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 章茶引互搏(南宋的經濟反擊)(至元四十三年夏?臨安與汴梁)
史宅之在轉運司的密室里,摩挲著新印的 “軍票”—— 桑皮紙為底,上印朱雀紋,左側蓋著 “江淮鹽鐵司” 朱印,右側是 “樞密院督造” 銅章。“這不是紙,是刀子。” 他對鹽鐵使道,“持宋室茶引者,可按一比三兌換軍票,既能抵賦稅,又能買官鹽,讓北境的虎紋茶引變成廢紙。”
軍票的設計藏著深意票面金額分 “一貫”“十貫”,背面印著淮南鹽場的位置 —— 既是防偽,也暗示 “軍票可換鹽” 的信用根基。史宅之特意讓人在臨安最大的茶肆 “清風樓” 張貼告示,派說書先生講解兌換流程“拿一張宋引,換三貫軍票,買鹽能省兩文錢,繳糧能頂三成稅!” 百姓圍著告示議論,有茶商當場掏出宋引“我這就去換,看北人的虎紋引還能囂張多久!”
軍票發行三日後,臨安的茶引兌換點排起長隊。茶商王敬之捧著五十張宋引,換了一百五十貫軍票,轉身就去鹽市買了三車鹽 —— 按市價,這些鹽比用銅錢買省了兩貫多。“史相公這招太狠了。” 他對同行道,“誰還留著虎紋引?北境的茶價怕是要塌了。”
消息傳到盱眙互市,虎紋茶引的價格一日三跌。月初能換兩石米的一張引,月底連一石都換不到。北境茶商急得跳腳,有個蒙古商人抱著引去找張誠“蕭將軍說這引能抵稅,現在連糧鋪都不收了!” 張誠按蕭虎的吩咐,假意安撫“只是暫時的,過幾日就好了。” 心里卻清楚,史宅之這是釜底抽薪 —— 斷了虎紋引的流通,北境的茶葉就賣不出去,水師的軍餉都成問題。
汴梁的軍器監里,蕭虎看著堆積如山的鐵器 —— 鐵鍋、鐵犁、箭頭,都是按他的命令趕制的。“告訴盱眙的人,” 他對周顯道,“凡持虎紋茶引者,可用引換鐵器,一張引換一口鐵鍋,十張換一把彎刀。” 周顯皺眉“鐵器是軍資,這麼換太虧了。”
蕭虎指著賬冊上的茶庫存“北境現在堆著三百萬斤茶,賣不出去就會發霉。用鐵換引,一來能讓虎紋引繼續流通,二來南宋缺鐵,茶商定會偷偷來換。” 他特意交代,換給南宋的鐵鍋要 “缺個角”“薄三分”—— 看似吃虧,實則用殘次鐵器換有用的茶引,還能讓南宋的鐵匠沒生意做。“等他們的鐵鍋都用壞了,就只能來求咱們。” 蕭虎的指尖在地圖上劃過淮南鐵礦,“這才是長久之計。”
盱眙的黑市在夜色中活躍起來。南宋茶商李茂才揣著二十張虎紋引,摸進北岸的破廟,與張誠的人交易。對方遞來一口鐵鍋,鍋底果然有個小窟窿。“這……” 李茂才猶豫了。“嫌差?” 張誠的副手冷笑,“要麼換,要麼看著你的茶爛在庫里。”
李茂才咬牙換了 —— 他在北境進了十萬斤茶,全用虎紋引付的賬,不換成鐵器,連本錢都收不回。回去的路上,他摸著鍋上的窟窿,忽然明白蕭虎是故意的,這鍋在南宋賣不出價,只能自己用,等于逼著他下次還來換。“南北的引,都成了他們的棋子。” 李茂才望著淮河的夜色,只覺得脊背發涼。
這樣的黑市交易越來越多,臨安的巡邏兵查到過三起,繳獲的鐵鍋都帶著窟窿。史宅之看著這些殘鍋,對鹽鐵使道“蕭虎在用鐵鋪路,鋪一條讓虎紋引活下去的路。”
臨安的 “茶行街” 往日車水馬龍,如今卻關了近半店鋪。小茶商趙三郎把最後一張宋引換成軍票,只夠買半車米。“前兩年用虎紋引進茶,賺了些錢,” 他蹲在倒閉的店鋪前,摸著門板上的 “趙記” 二字,“這月換軍票,宋引是值錢了,可北境的茶賣不出去,南境的茶又被大商戶壟斷,我們這些小的,只能等死。”
盱眙互市更慘,往日每日有兩百多筆交易,如今只剩三四十筆,還都是大商戶在撐。有個賣了三十年茶的老漢,把引撕碎扔進淮河“朝廷打仗,我們遭殃!宋引、虎紋引,都是催命符!” 這話傳到臨安,理宗的御案上堆起了幾十封訴苦的奏折,有官員甚至直言“再這麼下去,淮南要出民變了。”
六、大商觀望(資本的趨利避害)
江南最大的茶商汪孚,手里握著十萬張宋引和五萬張虎紋引,卻按兵不動。史宅之派人勸他 “全換軍票,支持朝廷”,他只送了兩箱龍井,說 “容老夫再想想”;蕭虎的人許他 “用虎紋引換最好的鐵器”,他也只回了句 “等北境的茶價穩了再說”。
汪孚的賬房里,掌櫃的指著算盤“宋引換軍票,能賺三成;虎紋引換鐵器,能賺五成,但風險大。” 汪孚捻著胡須“史相公的軍票,靠的是朝廷信用;蕭將軍的鐵器,靠的是水師實力。誰贏,我就站誰那邊。” 他讓人把一半的茶運到福建,避開淮南的紛爭 —— 大商戶的生存之道,從來不是選邊站,而是等勝負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理宗在紫宸殿再次召集議事,何夢然拿著民間的怨言奏折“軍票兌換搞得民怨沸騰,不如暫停!” 史宅之反駁“一停,虎紋引就會卷土重來,之前的努力全白費!” 戶部尚書急道“國庫的鹽快不夠換了,再兌下去,軍餉都發不出!”
爭論到午時,理宗望著殿外的梧桐葉,忽然道“先停三個月吧。” 史宅之大驚“陛下!” 理宗擺擺手“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朕不能只為打仗,不管他們死活。” 他心里另有盤算 —— 徐黨最近總說 “經濟戰勞民傷財”,暫停兌換,也算給他們一個台階。
史宅之退出大殿時,秋風卷起他的袍角,像在嘲笑這場半途而廢的反擊。他知道,這一停,蕭虎的虎紋引就能喘口氣,而南宋,失去了最好的壓制機會。
蕭虎得知南宋暫停軍票兌換,立刻下令“虎紋引可換北境的棉布、藥材,一張引換一匹布,十張換一斤當歸。” 他還讓李默在江南散布消息“北境的引能換救命藥,宋室的引只能壓箱底。”
效果立竿見影,盱眙的虎紋引價格回升了兩成,有藥鋪甚至直接掛出 “收虎紋引,換藥材” 的牌子。張誠在密信里寫道“汪孚已派人來談,想用五萬張虎紋引換鐵器,說是要運去泉州賣。” 蕭虎批復“給最好的鐵器,但要讓他保證,只在南宋境內賣。” 他要讓虎紋引不僅能流通,還能滲透到南宋的腹地。
軍票兌換暫停後,史宅之沒閑著,他讓人在宋引上加蓋新印“憑此引可優先買樓船票。” 原來他早與漕運司約定,用宋引能換長江的船票,比用銅錢便宜一半。“不能換鹽,就換船運。” 他對鹽鐵使道,“只要宋引還有用,就壓得住虎紋引。”
這招雖沒軍票兌換厲害,卻穩住了部分茶商。汪孚果然讓人用宋引換了船票,把茶運到臨安,賺了筆差價。“史相公還有後招。” 汪孚對掌櫃的道,“這經濟戰,還沒結束。” 只是他不知道,史宅之的船票里,藏著另一個計劃 —— 每艘運茶的船上,都有暗探,盯著誰在用虎紋引交易。
夏季的淮河,水面飄著殘葉,像極了那些被撕碎的茶引。宋引靠著船票維持著一絲生氣,虎紋引借著鐵器交易緩過勁來,雙方在市場上繼續角力,只是不再像之前那般激烈。
蕭虎在汴梁看著茶價回升的賬冊,對周顯道“史宅之是個對手,可惜理宗不夠信任他。” 史宅之在臨安的燈下,修改著新的《茶引法》,準備開春後再推出。而淮南的茶商們,依舊在兩種引之間掙扎,有人把引縫在棉襖里,有人用引換了過冬的口糧 —— 他們不懂什麼經濟戰,只知道,能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淮河的水靜靜流淌,載著破碎的茶引,也載著南北雙方未完的較量,奔向更深的秋冬。這場由茶引發起的戰爭,像一根無形的線,牽著朝堂的決策、民間的生計,還有那艘在長江上蓄勢待發的樓船與虎頭船。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