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958章 興學固基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958章 興學固基

    958 章興學固基(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虎都書院籌設)(至元四十四年秋?右廷崇文學堂與白虎殿)

    崇文學堂的晨課剛至 “農治” 章節,盧景裕手持《農桑輯要》,正講江南 “修渠防澇” 的經驗“去年平江府按此法修渠,稻產增兩成,這就是‘治世需循法’的道理。” 話音剛落,蒙古生野利合就嗤笑出聲,手里的蒙古刀鞘在桌角磕出脆響“漢人修渠是怕水淹,草原哪有這麻煩?學這些還不如練騎射實在!”

    同桌的漢地學生趙文漲紅了臉,攥緊手里的算籌“草原雖少澇,可賀蘭山一帶常有雪災,若學漢地‘儲草法’,能救不少羊!” 野利合卻梗著脖子“我們靠草色定儲草,不用算!漢人就是喜歡把簡單的事搞復雜。” 周圍的蒙古生紛紛附和,漢地學生們則沉默低頭 —— 這樣的爭執,近半個月已發生五次。

    王恂恰在窗外巡查,將爭執听得真切。他沒貿然闖入,只在廊下駐足,看著帖木兒台把《論語》抄本翻到 “仁者愛人”,卻對著蒙古文注釋皺眉“‘愛人’就是護牧民,跟漢人有什麼關系?” 王恂的心沉了沉 —— 這些蒙古生並非惡意,卻因 “漢法與草原無關” 的認知,將儒術與治世割裂,這比單純的抵觸更危險。

    課後,他找巴特爾談話。巴特爾是少數願听漢法的蒙古生,曾幫趙文學騎射。“你覺得漢法真的沒用嗎?” 王恂遞過《虎歷》草原版,指著 “雪災儲草測算”“這是用漢地算學算的,去年幫雲州牧民少損失三百只羊 —— 這就是漢法的用。” 巴特爾看著歷書,小聲道“可他們都說,這是‘蒙古的歷’,不是漢法。” 王恂忽然明白,問題的根源是 “漢法沒被貼上草原的標簽”,蒙古生看不見其中的關聯。

    當晚,歷法司的燭火亮至三更。王恂將崇文學堂的 “輕漢法記錄” 與雙廷議事司的 “治世爭議冊” 並置案上,用紅筆圈出關聯處野利合嘲笑的 “修渠法”,恰是去年江南護糧時蒙古千戶拒用的技術,致糧船誤期三日;帖木兒台質疑的 “愛人”,對應著草原千戶不願借馬助耕的矛盾 —— 課堂上的輕視,早已是朝堂上的隱患。

    他想起編《虎歷》時,巴圖主動草原轉場數據,才讓歷書被牧民接納;虎榜能推行,也因蒙古科與漢科 “交錯排榜”,顯了公平。可若蒙古生始終覺得 “漢法是漢人專屬”,將來入雙廷議事司,會如何對待漢地的稅則、倉管、水利之策?“科場選賢是‘選苗’,” 王恂在紙上寫,“興學明理才是‘培土’,苗沒土養,長不高也扎不深。”

    郭守敬深夜來訪,見他愁眉不展,便湊過來看文書。“你看這里,” 王恂指著 “燕雲屯田減收” 的記錄,“蒙古千戶拒用漢地‘播種密度測算’,說‘草原人種地不用算’,結果麥苗太密,減產一成 —— 這就是沒懂漢法的用。” 郭守敬摸著算籌,道“歷書要讓草原認,得用草原的草色、轉場說事;漢法要讓蒙古生認,也得把漢法裝進草原的‘殼’里,讓他們看得見好處。”

    次日,王恂去雲州千戶所核實。老牧民帖木爾正按《虎歷》儲草,卻不知道 “儲草量測算” 是漢地算學;千戶用漢地 “驛站登記法” 管驛馬,卻說是 “草原的記賬法”。王恂問“若有人說這是漢法,您還會用嗎?” 帖木爾愣了愣“若好用,管它是誰的法!” 這話讓王恂更堅定 —— 必須設一所書院,不只教 “漢法是什麼”,更教 “漢法能幫草原做什麼”。

    王恂帶著兩份文書走進白虎殿時,蕭虎正批閱高麗送來的《虎歷推行奏報》。王恂沒直接提書院,先將 “蒙古生輕漢法記錄” 遞上“將軍請看,野利合笑漢地修渠無用,帖木兒台說‘愛人’與草原無關 —— 這些子弟將來入雙廷,怕是會抵觸《虎歷》的農時測算,反對漢地的治策。” 蕭虎翻著記錄,指尖在 “拒學儲草法” 的條目上停頓,臉色漸沉。

    接著,王恂遞上 “治世爭議冊”,指著 “燕雲屯田減收”“江南護糧誤期”“去年因蒙古千戶拒用漢法,損糧五千石;今年漢臣不懂草原騎兵調度,誤了軍需 —— 這些不是個案,是‘互不認法’的病根。科場選賢只是第一步,若不教他們懂‘雙法互濟’,選來的人才也難成紐帶。” 他刻意不提 “蒙漢”,只說 “雙法”,避開族群對立的表述。

    蕭虎放下文書,問“你想如何解決?” 王恂這才亮出籌謀“臣請設‘虎都書院’—— 非只教儒術,要教‘漢法牧用、草原法農用’。比如用草原護牧的事解《論語》‘仁’,用漢地算學算牧群飼料;既教騎射,也教農耕,讓子弟們知道,雙法不是對立的,是能一起幫百姓的。” 他怕蕭虎顧慮 “興漢學”,又補道“書院由雙廷共管,蒙古那顏與漢臣各掌一半事,課程也按‘雙法各半’設,絕無偏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蕭虎盯著案上的《虎歷》樣本,忽然想起前番高麗求歷、西夏學榜的事“中都要成文化中心,先得讓自家雙廷子弟懂互濟。這書院若能成,比十道協調令都管用。” 他當即拍板“準了!你牽頭籌備,耶律楚材、巴圖輔助,所需人力物力,戶部優先撥付。” 王恂躬身謝恩時,蕭虎又道“記住,書院是‘固基’的,不是‘分野’的,別讓它成了漢臣或蒙古那顏的私地。”

    蕭虎召耶律楚材與李默議事時,將王恂的書院籌謀鋪開在案上。“這書院,表面是興學,實則是給雙廷‘搭橋梁’。” 蕭虎指著 “雙廷共管” 的條款,“蒙古那顏怕漢學壓草原,漢臣怕草原輕儒術,讓他們各掌一半,誰也別想獨佔;課程雙法各半,子弟們一起學、一起練,自然少了隔閡。”

    李默擔憂“合丹王向來抵觸漢學,怕是會反對。” 蕭虎卻早有盤算“你去北館傳信,說書院設‘草原牧政課’,由蒙古百戶任教,還能選那顏子弟任‘牧學督’—— 給他個面子,他不會真攔著。再說,帖木兒台在崇文學堂已有轉變,合丹王也盼他能成治世才,不會因書院駁了兒子的機會。”

    耶律楚材補充道“還可借書院推‘雙法治世案例庫’,把燕雲屯田減收、江南護糧誤期的事編成教材,讓子弟們自己辨對錯 —— 比咱們空說‘互濟’管用。” 蕭虎點頭“就這麼辦。另外,讓戶部撥十匹壯馬、五十畝屯田給書院,供子弟們練騎射、學農耕,讓他們看得見雙法的實利。”

    次日,李默去北館傳旨。合丹王果然皺著眉“又是漢人的學堂?” 李默卻笑著遞上 “牧學督” 的任命狀“將軍說,合丹王您懂草原牧政,若選您的人任牧學督,定能教好子弟。再說,帖木兒台若能在書院學好雙法,將來入雙廷議事司,草原的事也能多些話語權。” 合丹王看著任命狀上的 “蒙古那顏專管牧政課” 條款,臉色漸緩“若真能這樣,我不反對。”

    王恂與巴圖籌備書院時,首當其沖的是選址之爭。漢臣提議選右廷崇文館旁,方便借師資;蒙古那顏卻要選左廷騎射場附近,離草原近。王恂折中“選朱雀街中段,既挨崇文館,也近騎射場,中間還能留塊空地做屯田,一舉三得。” 巴圖去北館說和時,特意強調“空地能練騎射,還能種草原的大麥,子弟們不用跑遠就能學牧事。” 蒙古那顏們這才松口。

    教材編選更費周折。盧景裕想多選《論語》《孟子》,合丹王的親信卻堅持要加《大扎撒》《草原牧歌》。王恂提議“每門課配‘雙法教材’,比如‘仁政課’,左邊印《論語》‘仁者愛人’,右邊印《大扎撒》‘護民如護羊’,中間加案例對比 —— 雲州牧民按《虎歷》儲草是‘仁’,千戶護牧界也是‘仁’。” 這個方案讓雙方都滿意,合丹王的親信還主動找來草原老千戶, “護牧案例”。

    師資選拔也講究 “雙通”。儒術課選盧景裕(懂草原事),牧政課選博羅(通漢文),算學課由郭守敬的弟子李平(會蒙古語)任教,騎射課由巴圖的部將(學過漢地射法)負責。王恂特意定了條規矩“任教者需先學對方的法,盧老儒要學草原轉場,博羅要懂《論語》,不然教不了雙法互濟。” 盧景裕為備課,還特意去雲州住了十日,跟著牧民學認草色。

    書院的匾額也暗藏巧思。趙德海刻 “虎都書院” 四字,漢文在上、蒙古文在下,字寬相同;邊框刻簡化虎紋(漢地瑞獸)與狼紋(草原象征),爪牙皆收,線條纏繞 —— 既顯雙廷元素,又無主次之分。合丹王來看時,摸著狼紋道“這匾額,沒丟草原的臉。” 王恂笑著道“是雙廷共有的臉。”

    阿勒泰最初對書院也有抵觸,覺得 “子弟學漢法會變軟”。直到巴圖帶他去崇文學堂,見阿勒赤正用漢地算學算牧群飼料“爹,用算籌算完,咱們能少浪費三成草料!” 阿勒泰接過算稿,看著上面的數字,又看兒子熟練的樣子,心里動了 —— 若學漢法能幫著管牧群,也不是壞事。

    合丹王的轉變更具代表性。帖木兒台在書院籌備中,主動提出 “用草原護牧案例解《論語》”,還寫了篇《護牧與仁政》的短文,說 “千戶不讓牧民餓肚子,就是《論語》說的‘愛人’”。合丹王看後,對親信道“這孩子沒白學,比只練騎射強。” 他還讓人給書院送了二十套蒙古皮袍,說 “給子弟們冬天穿”—— 這是蒙古那顏首次主動給漢學相關的機構送物資。

    更意外的是中小千戶的熱情。雲州千戶帖木爾,主動申請去書院教 “草原轉場課”,說 “要讓漢地子弟知道,咱們草原也有好法子”;燕雲千戶則捐了五十只羊,供書院屯田的子弟練 “牧羊術”。王恂在籌備冊上寫道“那顏們的轉變,非因認同漢學,是因看見‘雙法能幫草原’—— 這正是書院的初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北館的議事氛圍也變了。以前討論漢學,多是 “抵觸”“反對”,現在卻常說 “書院的課怎麼設”“子弟選什麼課”。合丹王甚至提議“讓書院每季度給那顏們講次課,教咱們算牧群飼料、定轉場時間 —— 咱們也得學雙法,不然要被子弟們落下了。” 這話引來一片附和,連之前最抵觸的千戶都點頭。

    虎都書院的課程設置,徹底跳出 “漢學單向灌輸” 的模式,分 “雙法通識”“專項實踐”“案例研討” 三類,每類都貫穿 “實用” 二字。“雙法通識課” 上,盧景裕講《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必舉 “草原不搶牧場、漢地不奪糧” 的例子;博羅教《大扎撒》“偷盜罰牛”,會對比漢地 “偷盜先教後罰”,說 “都是不讓人做壞事,只是法子不同”。

    “專項實踐課” 更具特色。上午,蒙古子弟帶漢地學生練騎射,教他們 “看草色辨方向”;下午,漢地學生教蒙古子弟用算籌,算 “牧群過冬飼料量”“屯田播種密度”。巴特爾幫趙文拉滿蒙古角弓,趙文則幫巴特爾算 “五十只羊需儲多少干草”,兩人邊學邊練,比在崇文學堂時融洽多了。

    “案例研討課” 是書院的亮點。王恂將 “燕雲屯田減收” 編成案例“蒙古千戶拒用漢地算學,麥苗太密減產;若用算學算密度,能增收一成 —— 這不是漢法比草原法好,是雙法要一起用。” 野利合以前總笑漢法無用,這次卻舉手“我知道了,草原種麥也要算,就像牧群要算飼料一樣!” 王恂趁機道“對,雙法就像馬的兩匹鞍,少了哪個都不穩。”

    書院還設 “治世實踐周”,每月讓子弟們去雲州牧場或江南稻田實習。帖木兒台跟著老牧民按《虎歷》儲草,用漢地算學核對飼料量,發現 “比草原的老法子省一成”;趙文跟著蒙古千戶管驛馬,用草原的 “狼牙符” 做信譽標記,丟馬率比以前降了四成。實習回來,子弟們的討論不再是 “漢法好還是草原法好”,而是 “這事用雙法怎麼做得更好”。

    虎都書院落成儀式在朱雀街舉行。蕭虎親自主持,耶律楚材與合丹王分列兩側,雙廷大臣、蒙古那顏、漢地鄉紳及書院子弟齊聚廣場,場面比龍虎榜放榜時更熱鬧。

    儀式第一項是 “雙廷揭牌”。蕭虎邀請合丹王與周顯共同揭下匾額上的紅綢,“虎都書院” 四個蒙漢雙語大字在陽光下泛著光。合丹王摸著匾額上的狼紋,周顯撫著虎紋,兩人對視一眼,雖沒說話,卻少了往日的隔閡 —— 這是雙廷首次共同為 “興學” 揭牌,意義非凡。

    第二項是 “雙法獻禮”。蒙古子弟獻上 “草原牧政圖”,上面畫著按漢地算學測算的轉場路線;漢地子弟獻上 “農耕算解冊”,里面添了草原 “看草色定農時” 的經驗。蕭虎接過獻禮,對眾人道“這禮不是給我的,是給大元治世的 —— 雙法互濟,才能育出真人才,才能安天下百姓。”

    第三項是 “子弟宣誓”。巴特爾與趙文帶頭,領著全體子弟念“學雙法,不是忘本,是為護本;懂互濟,不是妥協,是為共治。不負書院,不負大元!” 誓詞沒提 “蒙古”“漢地”,只說 “雙法”“共治”,卻讓在場的雙廷人士都紅了眼眶 —— 這正是蕭虎與王恂想看到的 “無畛域” 的治世初心。

    儀式結束後,合丹王主動拉著周顯的手,去書院參觀課堂。見蒙古子弟與漢地子弟一起算籌、一起談案例,合丹王笑道“以前總怕漢學壓草原,現在才知,一起學,才能一起好。” 周顯點頭“這書院,是雙廷的根,根扎得深,大元才能長得穩。”

    書院開課一月,子弟們的轉變遠超預期。野利合不再嘲笑漢法,反而在 “牧政課” 上提出“用漢地算學算飼料,能少浪費,咱們草原也該推廣。” 他還主動找趙文學算籌,說 “要幫爹算牧群飼料量”—— 那個曾嗤笑 “漢人把事搞復雜” 的蒙古生,如今成了 “雙法互濟” 的支持者。

    帖木兒台的轉變更令人驚喜。他在 “案例研討課” 上,用《論語》“義者宜也” 分析草原 “定牧界”“按《大扎撒》定界是‘義’,給鄰千戶讓三尺草場也是‘義’,這樣才不打架 —— 這就是雙法的理。” 合丹王听說後,特意去書院听他講課,課後拍著他的肩“你比爹懂治世,沒白來書院。”

    漢地子弟也有成長。趙文跟著巴特爾去草原實習,學會了 “看草色定轉場”,還在《農耕算解冊》里添了 “草原草色對應農時” 的條目“淺綠草色對應清明,適合播種;黃褐草色對應霜降,適合收糧。” 盧景裕看後贊道“這才是真懂雙法,不是只學表面。”

    王恂每月都會整理 “子弟轉變記錄”,里面記滿了這樣的小事阿勒赤用算學幫牧民算儲草,減少損失;李恪(高麗寒門士子,借讀書院)用草原護牧經驗幫漢地老農防牲畜啃麥 —— 這些小事,比任何文書都更能證明書院的 “培土” 作用。耶律楚材道“以前雙廷子弟是‘各走各的路’,現在是‘同走一條路’,這就是書院的功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虎都書院的影響已慢慢輻射開來。雙廷議事司里,年輕的官員多是書院子弟,討論 “草原借馬助耕” 時,會主動用漢地算學算 “借馬數量與農時匹配”;商議 “江南水利” 時,會結合草原 “護水源” 的經驗 —— 雙法互濟不再是口號,成了實際行動。

    高麗、西夏的使者來中都時,特意去書院參觀。金允文見蒙古子弟與漢地子弟共同學習,嘆道“中都的興學,比虎榜、《虎歷》更能顯治世之功 —— 高麗也該學,設‘雙法書院’。” 嵬名仁禮也道“西夏蕃漢二司若能讓子弟一起學,矛盾定能少很多。” 蕭虎趁機提議“中都可派書院教師去高麗、西夏指導,幫你們設院興學。” 這提議讓使者們大喜,也進一步鞏固了中都的文化中心地位。

    王恂在書院年終總結里寫道“興學不是為了讓誰同化誰,是為了讓雙廷子弟懂‘雙法都是治世的工具’—— 用漢法幫草原,用草原法助農耕,才是大元的治世之道。” 蕭虎看後,在末尾批了 “固基” 二字 —— 這兩個字,既是對書院的肯定,也是對大元長遠治世的期許。

    冬日的虎都書院,課堂里傳來子弟們討論雙法的聲音,操場上是他們一起練騎射的身影。王恂站在廊下,看著這一幕,想起當初面陳蕭虎的場景 —— 從課堂的認知沖突,到書院的雙法互濟,這條路雖難,卻走得值。而這書院,就像冬日里的火種,不僅溫暖了中都的雙廷,更照亮了大元治世的長遠路 —— 唯有興學育真才,雙廷才能真共治,天下才能真安定。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958章 興學固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958章 興學固基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