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 章風助渡江(渡江之戰的序幕)(至元四十三年夏?淮河入江口)
東南風卷著雨霧掠過江面時,蕭虎正立于 “白虎號” 船頭。虎符在他掌心沁出冷汗,銅鑄的虎首被風蝕得發亮 —— 這是拔都所賜 “鎮南大將軍” 印的副符,按蒙古軍制,需符令合一才能調動主力。他抬頭望了眼測風儀,指針已穩穩指向 “四級”,風候官嘶吼著稟報“將軍,順風可持續三個時辰!”
“舉符!” 蕭虎的聲音壓過風聲。親兵將鎏金虎符高高舉起,陽光下,符上的 “破江” 二字刺得人睜不開眼。三百艘虎頭船的船長同時拔刀,刀刃與船幫踫撞的脆響連成一片。“揚帆!破江!” 蕭虎的令聲剛落,張誠已率先松開纜繩,“白虎號” 的主帆 “唰” 地展開,白虎紋在風中鼓成一團,像要撲向南岸。
陳六蹲在炮位旁,最後一次檢查虎蹲炮的引線“按風向算,炮彈能多飛五十步,剛好夠著水寨的柵欄。” 他給炮手們塞了把炒鹽“含著,防嗆著煙。” 這些細節,是他在人工湖演練了百次才定下的規矩。
第一波沖鋒的五十艘虎頭船,像被風推著的利箭,撕開江面的雨幕。船首的鐵撞角裹著桐油,在昏暗里泛著冷光,槳手們按鼓點劃水,每一聲號子都震得船板發顫。張誠站在 “白虎號” 的前甲板,盯著南岸水寨的輪廓 —— 那是南宋經營了十年的 “鐵索橫江” 陣,二十根鐵鏈沉在水下,據說能攔得住樓船。
“左舵三分!避開暗樁!” 張誠嘶吼著。他比誰都清楚,鐵鏈的弱點在第三與第四根之間,那里去年被洪水沖松了樁腳。虎頭船擦著暗樁駛過,船底傳來鐵鏈摩擦的刺耳聲響,有艘船避讓不及,撞在樁上,船頭瞬間裂開,水兵們卻沒人跳水,仍在拼命劃槳 —— 蕭虎早有令“船沉也要撞開缺口。”
風越來越急,船速快得驚人,南岸的燈火越來越近,已能看清水寨牆上的箭孔。張誠抽出腰刀,刀尖指向那片晃動的黑影“準備登船梯!”
“放!” 陳六的吼聲被炮聲吞沒。五十門虎蹲炮同時轟鳴,鐵砂混著火藥殘渣潑向水寨,柵欄上的木板應聲碎裂,守寨的宋兵像被割的麥子般倒下。有顆炮彈正巧擊中了望塔,木塔轟然倒塌,砸在江里激起丈高的浪,濺了 “白虎號” 甲板一身水。
“調整仰角!再放!” 陳六的耳朵被震得嗡嗡響,卻死死盯著水寨的寨門。第二波炮擊精準得多,鐵砂打穿了木門的銅釘,露出後面瑟縮的宋兵。他忽然想起師弟陳大壽,此刻或許正在某艘樓船上 —— 不知他看到這炮,會是驚嘆還是心寒。
炮煙未散,張誠已揮旗示意登船。虎頭船貼著寨牆停下,活動艙板 “ 嗒” 彈開,鐵梯帶著倒鉤甩出,“ 當” 勾住柵欄。蒙古兵與漢人水兵混在一起往上沖,前者揮刀劈砍,後者用鑿子撬木板,配合得竟比演練時更默契。
南宋水師的旗艦 “鎮海號” 上,都統制劉正杰正對著沙盤怒吼“怎麼還沒轉過來?!” 樓船實在太大,轉個彎需二十名舵手合力,此刻又遇頂風,船身像被釘在江面,只能眼睜睜看著虎頭船圍攻側翼的小寨。
“放箭!放箭!” 劉正杰的吼聲變了調。樓船的箭雨雖密,卻攔不住靈活的虎頭船,它們像泥鰍般在樓船周圍穿梭,時不時放一炮,打在船板上留下一個個凹痕。有艘虎頭船甚至繞到 “鎮海號” 後方,用鐵鉤勾住船尾,試圖往上爬,多虧親兵及時砍斷繩索,才沒讓敵人登船。
更要命的是通訊失靈,水寨的烽火台被炮炸毀,各船只能靠旗語聯絡,可風太大,旗子根本展不開。劉正杰望著越來越近的白虎紋帆影,忽然想起趙葵的叮囑“北人船快,切記別被纏上。” 可現在,他們早已被拖進了混戰。
就在江面激戰的同時,濠州城下的蒙古騎兵再次發起猛攻。帖木兒親率重甲騎兵撞擊城門,馬蹄踏在石板上的聲響,連十里外都能听見。守城的張彪剛收到水寨告急的消息,正想分兵支援,卻被這波攻勢釘死在城頭 —— 帖木兒的騎兵竟用上了攻城錘,一下下砸在城門上,木屑紛飛。
“將軍,江里打起來了!” 親兵急得哭出聲。張彪望著城南的烽火台,那里本該燃起求援信號,此刻卻只有黑煙 —— 那是蒙古兵故意放的,用來迷惑援軍。他咬碎了牙“再撐一個時辰!等樓船援軍到了,就能反殺!” 可他不知道,“鎮海號” 此刻自身難保,更別說救援濠州。
帖木兒在城下听得清楚,對百戶長道“再喊半個時辰,讓張彪以為咱們真要攻城。” 他要的不是濠州,是拖住南宋的援軍,給蕭虎爭取足夠的時間。
第一座水寨的寨門被撞開時,守將王貴正舉著大刀砍殺登船的蒙古兵。他的左臂中了鐵砂,血流得整條袖子都紅了,卻仍在嘶吼“退後者斬!” 可身邊的士兵越來越少,有個年輕水兵被炮聲嚇破了膽,轉身就往江邊跳,剛躍過柵欄就被鐵砂打穿了胸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將軍,撤吧!” 親兵拖著王貴往後退。水寨的糧倉已被點燃,火光映紅了半邊天,虎頭船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源源不斷涌進來。王貴看著滿地的尸體,忽然想起趙葵離任前的囑托“這水寨是長江的鎖,丟了,揚州就裸在北人面前了。” 他甩開親兵,舉刀沖向最近的蒙古兵,卻被一支流箭射穿了喉嚨。
半個時辰後,第一座水寨的旗幟換成了白虎紋。蕭虎站在寨牆上,望著江面上仍在廝殺的樓船,對周顯道“告訴陳六,把炮移到這里,轟‘鎮海號’的船底。”
蒙古兵阿古拉的彎刀砍斷了宋兵的箭桿,卻被對方的長矛刺穿了大腿。他拖著傷腿爬向登船梯,想回自己的虎頭船,卻看見那船已被樓船的撞角撞沉 —— 同船的十個弟兄,只剩三個在水里掙扎。“為了牛羊!” 他嘶吼著拔出短刀,撲向另一個宋兵,兩人抱著滾進江里。
南宋水兵李福躲在水寨的柴房里,手里攥著半塊麥餅。他原是淮南的佃戶,被抓來當兵才三個月,連游泳都不會。炮聲響起時,他嚇得鑽進柴堆,直到听見蒙古兵的腳步聲,才想起娘的話“活著才能回家。” 他抓起根扁擔,從柴堆後沖出,卻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 —— 蒙古兵正幫一個落水的漢人水兵往船上拉。
這些瞬間沒人記錄,卻真實地發生在江水與火光之間。無論蒙古兵還是宋兵,此刻都只是在為活下去而搏殺。
陳六在新佔領的水寨里架起炮,親自校準炮口。他讓士兵往船底扔瓦片,根據水花判斷 “鎮海號” 的吃水深淺,再用竹尺量炮身與水面的夾角“仰角再抬一寸,瞄準船尾第三塊板。” 那里是樓船的動力艙,也是他當年跟陳大壽學的 “死穴”。
“放!” 這一炮打得極準,鐵砂穿透船底,江水 “咕嘟咕嘟” 往里灌。“鎮海號” 明顯晃了一下,轉向更慢了。陳六抹了把臉上的汗,又開始調整下一門炮“瞄準舵位!讓它徹底轉不動!” 他沒注意到,有支冷箭正從樓船的望樓射來,多虧張誠一把將他推開,箭才擦著耳朵飛過,釘在炮身上。
“你是工匠,不是兵。” 張誠替他擋開第二支箭,“活下去,比打準更重要。” 陳六望著望樓上那個熟悉的身影 —— 是陳大壽,他正舉著弓,箭頭卻慢慢垂下了。
“鎮海號” 的船底開始進水,劉正杰知道大勢已去。他站在舵房前,看著士兵們紛紛跳船逃生,忽然拔出佩劍,砍斷了舵繩“寧可沉了,也不能讓北人得去!” 樓船失去控制,順著水流撞向最近的虎頭船,兩船瞬間起火,火光中傳來此起彼伏的慘叫。
有個親兵勸他“將軍,跳水吧,還有活路。” 劉正杰搖了搖頭,他想起史宅之的囑托“樓船是朝廷的臉面,不能丟。” 他整理了一下被煙燻黑的袍服,朝著臨安的方向叩了三個頭,然後走進正在燃燒的船艙。當 “鎮海號” 沉沒時,江面上漂起的,還有他那枚刻著 “忠” 字的令牌。
三個時辰後,東南風漸漸弱了。蕭虎的破江軍已佔領兩座水寨,南宋水師的樓船沉了三艘,其余的退守下游。濠州城下的帖木兒也按計劃撤軍,只留下滿地的箭鏃和幾具假尸。
蕭虎坐在水寨的斷牆上,接過周顯遞來的水囊。江水濺濕的戰袍還在滴水,虎符上的血跡已凝固成暗紅色。“告訴李默,” 他望著南岸的揚州城影,“可以讓王顯動手了。” 風停了,但渡江的第一步,終究是踏出去了。
江面上的硝煙慢慢散去,露出被染紅的水面。幸存的宋兵在水里掙扎,蒙古兵的歡呼與傷者的呻吟混在一起,像一曲混亂的挽歌。沒人知道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但所有人都明白,從白虎號的帆升起那一刻起,南宋的長江防線,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險。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