩。”

    諸部阻路事件的和平化解,不僅避免了一場草原沖突,更在元代草原治理史上,留下了 “以威懾促對話、以安撫固信任” 的重要範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制度調整、治理策略、部落認同到邊疆穩定,事件的成果滲透到草原治理的各個層面,為元代後續的量牧推廣、宗藩管理、部落協同了可借鑒的經驗,也為草原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首先,事件推動了 “元代草原量牧制度的優化調整”。此前量牧制度推行 “一刀切”,要求諸部一次性清退超限額馬群,引發部落恐慌;事件後,朝廷采納李衡的 “分期量牧方案”,允許諸部分三年清退,保留更多代養馬,還增加 “過渡期青稞補貼”,讓量牧制度從 “剛性執行” 轉為 “柔性落地”。《元史?食貨志》記載 “至元中後期,量牧行分期之法,諸部始願從,歲清退馬群漸減,抵觸日少”,正是制度優化的成果,而阻路事件,則是這一優化的直接動因。

    其次,事件完善了 “元代中央應對草原部落阻路的範式”。此前應對部落阻路,多為 “武力鎮壓”,易引發部落反彈;此次則形成 “偵察預警 — 布防威懾 — 交涉對話 — 利用矛盾 — 安撫落地” 的完整流程,每一步都體現 “威懾與克制並重、對話與安撫結合”—— 偵察預警掌握底牌,布防威懾顯實力,交涉對話找共識,利用矛盾破聯盟,安撫落地固信任。這種範式被後續元代應對草原部落糾紛借鑒,如 “至元四十九年合丹部草場糾紛”“至元五十年乃蠻部馬群爭議”,均按此流程處置,實現了 “沖突最小化、治理最大化”。

    事件還 “強化了草原部落對元代中央的認同”。通過阻路事件,諸部看到 “朝廷並非要奪馬群,而是要規範牧馬、保障民生”—— 朝廷在沖突中不傷害馬群與牧民,分期量牧方案,發放青稞補貼,協助修復草場,這些實際行動,讓部落從 “恐懼中央” 轉為 “信任中央”,從 “被動遵令” 轉為 “主動參與治理”。《元史?列傳》記載 “諸部阻路平後,草原諸藩始信朝廷,主動上報馬群數據,請求實務指導者日眾”,正是認同強化的體現,而這種認同,是草原長期穩定的核心。

    從歷史描點來看,事件還 “深化了元代草原治理的‘長老斡旋’機制”。乃蠻部妥協派長老帖木格的斡旋,在化解阻路中起到關鍵作用,這讓元廷認識到 “部落長老” 在草原治理中的重要性 —— 長老熟悉部落傳統,深得牧民信任,能在中央與部落間搭建 “溝通橋梁”。後續元代在草原推行 “長老議事制”,讓部落長老參與量牧核驗、草場分配、糾紛調解,形成 “中央主導、長老協助、部落參與” 的治理模式,減少了中央與部落的直接沖突,降低了治理成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最後,事件的歷史意義還在于 “為元代邊疆治理了‘以點帶面’的推廣價值”。諸部阻路的和平化解,成為 “朝廷治理草原的樣板”—— 其他未推行量牧的部落,通過脫脫部、合丹部的案例,看到 “遵令受益、抗命受損”,紛紛主動請求推行量牧;已推行量牧的部落,則更加配合實務官的工作,量牧數據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這種 “以一個事件的解決,帶動整個草原治理推進” 的模式,為元代邊疆治理節省了大量資源,也為後世邊疆治理,了 “以範例促推廣、以民生固認同” 的寶貴經驗。

    阻路事件化解後,那拉珠爾站在草原驛路上,看著諸部的馬群有序返回牧地,牧民們抱著青稞袋歡笑,騎士們協助實務官清點馬群,心中感慨萬千。他對李衡道“草原治理,最難的不是化解一次阻路,是讓部落真正認同朝廷的治理。今日咱們做到了,用威懾顯實力,用安撫贏信任,這才是草原長治久安的根本。” 李衡點頭“是啊,只有讓部落看到朝廷的誠意與能力,讓牧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草原才能真正成為元代統一江山的穩固邊疆。” 諸部阻路事件的和平化解,不僅是一次危機的解決,更是元代草原集權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元代草原治理,從 “強制推行” 走向 “柔性落地”,從 “沖突應對” 走向 “主動建設”,為草原的長期穩定與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028章 諸部阻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028章 諸部阻路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