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903章 燕雲歸心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903章 燕雲歸心

    903 章燕雲歸心(士族的觀望與投誠)(至元四十三年秋?中都舊址)

    中都重建的消息傳到燕雲十六州,士族們在祠堂里的爭論比冬日的寒風更烈。以範陽盧氏(唐代以來的望族,金代仕宦者眾)為首的 “投誠派”,已命人丈量祖地,準備獻給新朝;以易州張氏(世代隱居,不仕金元)為首的 “觀望派”,把族中子弟送到鄉下避禍,只留老弱在城中等候風向;還有以雲州趙氏(北宋舊臣後裔,對蒙古素有敵意)為首的 “抵觸派”,暗中聯絡漠北殘部,盼著能阻止大都建成。

    盧氏宗主盧景裕在族會上,將祖傳的青銅爵(唐代禮部尚書盧照鄰所用)重重放在案上“金亡時,我族因拒降被屠三成,難道還要重蹈覆轍?” 族中長老盧仲禮反駁“獻地易,保宗難。新朝若要我族子弟剃發易服,如何是好?” 盧景裕取出蕭虎派密使送來的信,上面寫著 “保留士族衣冠,許其參與大都營造”—— 這是他決心投誠的底牌。

    張氏祠堂里,族長張夢卿正對著《金史》發呆。書頁上圈著金世宗 “以漢治漢” 的記載,旁邊是兒子張硯從大都帶回的消息“蕭將軍讓人修復金代的孔廟,說‘文脈不斷,國祚可延’。” 張夢卿指尖在 “孔廟” 二字上停頓 —— 他最在意的,是祖宗傳下的詩書能否保住。

    盧景裕獻地的文書,用的是祖傳的桑皮紙,蓋著唐代傳下的 “範陽盧氏” 玉印,連封泥都用了特制的朱砂(摻了金粉,以示鄭重)。文書上寫“願獻盧氏在中都周邊良田三千畝、宅院二十所,助建大都宮室,只求保全宗祠,免族中子弟徭役。” 送文書的家僕盧忠,背著個紫檀木匣,里面是盧氏收藏的《蘭亭序》摹本(傳為褚遂良手筆),這是給蕭虎的私禮。

    蕭虎在中都臨時行轅接見盧忠,展開文書時,周顯在旁低聲道“盧氏有門生故吏百余人,遍布燕雲,收下他們的地,等于收了半個燕雲的人心。” 蕭虎卻指著文書末尾的 “免徭役” 三字“改成‘徭役減半’,再加一條 —— 盧氏需出二十名子弟,參與大都典籍整理。” 他要的不僅是土地,是讓士族深度卷入新朝事務,斷了退路。

    盧忠帶回回復時,盧景裕正在祠堂祭祖。听到 “徭役減半”,族中有人不滿,盧景裕卻盯著 “典籍整理” 四字笑了“能讓子弟接觸新朝的文書檔案,這才是長遠之計。” 他讓人取來族中珍藏的金代《營造法式》(比南宋李誡版更詳備),讓盧忠再送一趟 —— 這是投名狀,也是展示盧氏的價值。

    耶律楚材隨忽必烈的巡幸隊伍抵達中都時,正趕上工匠準備拆除金代宮城的殘牆(僅存西牆三段,高丈余)。他當即讓人攔住“這牆不能拆!” 郭守敬不解“蕭將軍令,舊牆礙事,需拓建新宮。” 耶律楚材指著牆基的銘文(金章宗泰和年間所刻)“金代在此定都六十載,這牆是燕雲百姓的‘念想牆’,留著它,比拆了建新牆更能安人心。”

    他連夜求見蕭虎,帳內的炭火燒得正旺,耶律楚材卻捧著一杯冷茶“將軍可知,燕雲百姓稱這牆為‘金湯’?金亡後,多少人靠著牆根躲過兵禍。保留它,等于告訴百姓,新朝不是要抹去舊跡,是要承繼天命。” 蕭虎讓親兵取來大都的規劃圖“留牆可以,但新宮的軸線要改,會多耗三月工期。” 耶律楚材道“三月換燕雲百年安定,值得。”

    次日,蕭虎讓人在殘牆旁立碑,碑上刻 “金代宮牆遺址”,又命工匠用青石加固牆基。盧景裕聞訊,特意帶著族中老人來看,老人們摸著牆磚上的彈痕(蒙古滅金時留下的),忽然對著殘牆拜了三拜 —— 他們拜的不是金朝,是耶律楚材保住的那份 “念想”。

    張夢卿派兒子張硯帶著《金代燕雲輿圖》(張家祖傳,標注了山川、關隘、士族分布)前往中都,名義上是 “獻圖助建”,實則想摸清蕭虎對士族的真實態度。張硯在驛館住了三日,蕭虎只讓周顯接待,不談輿圖,只問 “易州的書院還開著嗎?”“張氏子弟中,有多少能寫會算?”

    張硯回稟父親“周顯說,大都要建‘崇文館’,請燕雲士族推薦學子。還說,蕭將軍要修《燕雲志》,缺熟悉地方掌故的人。” 張夢卿看著輿圖上用朱砂標紅的張氏祖地,忽然道“把城東的那片果園獻了吧,就說‘為崇文館植書案之材’。” 他沒獻核心祖地,卻用果園傳遞了 “願合作” 的信號 —— 這是觀望派的謹慎,也是留有余地的聰明。

    蕭虎收到果園獻地文書時,正與郭守敬商議崇文館的選址。“張氏這是在摸深淺,” 蕭虎在文書上畫了個圈,“讓張硯來崇文館當編修,俸祿從優,但不給實權。” 周顯笑道“既拉進來,又不放手,將軍這手夠穩。” 蕭虎望著窗外的殘牆“對付觀望的,就得用‘溫水煮茶’的法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趙氏宗主趙彝聯絡了漠北的乃蠻部殘余,約定在冬至夜襲中都工地,燒毀建材。他讓人在工地上當內應,是個曾被蒙古兵搶了牛羊的石匠,趙彝許他 “事成後,分你百畝良田”。石匠表面應承,卻在冬至前夜偷偷報了官 —— 他怕的不是趙氏,是蕭虎那把虎頭鍘(拆汴梁時,有盜賣木料者被鍘的消息已傳開)。

    夜襲的乃蠻騎兵剛到中都郊外,就被帖木兒的伏兵包圍。趙彝在雲州祠堂里等著捷報,等來的卻是蕭虎的親兵。他被押到中都時,蕭虎特意讓他看那三段金代殘牆“你以為燒了工地,就能擋住大都建成?看看這牆,金亡了它都在,你趙氏又能撐多久?” 趙彝梗著脖子“我乃大宋忠良之後,絕不事蠻夷!” 蕭虎冷笑“北宋亡時,你趙氏先祖在做什麼?不也在金為官嗎?” 一句話戳破了趙氏的虛偽。

    處置趙彝時,蕭虎沒用車裂(蒙古對待叛逆的常刑),而是 “圈禁于崇文館,命其校勘金代史書”。耶律楚材道“這樣處置,比殺了他更能震懾抵觸派 —— 讓他們看看,反抗者只能為新朝抄書。” 消息傳到雲州,趙氏族人紛紛改姓,生怕被牽連 —— 抵觸派的氣焰,就這樣被無聲地壓了下去。

    崇文館的地基選在金代孔廟舊址旁,蕭虎讓人把從汴梁運來的一批古籍(多是北宋國子監藏本)先行入庫。盧景裕推薦的子弟盧明遠,負責給古籍編號,他發現其中有本《範陽盧氏家集》(早已散佚,竟在汴梁宮城廢墟中找到),捧著書哭了半宿 —— 這比任何恩賜都讓他感動。

    張硯在崇文館編修《燕雲志》,寫到 “金代科舉” 時,發現蕭虎讓人找來的檔案里,有他祖父張從正的進士答卷(當年因得罪權貴未被錄取)。蕭虎特意在答卷上批了 “才堪大用,惜不逢時”,讓張硯帶回易州。張夢卿看到批語,沉默了一日,第二日便讓族人將家藏的萬卷書送到崇文館 —— 他知道,新朝懂讀書人的心。

    蒙古將官對崇文館頗有微詞,帖木兒就說“讓漢人整天抄書,總比整天想著造反好。” 蕭虎听到這話,沒反駁 ——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用筆墨紙硯,消解士族的抵觸,比用刀槍更有效。

    忽必烈收到蕭虎的《燕雲士族安撫策》(其中詳述保留金代殘牆、籌建崇文館、吸納士族子弟等事),在 “保留舊跡” 四字旁批了 “可”,又在 “免徭役” 處改為 “三年後再議”。耶律楚材明白,這是大汗的平衡術 —— 既支持蕭虎拉攏士族,又不忘敲打,免得士族恃寵而驕。

    他把御批抄給蕭虎時,附了句 “燕雲士族,可用不可信,可聯不可縱”。蕭虎將御批貼在崇文館的牆上,讓盧明遠、張硯等士族子弟都能看見。“大汗的意思,” 蕭虎對他們道,“新朝給你們體面,你們也要給新朝效力,不然,三年後這徭役,免不免可就難說了。” 子弟們看著御批上的蒙古文(旁邊附了漢文翻譯),忽然明白,優待不是白來的。

    金代宮牆保留的消息傳開後,附近的百姓漸漸聚到牆根下,起初是擺攤賣些針頭線腦,後來竟形成了小市集。有個賣胡餅的老漢,總把攤子擺在碑旁,說 “沾沾新朝的喜氣”;還有個說書先生,開始講 “蕭將軍保殘牆” 的故事,听客比講金兀術時還多。

    盧景裕帶著族中子弟來趕集,看到一個金代老兵(已八十余歲)在給孩童講牆的歷史,忽然上前給老兵鞠了一躬。老兵愣了愣,從懷里掏出塊磨損的金牌(金章宗賜的)“我守了這牆一輩子,沒想到老了,還能看到它被當寶貝似的護著。” 盧景裕道“新朝比咱們想的更懂人心。”

    蕭虎微服私訪時,在市集上買了塊胡餅,餅上的芝麻撒得像星星。賣餅老漢認出他,非要多送兩塊“將軍保了牆,就是保了我們的飯碗。” 蕭虎咬著胡餅,忽然對周顯道“耶律楚材說得對,有時候,一堵牆比千軍萬馬更管用。”

    阿里不哥在和林听到 “保留金代宮牆”“重用燕雲士族” 的消息,在宗王會議上拍了桌子“蕭虎這是忘了自己是蒙古將軍!放著草原的勇士不用,偏要倚重漢人的酸儒!” 他讓人給忽必烈遞奏折,說 “燕雲士族皆是金虜余孽,不可信”,請求 “罷蕭虎之職,改用蒙古勛貴主建中都”。

    忽必烈把奏折扔給耶律楚材“你怎麼看?” 耶律楚材道“阿里不哥只知草原,不知漢地。燕雲士族握有土地、文脈、民望,不用他們,難道要讓蒙古兵去教漢人耕讀?蕭虎的法子,是‘以漢地之材,建大都之基’,高明得很。” 忽必烈最終下旨“中都事務,仍由蕭虎總領,宗室不得干預。” 但他也暗地給帖木兒發了密令“盯緊士族,若有異動,先斬後奏。”

    冬至這天,盧景裕帶著燕雲十七家士族的代表,捧著自家釀的酒(盧氏的 “範陽春”、張氏的 “易水寒”、還有幾家湊的 “燕雲醇”),來到中都工地,要給蕭虎 “獻歲酒”。蕭虎在金代殘牆下設席,沒擺蒙古的烤羊,只上了江南的腌菜、北方的粟米,都是士族們熟悉的吃食。

    盧景裕舉杯“願新朝如這殘牆,根基永固。” 張硯跟著舉杯“願崇文館藏書千萬卷,文脈不絕。” 蕭虎站起身,對著殘牆舉了舉杯,又對著士族們舉了舉“這杯酒,敬燕雲的土地,敬守土的百姓,也敬各位 —— 從今日起,咱們都是大都的建造者。”

    酒過三巡,盧景裕讓人抬來一塊巨石,上面刻著 “燕雲同歸” 四個大字,要立在殘牆旁。蕭虎讓人把石字嵌在碑的背面,正面仍留 “金代宮牆遺址”—— 他要讓後人知道,新朝的根基,一半在舊跡上,一半在人心上。

    殘牆的影子在暮色中拉得很長,像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線。燕雲士族的酒壺空了,心卻被填得滿滿的 —— 他們終于明白,耶律楚材保住的不只是一堵牆,是他們在新朝里的位置。而蕭虎,用一杯酒、一段牆、一座館,悄無聲息地把燕雲的人心,牢牢系在了大都的城磚上。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903章 燕雲歸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903章 燕雲歸心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