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917章 勛貴怨言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917章 勛貴怨言

    917 章勛貴怨言(至元四十四年正月的權力平衡)(至元四十四年正月?大都白虎殿側廳)

    正月的軍議上,帖木兒的狼毫筆在案上劃出刺耳的聲響。他盯著戶部呈上的官員名冊,新科漢人秀才佔了半數,連負責燕雲賦稅的主事都換了個涿州儒生。“蕭將軍,” 他猛地起身,甲葉踫撞聲打斷了議事,“蒙古子弟在沙場流血,卻讓南人坐享官位 —— 這大都的椅子,難道要讓給漢人?”

    帳內的蒙古將官紛紛附和。千戶阿古拉拍著案幾道“我叔父在襄陽戰死,他兒子想當個百戶都難,那涿州儒生憑什麼管我們的糧草?” 歸義營的將領低著頭,不敢接話 —— 他們知道,這話是沖著 “漢臣坐大” 來的,而他們這些原南宋兵,恰是蒙古勛貴眼中的 “南人幫凶”。

    蕭虎指尖敲著虎紋案幾,等帳內安靜下來才開口“科舉取士,取的是會算帳、能寫文書的人。你們誰能把燕雲的田畝賬算清楚?” 帖木兒語塞 —— 蒙古勛貴多善騎射,卻對錢糧文書一竅不通。蕭虎放緩語氣“但你們的功勞,本將軍沒忘。” 這話讓帳內的火氣消了些,卻沒徹底散去。

    軍議後,帖木兒把阿古拉等十余名蒙古將官請到自己的府邸。府邸是新修的,用的是汴梁拆來的楠木,院里卻搭著草原樣式的氈帳,火盆里燒著漠北的羊糞,煙氣嗆得人睜不開眼。“蕭將軍是想讓漢人騎在咱們頭上,” 帖木兒灌了口馬奶酒,酒液順著胡須滴在錦墊上,“當年在和林,誰不說咱們蒙古鐵騎天下第一?如今倒要學南人跪坐寫文章!”

    阿古拉掏出塊羊皮,上面用炭筆寫著漢臣的名字,每個名字旁都畫著刀“這幾個南人最可恨,在戶部說咱們的軍餉‘浪費糧草’,還說要削減騎兵 —— 他們懂什麼叫馬背上的天下嗎?” 將領們七嘴八舌地罵著,有人提議闖進科舉考場,把那些秀才拖出來打一頓,被帖木兒攔住“蕭將軍的脾氣你們知道,硬來只會吃虧。”

    最後議定,由帖木兒出面,向忽必烈遞奏折,請求 “限制漢人官階,蒙古子弟優先授職”。帖木兒在奏折末尾加了句“若朝廷不允,恐軍心生變。” 他知道,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但為了蒙古勛貴的利益,必須賭一把。

    帖木兒串聯的消息,很快通過茶館的店小二(白虎堂的密探)傳到周顯耳中。周顯正在核對新科秀才的授職名單,看到 “張硯(易州張氏子弟,授燕雲稅科主事)” 的名字,眉頭緊鎖 —— 這人正是帖木兒點名罵的 “涿州儒生”(實為易州人,帖木兒記混了籍貫)。

    “將軍,” 周顯把密報呈給蕭虎,“蒙古勛貴要動真格的了。他們不僅不滿科舉,還想收回歸義營的兵權。” 蕭虎翻著密報,上面記著帖木兒府邸的聚會時間、參與人數,連氈帳里燒了多少羊糞都寫得清清楚楚。“他們怕的不是張硯,是怕漢人摸清了他們的家底。” 蕭虎冷笑 —— 蒙古勛貴的封地稅賦向來混亂,漢臣主政後,查出來不少中飽私囊的貓膩。

    周顯提議“不如讓新科秀才先避避,給蒙古子弟騰幾個閑職?” 蕭虎搖頭“避了這次,下次他們還會要更多。得給他們點甜頭,再敲敲警鐘。” 他提筆在密報上圈出 “燕雲十城” 四字,周顯頓時明白了 —— 這是要用土地安撫。

    蕭虎召帖木兒單獨到白虎堂時,案上擺著兩份文書一份是忽必烈駁回 “限制漢人官階” 的朱批(“科舉乃取才之道,不分南北”),另一份是燕雲十城的輿圖,用紅筆圈出了最富庶的州縣。“大汗的意思,你看清楚了。” 蕭虎把朱批推過去,帖木兒的臉漲成了豬肝色 —— 他沒想到忽必烈會直接駁回。

    “但你的難處,我也懂。” 蕭虎又推過輿圖,“這十城的食邑,賜給你和有功的蒙古將官。賦稅的三成歸你們,七成上交 —— 比草原的封地富庶吧?” 帖木兒盯著輿圖上的 “幽州”“涿州”,這些都是燕雲最肥的地方,比他在漠北的草場強十倍。他咽了口唾沫“將軍真舍得?”

    “舍不得也得舍,” 蕭虎靠在椅背上,“但有一條,食邑的文書由戶部管,賬本由新科秀才記 —— 你們可以拿錢,卻不能瞎折騰。” 這話像根刺,扎得帖木兒不舒服,卻又拒絕不了 —— 三成賦稅,足夠讓蒙古勛貴們閉嘴了。

    周顯帶著戶部吏員去丈量十城土地時,特意讓張硯隨行。“帖木兒他們只認銀子,不認田畝,” 周顯對張硯道,“你把好賬,每畝地的收成、賦稅都記清楚,少一分都要追回來。” 張硯捧著算盤,指尖有些抖 —— 他知道,自己記的不是賬,是漢臣在大都的立足之本。

    丈量到涿州時,帖木兒的弟弟別里古台帶著蒙古兵攔路“這片地是我哥的,輪不到南人指手畫腳!” 張硯沒退縮,掏出蕭虎的令牌“食邑文書上寫得明白,戶部有監督權。” 別里古台想動手,被隨後趕來的帖木兒喝止 —— 他剛得了食邑的好處,不想鬧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晚上,張硯在客棧核對賬目,發現別里古台偷偷圈了片水塘當私產,沒算入公賬。他連夜稟報周顯,周顯卻讓他 “先記著,別聲張”。“這是將軍留的後手,” 周顯道,“蒙古人貪小利,總會露馬腳,到時候才能拿捏他們。” 張硯恍然大悟 —— 這食邑,既是糖,也是繩。

    孟珙听說蒙古勛貴得了十城食邑,心里咯 一下。他在歸義營的營房里來回踱步,帳外的士兵正在擦拭兵器,甲葉上的白虎紋被月光照得發亮。“將軍,” 副將王慶(非戰死的王慶,是同名的降兵)進來,“蒙古兵在營外炫耀新得的綢緞,說‘這些都是南人的孝敬’。”

    孟珙望著牆上的地圖,江南還在打仗,歸義營是蕭虎制衡蒙古兵的棋子,可一旦蒙古勛貴滿足了,這枚棋子會不會被丟棄?“咱們得立更大的功,” 他對王慶道,“讓將軍覺得,咱們比十城食邑更有用。” 他連夜寫了份《江南攻略》,提出 “先取常州,斷臨安左臂” 的計策 —— 這是歸義營的自保之道。

    消息傳到蕭虎耳中,他在《江南攻略》上批了個 “準”。周顯道“孟珙倒是機靈。” 蕭虎笑道“他怕蒙古人,我怕他們不怕 —— 有危機感,才好用。”

    盧景裕看著蒙古勛貴領走食邑文書,對兒子盧明遠道“蕭將軍這手‘分而治之’,比金人高明。” 盧明遠正在崇文館整理史料,剛看到金代 “猛安謀克” 圈佔漢人土地的記載。“那我們要不要也求塊食邑?” 他問。盧景裕搖頭“蒙古人要的是錢,咱們要的是權 —— 讓子弟好好在科舉里混,將來比食邑管用。”

    他讓人給張硯送了盒涿州的硯台(張硯雖為易州人,卻愛涿州石),附了張紙條“賬本要清,骨頭要硬。” 張硯收到後,把硯台擺在案頭 —— 他知道,這是燕雲士族在給漢臣撐腰。

    士族們私下議論,說蕭虎把燕雲當成了棋盤,蒙古勛貴是 “卒”,漢臣是 “車”,而他們這些士族,是等著當 “帥” 的 —— 只要熬到蒙古勛貴們耽于享樂,天下終究是讀書人的。

    忽必烈收到帖木兒的謝恩折(感謝賜食邑)和蕭虎的密報(說明制衡之術),在兩份文書上都畫了圈。耶律楚材在旁道“蕭將軍這是把燕雲變成了磨石,既磨蒙古人的驕氣,也磨漢人的銳氣。” 忽必烈望著窗外的雪“磨好了,就是好刀;磨不好,就是亂麻。”

    他讓人給蕭虎送了柄玉如意,玉上刻著 “鎮” 字。“告訴蕭虎,” 忽必烈對使者道,“燕雲的事,他說了算,但不能讓血濺到大都的宮牆上。” 這是默許,也是警告 —— 可以制衡,不能內斗。

    使者回程時,阿里不哥的人在半路攔截,想搶走玉如意,被怯薛軍擊退。消息傳到大都,蕭虎把玉如意擺在白虎堂的案上,對帖木兒道“大汗盯著這兒呢,誰都別想胡來。” 帖木兒看著玉如意上的 “鎮” 字,忽然覺得那十城食邑,吃得並不安穩。

    張硯在稅科的公文里,特意加了份《燕雲食邑考》,詳細列出蒙古勛貴的封地收入,與漢臣的俸祿做對比,結論是 “勛貴收入已超漢臣十倍,無需再增”。這份公文被送到忽必烈案前,阿里不哥的人想借機攻擊蕭虎 “厚蒙古薄漢人”,卻被數據堵得啞口無言。

    另一位新科秀才李泰,在崇文館寫了篇《馬政論》,說 “蒙古騎兵雖勇,需漢地糧草供養,二者相輔相成”。文章被貼在館外,蒙古兵看了雖氣,卻駁不倒 —— 他們的戰馬,確實吃著江南運來的豆餅。

    這些秀才們沒拿刀槍,卻用筆墨築起了防線。帖木兒听說後,把阿古拉罵了一頓“看看人家,不動手就能讓咱們沒話說。再鬧事,就是自討沒趣!” 蒙古勛貴的怨氣,漸漸被賬本和文章壓了下去。

    正月末的祭灶節,蕭虎在白虎殿設宴,蒙古將官和漢臣分坐左右。帖木兒喝得酩酊大醉,拉著張硯的手喊 “兄弟”,張硯僵硬地笑著,手里的酒杯卻捏得發白。孟珙看著這一幕,忽然覺得歸義營的甲冑,比兩邊的酒杯都沉。

    宴後,周顯向蕭虎稟報“十城食邑的賦稅,蒙古人多報了三成,已讓張硯記在賬上。” 蕭虎點頭“讓他們先得意半年。” 他望著殿外的燈籠,光影里仿佛有無數棋子在動 —— 蒙古勛貴、漢臣、士族、歸義營,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棋手,卻不知棋盤早被他擺好了。

    帖木兒回到府邸,看著輿圖上的十城,忽然覺得哪里不對勁。這些城的城牆,都是漢人工匠修的;城里的百姓,只認漢人的文書;連收稅的賬本,都捏在南人手里。他猛地一拍案幾 —— 這食邑,看著是肥肉,嚼起來卻硌牙。

    而張硯在稅科的燈下,把 “別里古台私佔水塘” 的賬頁折了個角。他知道,總有一天,這頁紙會派上用場。大都的權力平衡,就像這正月的冰面,看似結實,底下卻暗流涌動 —— 誰也不知道,春天來臨時,會先裂開哪道縫。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917章 勛貴怨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917章 勛貴怨言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