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86章 虎踞廳儀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86章 虎踞廳儀

    786 章︰虎踞廳儀至元四十二年?虎首堡議事廳)

    虎首堡議事廳通體由青黑色玄武岩砌成,檐角飛翹如虎爪,正門懸 “虎踞廳” 匾額,為蕭虎親書 ——“虎” 字末筆如刀鋒斜挑,暗含威懾之意。廳內縱深九丈,寬五丈,地面鋪著從多瑙河河床采來的青石板經百年水磨,光可鑒人),石縫間嵌銅條,雨季不潮,冬季不滑。

    最引人注目的是廳中立柱︰四根盤龍柱蒙古工匠雕)與四根伏虎柱漢地工匠刻)交替排列,龍鱗與虎紋在燭火下交相輝映。梁柱連接處暗藏機關 —— 轉動虎首石雕可開啟暗門,直通堡內密道應急逃生用)。廳後設 “議事屏”,黑檀木制成,正面刻《守土策》蕭虎撰,蒙漢雙語),背面是空白羊皮待記新策),彰顯 “守成與開拓並重” 的治政理念。

    廳上主位是一張虎皮大椅,虎首朝前,獠牙外露,皮毛油亮 —— 此虎乃蕭虎初到基輔時獵獲的 “雪嶺白額虎”,當時它傷了三名巡邏兵,蕭虎親率二十人圍獵三日方得,剝皮時特意保留完整虎爪,以示 “鎮服猛獸,方能安境”。椅座鋪著三層狼皮防硌),扶手包銅防磨損),椅腳刻著蒙古文 “永固” 二字。

    椅後懸著 “虎嘯圖”,畫師用西域礦物顏料繪制,遠觀似猛虎從雪地躍起,近看卻見虎身隱現城池輪廓 —— 暗合 “以武護城” 之意。椅側立著兩柄兵器︰左為蒙古彎刀成吉思汗所賜,蕭虎祖父傳下),右為漢地長槍槍桿取自襄陽古柏,曾隨他征戰十年),一剛一柔,暗喻治理之道。

    廳內左列設蒙古那顏席位共十二座),鋪著羊皮墊,案幾低矮便于起身拔刀),每位前擺著銀酒碗盛馬奶酒)。首座是帖木兒,他不僅是蕭虎義子,更因多瑙河伏擊戰功居首,腰間佩著 “虎符刀”蕭虎所賜,可調動虎營)。次座是千戶巴圖蕭虎舊部),案上放著他繳獲的波蘭貴族佩劍炫耀戰功)。

    右列設漢臣席位共十座),鋪錦緞墊,案幾較高仿漢地朝堂),每位前擺著青瓷茶盞盛熱茶)。首座是周顯,他掌管民政財稅,案上堆著賬冊露出 “商稅盈余” 字樣)。次座是軍醫李大夫,剛從傷兵營趕來,袍角還沾著草藥味。兩側席位間距相等,燭火亮度一致 —— 蕭虎特意吩咐︰“不分蒙漢,只論功過,席次即心次。”

    接到蕭虎 “允見” 手令後,禮官們在偏廳爭論了整整一夜。蒙古禮官主張︰“宋使見我朝將軍,當行跪拜禮,獻國書時需低頭過膝。” 漢臣禮官反駁︰“南宋雖弱,仍是朝廷,使者當行拱手禮,國書平舉即可。” 雙方各執一詞,直到蕭虎傳話說︰“取折中 —— 宋使入廳不跪,行拱手禮;我受書時不起身,以奶茶代茶宴,既全蒙古儀,亦存宋使體面。”

    禮官們連夜演練︰在廳中劃紅線宋使止步處),教甲士如何 “目不斜視”既顯威嚴,又不失禮),連傳國書的侍從都練了二十遍需雙手捧書,穩步遞上)。李孟的隨員張誠混在送水雜役中偷看,回來對李孟道︰“蕭將軍此舉,看似寬和,實則處處透著分寸,不好應付。”

    覲見當日,蒙古那顏們身著 “質孫服”錦緞長袍,按等級配色︰帖木兒穿杏黃,巴圖穿石青),腰間佩刀 —— 刀鞘越華麗,地位越高。帖木兒的刀鞘瓖著紅寶石多瑙河沿岸所產),他習慣性地用拇指摩挲寶石,目光掃過廳門,似在預判宋使的神色。

    巴圖則頻頻端起酒碗,馬奶酒的酸味飄在空氣中,他對身旁的百戶低聲道︰“南朝人來必沒好事,當年在襄陽,我叔就折在他們手里。” 後排幾位年輕那顏竊竊私語,討論宋使會帶什麼禮品,有人猜 “絲綢”,有人賭 “茶葉”,唯獨沒人提 “和平”—— 在他們看來,宋蒙之間只有 “戰” 與 “待戰”。

    漢臣們身著圓領官袍周顯穿從三品緋色,李大夫穿五品青色),手持笏板 —— 周顯的笏板是象牙制刻著糧倉儲量),李大夫的是竹制記著新制草藥方)。他們站姿筆挺,袖口收緊防拖沓),與蒙古那顏的隨意形成鮮明對比。

    周顯翻看著袖中《宋蒙商路圖》,盤算著如何在會面中提及 “擴大互市”實為試探蕭虎對南宋的經濟態度)。李大夫則想著宋使可能帶來的中原藥材,案幾上偷偷放著一張 “藥材清單”標著 “急需當歸、黃連”)。當值文書捧著《覲見錄》,準備記錄每一句對話,筆尖蘸滿墨,懸而未落 —— 他知道,今日的記錄或許會載入史冊。

    除了立柱與座椅,廳內處處可見虎紋︰那顏的腰帶上綴著虎爪形銅扣,漢臣的笏板末端刻著微型虎首,連燭台都是虎形底座為虎身,燭插為虎尾)。最精妙的是案幾紋路 —— 蒙古案幾的虎紋張揚露齒咆哮),漢地案幾的虎紋內斂閉目養神),暗合兩類官員的處事風格。

    蕭虎的案頭擺著 “虎首銀印”,印文為 “基輔都護府印”蒙漢雙語),印紐是蹲虎造型,按壓時虎爪會在文書上留下淺痕防偽用)。牆上懸著的 “永固盟約” 拓片,邊緣裝飾著虎紋邊框,與拓片中的 “共守” 二字相呼應,時刻提醒在場者︰權力需以盟約為界。

    廳兩側侍立著二十名甲士,左十名蒙古騎兵穿鐵甲,佩彎刀),右十名漢地步兵穿皮甲,持長槍),間距三步,站姿如松 —— 這是蕭虎親自定下的 “侍立規”︰“目平視,手按械,氣沉腹,聲勿出”。他們的甲冑都經過特殊處理︰蒙古鐵甲的甲片間嵌銅環行走無聲),漢地皮甲的領口縫狼毛與虎踞廳氛圍呼應)。

    甲士統領是趙勇,他站在廳門內側,左手按劍柄,右手藏在袖中握著蕭虎的密令︰若宋使有異動,鳴哨為號)。他的甲冑上有一道箭痕多瑙河之戰所留),在燭火下如一道暗疤,無聲訴說著戰力。整個虎踞廳,甲士們的呼吸聲都保持一致,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讓空氣都仿佛凝固。

    廳內文書往來有嚴格規矩︰那顏的文書用羊皮寫蒙古文,火漆封),漢臣的文書用紙寫漢文,印泥封),均由 “傳書吏” 跪行傳遞頭不抬,步細碎)。傳書吏腰間掛著銅鈴,走動時鈴不響練過輕功),確保議事不被打擾。

    蕭虎的案頭有三個木盒︰紅盒放急件軍情),黑盒放常件民政),金盒放密件僅他可見)。此時紅盒是空的邊境安穩),黑盒里有周顯的《商稅表》,金盒里鎖著蒙古汗廷的最新指令蕭虎尚未拆看)。沙漏放在案幾右側,每漏完一斛約一刻鐘),侍立吏便輕敲銅鐘一聲),提醒議事進度,彰顯 “時不我待” 的緊迫感。

    當李孟手持國書踏入虎踞廳時,首先感受到的是空氣的凝重 —— 燭火明明滅滅,甲士的目光如實質般落在他身上。他按事先演練,行拱手禮腰彎三十度),聲音平穩︰“南宋禮部侍郎李孟,奉我皇之命,向蕭將軍問好。”

    蕭虎端坐虎皮椅上,左手輕撫虎首扶手,右手端起銀碗未飲),目光掃過李孟的錦袍南宋官服)與腰間鎏金符,緩緩開口︰“宋使遠來辛苦,且飲此茶。” 話音剛落,帖木兒的手指在刀柄上輕叩了三下蒙古暗號︰保持警惕),周顯則翻開賬冊似不經意,實則準備應對可能的經濟試探)。

    李孟接過侍從遞來的奶茶,杯沿的溫度恰好 —— 他知道,這場會面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權力的較量。廳外陽光正好,廳內卻似有風雪欲來,虎踞廳的儀軌之下,宋蒙之間的隱秘博弈,才剛剛開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86章 虎踞廳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86章 虎踞廳儀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