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7 章茶引爭衡(邊境貿易的貨幣角力)(至元四十三年春末?盱眙互市)
汴梁虎符堂的布告欄前,擠滿了北境商戶。新貼的黃紙詔書上,蕭虎的朱批格外醒目“凡持虎紋茶引者,可抵今年商稅三成,千文引值抵粟米兩石。” 茶商們炸開了鍋 —— 此前茶引僅能作為跨區貿易憑證,如今竟能直接當稅銀用。
“這是把茶引變成銀票了?” 山西鹽商劉三掂著手中的虎紋茶引,引面半只白虎餃著麥穗,邊角還新刻了 “準抵官賦” 四字。周顯在旁解釋“將軍說了,茶引流通越廣,南北商路越穩。” 實則暗藏算計北境缺糧,用茶引抵稅,既能收攏民間茶葉,又能省下真金白銀充作軍餉。
三日內,北境茶引價格暴漲,原本一兩銀可換十張的 “商引”,被炒到八張。蕭虎看著軍器監報上來的賬目 —— 僅茶引抵稅一項,就為水師籌得三個月糧餉,嘴角勾起冷笑“史宅之想斷我補給?我偏用他的茶,養我的兵。”
盱眙渡口的商船棧,南宋茶商們正圍著北境牙人討價還價。“一張虎引真能換兩石粟?” 徽州茶商吳掌櫃摩挲著引面的白虎紋,半信半疑。牙人亮出官府稅契“昨日張大戶用五十張引,抵了 entire 秋糧稅,官府還倒找他三貫錢。”
消息傳回江南,茶市掀起兌換狂潮。小茶商們扛著新茶涌向盱眙,只求換些虎引抵稅;大商戶則囤積居奇,臨安最大的 “聚茗樓” 一口氣收了三千張,掌櫃的算盤打得 啪響“北境缺茶,宋室缺糧,這引比銅錢還穩妥。” 連揚州的米行老板都改做茶引生意,用糙米從農戶手中換茶,再轉兌虎引,一轉手便賺三成利。
白虎堂的密報里,李默寫道“南人趨利如鶩,三月內北境茶儲備已超萬擔,足以支應水師半年。” 蕭虎在報上批注“讓李默盯緊那些大商戶,他們的茶引,將來都是我的軍資。”
臨安政事堂,史宅之將一疊虎紋茶引拍在案上。淮南轉運司的急報顯示,近半月有兩萬石粟米通過茶引流入北境,而南宋官倉的存糧已不足一月。“蕭虎這是用茶引抽咱們的血!” 他對理宗奏道,“必須發行咱們自己的‘硬通貨’。”
三日後,理宗下旨“發行宋室茶引,以國庫絲綢為質,一貫引值抵銀半兩,可在江南十三州通兌。” 新引由少府監督造,引面繪著雙龍護持茶芽,背面蓋著 “大宋戶部印”,比虎紋茶引更顯厚重。史宅之特意命人在盱眙豎碑“宋引可兌軍鹽,北引不得入內。”
揚州茶商們捧著新引犯難宋引安全卻僅限江南,虎引利潤高卻怕北境變卦。“聚茗樓” 掌櫃最終將茶分作兩批,六成換宋引,四成換虎引 —— 他不知道,這個看似穩妥的選擇,恰是史宅之與蕭虎都想看到的。
盱眙渡口的牌坊下,出現了奇觀南來的商船分作兩列,一列掛著宋室茶引的紅燈,一列飄著虎紋茶引的黑旗。稅吏們拿著兩份價目表,宋引兌粟米一石八斗,虎引兌兩石二斗,價差讓小商戶們如熱鍋螞蟻。
“還是北引劃算!” 滁州小茶販王二咬咬牙,將一船春茶全換了虎引。他剛轉身,就被南宋稅吏拉住“王二,你去年欠的茶稅還沒繳,用宋引抵可免滯納金。” 王二頓時僵在原地 —— 宋室用賦稅捆綁宋引,北境用高溢價誘惑,他夾在中間,冷汗濕透了短褂。
大商戶們則游刃有余。“聚茗樓” 與白虎堂約定,每月用五千斤茶換虎引,卻要求北境用鐵器兌付;同時又向南宋官府承諾,每年承銷一萬張宋引,換取鹽鐵專賣權。掌櫃的私下對伙計說“這就像押寶,兩邊都不能得罪,兩邊的利都要佔。”
茶價在雙引拉扯下瘋漲。臨安的雨前龍井,上月還是一百文一斤,這月已飆到一百八十文。茶農們卻沒受益 —— 收購商拿著宋引壓價,說 “官引值錢,茶就該便宜”;而北境商人雖給價高,卻只收頂級好茶,中下品只能爛在山里。
“再這麼漲,百姓都喝不起茶了!” 臨安茶館老板們聯名上書,請求官府平抑茶價。史宅之卻將奏折壓下 —— 他要的就是茶價波動,讓依附虎引的商戶知難而退。蕭虎得知後,反而命人從北境調運粗茶,以平價賣給江南,貼的錢全用虎引抵賬,氣得史宅之拍碎了茶盞“這是用咱們的茶,攪咱們的市!”
李默的 “虎記茶行” 成了情報中轉站。每日有茶商來抱怨宋引兌鹽要排隊,或是虎引在北境換鐵器要加價,這些碎話都被他記在茶經的夾頁里。“宋引雖穩,但江南鹽鐵短缺,實際購買力不及虎引。” 他在密信里分析,“史宅之想靠朝廷信用硬撐,卻忘了商戶只認現利。”
他特意讓張萬(臨安鹽商,白虎堂外圍)散布謠言“宋室國庫絲綢已空,宋引遲早要貶值。” 謠言一出,宋引在黑市的價格果然跌了一成。史宅之緊急從內庫調了百匹雲錦,在盱眙當眾展示“宋引有此物為質,怕什麼?” 市場才稍穩,卻不知這正是李默要的 —— 逼南宋動用儲備,削弱其抗風險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蕭虎用換來的鐵器,在汴梁軍器監打造了五十副船用鐵錨。陳六摸著新錨上的紋路,對蕭虎道“這鐵比南宋官鐵還純,定是江南富戶私鑄的。” 蕭虎冷笑“史宅之以為茶引之爭只在商路,卻不知每一張虎引,都在為我的虎頭船添釘子。”
史宅之也沒閑著。他命人嚴查用宋引兌換鐵器的商戶,發現十之八九與北境有往來。“關閉鐵鋪對北境的供應!” 他對轉運司下令。可禁令剛下,就有軍器監官員急報“水師樓船的鐵釘快用完了,江南鐵鋪多依附虎引,不肯接官活。” 史宅之這才驚覺 —— 茶引早已與軍備綁在了一起。
紫宸殿上,何夢然拿著茶價暴漲的奏報發難“史大人發行宋引,反讓茶價失控,不如徹底禁了北引,斷了蕭虎的念想!” 史宅之反駁“禁北引易,禁商戶趨利難。現在雙引並行,正好讓北境茶引卡在咱們手里 —— 他們要茶,就得用鐵器換,這是用貿易困他們。”
理宗望著殿外的雨,想起昨日太監遞上的民間歌謠“宋引紅,虎引黑,換得粟米百姓肥。” 他對史宅之道“既不能讓百姓罵,又不能讓北人得便宜,你有兩全之策?” 史宅之叩首“可設‘平準倉’,用官糧調控茶價,宋引可兌倉糧,虎引則需加價三成,逼商戶轉向。” 這招既保民生,又暗掐虎引的流通,理宗沉吟後準了。
白虎堂送來的密報里,夾著一張宋室 “平準倉” 的告示。蕭虎看著 “虎引兌糧加三成” 的條款,忽然對周顯道“史宅之這手,比他爹史彌遠還狠。” 周顯不解“這不是在打壓虎引嗎?” “不,” 蕭虎指著盱眙的地圖,“他在逼我提高虎引的實際價值,要麼加糧,要麼加鐵,無論選哪個,都得動用儲備。”
但他並不打算退讓。當晚就傳密令給李默“讓張萬的鹽船多帶私鹽入江南,用虎引低價拋售,攪亂宋室鹽市 —— 史宅之用糧壓我,我就用鹽逼他。” 他知道,這場商戰拼的不是一時漲跌,而是誰的儲備先耗光,誰的經濟先撐不住。
入夏的盱眙,雙引並行的奇觀仍在持續。宋引靠著官府背書穩佔江南,虎引仗著高溢價壟斷北境貿易,像兩條互纏的蛇,死死咬住對方的七寸。茶農們開始學乖,春茶賣宋引,秋茶換虎引;商戶們則在渡口設 “引票兌換處”,低買高賣賺差價。
蕭虎在虎符堂的沙盤上,用茶引堆出長江防線的輪廓。“等這些引票像銅錢一樣流通,” 他對陳六道,“咱們的虎頭船就能借著貿易的幌子,悄無聲息地開進長江。” 史宅之則在臨安城牆上望著淮河方向,對鄭清之道“我要讓蕭虎知道,江南的茶,不是那麼好喝的。”
淮河的水映著雙引的光影,一半赤紅如宋室龍旗,一半墨黑似北境虎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才剛剛進入膠著 —— 而茶引上的紋路,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刻進了南北對峙的命脈里。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