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89章 正教輸誠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89章 正教輸誠

    789 章︰正教輸誠至元四十二年?基輔大教堂)

    基輔大教堂的穹頂在暮色中泛著暗金,主教西里爾在密室來回踱步,手中摩挲著祖傳的銀十字架。三日前,蕭虎的信使送來密信︰“冬防兵器短缺,需銅料百斤。” 這分明是試探 —— 教堂鐘樓那口 “聖索菲亞鐘” 重三百斤,鑄于拜佔庭時期,是教區的鎮堂之寶。

    “獻鐘,便是與蒙古徹底綁定;不獻,恐招猜忌。” 西里爾對首席修士伊萬道,燭火映著他皺紋里的猶豫。伊萬翻開《教區檔案》,指著天歷三年的記錄︰“前主教因拒給蒙古兵提供避難所,教堂被焚。” 又取來蕭虎頒布的《宗教令》︰“將軍雖異教,卻允我等繼續傳教,比波蘭貴族強多了。”

    子夜時分,西里爾在聖像前禱告,忽然見燭火無風自搖,似有啟示。他起身對伊萬說︰“去告訴蕭將軍,三日後,教堂獻鐘。” 窗外傳來巡夜隊的鑼聲,他知道,這一步踏出,東正教會與虎首堡的命運,便再也分不開了。

    獻鐘那日,教堂廣場擠滿信眾,有人垂淚,有人劃十字。蕭虎親自帶工匠到場,見那口銅鐘懸在鐘樓第三層,鐘身刻滿希臘文禱詞,邊緣瓖著十二顆石榴石象征十二使徒)。“需先卸鐘耳,再分三段熔解。” 鐵匠李鐵牛仰頭道,手中握著特制的 “分鐘斧”刃寬五寸,淬火七日)。

    西里爾親手敲響最後一次鐘聲,渾厚的鐘聲響徹基輔,信眾齊唱《安魂曲》。卸鐘時,教士們站在四周誦經,工匠們則默不作聲地搭腳手架,兩種聲音在廣場交織。當鐘身觸及地面,李鐵牛發現鐘內藏著一卷羊皮前主教手寫的《聖經》注疏),忙遞給西里爾︰“此物當留。” 西里爾接過,忽然對工匠們道︰“熔鐘時,加三勺聖油,願兵器沾神恩,護佑此城。” 蕭虎在旁冷眼旁觀,見教士與工匠竟能如此協作,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三日後,軍器坊送來首批用鐘銅鑄成的兵器︰二十把短刀,刀柄纏著教堂舊經卷的布頁。蕭虎揮刀劈向木樁,刀刃嵌入三寸,贊道︰“果然是好銅。” 命人送十匹綢緞給教堂︰“重鑄一口鐵鐘,雖不如銅鐘響,卻更耐用。”

    獻鐘後第七日,西里爾讓伊萬帶一份 “歐洲動向” 密報見蕭虎。密報用希臘文寫就,記著兩條關鍵信息︰“波蘭國王調集五千援軍,藏于喀爾巴阡山”“匈牙利王廷分裂,攝政王與王後各掌一軍”。

    “這些消息從何而來?” 蕭虎盯著伊萬,手指敲擊案上的虎紋硯台。伊萬答︰“朝聖者從波蘭帶回的 —— 他們在教堂告解時,無意中說漏了嘴。” 這並非全是實話 —— 教會在歐洲有十二處 “朝聖驛站”,實為情報點,商人每季度會帶回密信,藏在聖像底座的暗格中。

    蕭虎忽然用蒙語問︰“匈牙利王後的兵力有多少?” 伊萬一愣,隨即用流利的蒙語答︰“約三千,多是日耳曼雇佣兵。” 這是他去年偷偷學的,就怕有今日。蕭虎起身,取來一幅歐洲地圖︰“告訴主教,若能再探得波蘭援軍的糧道,教堂可獲免稅三年。” 伊萬退出時,見案上密報已被蕭虎用朱筆圈出 “攝政王與王後不和”,知這條情報最合將軍心意。

    臘月寒潮來襲,基輔城郊涌來百余饑民,多是從波蘭逃來的農奴。他們聚在教堂門口乞討,有人喊︰“上帝若在,為何讓我們挨餓?” 西里爾聞訊,立刻請蕭虎撥糧五十石,在廣場設 “施粥點”。

    分發那日,西里爾站在聖像前講道︰“蕭將軍賜糧,是上帝借他之手行慈愛,你們當守秩序,勿亂搶。” 教士們給每個饑民發 “聖餅”摻麥麩的黑面餅),同時登記姓名、籍貫 —— 這些信息轉頭就送到了周顯手中。有個瘸腿饑民想多領一份,被教士攔住︰“上帝說‘按勞取食’,你若去修河堤,每日可領兩份。”

    蕭虎派趙勇暗中觀察,見饑民果然有序,無人鬧事,回報︰“主教比官差會管民。” 西里爾得知後,讓唱詩班教饑民唱《感恩歌》,歌詞改了幾句︰“虎首堡中糧谷豐,蒙主恩賜享太平。” 歌聲傳到城外,連巡邏的兵卒都跟著哼起來。

    正月十五,蕭虎應約到教堂偏殿議事,西里爾備了拜佔庭式蜜酒用葡萄與蜂蜜釀造)。“將軍若能資助教堂擴建,” 西里爾開門見山,“我等可約束信眾,三年內不與波蘭教會往來。” 這是要切斷本地信徒與歐洲教區的聯系,徹底依附虎首堡。

    蕭虎轉動著酒杯︰“擴建可以,但需加一間‘譯經室’,將《聖經》譯成蒙文。” 西里爾心頭一緊 —— 這是要滲透教會,卻只能應承︰“可,但需由我教區修士翻譯。” 蕭虎又提︰“教堂需派三名教士入虎營,教士兵辨認歐洲旗幟防間諜混入)。” 西里爾反問︰“那將軍需允我等在傷兵營設‘告解室’。”

    最終議定的盟約寫在羊皮紙上,分三份︰蕭虎存一份用蒙文),西里爾存一份用希臘文),教堂聖像後藏一份用漢文)。核心條款︰官府每年給教堂三十石糧,教堂則需 “監視信眾動向,及時上報異動”。簽字時,蕭虎用的是虎首銀印,西里爾蓋的是教區銅章,兩印重疊處,仿佛預示著政教交織的未來。

    盟約訂立後,西里爾命畫師在教堂北牆繪制新壁畫,取代原先的 “聖徒殉道圖”。畫師是從威尼斯請來的喬瓦尼,擅長拜佔庭風格,西里爾給他的要求是︰“畫蕭將軍贈《聖經》給教士,背景是虎首堡與教堂同輝。”

    喬瓦尼起初不願︰“世俗之人不可入聖畫。” 西里爾帶他看新鑄的鐵鐘︰“這鐘上刻著‘蕭將軍監制’,卻仍能誦經。” 又給他看蕭虎賞賜的緋色顏料來自中原,極為珍貴)。畫師終是動筆,畫中蕭虎穿漢式錦袍,卻戴蒙古帽,右手遞《聖經》,左手按腰間刀一半露鞘,一半藏,象征政教平衡),背景中虎首堡的城樓與教堂的穹頂等高。

    壁畫揭幕那日,信眾議論紛紛,伊萬解釋︰“將軍護佑教會,便是上帝的僕人。” 有老信徒嘀咕︰“這畫倒像蒙古人的‘英雄頌’。” 西里爾听見了,卻只說︰“能護城的,便是神的使者。” 遠處傳來軍器坊的錘聲,與教堂的鐘聲交織成奇異的韻律。

    三名教士入虎營那日,帖木兒故意刁難︰“你們能認得出波蘭的鷹旗與匈牙利的獅旗嗎?” 教士托馬斯取出 “旗幟圖冊”手繪三十種歐洲旗幟,標注所屬勢力),指著其中一頁︰“波蘭鷹旗的鷹嘴朝左,匈牙利獅旗的尾巴上卷。” 帖木兒又問︰“若遇敵軍中有教士,該如何?” 托馬斯答︰“可喊話勸降,說‘蕭將軍允你們繼續傳教’。”

    實戰中,教士們果然派上用場。在一次遭遇戰中,托馬斯認出敵軍旗幟屬于 “反蒙派” 貴族,大喊︰“你們的領主已向虎首堡納貢,為何還在作戰?” 敵軍陣腳頓時松動。蕭虎見狀,命人給教士們配 “擴聲筒”銅制,長三尺),讓他們在陣前喊話。戰後,托馬斯對西里爾道︰“原來信仰不僅能安民心,還能亂敵陣。”

    按照盟約,教堂每年需向虎首堡繳納 “宗教稅”相當于信眾捐款的十分之一)。周顯核算時發現,教堂去年收入折合糧食百石,應繳十石。西里爾卻送來十五石︰“多出的五石,是謝將軍護佑。” 周顯在賬冊上注明︰“教會自願多繳,示忠誠。”

    作為回報,蕭虎下令︰“教堂采購的蠟燭、聖油,免征商稅。” 這讓教會每年省下兩石糧,比多繳的還多。伊萬算過一筆賬︰依附虎首堡後,教區收入反而增了三成,因商路暢通,信眾中的商人能賺更多錢,捐款自然多了。有波蘭教士來問︰“你們真要給蒙古人繳稅?” 西里爾答︰“能讓信徒吃飽穿暖的稅,便是合理的稅。”

    “告解室是最好的情報源。” 西里爾對伊萬說。他給教士們定下規矩︰凡信眾告解時提到 “與波蘭人往來”“對官府不滿”“看見陌生面孔”,都要記錄在《告解密錄》中,每旬匯總給主教。

    有個皮貨商告解時說︰“我給波蘭貴族送過貨,見他們囤積兵器。” 教士當即記下,轉天便送到蕭虎手中。蕭虎派人突襲,果然搜出五十把弓。事後,他賞給教堂兩匹絲綢,西里爾卻將絲綢做成祭服,在彌撒時穿 —— 這既是榮耀,也是提醒信眾︰教會與官府站在一起。

    有老教士覺得不妥︰“告解內容當保密。” 西里爾嘆道︰“亂世之中,保命比教條更重要。” 他翻開《聖經》,在 “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 那頁畫了個十字。

    半年後,基輔的信眾漸漸習慣了 “蕭將軍護教” 的說法。唱詩班新編了《虎首堡贊歌》,將蕭虎比作 “東方來的保護者”;畫師又添畫了 “將軍擊退波蘭入侵者” 的壁畫,與 “聖徒行奇跡” 的壁畫並排。

    有孩童問︰“上帝和蕭將軍,誰更厲害?” 教士答︰“上帝在天上,將軍在地上,共同護佑我們。” 這種說法雖不合教義,卻讓信眾更容易接受。當蕭虎的兵卒與信眾一起撲滅教堂附近的火災後,連最保守的老信徒都承認︰“蒙古將軍確實不壞。”

    深秋的一個黃昏,西里爾站在新壁畫前,見蕭虎的畫像已被信眾偷偷點上油燈本是敬聖像的禮儀)。他知道,這場宗教與權力的結合,已深入人心。遠處多瑙河的水流聲隱約傳來,仿佛在見證這片土地上,信仰與世俗如何達成了新的平衡。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89章 正教輸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89章 正教輸誠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