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953章 科場懲弊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953章 科場懲弊

    953 章科場懲弊(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虎榜清濁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貢院與白虎殿)

    中都貢院的桑皮紙窗剛糊上新紙,就被秋風卷得簌簌作響。因江南士子北上應考,蕭虎特增設 “秋闈復考”,選拔能兼理南北事務的人才。貢院內外戒備森嚴,虎衛營士兵手持長戟分列兩側,甲葉踫撞聲與考生的腳步聲交織 —— 這是中都首次大規模接納江南士子,雙廷都盯著這場考試漢臣盼 “公平取士”,蒙古那顏則暗忖 “不能讓漢人佔了太多名額”。

    主考官塔海(蒙古貴族出身,合丹王的親信)站在貢院門口,手里把玩著合丹王送的狐皮手爐(草原貴重物,非銀飾),目光掃過排隊入場的考生。見江南士子吳煥背著《江南水利圖》,塔海嘴角撇出一絲輕蔑“漢人書生,懂什麼治世?” 旁邊的副考官(漢臣盧景裕)立刻道“塔海大人,蕭將軍有令,復考需‘雙科同重,不偏不倚’,可不能輕視江南士子。” 塔海卻哼了一聲,徑直走進考官房 —— 他心里早有盤算,要幫合丹王的佷子帖木兒台 “穩穩考中”。

    考生入場時,按規矩需搜身。蒙古士兵對蒙古子弟格外寬松,帖木兒台(合丹王佷子,紈褲成性)腰間藏著塊刻有 “草原” 二字的木牌,士兵瞥了眼就放行;對江南士子卻搜得極嚴,吳煥的《江南水利圖》被翻了三遍,確認無小抄才還給。柳清悄悄對吳煥道“這科場,怕是不太平,咱們得小心。” 吳煥點頭,將父親的舊硯台放在考位上 —— 這硯台邊緣有個缺口,是他唯一的標記,絕無仿冒可能。

    貢院的考官房里,塔海召集謄錄官、對讀官訓話。他故意不提 “彌封謄錄” 的嚴規(元代科舉初興,彌封制度尚不完善,給舞弊留了空間),只說 “蒙古子弟的答卷要仔細看,別漏了人才”。謄錄官老張(漢地老吏)听出不對勁,卻沒敢多問 —— 塔海是合丹王的人,沒人敢得罪。

    復考的題目是 “南北商路如何通”,由耶律楚材擬定,兼顧草原與農耕。考生們拿到題目,都埋頭答題,唯有帖木兒台東張西望,手指在桌下摩挲著那塊木牌 —— 他在等塔海安排的 “信號”。

    復考前三日,合丹王的府邸里,塔海正接受密令。合丹王坐在氈毯上,喝著馬奶酒,將一塊木牌遞給塔海“帖木兒台是我佷子,他若考不上,我草原的面子沒處放。這木牌上刻著‘草原’二字,你讓他夾在答卷里,謄錄時標上‘優’等,沒人會懷疑。”

    塔海接過木牌,手指摩挲著刻痕,心里有些猶豫“蕭將軍對科場管得嚴,若被發現……” 合丹王卻拍了拍他的肩,皮靴踩得氈毯發響“有我在,怕什麼?你幫了帖木兒台,將來我在蕭將軍面前幫你說話,左廷的兵部尚書之位,還不是你的?” 這話戳中了塔海的心思 —— 他雖任主考官,卻一直想進兵部掌權,當下便躬身應諾“臣定不辱命。”

    回到考官房,塔海找來心腹書吏巴圖(非草原總管巴圖),讓他負責 “標記答卷”。“帖木兒台的答卷里會夾木牌,” 塔海壓低聲音,用蒙古語道,“你謄錄時,把他的策論改得通順些,再在卷首畫個小狼紋(草原標記,不顯眼),對讀時讓對讀官忽略錯漏。” 巴圖有些害怕“若王狀元(王恂)復核時發現……” 塔海卻道“王恂只管漢科,蒙古科的復核歸我,輪不到他多管。”

    復考前一日,帖木兒台偷偷來見塔海。他穿著華麗的皮袍,腰間掛著彎刀,進門就喊“塔海叔,我若考不上,我叔王饒不了你!” 塔海忙讓他坐下,教他 “答題訣竅”“策論里多寫‘草原商路重要’,少提農耕,夾上木牌,保你中選。” 帖木兒台卻不耐煩“寫那麼多干嘛?直接給我標個‘優’不就完了?” 塔海無奈,只能幫他寫了段 “草原商路策” 的草稿,讓他背下來 —— 帖木兒台連蒙古文都寫不熟練,更別說漢文策論了。

    舞弊的準備不止于此。塔海還買通了貢院的門房,讓他在復考當日,把帖木兒台的答卷優先送到考官房,方便巴圖篡改。門房得了十兩銀子,笑著應下“塔海大人放心,保證沒人看見。” 夜色里,塔海看著窗外的貢院,心里既期待又不安 —— 他知道,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復考當日午後,帖木兒台草草寫完答卷,將木牌夾在卷末,按塔海的囑咐,卷角折了個三角痕(便于識別),然後舉手示意 “交卷”。門房果然優先收了他的答卷,用藍布包好,快步送到考官房。

    巴圖早已在房里等候,接過答卷,立刻展開。見卷末夾著木牌,他松了口氣,拿出塔海給的草稿,開始篡改將帖木兒台寫的 “草原商路要通” 改成 “草原商路為南北通衢之基,當以蒙古騎兵護路,漢地糧車隨行”,又把錯漏的蒙古文改成正確的,最後在卷首畫了個極小的狼紋 —— 不仔細看,只會以為是墨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謄錄環節本應 “彌封姓名、謄錄副本”,可巴圖故意不彌封帖木兒台的姓名,直接謄錄篡改後的內容,還把原卷藏了起來,只將謄錄卷交給對讀官。對讀官老李(漢地老吏)發現謄錄卷 “過于通順,與蒙古子弟水平不符”,剛要質疑,塔海就走了進來,手里把玩著狐皮手爐“老李,這是合丹王佷子的答卷,草原的人才,寫得好正常,別多問。” 老李看著塔海的眼神,只能點頭應下,在對讀冊上簽了字。

    其他考生的答卷則按正常流程處理。吳煥的答卷里,詳細寫了 “運河與草原驛路餃接方案”,還畫了簡易路線圖,謄錄官老張看後,忍不住贊道“這才是真本事!” 柳清的答卷圍繞 “商路通需文脈通”,建議 “在商路沿線設書院”,也被標為 “可議”。唯有帖木兒台的謄錄卷,被塔海直接定為 “蒙古科優等”,排在蒙古科第三 —— 既不顯眼,又能確保入選。

    塔海看著篡改後的答卷,滿意地笑了“這樣一來,合丹王滿意,我也能得好處,一舉兩得。” 他沒料到,王恂作為 “雙科復核官”(蕭虎特意安排,因他公正),早已注意到蒙古科答卷的異常 —— 復核範圍本就包括蒙古科,塔海的 “蒙古科歸我管” 只是一廂情願。

    王恂開始復核答卷時,已是復考後的第三日。貢院的復核房里,堆著兩堆答卷漢科與蒙古科,每堆都按 “優、中、可議” 分類。王恂先復核漢科,吳煥、柳清的答卷都符合預期,他在旁批注 “可行”,心里很是欣慰 —— 江南士子果然有真本事。

    輪到蒙古科時,王恂的眉頭漸漸皺起。前兩份答卷雖有瑕疵,卻符合蒙古子弟的水平,可第三份(帖木兒台的)卻格外通順,策論里還引用了漢地《商君書》的句子 —— 他記得復考時,曾見帖木兒台連 “商路” 的漢文都寫錯,怎麼可能引用《商君書》?

    王恂拿起這份答卷,仔細查看。卷首的 “墨點” 引起了他的注意 —— 那墨點邊緣有細微的刻痕,不像自然形成,倒像刻意畫的。他又翻到卷末,發現卷角有三角折痕,與其他蒙古考生的 “自然折痕” 不同,更像是故意做的標記。“不對勁,” 王恂心里暗道,“這份答卷,怕是有問題。”

    他立刻找來謄錄官老張,問“這份答卷的原卷在哪?我要核對。” 老張臉色一變,支支吾吾道“原卷…… 原卷好像丟了,只有謄錄卷。” 王恂察覺不對,又去找對讀官老李“這份答卷對讀時,有沒有發現異常?” 老李猶豫良久,才低聲道“塔海大人讓我別多問,這份答卷…… 是合丹王佷子的。”

    王恂的心沉了下去 —— 他沒想到,主考官竟敢公然舞弊。他拿著謄錄卷,回到自己的案前,反復翻看。忽然,他發現卷中 “草原商路” 的 “路” 字,筆跡與其他字不同,像是後來添改的 —— 篡改的痕跡,終究藏不住。王恂握緊拳頭,心里有了決定“虎榜是選賢的地方,容不得舞弊,必須查清楚!”

    王恂沒有立刻聲張,而是先找耶律楚材商議。耶律楚材听後,手指在案上輕敲“塔海是合丹王的人,貿然揭發,會打草驚蛇。你先找巴圖和門房取證,我去穩住合丹王,別讓他察覺。” 兩人約定耶律楚材以 “商議科場後續” 為由纏住合丹王,王恂則秘密調查。

    王恂先找到門房,門房見他拿著帖木兒台的答卷,嚇得臉色發白。王恂沒有逼他,只是道“蕭將軍最恨舞弊,若你說實話,我可幫你求情;若不說,查出後,你和塔海都得受罰。” 門房權衡良久,終于招認“是塔海大人讓我優先收帖木兒台的答卷,還送了我十兩銀子。” 王恂讓他寫了供詞,按了手印 —— 這是第一份證據。

    接著,王恂去找巴圖。巴圖起初抵死不認,說 “是自己謄錄時不小心改了字”。王恂拿出帖木兒台的草稿(之前從貢院廢紙堆里找到,上面有錯漏),與謄錄卷對比“這草稿是帖木兒台寫的,錯漏百出,謄錄卷卻通順無比,還添了《商君書》的句子 —— 你敢說不是故意篡改?” 巴圖看著草稿,再也無法抵賴,哭著道“是塔海大人逼我的,他說若不照做,就殺了我!” 王恂讓他也寫了供詞,還讓他找出藏起來的原卷 —— 原卷里,果然夾著那塊刻有 “草原” 二字的木牌。

    調查過程中,合丹王的人也察覺到了異常,派人來警告王恂“別多管閑事,草原的事,輪不到漢人插手!” 王恂卻不為所動,對來人道“科場是大元的科場,不是草原的科場,舞弊之事,我必須查到底。” 來人見他態度堅決,只能悻悻離開。

    耶律楚材那邊,也成功纏住了合丹王。他故意與合丹王討論 “草原商路的護路方案”,合丹王興致勃勃,竟忘了關注科場的事。耶律楚材趁機派人給王恂送信“合丹王暫無察覺,速將證據呈給蕭將軍。” 王恂收到信後,整理好供詞、原卷、木牌,直奔白虎殿 —— 他知道,只有蕭虎,能主持公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王恂剛走到白虎殿門口,就被合丹王的親信攔住。親信握著腰間的彎刀,語氣威脅“王狀元,塔海大人是合丹王的人,你若敢告他,合丹王不會放過你!” 王恂卻挺直脊背,手里緊緊攥著證據“我是大元的文狀元,只認公道,不認權貴。若你們攔我,就是違抗蕭將軍的命令。”

    僵持間,耶律楚材趕到。他對著親信道“蕭將軍要見王狀元,你們敢攔?” 親信見耶律楚材來了,不敢再攔,只能讓開道路。耶律楚材對王恂道“別怕,有證據在,蕭將軍會公正處置。” 王恂點頭,跟著耶律楚材走進白虎殿。

    此時,合丹王也得知了消息,急匆匆趕來白虎殿,想 “搶先辯解”。他剛進門,就對蕭虎道“將軍,王恂誣告塔海,定是嫉妒蒙古子弟,想偏袒漢人!” 蕭虎卻沒理他,對王恂道“你說塔海舞弊,證據呢?”

    王恂將供詞、原卷、木牌一一呈上“將軍請看,這是門房和巴圖的供詞,承認塔海讓他們優先傳遞、篡改答卷;這是原卷,里面夾著合丹王給的木牌,作為標記;這是謄錄卷與草稿的對比,篡改痕跡明顯。” 蕭虎拿起木牌,指尖摩挲著 “草原” 二字,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合丹王還想狡辯“這木牌不是我的,是塔海自己弄的!帖木兒台是真有本事,才考得好!” 王恂立刻道“將軍,可傳帖木兒台來對質,讓他當場寫‘南北商路如何通’的策論,便知真假。” 合丹王臉色一變 —— 他知道帖木兒台的水平,根本寫不出像樣的策論,只能閉口不言。

    蕭虎看著合丹王,聲音冰冷“合丹王,科場是選賢的地方,不是你徇私的地方。你若再插手,休怪我不客氣。” 合丹王不敢再說話,只能站在一旁,心里又氣又怕 —— 他沒想到,王恂竟真的拿到了證據。

    蕭虎仔細查看每一份證據,眉頭越皺越緊。他先看了門房的供詞,上面詳細寫了 “優先收卷、十兩銀子” 的細節,按手印的地方還帶著墨漬 —— 顯然是倉促間按的,可信度高;再看巴圖的供詞,里面寫了 “篡改策論、畫狼紋” 的過程,與原卷上的痕跡完全吻合;最後拿起原卷與草稿對比,帖木兒台的草稿錯漏連篇,原卷卻通順流暢,甚至有超出他水平的引經據典,舞弊事實一目了然。

    “塔海可知罪?” 蕭虎的聲音在白虎殿回蕩,帶著威嚴的壓迫感。殿外的虎衛營士兵听到聲音,都握緊了長戟 —— 他們知道,將軍動怒了。

    耶律楚材躬身道“塔海身為主考官,公然舞弊,不僅辜負朝廷信任,還會讓江南士子失望,動搖民心。若不嚴懲,以後科場再無公平可言。” 王恂也道“將軍,虎榜是大元的臉面,容不得鼠輩玷污。若放過塔海,江南士子會覺得中都的科舉只是擺設,再也不會來應考了。”

    蕭虎點了點頭,對李默道“傳塔海、帖木兒台來白虎殿,當眾對質。” 李默應聲而去,心里暗道“將軍這是要借此事立威,既整頓科場,又敲打合丹王,一舉兩得。” 他跟著蕭虎多年,最懂蕭虎的權謀 —— 嚴懲塔海,不僅是為了公平,更是為了鞏固雙廷共治的根基,讓漢臣和江南士子相信,大元的科舉是真的 “選賢任能”。

    合丹王站在一旁,看著蕭虎的臉色,心里漸漸沒了底。他想為塔海求情,卻又怕觸怒蕭虎,只能在心里祈禱 “塔海別把自己供出來”。可他心里清楚,證據確鑿,塔海怕是難逃一死。

    蕭虎在白虎殿踱步,心里自有盤算。當前大元剛吸納江南士子,若科場舞弊不懲,會讓江南百姓覺得 “元人只護自己人”,之前的龍虎榜、雙廷共治都會淪為笑柄;而塔海是合丹王的人,嚴懲塔海,也能敲打合丹王 —— 近期合丹王在草原有些驕縱,多次推脫助耕任務,正好借此事讓他收斂。

    “將軍,” 耶律楚材看出了蕭虎的心思,低聲道,“處置塔海時,需‘公開公正’,讓百姓都看到,大元科場無特權,這樣才能安江南士子的心。” 蕭虎點頭“我意已決,斬塔海,廢帖木兒台的考生資格,公示證據,以儆效尤。”

    他還想到了後續的科場整頓“讓王恂牽頭,修訂《科場規條》,完善彌封謄錄制度,以後考官需‘雙廷各半’,蒙古考官與漢考官互相監督,避免再出舞弊之事。” 這既能讓王恂發揮公正的優勢,又能體現 “雙廷共治”,一舉兩得。

    李默回來稟報“塔海和帖木兒台已帶到,就在殿外。” 蕭虎道“傳他們進來。” 塔海走進殿,見證據都擺在案上,立刻跪了下來,哭著道“將軍饒命!是合丹王逼我的,我不敢不從啊!” 合丹王一听,急道“你胡說!我什麼時候逼你了?” 兩人當場爭執起來,殿內一片混亂。

    蕭虎拍了拍案,聲音陡然提高“夠了!塔海,你身為考官,貪贓枉法,不管是誰逼你,都罪該萬死;合丹王,你縱容佷子舞弊,若再插手科場,我定不輕饒!” 合丹王嚇得一哆嗦,再也不敢說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蕭虎決定在白虎殿外公開處置,讓百姓和考生都看到 “科場無特權”。消息傳開,中都的百姓、貢院的考生都涌到白虎殿外,圍得水泄不通。張老漢帶著熱茶,擠在人群前“听說塔海舞弊,蕭將軍要嚴懲,咱們得看看,大元是不是真的公平。”

    塔海和帖木兒台被押到殿外的高台上,證據被一一展示木牌、供詞、原卷與草稿的對比。耶律楚材站在高台上,向百姓宣讀舞弊事實“塔海收受賄賂,篡改答卷;帖木兒台憑借貴族身份,妄圖蒙混過關 —— 此等行為,玷污虎榜,動搖國本!”

    百姓們听後,紛紛議論“原來蒙古貴族也會舞弊,還好被王狀元查出來了!” “蕭將軍若不嚴懲,以後誰還敢來中都應考?” 江南士子們也松了口氣,吳煥對柳清道“看來中都的科舉,真的講公平。”

    蕭虎站在高台上,聲音傳遍廣場“虎榜求賢,為的是治世安邦,容不得鼠輩徇私舞弊!塔海身為主考官,知法犯法,斬立決;帖木兒台濫用特權,廢除考生資格,永不得應考!” 虎衛營士兵齊聲應諾,將塔海押到刑場 —— 片刻後,斬刑完成,刑官拿著塔海的首級稟報“斬訖!”

    合丹王站在人群後,看著這一幕,臉色慘白 —— 他知道,蕭虎這是在警告他,以後再不敢輕易干預科場。帖木兒台則嚇得癱在地上,嘴里喃喃道“我再也不敢了……”

    處置完畢,蕭虎對百姓道“以後科場,無論蒙古人還是漢人,若有舞弊,一律嚴懲不貸!大元的虎榜,只認真本事,不認特權!” 百姓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張老漢的熱茶灑了都沒察覺,嘴里喊著“蕭將軍聖明!”

    處置塔海的次日,蕭虎下旨由王恂牽頭,修訂《科場規條》,新增 “考官雙廷互監”“彌封謄錄全程記錄”“舞弊連坐” 三條新規 —— 蒙古考官與漢考官各佔一半,互相監督;謄錄、對讀需全程記錄,每一步都要有兩人以上簽字;若考官舞弊,其舉薦人也要受罰。

    王恂接到旨意後,立刻著手修訂。他邀請耶律楚材、周顯、帖木兒(草原總管)共同商議,確保新規 “兼顧雙廷,不偏不倚”。比如 “考官雙廷互監”,規定蒙古考官負責蒙古科的初評,漢考官負責復核,反之亦然;“彌封謄錄” 則要求原卷與謄錄卷都加蓋雙廷印章,防止篡改。

    江南士子們得知後,都安心備考。吳煥將《江南水利圖》重新整理,準備在下次考試中獻上;柳清則開始撰寫 “江南書院計劃”,想為南北文脈通做貢獻。張景明的書坊里,《科場規條》的抄本賣得脫銷,江南來的商人買了幾十份,說要 “帶回江南,讓更多士子知道中都的科舉公平”。

    合丹王經此一事,也收斂了許多。他不再干預科場,還主動讓草原千戶配合江南助耕 —— 他知道,蕭虎的威嚴不可違,再鬧事,只會自取其辱。帖木兒台則被合丹王帶回草原,罰他去牧群里當牧民,“好好學學什麼是規矩”。

    至元四十四年秋末,修訂後的《科場規條》正式頒布,貼在中都的大街小巷。王恂站在朱雀街的公告欄前,看著規條上的 “雙廷互監、公平取士”,心里很是欣慰 —— 他知道,這次懲弊,不僅清肅了科場,更鞏固了大元的民心,為雙廷共治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冬日的中都,雖寒冷卻充滿希望。江南士子們在貢院旁的客棧里埋頭苦讀,蒙古子弟也開始認真備考,沒人再敢提 “特權” 二字。白虎殿外的高台上,塔海的首級曾擺放一日,如今已換成《科場規條》的石刻 —— 這石刻像一座警鐘,提醒著每一個來中都的人大元的虎榜,只認真才,不認權貴;大元的治世,只講公平,不講特權。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953章 科場懲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953章 科場懲弊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