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1019章 李衡急報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1019章 李衡急報

    1019 章李衡急報(至元四十六年夏李衡急報中都奏阿里不哥抗命請虎衛馳援)(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二十?李衡團隊駐營  嶺北行省急遞鋪  阿里不哥主帳  中都樞密院)

    至元四十六年夏五月二十,晨霧剛散,李衡團隊駐營的氈房內已彌漫著凝重氣息。昨日午後,本應按約趕回西坡秘境馬群的阿里不哥,竟讓阿古拉率騎士將八千匹壯馬再度轉移至 “黑松林深處”—— 那里是草原與戈壁的交界,地形復雜,連妥協派長老都不知具體路線。更甚者,阿里不哥還下令 “禁止部民配合清點”,派激進騎士在氈房區巡邏,凡敢登記超限馬者,均被 “以私通漢官為由扣押”。李衡捏著妥協派長老帖木兒送來的 “被扣牧民名單”,指節因用力而發白,對文書隊主吏王墨道“阿里不哥這是撕破臉抗命了。之前的圍堵是試探,現在藏馬扣人,是明著跟元廷對著干。量牧要是再停,不僅西草原治理要黃,其他宗藩也會跟著學,到時候更難管。”

    王墨剛將 “黑松林藏馬” 的細作情報鋪展在案上 —— 情報用蒙古文書寫,標注著 “藏馬點距駐營八十里,有五十騎士駐守,馬群分三批隱藏”,旁邊還畫著簡易地形圖。他指著圖上的 “干涸河床” 道“這里是通往黑松林的唯一路,阿古拉的人在河床兩側設了暗哨,咱們的人根本靠近不了。帖木兒長老說,阿里不哥昨夜還召了合丹部的使者,像是想聯合其他宗藩一起抗命。” 李衡冷笑一聲,將情報拍在案上“他以為聯合宗藩就能唬住咱們?中都要是知道他敢勾結外藩抗命,只會更快派援兵。現在不是能不能調虎衛的問題,是必須調 —— 不然咱們鎮不住他,部民也會被他嚇得不敢配合。”

    虎衛統領張強此時掀簾入帳,肩上的銅甲還沾著晨露,他遞上 “駐營周邊巡查報告”“今早發現有騎士在急遞鋪附近徘徊,像是想盯著咱們的文書傳遞;還有,咱們的水源地又被巴圖的人盯上了,這次他們帶了弓箭,雖沒動手,卻比上次圍帳時更凶。” 李衡走到帳壁的地圖前,指尖點在 “急遞鋪” 與 “水源地” 的位置“他這是想斷咱們的‘兩條路’—— 一是不讓咱們報信,二是逼咱們斷水退走。急報必須今天發,再晚就可能被他截住;水源地也得加派人守,這次不能再讓他們囂張。”

    通事帖木格也帶著附屬部落的消息趕來“兀良哈長老說,阿里不哥派人威脅他們‘再跟李大人合作,就收了他們的草場’,現在附屬部落的人都不敢來見咱們了。長老還偷偷說,阿里不哥的兒子帶著十名親信去中都方向了,不知道是去游說還是去探消息。” 李衡眉頭緊鎖“他兒子去中都,肯定是想提前抹黑咱們,說咱們‘逼反部落’。咱們的急報必須比他兒子先到,不然中都那邊可能會被誤導。張強,你派十名最精銳的護衛,護送驛卒去急遞鋪,務必確保文書安全送出去。”

    帳外突然傳來一陣騷動,帖木格的隨從匆忙進來稟報“阿古拉的人把咱們放在北灘牧場的量天尺給砸了!還放話‘再敢量牧,就燒了咱們的營帳’!” 李衡猛地站起身,眼神冷厲“他這是連最後一點余地都不留了。王墨,立刻準備急報文書,按元廷急報格式寫,把‘藏馬、扣人、砸量天尺、勾結外藩’這些實據都寫上;張強,你去組織護衛,半個時辰後,咱們親自送驛卒到急遞鋪,防止半路上出意外。” 眾人躬身領命,營帳內的氣氛瞬間緊繃 —— 一場關乎西草原治理的急報行動,已箭在弦上。

    五月二十辰時,李衡團隊駐營的氈房內,文書案上攤開著元代急報專用的 “桑皮紙”—— 這種紙比普通公文紙更厚實,防水耐折,邊緣還鈐有 “嶺北行省急遞” 的朱紅印記,是專門用于傳遞緊急軍情與政務的文書用紙。王墨手持狼毫筆,硯台里磨的是 “快干墨”(添加了草原特有的燥粉,能在潮濕環境中快速干透),卻未立刻落筆,而是反復核對手中的 “抗命實據清單”,生怕遺漏關鍵信息。李衡站在案旁,指著清單上的條目道“急報不是訴苦,是要讓中都看到‘非調虎衛不可’的理由。每一條都要寫實據,有時間、有地點、有人證,不能空泛地說‘阿里不哥抗命’。”

    王墨點頭,先在文書首行寫下 “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嶺北行省實務統籌使李衡,謹奏中都樞密院”—— 這是元代實務官向中央奏報的制式開篇,既顯對朝廷的尊崇,也符合草原部落對 “長生天” 的信仰,能讓中都官員感受到奏報的規範性。接著,他開始撰寫 “抗命實據”,第一條便寫 “至元四十六年五月十九午後,阿里不哥違詔藏馬,命阿古拉率騎士將西坡秘境八千匹壯馬轉至黑松林深處,駐五十騎士防守,細作探得藏馬點距駐營八十里,有干涸河床為障”,還特意標注 “人證妥協派長老帖木兒、細作帖木兒”,確保每句話都有支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衡看著王墨寫字,突然指著 “扣人” 那條道“這里要補細節 —— 被扣押的牧民是兀良哈部的巴圖父子,因登記三匹超限馬,被阿古拉的人綁在主帳外的木樁上,至今未放,帖木兒長老曾去求情,反被斥責‘私通漢官’。把這些寫上,中都才知道阿里不哥不僅抗命,還欺壓部民,咱們求援更佔理。” 王墨立刻添上細節,筆尖在紙上快速移動,墨色均勻,字跡工整 —— 元代急報要求 “字跡清晰,無涂改”,若有修改需加蓋校正印,因此王墨寫得格外謹慎,每寫一段,都要通讀一遍,確認無誤再寫下一段。

    “求援訴求” 部分是核心,王墨先寫當前局勢“駐營周邊已被騎士監視,急遞鋪有異動,水源地受威脅,量天尺被砸,部民不敢配合,若不派援兵,量牧恐全面停滯,阿里不哥或勾結合丹部擴大抗命”,再提出具體訴求“懇請樞密院速調虎衛三百人,由嶺北行省都指揮使統領,自中都經驛路馳援,需攜帶十日糧草與弓矢,抵營後協助管控藏馬點、保護實務團隊、穩定部民情緒”。李衡看完,補充道“再加一句‘若援兵能在五日內抵達,可避免抗命擴散’,給中都提個時間緊迫的醒,讓他們重視起來。”

    文書撰寫完畢,王墨將 “實據附件”—— 包括藏馬地形圖、被扣牧民名單、量天尺受損照片(用元代簡易繪圖法繪制)—— 一一貼在文書背面,再蓋上 “嶺北行省實務印” 與 “李衡統籌使印” 雙印,印泥均勻,印記清晰。李衡拿起文書,對著陽光檢查“印要蓋實,不然中都可能懷疑文書的真實性。王墨,你再抄一份副本,咱們留底,正本密封後讓驛卒帶走。” 王墨立刻鋪開另一張桑皮紙,開始抄寫副本,李衡則將正本放進 “急遞專用木盒”—— 木盒是榆木制成,外涂黑漆,盒上有銅鎖,鑰匙由驛卒保管,確保文書在傳遞過程中不被篡改或偷看。

    五月二十巳時,李衡團隊駐營外,三名驛卒已等候在那里 —— 他們都是嶺北行省急遞鋪的老驛卒,熟悉草原驛路,且忠誠度經過考驗,其中領頭的驛卒名叫 “帖木海”,年約四十,臉上有一道淺疤,是早年護送文書時被馬賊所傷,經驗豐富。李衡走到帖木海面前,遞過裝有急報的木盒,鄭重道“這封文書關系西草原的安定,你務必在三日內送到中都樞密院,路上若遇攔截,優先保護文書,實在不行,就把文書藏在馬鞍的夾層里,記住,文書不能丟,也不能被人看過。”

    帖木海雙手接過木盒,緊緊抱在懷里,他的手指粗糙,布滿老繭,卻動作輕柔,生怕踫壞木盒。“大人放心,” 帖木海的聲音帶著草原人的厚重,“我在急遞鋪當差二十年,送過三十次急報,從沒出過差錯。從這里到中都,走‘嶺北  上都  中都’驛路,共一百八十里,設十八個急遞鋪,我每鋪換一次馬,日夜兼程,保證三日內到。” 他還從腰間取下一個 “銅制符牌”,上面刻著 “急遞鋪驛卒帖木海” 的蒙漢雙語字樣“這是我的驛卒符,沿途鋪卒見符會優先馬匹和水糧,不會耽誤時間。”

    張強此時帶著十名護衛趕來,他們都身著輕便皮甲,手持長矛與盾牌,馬鞍旁還掛著信號彈 —— 紅彈示警,綠彈安全。張強對帖木海道“我們送你到三十里外的‘第一急遞鋪’,那里是阿里不哥勢力的邊緣,過了鋪就安全了。路上若遇騎士攔截,我們會擋住他們,你趁機快走,別回頭。” 帖木海點頭,翻身上馬 —— 他的馬是行省特意調配的 “快馬”,毛色棕紅,肌肉強健,馬蹄上還釘了鐵掌,適合長途奔襲。護衛們也紛紛上馬,形成 “扇形” 護衛陣,將帖木海護在中間,李衡站在營前,看著他們的背影,高聲道“保重!中都見!”

    行至 “北灘牧場邊緣” 時,果然遇到五名騎士攔截 —— 他們是阿古拉的親信,手持彎刀,攔在路中央,高聲喝道“停下!干什麼的?把木盒交出來!” 張強立刻率護衛上前,舉盾擋住騎士“這是行省急遞,你們也敢攔?不怕抗旨嗎?” 騎士們卻不管,揮刀就向帖木海沖去,張強一聲令下,護衛們舉矛迎上,雙方兵器踫撞,發出 “叮叮當當” 的聲響。帖木海趁機策馬,從側路沖出,他回頭看了一眼,見護衛們正纏住騎士,便加速向第一急遞鋪奔去,馬鬃在風中飛揚,木盒在懷里穩如磐石。

    護衛們與騎士周旋了半個時辰,終將其擊退 —— 一名護衛的手臂被刀劃傷,卻仍堅持將帖木海送過第一急遞鋪。鋪卒見是行省急遞,立刻牽出備好的快馬,帖木海換馬時,對張強道“大人放心,我這就出發,三日內定到中都!” 張強點頭,看著他策馬遠去,才帶著護衛返回駐營。此時李衡已在營前等候,得知帖木海安全過鋪,松了口氣“第一步成了,接下來就看中都的決策了。咱們得守住駐營,等援兵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五月二十午時,帖木海騎著快馬抵達 “第二急遞鋪”—— 鋪址設在一個牧民氈房旁,鋪卒早已接到第一鋪的通報,備好馬、水囊和奶豆腐。帖木海翻身下馬,顧不上擦汗,先檢查木盒的銅鎖“鎖沒壞,文書沒事。” 鋪卒遞過一碗熱奶茶,道“剛接到消息,阿古拉的人在‘第五鋪’附近徘徊,你過鋪時要小心,最好繞路走。” 帖木海接過奶茶,一飲而盡,又抓了幾塊奶豆腐塞進懷里“知道了,我走‘戈壁小路’,能避開他們。” 換馬時,他特意檢查新馬的馬蹄和韁繩 —— 急遞鋪的馬都是經過挑選的,卻仍需仔細檢查,避免路上出意外。

    元代急遞鋪有嚴格的 “傳遞流程”—— 驛卒抵達鋪後,需出示符牌,鋪卒核驗無誤後,登記 “到鋪時間、驛卒姓名、馬匹狀態”,再新馬和補給,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刻鐘,確保傳遞效率。帖木海在第二鋪登記時,鋪卒見他懷里的木盒貼有 “急遞” 標簽,特意道“我已給第三鋪發了信號,他們會提前備好馬,你到了直接換,不用等。” 帖木海點頭,翻身上馬,新馬比之前的馬更矯健,他輕輕一夾馬腹,馬便疾馳而去,揚起陣陣塵土。

    行至 “戈壁小路” 時,天突然下起小雨 —— 草原的雨來得急,雨點打在身上生疼,帖木海卻不敢停,他用羊皮袍將木盒裹緊,防止受潮,又放慢馬速,小心避開路上的碎石。突然,遠處傳來馬蹄聲,帖木海心中一緊,翻身下馬,將馬牽到一處矮灌木後,自己則躲在旁邊,透過枝葉觀察 —— 來的是兩名牧民,並非騎士,他才松了口氣,重新上馬。這種警惕是常年送急報養成的習慣,帖木海知道,只要沒到中都,就不能掉以輕心。

    傍晚時分,帖木海抵達 “第五急遞鋪”—— 鋪卒告訴他,阿古拉的騎士剛走不久,還問過 “有沒有行省急遞經過”。鋪卒已為他備好 “夜行馬”—— 馬身上掛著小燈籠,方便夜間趕路,還遞過一件 “防雨皮袍”“夜里冷,穿上暖和,前面的‘第八鋪’有熱湯,你到了可以喝點。” 帖木海道謝,換馬後繼續出發,夜色漸濃,草原上的風更冷,他卻毫無倦意,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快點,再快點,早到中都,援兵就能早出發。”

    五月二十一清晨,帖木海抵達 “第十鋪”,此時他已奔襲了一百里,換了五匹馬,水囊里的水也喝光了。鋪卒遞過熱水,他邊喝邊說“還有八十里到中都,我得在今日午時到,麻煩你們給前面的鋪都發個信號,讓他們備好馬。” 鋪卒點頭“放心,我們這就發信號,你歇半個時辰再走,不然馬也扛不住。” 帖木海卻搖頭“不了,耽誤不起。” 他咬了一口奶豆腐,翻身上馬,繼續向中都奔去 —— 陽光灑在草原上,映著他的身影,也映著急報里那份關乎西草原安定的希望。

    五月二十未時,李衡團隊駐營內,加固防御的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 —— 護衛們在帳外挖 “深壕”,比之前圍帳時的淺壕深三尺,寬五尺,壕溝里插上削尖的木棍,木棍頂端還涂了 “草原草藥汁”(防止腐爛);帳門兩側擺放 “箭樓”,由兩名護衛駐守,手持弓箭,可隨時應對突發情況。李衡站在帳前,看著護衛們忙碌,對張強道“阿里不哥知道咱們發了急報,肯定會更急躁,說不定會來偷襲,咱們得把防御做足,不能讓他有機可乘。”

    水源地的守衛也加強了 —— 張強派十五名護衛駐守,不僅列盾牌陣,還在河邊設置 “絆馬索”(用粗麻繩制成,埋在地下,僅露少許,可絆倒沖過來的馬)。負責打水的老牧民速不台,看到護衛們的布置,道“李大人,俺們也來幫忙,俺們熟悉這里的地形,知道哪里能設陷阱。” 李衡點頭“好,你們幫著挖陷阱,挖在水源地兩側的草叢里,里面埋些石頭,要是騎士沖過來,能延緩他們的速度。” 牧民們立刻行動,拿著鐵鍬挖陷阱,護衛們則在旁指導,軍民協作,防御工事很快就完善了。

    穩定部民的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 帖木格帶著 “青稞樣本” 和 “急報副本摘要”,在營外的氈房區宣傳“咱們已向中都發了急報,援兵很快就到,阿里不哥藏馬扣人,是他抗旨,不是咱們的錯。只要援兵到了,馬群清點就能繼續,青稞也能領到,大家別害怕。” 一名牧民問“要是阿里不哥報復咱們怎麼辦?” 帖木格道“援兵是虎衛,是元廷的精銳,能保護咱們,而且帖木兒長老也會幫咱們,不會讓他報復。” 牧民們听了,漸漸放下顧慮,有幾戶甚至偷偷向帖木格登記超限馬數量,希望能盡快領青稞。

    妥協派長老帖木兒也來駐營,帶來了 “阿里不哥內部的消息”“阿古拉想派更多騎士圍營,卻被帖木兒長老們攔住,說‘要是再圍,中都援兵來了更糟’,現在主帳內爭論得厲害,阿里不哥還沒拿定主意。” 李衡道“多謝長老,咱們得趁他沒拿定主意,多爭取些部民支持。你能不能幫著聯系其他妥協派長老,讓他們在主帳內多勸勸阿里不哥,別再抗命,不然對部落沒好處。” 帖木兒點頭“我這就去,要是有消息,再跟你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入夜後,駐營內燈火通明,護衛們分兩班巡邏,每班十人,手持火把,刀矛在手,警惕地盯著周圍的動靜。李衡在帳內整理 “量牧備用方案”—— 若援兵到後,如何快速清點黑松林的馬群,如何發放青稞補貼,如何安撫被扣牧民。王墨走進帳,遞過一杯熱奶茶“大人,帖木海應該快到中都了,咱們再等等,肯定會有好消息。” 李衡接過奶茶,望著帳外的燈火,道“嗯,咱們得撐住,等援兵來,量牧就能推進,部民也能過上好日子。” 營帳外,風輕輕吹過,護衛們的腳步聲與馬的嘶鳴聲交織,一場等待援兵的堅守,仍在繼續。

    五月二十未時,阿里不哥主帳內,阿古拉正焦急地匯報“李衡派護衛送驛卒去急遞鋪,咱們的人攔了一下,沒攔住,驛卒已經過了第一鋪,怕是要把急報送到中都了!” 阿里不哥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奶酒碗摔在地上,酒灑了一地“廢物!連個驛卒都攔不住!他要是把急報送出去,中都派虎衛來,咱們怎麼辦?” 阿古拉低下頭,不敢回話 —— 他知道阿里不哥現在慌了,之前的強硬都是裝出來的,其實心里最怕元廷派援兵。

    一名親信那顏道“領主,不如派騎士去追,從‘戈壁小路’走,能比驛路快些,說不定能在第五鋪截住驛卒。” 阿里不哥眼楮一亮,立刻道“好!你帶二十名騎士,快馬加鞭,一定要把急報截下來,要是截不到,就把第五鋪的鋪卒抓起來,說他們私通漢官,讓中都以為急報沒發出去。” 那顏躬身領命,轉身去召集騎士,阿古拉卻道“領主,派二十人太少了,李衡的護衛剛回來,說不定還會去接應驛卒,不如派五十人,再帶上弓箭,確保能截住。” 阿里不哥點頭“就派五十人,快去!”

    騎士們出發後,阿里不哥在帳內來回踱步,心中充滿恐慌 —— 他不怕李衡的實務團隊,卻怕元廷的虎衛。之前窩闊台部的那顏因抗命,被虎衛鎮壓,部落散了一半,這個教訓他一直記著。帖木兒長老趁機進言“領主,其實咱們沒必要抗命,李衡只是量牧,不是搶馬,交些老弱馬,領些青稞,對部落有好處。現在急報已發,再截也可能來不及,不如主動把馬趕回來,向李衡認錯,說不定中都就不會派援兵了。” 阿里不哥卻瞪著他“你懂什麼!我要是認錯,部民會覺得我怕了元廷,以後誰還听我的?合丹部的使者還在帳外,要是讓他們看到我認錯,肯定會看不起咱們!”

    合丹部的使者此時被請進帳,他看著地上的碎碗,明知故問“領主,出什麼事了?這麼生氣?” 阿里不哥強裝鎮定,道“沒什麼,就是李衡太過分,逼著咱們交馬,咱們不想交而已。使者來,是想跟咱們聯合抗命嗎?” 使者卻道“咱們合丹部可不敢抗命,元廷的虎衛不好惹。領主要是想聯合,還是找別人吧,我還有事,先告辭了。” 說罷,便匆匆離開 —— 合丹部本就不想抗命,只是來探探阿里不哥的虛實,見他局勢不穩,自然不願摻和。

    騎士們在 “戈壁小路” 追了兩個時辰,卻連帖木海的影子都沒看到 —— 他們不知道,帖木海已繞路走了 “另一條驛路”,比戈壁小路更近。領頭的那顏只能帶著騎士返回,對阿里不哥道“沒截到,驛卒可能換路了,第五鋪的鋪卒也不敢抓,怕行省追究。” 阿里不哥癱坐在虎皮墊上,眼神空洞“完了,急報肯定送到中都了,虎衛要來了。” 阿古拉卻道“領主,咱們還有機會,只要在虎衛來之前,把李衡的駐營圍了,斷他們的水和糧,逼他們退走,中都就算派援兵來,也沒用了。” 阿里不哥猶豫了 —— 他知道這是冒險,卻又想最後一搏,只能道“好,就按你說的辦,明天一早,圍營!”

    五月二十夜,帖木兒長老悄悄來到李衡駐營 —— 他身著素色皮袍,腰間系著 “妥協派長老” 的木牌,為了避開巡邏騎士,特意繞了遠路,羊皮靴上沾滿了泥土。李衡見他來,立刻迎上前“長老,這麼晚了,有急事嗎?” 帖木兒長老壓低聲音“阿里不哥派五十名騎士去截驛卒,沒截到,現在他想明天一早再圍營,斷咱們的水和糧,逼咱們退走。我還听說,合丹部的使者已經走了,沒跟他聯合,他現在很慌,咱們可以趁機勸勸他,說不定能讓他放棄圍營。”

    李衡心中一緊,道“多謝長老通風報信,咱們得做好準備,明天一早加強水源地和牧草堆的守衛。長老,你能不能再去主帳勸勸阿里不哥,就說‘要是再圍營,中都援兵來了,他肯定沒好果子吃,不如主動把馬趕回來,跟咱們談,還能保住面子’。” 帖木兒長老點頭“我這就去,不過他現在听不進勸,我得找其他長老一起去,人多力量大。” 他還從懷里掏出一張 “黑松林藏馬點的詳細地圖”“這是我讓親信畫的,標注了騎士的駐守位置和馬群的分布,要是援兵來了,按這個圖走,能快速找到馬群。” 李衡接過地圖,感激道“長老真是雪中送炭,等量牧完成,我一定向行省稟報你的功勞,給你部落多申請些青稞補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帖木兒長老離開後,李衡立刻召集團隊成員,通報 “阿里不哥明日圍營的計劃”“張強,你明天一早派三十名護衛去守水源地和牧草堆,再派十名護衛在營外巡邏,發現騎士立刻示警;王墨,你整理好‘勸和信’,要是阿里不哥真圍營,咱們先給他送信,勸他放棄,別激化矛盾;帖木格,你去跟附屬部落說,讓他們明天別靠近駐營,免得被牽連。” 眾人躬身領命,連夜做起準備 —— 護衛們檢查兵器,文書們撰寫勸和信,整個駐營雖緊張,卻秩序井然。

    帖木兒長老回到主帳,找到三名妥協派長老,一起去見阿里不哥“領主,咱們不能再圍營了!合丹部不跟咱們聯合,驛卒也把急報送出去了,再圍營,中都援兵來了,咱們擋不住!不如主動把馬趕回來,跟李衡談,還能保住青稞補貼,部民也不會怨咱們。” 另一名長老補充道“是啊,領主,昨天被扣的巴圖父子,部民們都在議論,說您欺壓百姓,再圍營,民心就真的沒了。” 阿里不哥看著長老們,沉默了許久,道“讓我想想,明天一早再定。”

    五月二十一清晨,阿里不哥召集那顏和長老議事,阿古拉剛提出 “圍營”,帖木兒長老就道“領主,剛才收到消息,中都急遞鋪已經向行省發了‘援兵出發’的通報,說不定援兵已經在路上了,咱們再圍營,就是自尋死路。” 阿里不哥心中一震,他最怕的就是援兵,听到 “援兵出發”,立刻道“別圍營了!把巴圖父子放了,再讓阿古拉去黑松林,把馬趕回來一半,先跟李衡談,看看能不能少交些馬。” 阿古拉不服“領主,咱們不能這麼輕易妥協!” 阿里不哥卻瞪著他“再�@攏 桶涯憬悖 妥協派的暗中助力,終于讓阿里不哥放棄了圍營的計劃,駐營的危機暫時解除。

    五月二十二辰時,帖木海騎著快馬抵達中都 “樞密院急遞鋪”—— 鋪址設在樞密院東側,鋪卒都是行省精銳,負責接收和核驗來自邊疆的急報。帖木海翻身下馬,顧不上擦汗,遞過木盒和符牌“嶺北行省急報,李衡大人奏阿里不哥抗命,請虎衛馳援,三日內送到,麻煩快些核驗。” 鋪卒接過符牌,仔細核對上面的信息,又檢查木盒的銅鎖“符牌沒問題,木盒也沒被動過,跟我來,去樞密院核驗。”

    樞密院的 “核驗室” 內,官員們正緊張地工作 —— 元代急報核驗有嚴格流程,需 “三驗”一驗符牌,確認驛卒身份;二驗印章,確認文書真實性;三驗內容,確認急報的緊急程度。帖木海將木盒交給核驗官,核驗官打開銅鎖,取出文書,先檢查 “嶺北行省實務印” 與 “李衡統籌使印”,用印泥比對樣本,確認印記無誤;再通讀文書內容,當看到 “阿里不哥藏馬、扣人、砸量天尺、勾結合丹部” 時,臉色凝重起來,立刻道“這是特級急報,必須立刻上報樞密院使蕭虎大人!”

    帖木海在旁等候,鋪卒遞過一碗熱湯“辛苦你了,從嶺北到中都,三天就到,真是快。” 帖木海喝著湯,道“李衡大人還等著援兵呢,希望能快點批復。” 沒過多久,核驗官拿著文書出來,對帖木海道“蕭大人已經看過了,讓你去樞密院回話,說說路上的情況和嶺北的局勢。” 帖木海立刻跟著核驗官去樞密院 —— 他知道,自己的回話可能會影響中都的決策,必須如實說,不能遺漏任何細節。

    樞密院大堂內,蕭虎正坐在案後,手中拿著李衡的急報,見帖木海進來,道“你說說,阿里不哥現在的勢力怎麼樣?李衡的駐營安全嗎?驛路通暢嗎?” 帖木海躬身道“阿里不哥有兩萬三千匹馬,能組建八千騎士,不過合丹部沒跟他聯合,他現在很慌;李衡大人的駐營有護衛防守,之前被圍過一次,現在加固了防御,暫時安全;驛路通暢,就是阿里不哥的人在沿途徘徊,想截急報,我繞路才過來的。” 他還補充道“部民們都盼著青稞補貼,不想跟阿里不哥抗命,只要援兵到了,肯定能穩定局勢。”

    蕭虎听完,對身旁的行省都指揮使道“立刻召集三百虎衛,選精銳,攜帶十日糧草與弓矢,明日一早出發,走‘中都  上都  嶺北’驛路,務必在五日內抵達李衡駐營。你親自統領,到了之後,先保護實務團隊,再協助清點黑松林的馬群,穩定部民情緒,要是阿里不哥敢反抗,先警告,警告無效再動手,別激化矛盾。” 都指揮使躬身領命“末將遵令!” 蕭虎又對帖木海道“你辛苦了,先去驛館休息,等援兵出發,你跟他們一起回嶺北,給李衡大人帶話,中都支持他,讓他放心。” 帖木海激動道“謝大人!李衡大人肯定會很高興!”

    五月二十二午時,中都樞密院召開 “援救議事會”—— 忽必烈雖未親至,卻派了 “中書省平章政事耶律楚材” 參會,與蕭虎、行省都指揮使等官員共同商議援兵事宜。耶律楚材手持李衡的急報,道“阿里不哥抗命,不僅是西草原的事,更是關系中央權威的事。要是不派援兵,其他宗藩也會跟著學,到時候嶺北行省就難管了;可要是派太多援兵,又怕激化矛盾,讓他徹底投靠外藩,咱們得平衡好‘權威’與‘局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蕭虎點頭,道“我已下令派三百虎衛,由都指揮使統領,五日內抵達。這個數量不多不少 —— 既能鎮住阿里不哥,又不會讓他覺得咱們要鎮壓他。而且我還讓都指揮使‘先警告,後動手’,就是想留有余地,讓他有機會認錯,不至于徹底撕破臉。” 行省都指揮使補充道“末將還會帶‘勸降書’,要是阿里不哥能主動把馬趕回來,配合量牧,咱們可以不追究他之前的抗命,還能給他部落多留些馬,保住他的面子。”

    耶律楚材卻提出疑問“要是阿里不哥聯合其他宗藩,比如脫脫部,怎麼辦?三百虎衛夠不夠?” 蕭虎道“脫脫部現在忙著處理內部草場糾紛,沒空摻和;合丹部的使者已經從阿里不哥部走了,沒跟他聯合,他現在是孤立無援。而且李衡已經爭取了妥協派長老和部民的支持,只要援兵到了,他肯定會妥協。” 他還拿出 “嶺北行省的奏報”“行省說,李衡團隊現在很安全,還掌握了黑松林藏馬點的地圖,援兵到了能快速找到馬群,不用怕阿里不哥藏馬。”

    議事會還討論了 “援兵的後勤保障”—— 中都急遞鋪需 “每十里備一匹快馬、一桶水、五斤奶豆腐”,確保援兵沿途能快速補給;行省還要 “提前通知嶺北各驛站,準備糧草和醫療物資”,避免援兵因後勤問題耽誤時間。耶律楚材道“後勤很重要,不能讓援兵在路上耽誤,不然李衡那邊會更危險。咱們還要給李衡發‘回函’,告訴他援兵的出發時間和統領,讓他安心,也讓他做好配合援兵的準備。”

    議事會結束後,蕭虎立刻讓文書撰寫 “回函”—— 用急遞專用紙,加蓋樞密院印,寫明 “援兵三百,都指揮使統領,五月二十三出發,五日內抵營,攜勸降書與糧草,望李衡團隊做好接應,穩定部民,待援兵到後共同推進量牧”。帖木海拿著回函,翻身上馬,與援兵一起向嶺北出發 —— 中都的決策,不僅是對阿里不哥抗命的回應,更是對西草原治理的決心,一場關乎中央權威與邊疆安定的援救行動,正式開啟。

    五月二十二夜,李衡團隊駐營的氈房內,李衡正與核心成員分析 “急報的影響”。從急報發出,到妥協派通風報信,再到中都決策援兵,短短兩天時間,局勢已從 “危機四伏” 轉為 “曙光初現”。這場急報行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 “求援”,更是元代中央對草原宗藩抗命事件的 “標準化應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符合史料記載的 “元廷以急遞鋪傳遞軍情,調精銳維穩邊疆” 的治理策略。

    急報的成功傳遞,首先彰顯了元廷的 “中央權威”。此前阿里不哥雖抗命,卻仍存 “元廷不會派援兵” 的僥幸;而急報的快速傳遞與中都的果斷決策,讓他看清 “元廷對草原治理的決心,抗命必遭回應”。這種權威的彰顯,不是靠武力威懾,而是靠 “急遞制度的效率 + 決策的及時性”,讓草原宗藩明白 “中央的政令不可違,抗命必付出代價”。《元史?宗藩傳》中記載的 “至元四十六年,李衡急報阿里不哥抗命,中都三日發援兵,諸部始知元廷權威不可撼”,正是對這一歷史事件的印證。

    其次,急報行動完善了 “元代草原急遞與援救體系”。此前元廷對草原宗藩的急報傳遞,多缺乏 “實據支撐” 與 “流程規範”,而李衡的急報 —— 含藏馬地圖、被扣名單、受損證據,符合 “實據充分” 的要求;從撰寫、密封、護送,到驛路傳遞、中都核驗、決策,形成了 “完整的急報  援救流程”,被後續邊疆治理廣泛借鑒。《元史?兵志》中記載的 “急遞鋪傳遞邊疆急報,需附實據、加雙印、派護衛,中都接報後五日內定援救策”,正是對此次急報流程的制度化總結。

    急報還 “加速了草原部落的分化”—— 合丹部拒絕聯合阿里不哥,妥協派主動通風報信,部民偷偷登記超限馬,這些都是急報帶來的連鎖反應。元廷的援救決策,讓草原部落看清 “跟著元廷有實惠,跟著抗命沒好果”,進一步孤立了激進派,強化了 “中央 + 妥協派 + 部民” 的聯盟。這種聯盟的形成,為元代草原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基礎,符合《大元通制》中 “以急報顯權威,以援救固民心” 的治理理念。

    從歷史描點來看,急報行動還為 “元代虎衛的邊疆運用” 了 “範例”—— 援兵數量(三百人)、統領(行省都指揮使)、行動原則(先警告後動手)、後勤保障(驛路補給),形成了 “虎衛援邊的標準模式”,後續脫脫部抗命時,元廷便借鑒此模式,快速平息抗命,避免了局勢擴散。這種模式的形成,讓元代中央對邊疆的 “軍事管控” 更規範,不再是 “盲目派兵”,而是 “精準援救”。

    最後,急報的歷史意義還在于 “為元代草原集權治理深化鋪平道路”。通過急報與援救,元廷實現了對草原宗藩抗命的 “快速應對”,避免了治理停滯;通過量牧推進,元廷進一步管控了宗藩的馬群(軍事基礎);通過聯盟構建,元廷在草原建立了 “基層治理網絡”。這些措施,逐步將草原宗藩從 “半獨立狀態” 納入 “元廷統一治理體系”,為後續嶺北行省的驛站加密、互市擴大、貢賦改革,鋪平了道路,是元代 “草原集權治理” 的重要里程碑。

    五月二十二夜,李衡站在駐營的高處,望著中都方向,心中清楚急報的成功只是開始,援兵的抵達、馬群的清點、青稞的發放,還有更多實務等著完成。但他也明白,這場急報行動已為西草原的治理打開了新的局面 —— 元廷的權威,不再是遙遠的詔書,而是能快速傳遞的急報、能及時抵達的援兵、能帶來實惠的量牧。這種力量,終將讓草原宗藩真正認同元廷的統一治理,為元代草原的安定與發展,堅實的保障。帳內,文書們仍在忙碌,燭火映著他們的身影,也映著元代草原治理的未來。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1019章 李衡急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1019章 李衡急報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