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941章 科條新定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941章 科條新定

    941 章科條新定(至元四十四年秋的科舉改制)(至元四十四年秋?大都崇文館與貢院)

    崇文館的窗紙被秋風卷得作響,耶律楚材與周顯圍著案上的《至元科舉舊例》爭執已近半日。舊例中 “蒙古科試騎射、漢科試經義” 的分野,被蕭虎的手諭劃上朱圈“需增互考之目,使士子知雙廷之制。” 耶律楚材用狼毫蘸松煙墨,在 “蒙古科” 下添 “漢詩一首”,又在 “漢科” 旁注 “《大扎撒》條議三則”—— 這兩行字剛落下,就被周顯按住筆桿。

    “蒙古士子連漢文都認不全,怎會作詩?” 周顯指著案上的蒙古文《論語》譯本,“去年秋試,有個蒙古千戶之子把‘仁’字認成‘人’,鬧了笑話。” 耶律楚材卻道“蕭將軍要的不是好詩,是讓他們知道‘漢家文墨非蠻夷之學’。” 兩人的爭執引來了郭守敬,他取過算籌在紙上排算“可設‘初學詩題’,限五言四句,如‘秋風吹塞草’之類,既易下筆,又合時令。”

    最終定稿的《科條》初稿,蒙古科 “騎射、蒙古文策論、漢詩” 三科並重,漢科 “經義、策論、《大扎撒》條議” 各佔三成。耶律楚材在稿末添了行小字“蒙古科漢詩不合格者,降騎射等第;漢科《大扎撒》不通者,經義再好亦不取。” 這行 “互牽之條”,成了平衡雙方的關鍵。

    北館的議事氈房里,合丹王把《科條》初稿摔在馬奶酒壇上,酒液濺濕了 “漢詩” 二字。“咱們的子弟是要打仗的,不是要當戲子!” 他扯著腰間的彎刀,刀刃映著帳外的夕陽,“當年太祖靠馬刀得天下,如今要靠寫詩?” 帖木兒雖覺得 “添漢詩太苛”,卻也不敢公然違逆蕭虎,只能迂回“不如請將軍放寬標準,‘能寫四句即可,不論平仄’。”

    阿古拉(左廷戶籍主事,曾反對戶籍用紙冊)帶著三名蒙古士子來 “請願”,士子們捧著祖傳的狼牙箭“我們只會拉弓,不會握筆。” 蕭虎在白虎殿召見他們時,特意讓周顯當場寫了首《塞上行》“風吹草低見牛羊,弓滿弦鳴射天狼”,讓通事譯成蒙古語。“這首詩里有你們的草原,也有你們的刀箭,” 蕭虎道,“學寫詩,不是丟了騎射,是讓漢人知道,你們不只會打仗。”

    合丹王仍不服,私下對那顏們道“等考試時,咱們多派騎射好的子弟,就算漢詩差,也能靠騎射取中。” 這話被李默的密探听去,記在《輿情冊》上,末尾注“蒙古那顏雖抵制,卻已默認科條,只圖鑽空子。”

    周顯在崇文館召集漢臣議事,案上擺著《大扎撒》的漢文譯本,“殺人者賠九牛”“偷盜者斷指” 等條款被紅筆圈出。“讓漢家子弟考這個,” 盧景裕皺著眉,“江南士子會說咱們‘以蠻法屈儒士’。” 趙謙卻道“去年科舉,有個漢臣不懂蒙古律法,判錯了軍戶案,差點引發兵變 ——《大扎撒》是治世之法,不是蠻法。”

    爭議最烈的是 “條議” 標準周顯主張 “需引漢律比附,顯制衡之意”,比如解釋 “殺人賠牛” 時,要提 “漢法處斬,各有其理”;盧景裕則怕 “引漢律會觸怒蒙古那顏”。最終蕭虎拍板“條議只問‘是否懂其要義’,不問‘是否認同’—— 懂了,才能跟左廷打交道。” 這話讓漢臣們松了口氣,周顯立刻讓人編《大扎撒淺釋》,每條款後附 “適用場景”,比如 “牧民爭畜用此條,漢民爭田不用”,避免士子誤解。

    江南遷來的書生吳夢祥(曾反對元人科舉),偷偷在《淺釋》上批注 “此乃權宜之學”,卻被兒子盧明遠(周顯門生)看見,悄悄涂去“先生說,不懂這些,連官都做不了,何談經世濟民?” 父子間的沉默,藏著漢人士子的無奈與妥協。

    工部作坊里,工匠趙德海(曾鑄白虎殿銅首)正帶著徒弟鍛打虎形腰牌。腰牌用純銅打造,長三寸,寬兩寸,正面刻簡化虎首(無爪無牙,顯平和之意),背面刻 “至元四十四年秋闈” 及編號 —— 這是蕭虎特意交代的,“別刻太凶,士子不是敵人”。

    腰牌的防偽設計藏在細節里虎首的胡須是七根細刻線(蒙古人崇七),虎身的紋路是 “回” 字紋(漢地紋樣),合在一起是 “七回紋”,只有工部的驗牌官知道。趙德海的徒弟狗剩問“為什麼不刻狼紋?左廷的人會不高興吧?” 趙德海敲他腦袋“將軍說,考場里不分狼虎,只分考生 —— 刻狼紋,漢人士子又該鬧了。”

    第一批腰牌鑄成時,蕭虎親自查驗。他拿起一塊,用指甲刮虎首的胡須“線再刻深半分,不然容易磨平。” 又讓人在腰牌邊緣刻上極小的 “戶” 字(漢科)或 “軍” 字(蒙古科),“暗處區分,明處統一”—— 既照顧雙方的身份認同,又維持考場的整體規制。

    大都貢院旁的客棧里,蒙古士子阿古拉(帖木兒佷子)正對著《漢詩初學》皺眉。他用蒙古文標注漢字讀音“秋” 讀 “qiou”,“風” 讀 “feng”,寫一首四句詩,擦了又改,紙簍里堆滿了廢稿。通事(翻譯)勸他“將軍說‘能寫即可’,不用太講究。” 阿古拉卻搖頭“我是帖木兒的佷子,不能寫得太丑,丟蒙古人的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隔壁房間,漢人書生盧明遠(盧景裕之子)正捧著《大扎撒淺釋》苦讀。他把 “賠九牛” 記成 “牛九頭,抵人命,草原之制”,又在旁注 “漢法斬,因漢地無多牛”—— 這樣既懂了條款,又不違漢儒的 “殺人償命” 觀。有次阿古拉來借墨,看見他的注,忍不住問“你們漢人真覺得殺人該斬?” 盧明遠道“你們草原人丟了馬會心疼,我們漢人丟了親人更心疼 —— 道理是一樣的。”

    客棧老板是江南遷來的,見蒙漢士子互相請教,偷偷在灶上多炖了鍋羊肉湯“不管是哪科的,考上了都是大都的官,得讓他們吃好。” 湯香混著墨香,在客棧里飄了整月。

    貢院的考棚外,周顯與阿古拉(左廷派來的監考官)核定《考場規條》。最棘手的是 “搜檢”蒙古士子怕搜走隨身的狼牙符(護身符),漢士子怕搜走夾帶的《論語》小抄。周顯提出 “分搜”蒙古士子由蒙古兵搜檢,只查兵器,不踫狼牙符;漢士子由漢兵搜檢,只查紙墨,不搜衣襟(漢儒重衣冠整潔)。

    “考生需佩腰牌入場,對號入座,” 阿古拉指著考棚的編號,“蒙古科的棚外插狼旗,漢科插虎旗 —— 別讓他們走錯。” 周顯卻堅持 “旗色統一”,“都用青色旗,只在棚內貼小標識”—— 他怕旗色分野太明,又引爭執。最終蕭虎裁定“棚外統一掛‘秋闈’燈籠,棚內用蒙古文、漢文各寫編號,腰牌背面的‘戶’‘軍’字對應入座。”

    考前三日,虎衛營士兵開始清場,把貢院周圍的客棧都查了遍。有個蒙古士子想把《漢詩初學》藏在馬鞍里,被士兵搜出,按規 “取消考試資格”。阿古拉想求情,蕭虎道“規矩是給所有人定的,蒙古人也不能例外。” 這話讓考場的氣氛瞬間嚴肅起來。

    秋闈首日,貢院的銅鐘敲過五更。蒙古士子們穿著窄袖騎射服,佩腰牌魚貫而入,阿古拉在考棚里坐下,看到漢詩題 “塞上行”,忽然想起蕭虎念過的 “弓滿弦鳴射天狼”,便用生硬的漢文寫道“馬跑草上飛,箭射天上狼,漢人知我勇,共守大元疆。” 雖平仄不通,卻也算扣題。

    漢科的《大扎撒》條議題是 “牧民爭畜,該用何條?” 盧明遠寫道“《大扎撒》雲‘爭畜者,先佔者得,後爭者罰’,然漢地無畜爭,若遇田爭,當用漢律‘經界法’—— 雙法並行,方合大都之治。” 閱卷官耶律楚材看後,在旁批 “懂制衡,可取”。

    最意外的是蒙古科的策論題 “如何治漢地”,有個叫巴圖的士子寫道“漢人愛田,別搶他們的田;漢人愛書,讓他們讀書 —— 他們不反,咱們就不用打仗。” 雖直白,卻被蕭虎看見,笑道“這孩子比合丹王懂治世。”

    閱卷房里,蒙古考官與漢考官分成兩列。蒙古科的漢詩卷,蒙古考官多給 “合格”,漢考官卻嚴格些,有份 “馬跑草上飛” 的卷子,蒙古考官給 “中上”,漢考官只給 “合格”。“這詩連韻都不押,怎麼中上?” 周顯拍著卷子,“咱們不能因為是蒙古人,就降低標準。” 帖木兒反駁“他們能寫出四句,已經不容易了,難道要跟漢士子比文采?”

    漢科的《大扎撒》卷也有爭執有個漢士子寫道 “《大扎撒》過苛,當廢”,蒙古考官主張 “黜落”,漢考官卻道 “條議只問懂不懂,不問贊不贊同”。耶律楚材最終定調“蒙古科漢詩,‘合格’即取,不苛求文采;漢科《大扎撒》,只要能準確釋義,即使有異議,亦不黜落。” 這是既給蒙古士子台階,又護漢士子的言論權。

    蕭虎抽查卷子時,特意看了巴圖與盧明遠的卷,對耶律楚材道“把巴圖的卷給合丹王看,把盧明遠的卷給周顯看 —— 讓他們知道,士子比他們懂分寸。”

    放榜那日,貢院外的 “秋闈” 燈籠還沒摘。榜單分左右兩欄左欄是蒙古科,榜首巴圖(寫 “別搶漢人的田” 的士子),授 “兵部主事”;右欄是漢科,榜首盧明遠,授 “戶部主事”。兩人都佩著虎形腰牌(狀元腰牌鍍銀,以示區別),在丹墀下叩首謝恩。

    合丹王看著巴圖的名字,臉色終于緩和 —— 巴圖是他的遠親,卻沒靠關系,是真考中的。周顯握著盧明遠的手,低聲道“記住,戶部管糧,兵部管兵,你們得互相幫襯。” 蕭虎在御座上道“蒙古科狀元去兵部,懂漢地的蒙古人能管漢兵;漢科狀元去戶部,懂蒙古法的漢人能管蒙古糧 —— 這才是《科條》的真意。”

    榜單旁貼著涼棚,供百姓觀看。有個漢人老者指著巴圖的詩,對蒙古牧民道“這孩子懂咱們,是好官。” 牧民們笑著點頭,又指著盧明遠的條議“這書生懂咱們的法,也是好官。” 涼棚下的議論,比朝堂上的爭執更實在。

    放榜後,蕭虎在白虎殿與耶律楚材對坐,案上擺著新科進士的名冊。“蒙古科加漢詩,是讓他們學漢人的‘文治’;漢科加《大扎撒》,是讓他們學蒙古人的‘武備’,” 蕭虎道,“將來這些人做官,左廷的懂漢法,右廷的懂蒙古法,就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各說各的理。”

    耶律楚材補充“《虎榜科條》不是要消弭差異,是要讓差異變成‘互補’。蒙古人善騎射,漢人善文治,合在一起才是大都的根基。” 他指著名冊上的巴圖與盧明遠“這兩個孩子,一個懂‘不搶田’,一個懂‘雙法並行’,將來會是你的好幫手。”

    秋風吹進殿內,吹動案上的科條草稿,上面的 “漢詩”“《大扎撒》” 字樣在陽光下泛著光。蕭虎忽然道“明年春闈,再添‘策論互考’—— 蒙古科考‘漢地農桑’,漢科考‘草原牧政’。” 耶律楚材點頭“一步一步來,總會讓他們知道,大都的官,得懂兩邊的事。”

    貢院外的虎形腰牌還沒收回,掛在廊下,風吹過,發出輕微的踫撞聲。這些銅質的小牌子,記著至元四十四年秋的科舉改制,也記著一座都城在差異中尋找平衡的開始 —— 科舉不是選官的終點,是讓不同族群的人,在同一套規則里,慢慢走向 “共守大元疆” 的。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941章 科條新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941章 科條新定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