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020章 中都命將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020章 中都命將

    10101novel.com 章中都命將(至元四十六年夏蕭虎命那拉珠爾率虎衛赴嶺北恩威並施處置)(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二十三?中都樞密院  虎衛軍營  蕭虎府邸  那拉珠爾府  中都驛館)

    晨霧尚未散盡,中都樞密院的銅鈴已急促響起 —— 這是 “特級急報抵達” 的信號,值守官吏匆忙開啟院門,迎回剛從驛路奔來的帖木海。此時樞密院大堂內,蕭虎已召集中書省平章政事耶律楚材、行省都指揮使等核心官員,案上攤開的李衡急報還帶著驛路的風塵,桑皮紙上 “阿里不哥藏馬扣人、勾結合丹部” 的字跡格外醒目。蕭虎手指按在 “黑松林藏馬” 的標注處,聲音沉緩卻堅定“李衡在嶺北已撐到極限,阿里不哥敢公然抗命,若不盡快派兵,西草原的宗藩都會看輕朝廷,到時候再收拾就難了。”

    耶律楚材手持急報副本,目光掃過 “被扣牧民名單”,眉頭緊鎖“阿里不哥不僅抗命,還欺壓部民,這正好給了咱們‘師出有名’的由頭。不過派兵數量得斟酌 —— 太少鎮不住,太多恐激化矛盾,之前定的三百虎衛正好,既能顯朝廷威嚴,又留了安撫的余地。” 行省都指揮使補充道“末將已查過嶺北驛路,從‘中都  上都  嶺北’共設二十個急遞鋪,每鋪備有快馬與糧草,援兵五日必能抵達。只是統領人選需謹慎,得找個既懂草原作戰,又知宗藩習俗的人,不然到了嶺北恐難處置。”

    蕭虎聞言,起身走到壁前懸掛的 “虎衛將領名錄” 前,指尖劃過一個個名字 —— 名錄上不僅記錄將領的戰功,還標注著 “熟悉部落”“擅長談判” 等特質。他停在 “那拉珠爾” 的名字旁,道“那拉珠爾如何?他是蒙古族人,早年隨忽必烈平定阿里不哥之亂,熟悉嶺北地形;後來又在嶺北行省任過實務官,懂量牧規矩,跟帖木兒等長老也打過交道,既能領兵威懾,又能談判安撫,正好符合‘恩威並施’的要求。” 耶律楚材點頭“此人我有耳聞,去年合丹部草場糾紛,就是他去調解的,既沒動武,又讓合丹部服了朝廷規矩,是個合適的人選。”

    眾人敲定統領人選後,蕭虎立刻命吏員草擬 “調兵令”—— 調兵令用樞密院專用的黃麻紙書寫,首行鈐 “樞密院印”,正文寫明 “調虎衛三百,以那拉珠爾為統領,攜十日糧草、弓矢及勸降書,五月二十三午時出發,赴嶺北李衡駐營,處置阿里不哥抗命事宜,需遵‘先警告、後動手,先安撫、後處置’原則”。吏員書寫時,蕭虎特意叮囑“在‘勸降書’後附‘安撫條款’,若阿里不哥主動交馬,可減免三成超限馬數量,還能多撥五百石青稞作為‘遵詔獎勵’,給他留個體面的台階。”

    調兵令擬好後,蕭虎親自加蓋 “蕭虎印信”,命人快馬送往那拉珠爾府;同時派驛卒赴虎衛軍營,通知 “即刻集結三百精銳,午時在城外校場待命”。耶律楚材看著忙碌的吏員,對蕭虎道“咱們還得給李衡發封回函,告知援兵統領與出發時間,讓他在嶺北做好接應,別等援兵到了還不知情,誤了實務。” 蕭虎稱是,立刻讓吏員補寫回函,連同調兵令一起交由驛卒傳遞。大堂內,燭火搖曳,官員們的討論聲、吏員的書寫聲交織,一場關乎嶺北安定的調兵行動,正式啟動。

    那拉珠爾府內,剛結束晨練的那拉珠爾正身著素色皮袍,在庭院內擦拭當年忽必烈賞賜的彎刀 —— 刀身泛著冷光,刀柄上刻著 “忠勤” 二字,是他多年征戰與實務的見證。突然,府吏匆匆進來稟報“樞密院蕭大人派人送調兵令來了,說是有緊急軍務。” 那拉珠爾心中一凜,立刻收起彎刀,整理衣冠,快步迎至前廳。

    樞密院使者遞過調兵令,躬身道“蕭大人命那將軍即刻赴樞密院領命,午時率虎衛出發,赴嶺北處置阿里不哥抗命事宜。” 那拉珠爾接過調兵令,快速通讀 —— 當看到 “恩威並施”“先安撫後處置” 的條款時,他微微點頭“蕭大人考慮周全,阿里不哥雖抗命,卻也怕朝廷動真格,用安撫拉,用威懾壓,才能讓他服軟。” 他對使者道“煩請回稟蕭大人,那拉珠爾即刻赴院領命,午時必能帶兵出發,絕不誤事。”

    那拉珠爾回房換裝 —— 他沒有穿華麗的鎧甲,而是選了一身 “輕便皮甲”,甲片上刻著簡約的虎紋,既顯虎衛統領身份,又便于在草原行動;腰間除了彎刀,還掛著 “嶺北行省實務令牌”—— 這是他當年任實務官時的信物,帖木兒等長老都認識,到了嶺北或許能派上用場。準備妥當後,他叫來副將巴特爾“你立刻去虎衛軍營,挑選三百精銳,要‘能騎善射、懂蒙古語’的,再備十匹快馬作為‘傳令馬’,午時前在城外校場集結完畢。對了,把我之前整理的‘嶺北部落圖譜’帶上,里面記著各部落的關系與習俗,到了嶺北能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巴特爾領命而去後,那拉珠爾又讓人取來 “勸降書樣本”—— 他知道勸降書不能只講威嚴,還得有實惠,便在樣本上補充 “若阿里不哥在援兵抵達前交馬,可允許‘代養馬’數量增加五百匹”“部落吏員可參與量牧核驗,確保數據公平” 等條款。他對府吏道“把這些補充條款抄錄下來,一會兒到了樞密院,跟蕭大人商議後加進正式勸降書里,這樣阿里不哥更可能接受。” 府吏點頭,立刻提筆抄寫,墨汁在紙上暈開,每一條條款都透著 “威懾與安撫並重” 的考量。

    辰時過半,那拉珠爾騎馬赴樞密院 —— 馬是他精心挑選的 “鐵青馬”,耐力好,速度快,馬背上除了行李,還掛著一個 “草原草藥包”,里面裝著治療外傷與風寒的草藥,他知道嶺北天氣多變,援兵路上或許能用得上。行至樞密院外,蕭虎已在門口等候,見那拉珠爾來,上前道“那將軍來得正好,咱們進去細說嶺北的局勢,還有‘恩威並施’的具體處置辦法。” 那拉珠爾躬身應道“全憑蕭大人吩咐,那拉珠爾定不辱使命。” 兩人並肩走進樞密院,陽光透過院門灑在他們身上,一場注定影響嶺北安定的受命,即將在大堂內完成。

    中都虎衛軍營內,號角聲震天 —— 這是 “緊急集結” 的信號,三百名虎衛精銳正從各營區奔出,身著統一的玄色皮甲,甲片上釘著銅制虎紋,手持長矛與弓箭,腰間佩刀,動作整齊劃一,盡顯精銳風範。巴特爾站在校場高台上,手持那拉珠爾簽發的 “選拔令”,高聲喊道“都听好了!此次赴嶺北,要選‘能騎善射、懂蒙古語、知部落規矩’的人,不符合的站到右邊,別浪費時間!”

    選拔按 “三項標準” 進行一是 “騎術”,虎衛需在馬背上完成 “射箭、劈刀” 動作,落地時馬不能失蹄;二是 “語言”,需能說簡單的蒙古語,至少能听懂 “警告”“安撫” 等常用詞;三是 “實務”,需了解 “量牧基本規矩”,知道 “超限馬”“代養馬” 的區別。一名年輕虎衛因 “不懂蒙古語” 被淘汰,他不服道“我射箭準,為啥不能去?” 巴特爾耐心解釋“到了嶺北,要跟牧民打交道,不懂蒙古語怎麼安撫?等下次學好了再去不遲。” 年輕虎衛雖不甘,卻也只能退到一旁。

    物資籌備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 糧草官正組織士兵搬運 “十日糧草”,每袋青稞都標著 “嶺北專用”,顆粒飽滿,是特意從西草原驛站調運的,耐儲存;武器官則檢查弓矢,每張弓都需 “拉滿三次不崩弦”,每支箭都要 “箭頭鋒利、箭桿筆直”;醫官帶著藥童,將 “草原草藥包” 分發給各隊,包內除了外傷藥,還有 “防風寒的姜湯塊”,用熱水沖泡即可飲用。巴特爾巡查時,特意叮囑醫官“嶺北晝夜溫差大,多備些姜湯塊,別讓兄弟們在路上凍著。”

    那拉珠爾抵達軍營時,選拔與籌備已近尾聲。他走到校場中央,目光掃過列隊的虎衛,聲音洪亮“咱們此次赴嶺北,不是去打仗,是去處置阿里不哥抗命,推進量牧實務。到了嶺北,要記住‘三不’不無故傷人,不搶掠牧民,不破壞草場;還要記住‘三必’必遵朝廷規矩,必听李衡大人調度,必護部民安全。誰要是違反,軍法處置!” 虎衛們齊聲應道“遵令!” 聲音震得校場周圍的樹葉沙沙作響。

    巳時過半,三百虎衛集結完畢,分為十隊,每隊三十人,由一名隊正統領。那拉珠爾翻身上馬,手持調兵令,對虎衛們道“出發!” 隊伍浩浩蕩蕩向城外校場進發 —— 馬隊行進時步伐整齊,長矛斜指天空,弓箭背在身後,玄色皮甲在陽光下泛著光,引得沿途百姓駐足觀看。一名老百姓道“這是虎衛吧?肯定是去嶺北平事的,有他們在,嶺北肯定能安定。” 虎衛們听到百姓的議論,腰桿挺得更直,腳步也愈發堅定。

    中都城外校場,三百虎衛已列好陣型,那拉珠爾正準備下令出發,蕭虎卻帶著耶律楚材匆匆趕來 —— 他特意推遲了回樞密院的時間,要給那拉珠爾做最後的囑托,確保援兵到了嶺北能處置妥當。蕭虎翻身下馬,走到那拉珠爾面前,遞過一封密封的 “處置細則”,道“這是我跟耶律大人剛擬的,里面寫了‘恩威並施’的具體辦法,你路上仔細看,別到了嶺北亂了分寸。”

    那拉珠爾接過細則,打開一看 —— 里面分 “威懾”“安撫” 兩部分威懾部分寫 “若阿里不哥拒交馬,可將虎衛分三隊,一隊守李衡駐營,一隊圍黑松林藏馬點,一隊巡邏主帳周邊,斷其與外藩聯系”;安撫部分寫 “若阿里不哥願談判,可允許他‘保留五千匹壯馬’‘部落吏員參與量牧核驗’‘額外撥三百石青稞補貼’”。蕭虎指著 “保留五千匹壯馬” 的條款道“這是咱們的底線,不能再讓了,不然朝廷威嚴難存;但三百石青稞可以再加,只要他能遵詔,多給些實惠也無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耶律楚材也上前叮囑“那將軍,到了嶺北,要多听李衡大人的建議,他在嶺北待了許久,熟悉阿里不哥的虛實;還要跟帖木兒等妥協派長老多溝通,他們能幫你穩住部民,別自己單打獨斗。另外,勸降時要多提‘部民’,阿里不哥雖抗命,卻也怕失去民心,你跟他說‘若再抗命,部民領不到青稞,會怨他’,比說‘朝廷要鎮壓’更管用。” 那拉珠爾點頭“耶律大人放心,我到了嶺北,定先找李大人與帖木兒長老商議,再做處置。”

    蕭虎又從隨從手中拿過 “嶺北驛路圖”,圖上標注了 “每處急遞鋪的位置、水源地及可能遇到的風險”,他指著 “上都至嶺北的戈壁段” 道“這段路缺水,你要讓隊伍提前備足水囊,遇到牧民氈房,可多買些奶酒,既能解渴,又能拉近跟草原人的距離。還有,阿里不哥的兒子可能還在去中都的路上,你要是遇到,別跟他沖突,只說‘朝廷派援兵是為了量牧,不是為了鎮壓’,別讓他回去後搬弄是非。”

    囑托完畢,蕭虎拍了拍那拉珠爾的肩膀“嶺北的事就交給你了,朝廷等著你的好消息。記住,咱們要的是‘量牧落地、部落安定’,不是‘打敗阿里不哥’,能不動武就不動武,能安撫就安撫,這才是‘恩威並施’的根本。” 那拉珠爾躬身道“請蕭大人、耶律大人放心,那拉珠爾定不負朝廷所托,讓嶺北重歸安定。” 午時三刻,那拉珠爾下令“出發!” 三百虎衛策馬揚鞭,向嶺北方向疾馳而去,塵土飛揚中,蕭虎與耶律楚材站在原地,目送他們遠去,直到身影消失在天際。

    李衡團隊駐營內,驛卒送來中都的回函 —— 函件用樞密院專用的黃麻紙書寫,鈐著 “樞密院印” 與 “蕭虎印信”,墨跡尚新,顯然是加急傳遞而來。李衡迫不及待地拆開回函,當看到 “援兵三百,那拉珠爾統領,五月二十三午時出發,五日內抵營” 的字樣時,緊繃多日的神經終于放松,他笑著對王墨道“太好了!那拉珠爾來,咱們就有底氣了。此人我在嶺北行省共事過,懂實務,知部落,定能處置好阿里不哥的事。”

    王墨接過回函,仔細閱讀 “恩威並施” 的處置原則,道“中都考慮得真周全,既調兵威懾,又給了安撫條款,這樣阿里不哥既不敢硬抗,又有台階下。咱們得趕緊做接應準備,別等援兵到了,還沒地方安頓。” 李衡點頭,立刻召集團隊成員“張強,你帶護衛去‘駐營西側的開闊地’清理出一片營地,夠三百虎衛駐扎,再挖好水源井,備好牧草;王墨,你整理‘阿里不哥抗命的最新實據’,包括他近日仍在藏馬的細報,等那拉珠爾到了給他參考;帖木格,你去跟帖木兒長老說援兵的事,讓他在主帳內多勸勸阿里不哥,別等援兵到了再後悔。”

    張強領命後,立刻帶著五十名護衛赴西側開闊地 —— 他們用鐵鍬平整地面,清除碎石與雜草,按 “每十人設一帳篷” 的標準劃分區域;又在營地中央挖了一口深井,井口用木欄圍住,防止馬失足掉落;還從牧草堆搬運出足夠的牧草,堆放在營地邊緣,方便虎衛的馬食用。一名護衛道“大人,咱們要不要設些防御工事?比如挖壕溝?” 張強道“不用,援兵是來威懾阿里不哥的,不是來打仗的,設太多工事反而顯得咱們心虛,簡單清理下就行。”

    帖木格找到帖木兒長老時,長老正憂心忡忡地看著主帳方向 —— 阿里不哥昨日又讓阿古拉去黑松林,想把剩下的馬再往深處藏。帖木格遞過中都回函的副本,道“長老您看,中都派援兵來了,統領是那拉珠爾,他跟您打過交道,是個講道理的人。要是阿里不哥現在主動交馬,還能減免三成超限馬,多領青稞,不然等援兵到了,可就沒這麼好的條件了。” 帖木兒長老看完副本,眼楮一亮“這可真是個好消息!我這就去主帳勸領主,他要是知道有減免條款,肯定會動心。”

    五月二十四夜,李衡駐營內燈火通明 —— 文書們在整理實據,護衛們在清理營地,牧民們也自發來幫忙,有的幫著搬運牧草,有的幫著平整地面。李衡站在帳前,望著中都方向,對身旁的王墨道“等援兵到了,量牧就能推進,部民們也能領到青稞,冬天就不用愁了。” 王墨點頭“是啊,咱們這麼久的堅持,終于要看到希望了。” 營帳外,風輕輕吹過,遠處傳來馬的嘶鳴聲,一場等待援兵、期盼安定的氛圍,在駐營內悄然彌漫。

    阿里不哥主帳內,阿古拉匆匆進來稟報“領主,李衡那邊來了不少人,在西側開闊地清理營地,像是在等什麼人;還有,帖木兒長老說,中都派援兵來了,統領是那拉珠爾,帶了三百虎衛,已經在路上了!” 阿里不哥手中的奶酒碗 “ 當” 一聲摔在地上,酒液浸濕了虎皮墊,他猛地站起身,眼神慌亂“那拉珠爾?他怎麼來了?此人當年隨忽必烈打過我,懂草原作戰,咱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一名親信那顏道“領主,不如咱們現在就把馬趕回來,跟李衡談判,中都不是有‘減免三成超限馬’的條款嗎?咱們交一萬匹,還能留一萬三千匹,不算太虧。” 阿里不哥卻搖頭“現在交馬,部民會覺得我怕了那拉珠爾,以後誰還听我的?阿古拉,你再帶一百名騎士去黑松林,把馬藏到‘鷹嘴崖’,那里地形更復雜,虎衛肯定找不到!” 阿古拉猶豫道“領主,那拉珠爾快到了,再藏馬怕是來不及了,而且帖木兒長老說,要是咱們再抗命,虎衛會圍主帳,到時候咱們連退路都沒了。”

    阿里不哥瞪著阿古拉“你敢不听我的命令?快去!要是馬丟了,我唯你是問!” 阿古拉只能領命,心中卻充滿不甘 —— 他知道藏馬已沒意義,援兵到了肯定能找到,只是不敢違逆阿里不哥。帖木兒長老趁機進言“領主,那拉珠爾不是來打仗的,是來處置實務的。他當年調解合丹部糾紛,沒動一兵一卒,就靠談判解決了問題。咱們要是主動交馬,不僅能減免馬數,還能多領青稞,部民們也會感激您,這不是丟面子,是為部落好。”

    此時,被扣的巴圖父子的家人來主帳求情 —— 老婦人跪在帳外,哭著道“領主,求您放了巴圖父子吧,他們就是想領些青稞,沒別的心思。要是援兵到了,看到您扣著人,肯定會怪您抗命,咱們部落就完了!” 帳外的牧民也跟著附和,有的甚至喊“放了巴圖父子!交馬領青稞!” 阿里不哥听到帳外的呼聲,心中更慌,卻仍硬撐“誰再敢亂喊,就把誰也扣起來!” 可他的聲音越來越小,連自己都覺得沒底氣。

    阿古拉去黑松林藏馬時,發現不少騎士 “故意放慢速度”,有的甚至說 “藏了也沒用,援兵到了還是要交,不如早點交了領青稞”。阿古拉只能呵斥幾句,卻不敢真的懲罰 —— 他知道騎士們已經動搖,再逼下去可能會嘩變。傍晚時分,阿古拉帶著騎士返回,對阿里不哥道“黑松林的馬沒藏完,騎士們不願動,而且帖木兒長老說,那拉珠爾明天就能到嶺北了。” 阿里不哥癱坐在虎皮墊上,沉默許久,道“把巴圖父子放了,再讓帖木兒長老去跟李衡說,咱們願意談判,只是馬數得再少交些。” 恐慌之下,阿里不哥終于松口,抗命的決心開始瓦解。

    五月二十四午時,那拉珠爾率領的虎衛隊伍已行至 “上都至嶺北的戈壁段”—— 這里黃沙漫天,幾乎看不到草木,只有零星的耐旱灌木點綴其間。那拉珠爾勒住馬,取出蕭虎給的驛路圖,對照著地形道“前面就是‘飲馬泉’,咱們去那里歇息,給馬飲水,也讓兄弟們吃點東西。” 隊伍行至泉邊,虎衛們紛紛下馬,有的給馬飲水,有的取出青稞餅和奶豆腐充饑,醫官則給幾名受風寒的虎衛沖泡姜湯,熱氣在戈壁上氤氳開來。

    一名隊正上前稟報“統領,剛才看到遠處有幾匹馬來回徘徊,像是阿里不哥的人,要不要派人去看看?” 那拉珠爾搖頭“不用,他們肯定是來探咱們虛實的,咱們按正常速度走,別主動挑事。你讓兄弟們把皮甲上的虎紋露出來,讓他們看看咱們是虎衛,知道朝廷的援兵到了就行。” 隊正領命而去,虎衛們整理皮甲,銅制虎紋在陽光下格外顯眼,遠處的騎士看到後,果然調轉馬頭,快速離去。

    歇息時,那拉珠爾拿出 “處置細則”,再次研讀 —— 當看到 “允許阿里不哥保留五千匹壯馬” 時,他陷入沉思“五千匹是不是太多了?李衡之前說阿里不哥有兩萬三千匹,超限一萬三千匹,保留五千,只交八千,會不會讓其他宗藩覺得朝廷太讓步?” 他召來熟悉量牧的參軍,問道“你覺得保留五千匹合適嗎?會不會影響朝廷規矩?” 參軍道“統領,嶺北的宗藩都看著阿里不哥,要是讓步太多,其他部落可能會效仿;但要是不讓步,阿里不哥可能硬抗,到時候得動武,反而麻煩。不如等見到李大人,問問他阿里不哥的實際馬數,再做調整。” 那拉珠爾點頭“就這麼辦,到了嶺北先跟李大人商議,再定最終的馬數。”

    隊伍繼續前行,傍晚時分抵達 “嶺北邊界的第一急遞鋪”—— 鋪卒早已接到通報,備好快馬和熱湯。那拉珠爾與鋪卒交談,得知 “阿里不哥已放了巴圖父子,還派帖木兒長老去李衡駐營談判”,他心中一喜“看來阿里不哥已經慌了,咱們的威懾起作用了。” 他立刻對隊正道“明天咱們放慢行軍速度,別讓阿里不哥覺得咱們是來打仗的,給他們留些談判的時間,這樣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隊伍行至 “北灘牧場邊緣”,遠遠能看到李衡駐營的帳篷。那拉珠爾下令“隊伍放慢速度,列‘松散陣型’,別擺成作戰的樣子,讓李大人看到咱們是來協助實務,不是來鎮壓的。” 虎衛們調整陣型,長矛斜背,弓箭入鞘,玄色皮甲雖仍顯威嚴,卻少了幾分肅殺。李衡早已帶著團隊在營外等候,見那拉珠爾來,快步上前“那將軍一路辛苦,可算把你們盼來了!” 那拉珠爾翻身下馬,與李衡握手“李大人客氣了,咱們先入營,細說嶺北的情況,再定處置之策。” 援兵的抵達,為嶺北的實務推進,帶來了關鍵的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衡團隊駐營內,那拉珠爾與李衡圍坐在案前,案上攤開著 “阿里不哥馬群分布圖”“量牧進度表” 及 “中都處置細則”。那拉珠爾先道“李大人,我在路上已听說阿里不哥放了巴圖父子,還派帖木兒長老來談判,看來他已經服軟了。咱們接下來該如何處置?是先談判,還是先派兵去黑松林核驗馬群?”

    李衡指著分布圖上的 “黑松林藏馬點” 道“那將軍,阿里不哥雖有談判的意思,卻仍沒把馬趕回來,咱們得先派些人去黑松林,不是去搶馬,是去‘核驗’,讓他知道咱們已經掌握了藏馬點,別再抱有僥幸。另外,談判時要堅持‘中都的底線’—— 最少交八千匹超限馬,不能再少,不然其他宗藩會覺得朝廷好欺負;但可以多給些青稞補貼,比如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兩百石,給他個台階下。” 那拉珠爾點頭“李大人說得對,既要有底線,又要給實惠,這樣才能談成。我這就派五十名虎衛,跟你的文書一起去黑松林,只核驗,不動手,讓阿里不哥看看咱們的誠意。”

    兩人還敲定了 “談判流程”第一步,由帖木兒長老作為 “中間人”,傳遞雙方的條件;第二步,那拉珠爾與李衡共同會見阿里不哥,先講朝廷的政令與安撫條款,再听阿里不哥的訴求;第三步,若達成一致,當場簽署 “遵詔協議”,明確交馬數量、時間及補貼標準;第四步,虎衛協助文書清點馬群,烙上軍牧印記,確保實務落地。李衡補充道“談判時要多提‘部民’,阿里不哥現在最在意民心,咱們跟他說‘交馬後能領青稞,部民會感激他’,比說‘抗命會受懲罰’更管用。”

    那拉珠爾還從行李中取出 “嶺北部落圖譜”,遞給李衡“這是我之前整理的,上面記著阿里不哥部與其他部落的關系,還有帖木兒等長老的背景。咱們可以利用這些關系,讓帖木兒長老多幫著說話,同時告知合丹部等外藩‘朝廷已派援兵處置,別插手阿里不哥的事’,斷了阿里不哥聯合外藩的念想。” 李衡接過圖譜,仔細翻看“這圖譜太有用了!合丹部的使者之前來過大帳,咱們正好派驛卒去合丹部,告知援兵抵達的消息,讓他們不敢再跟阿里不哥聯系。”

    協同細節敲定後,那拉珠爾派隊正率五十名虎衛赴黑松林核驗,同時讓帖木格去主帳,邀請阿里不哥 “明日辰時來駐營談判”;李衡則讓王墨整理 “遵詔協議草案”,草案中明確 “交馬八千匹,分兩批交,第一批五千匹,第二批三千匹”“青稞補貼增加兩百石,共七千八百石”“允許部落吏員參與馬群核驗” 等條款。駐營內,文書們書寫協議,虎衛們整理裝備,一片忙碌卻有序的景象,一場決定嶺北量牧走向的談判,即將在次日展開。

    中都樞密院,耶律楚材正與蕭虎商議 “嶺北後續實務”—— 案上擺放著那拉珠爾出發前送來的 “行程計劃”,還有李衡此前發回的 “量牧進度簡報”。耶律楚材道“那拉珠爾已到嶺北,接下來就看談判結果了。咱們得提前考慮‘談判後的實務推進’,比如青稞補貼的調運、量牧後的馬群管理、部落吏員的培訓,這些都得跟上,不然量牧落地了也難持久。”

    蕭虎點頭“我已讓行省準備‘五千石青稞’,只要談判達成,立刻通過驛路運往嶺北;馬群管理方面,擬在嶺北設‘量牧巡檢司’,派三名實務官常駐,監督代養馬的情況;部落吏員培訓也在計劃中,準備從漢地調兩名懂量牧的吏員,去嶺北教部落吏員‘馬群登記’‘載畜量核算’等規矩。只是這些都需要經費,得跟戶部商議。” 耶律楚材道“經費的事我去跟戶部說,量牧是嶺北治理的大事,戶部不會不批。咱們還得給那拉珠爾發封函,叮囑他‘談判後別立刻撤軍’,等馬群清點完、補貼發放了再走,不然阿里不哥可能反悔。”

    兩人還討論了 “對阿里不哥的後續處置”—— 若阿里不哥遵詔交馬,可 “保留他的宗王頭餃”,但需 “派一名親信那顏入質中都”,確保他日後不再抗命;若他仍抗命,則 “暫停歲賜,加強虎衛駐守”,必要時調更多援兵。耶律楚材道“入質是個好辦法,既能約束阿里不哥,又不會太傷他的面子,其他宗藩也不會覺得朝廷太苛刻。” 蕭虎稱是,立刻命吏員草擬 “入質條款”,準備在那拉珠爾需要時發往嶺北。

    驛卒此時送來那拉珠爾的 “抵達簡報”,寫明 “已派虎衛赴黑松林核驗馬群,邀請阿里不哥明日談判,李衡團隊已準備好協議草案”。蕭虎看完,對耶律楚材道“看來進展順利,咱們只需靜候消息。要是談判成功,嶺北量牧就能推進,其他宗藩也會服朝廷規矩,往後嶺北治理就容易多了。” 耶律楚材笑著道“是啊,這不僅是處置阿里不哥抗命,更是為元代草原治理立個規矩,意義重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商議完畢,蕭虎命吏員將 “後續實務計劃” 整理成 “嶺北量牧後續方案”,上報忽必烈;耶律楚材則赴戶部,商議青稞調運與經費審批。中都樞密院的吏員們也忙碌起來,有的整理嶺北文書,有的聯絡驛路,有的準備後續的實務安排,一場圍繞嶺北治理的 “中央協同”,在中都悄然展開,為嶺北談判的成功與量牧的落地,了堅實的後盾。

    李衡團隊駐營內,那拉珠爾與李衡正分析 “援兵受命的影響”。從中都接報決策,到那拉珠爾領兵赴嶺北,短短三日,嶺北局勢已從 “抗命危機” 轉為 “談判契機”。這場援兵受命行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 “軍事調遣”,更是元代中央對草原宗藩 “恩威並施” 治理策略的 “實踐落地”,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符合史料記載的 “元廷以精銳鎮邊疆,以實務安宗藩” 的治理邏輯。

    援兵受命的成功,首先完善了 “元代中央對宗藩抗命的響應制度”。此前元廷對宗藩抗命,多缺乏 “標準化流程”,或盲目動武,或一味安撫;而此次行動 —— 從接報議事、統領遴選,到兵力確定、策略制定(恩威並施),再到後續實務規劃,形成了 “接報  決策  調兵  處置  後續” 的完整流程,被後續宗藩治理廣泛借鑒。《元史?軍制》中記載的 “宗藩抗命,樞密院需五日內核準調兵,選懂部落實務之將統領,遵‘恩威並施’原則處置”,正是對此次援兵受命流程的制度化總結。

    其次,援兵受命強化了 “中央實務官與軍事力量的協同機制”。李衡作為中央實務官,負責量牧實務推進;那拉珠爾作為軍事統領,負責威懾與談判支持,兩人分工明確卻又緊密協同 —— 實務官 “抗命實據與部落動態”,軍事統領 “威懾力量與談判底氣”,這種 “實務 + 軍事” 的協同,避免了 “實務官無威懾難推進,軍事統領無實務易激化” 的問題,成為元代草原治理的 “經典模式”。《元史?職制》中記載的 “實務官赴草原,需配軍事力量協同,實務為主,軍事為輔”,正是對這種機制的確認。

    援兵受命還 “深化了元代‘恩威並施’的宗藩治理策略”。所謂 “恩”,是允許阿里不哥減免馬數、多領青稞、保留宗王頭餃;所謂 “威”,是調虎衛威懾、設巡檢司監督、派那顏入質,兩者結合,既讓阿里不哥服了朝廷規矩,又沒讓他徹底撕破臉,還為其他宗藩樹立了 “遵詔有實惠,抗命有代價” 的範例。這種策略的深化,避免了單純武力鎮壓帶來的 “部落反彈”,也避免了一味安撫帶來的 “權威受損”,符合《大元通制》中 “以恩結民心,以威定秩序” 的治理理念。

    從歷史描點來看,援兵受命還為 “元代虎衛的邊疆職能轉型” 了 “範例”。此前虎衛多用于 “軍事鎮壓”,而此次卻用于 “實務支持”—— 既沒主動動武,又通過威懾推進了量牧實務,這種 “從鎮壓到支持” 的轉型,讓虎衛成為 “中央治理草原的工具”,而非 “鎮壓部落的武器”,為後續虎衛參與草原調解、實務監督奠定了基礎。《元史?兵志》中記載的 “虎衛除鎮戍外,可參與邊疆實務協同,助實務官推進治理”,正是對此次轉型的認可。

    最後,援兵受命的歷史意義還在于 “為元代草原集權治理鋪平了關鍵一步”。通過援兵受命與後續談判,元廷不僅實現了 “諸王牧馬限額” 的政令落地,還在嶺北設巡檢司、培訓部落吏員、推進馬群管理,這些措施逐步將阿里不哥部從 “半獨立宗藩” 納入 “朝廷統一治理體系”,為後續嶺北行省的深化、草原驛站的加密、貢賦制度的完善,掃清了障礙,是元代 “草原集權治理” 的重要里程碑。

    ,那拉珠爾與李衡站在駐營高處,望著嶺北的星空,心中清楚援兵受命只是開始,談判、清點馬群、發放補貼、設巡檢司,還有更多實務等著完成。但他們也明白,這場援兵受命行動已為西草原的治理打開了新的局面 —— 朝廷的權威不再是遙遠的詔書,而是能及時抵達的援兵、能落地的實務、能帶來實惠的規矩,這種力量,終將讓草原宗藩真正認同元代的統一治理,為嶺北的安定與發展,堅實的保障。帳內,文書們仍在忙碌,燭火映著他們的身影,也映著元代草原治理的未來。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020章 中都命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020章 中都命將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