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51章 稅賦厘定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51章 稅賦厘定

    751 章︰稅賦厘定至元三十九年夏?虎首堡稅課司)

    稅課司主事周顯帶著三名漢吏與兩名基輔舊吏,在悶熱的庫房里翻檢積塵的賬冊。基輔舊賬用羊皮紙書寫,字跡潦草且多有涂改,“貴族鮑里斯名下田畝” 一欄竟標注 “約千畝”,既無四至邊界東到哪棵古樹、西至哪條小河均無記載),也無畝產記錄。周顯指尖劃過泛黃的紙頁,發現多處賬冊邊緣有火烤痕跡,顯然是刻意銷毀證據。“這不是記賬,是糊涂賬,” 他將賬冊拍在案上,命人取來漢地 “量田五器”—— 步弓測步距,紅木制成,刻有刻度)、方尺量寬窄,黃銅包邊防磨損)、算籌計面積,象牙質地便于清點)、墨斗標邊界,棉線浸墨汁)、地契樣本規範格式,注有 “四至、畝數、業主”)。他親率隊到鮑里斯莊園,用 “方步量田法” 逐塊丈量︰“一步五尺,橫量三十步得一百五十尺,縱量八步得四十尺,此塊便是二畝四分。” 舊吏伊凡在旁嘟囔︰“歷來都是貴族自報,哪用這般較真?” 周顯回懟︰“大汗律法載于《至元新格》,田畝不實者按隱田論罪,你敢在卷宗上簽字擔保?” 半月丈量下來,共清出隱田一千二百畝,半數屬于基輔三大貴族,賬冊上的紅筆批注密密麻麻。

    周顯在《基輔稅弊考》中列下 “三害”,每害都附實例佐證︰一害 “特權免役”—— 貴族子弟憑 “世襲文書” 不服徭役,卻可役使平民修莊園,去年鮑里斯便強征三十名平民鑿冰取魚;二害 “稅目繁雜”—— 除糧稅外,另有 “城門稅”“過橋稅”“集市攤位稅” 十余種,商戶王茂曾一日繳七種稅,哭訴 “賣三匹布不夠繳稅錢”;三害 “折納不公”—— 官府強定折算比例,去年寒冬一匹上等狐皮僅抵糧一斗,牧民被迫用兩匹皮才夠繳稅。他走訪城郊流民村,見三十余戶茅草屋空無一人,僅留牆上刻的 “稅重難活” 四字,牆角還堆著未吃完的樹皮草根。老農戶彼得拄著木杖哭訴︰“去年繳糧三石,還要服徭役兩月修城堡,地里收的五石糧全空了,兒子只好逃去森林打獵,至今沒音訊。” 這些記錄被周顯用蒙漢雙語謄抄,附在呈文後遞予蕭虎,文末用朱砂批注︰“民逃則田荒,田荒則稅減,惡性循環如滾雪球,非大刀闊斧改革不可。”

    蕭虎決定召開 “稅賦會商”,參會者包括蒙古千戶帖木兒、漢吏代表周顯、基輔貴族代表鮑里斯、商戶頭領伊萬。會前三日,周顯帶著精心準備的卷宗逐一拜訪︰對帖木兒強調 “均稅可增軍糧,今年冬營不必再從白虎城調糧”,順手遞上《軍糧缺口清單》;對伊萬承諾 “商稅只留正稅一種,雜稅全免,保你商戶月增收兩成”,拿出簡化後的《商稅草案》;對鮑里斯則暗示 “配合改革者可保莊園繼承權,隱田補繳可分期”,話里藏著隱田清單的威脅。鮑里斯得知要取消免稅權,私下在莊園密室串聯五名貴族︰“我們祖祖輩輩憑戰功免稅,新來的蒙古將軍憑什麼改規矩?” 他還買通稅課司小吏,想偷換隱田賬冊,卻不知周顯早將副本存入石質檔案庫。周顯察覺異動後,提前將貴族隱田清單呈報蕭虎,蕭虎在清單上朱批︰“會商時若有人喧嘩,便當眾宣讀畝數。” 會商前一夜,周顯在稅課司沙盤推演爭論焦點,將可能遇到的質疑一一列出應對之策,燭火燃到天明。

    蕭虎身著銀甲端坐主位,議事廳內氣氛如弓弦緊繃。他開門見山︰“今日定稅,只講‘均’字 —— 有田者按產繳稅,有鋪者按利繳稅,有畜者按數繳稅,蒙古、漢人、本地民眾一體施行。” 話音剛落,鮑里斯便起身反駁︰“我等貴族助朝廷守基輔,理應保留免稅特權,否則如何養活家臣?” 蕭虎冷笑一聲,示意周顯宣讀隱田清單︰“鮑里斯莊園實有田三千畝,舊賬只報一千八百畝,隱田一千二百畝,按律當罰糧五千石。” 鮑里斯臉色煞白,其他貴族也不敢作聲。最終敲定 “什一稅” 核心︰耕地按畝產十分取一豐年不增,歉年經核查可減),商鋪按月營業額十分取一由稅吏與商戶共核,雙方簽字),牧民按牲畜總量十分取一五羊折一牛,十牛折一駝,幼畜免征)。蕭虎特別補充︰“貴族可保留三成役田免稅,但需三個月內補繳隱田稅款,既往不咎。” 這一妥協讓貴族們雖心痛稅款,卻也不敢再反對,鮑里斯捏著拳頭暗嘆︰“終究是斗不過官府的賬冊。”

    針對北境多牧民、少谷物的特點,周顯制定 “實物折納法”,在議事廳牆上掛出三尺寬的 “折算表”,用蒙漢俄三語標注︰上等狐皮毛長三寸以上)每匹抵糧二斗,中等毛長二寸)抵一斗五升,下等毛短或有破損)抵一斗;蜂蜜需過濾去雜質,每斤抵糧一斗,帶蜂巢的可加價二成;松木需三尺以上直徑、丈五長,每十根抵糧一斗,有蟲蛀的拒收。蒙古牧民代表巴特爾皺著眉起身︰“羊群秋冬掉膘,按百取一是否可按季節調整?春季母羊產羔,殺羊繳稅會傷根本。” 蕭虎沉吟後擊節︰“此說有理,增訂‘季節浮動制’—— 春季產羔期按百取零點五,秋季肥壯期按百取一,由千戶與牧民代表共同核算,每月初在驛站公示。” 為防官吏舞弊,特別規定 “每月初一更新折納價目”,由稅課司、千戶所、商戶代表三方簽字生效,抄錄三份分別張貼于稅課司、集市、驛站,墨跡未干便有民眾圍著指點。

    周顯設計 “三色賬冊” 體系,每冊都有專屬標記︰青冊耕地稅)用靛藍染紙,封皮畫禾苗圖案,內頁用漢文登記田主姓名、住址,蒙文標注畝數、畝產、稅額;紅冊商鋪稅)用朱砂染紙,封皮畫商鋪圖案,俄文寫店名、經營範圍,漢文注每月營業額、稅款;白冊畜牧稅)用本色麻紙,封皮畫牛羊圖案,蒙文記畜群數量、種類,俄文標折算結果、繳納日期。每本賬冊首頁注明 “登記人、核對人、復核日期”,末頁附 “糾錯獎懲” 細則︰發現錯漏者賞糧一斗,隱瞞不報者杖二十,貪墨稅款者革職查辦。他從漢人吏員中選五人成立 “教習班”,教本地吏員 “四柱清冊法”︰“舊管上期結余)、新收本期新增)、開除本期減免)、實在本期結余),四柱不平便是錯賬,需連夜核查。” 年輕吏員伊萬學得最快,用鵝毛筆在麻紙上練習記賬,不到半月就能獨立完成核對,賬簿上的俄文字母與漢文數字整齊排列。

    開征前,周顯對二十名稅吏進行三日培訓,首日講律法,次日練算術,第三日模擬征收。他在講堂牆上貼 “三不原則” 木牌︰不勒索額外財物哪怕一碗奶茶)、不接受商戶宴請公務餐需自付糧票)、不擅自提高稅率擅自加稅者雙倍賠償)。他編《稅吏三字經》供背誦︰“入民宅,先通報;核實物,當面點;算稅額,明說清;給稅單,雙方簽;遇爭執,報上官。” 針對語言不通問題,制作 “征稅短語手冊”,收錄 “您的稅額是多少”“可以用皮毛折算”“請在稅單上按手印” 等常用語的三語對照,用木刻版印刷分發。蒙古稅吏帖木兒之子阿古拉性子急躁,操練時呵斥遲繳農戶 “磨磨蹭蹭”,周顯當即罰他抄寫手冊十遍︰“征稅靠律法,不靠凶氣,百姓服理不服罵,你爹在戰場威猛,收稅卻要學耐心。” 阿古拉雖委屈,卻也知道錯了,抄到深夜才完工。

    在城郊集市設 “征稅演練點”,周顯帶著稅吏搭起涼棚,擺上算盤、稅單、印章,模擬征收全過程。牧民鮑里斯趕著二十只羊前來,按 “百取一” 應繳一只,他卻想用兩張狐皮折算。稅吏取出折算表︰“二十羊折二成駝稅,一駝抵十狐皮,二成即二狐皮,折算合理。” 鮑里斯又指著其中一張狐皮︰“這張皮邊緣有小破損,是否按半價算?” 周顯命人掛出 “質量標準圖”,圖上畫著不同等級狐皮的樣例︰“全干無破損按全價,半濕按七折,小破損不影響整體的按九折,這張可按九折算,需在稅單注明。” 圍觀的平民與牧民提出三十余條疑問,從 “歉年如何申請減免” 到 “稅單丟失能否補辦”,周顯一一解答,將高頻問題整理成《征稅問答》木牌,豎在稅課司門前,牌下還放著筆墨,供民眾寫下新疑問。

    至元三十九年秋收後首征,稅課司門前排起長隊卻秩序井然。平民彼得捧著稅單笑出皺紋︰“往年繳糧三石,徭役兩月,今年畝產十石才繳一石,還免了徭役,能留七石過冬,足夠給小孫子熬粥了。” 他特意將稅單折成方塊塞在懷里,說是要拿給逃荒的兒子看,讓他回家種地。貴族鮑里斯雖補繳了隱田稅,卻因免了十余種雜稅,實際稅負反而降了一成,他派管家送來三匹綢緞感謝周顯,被原封不動退回,只收下 “願配合後續征稅” 的承諾。首月實收谷物三千二百石、狐皮四百五十張、蜂蜜三百二十斤,比舊制同期增收三成,流民返鄉者達五十余戶,村口的荒地開始有人翻耕。周顯在《首征簡報》中用紅筆圈出關鍵句︰“增收非因稅重,實因隱田清、雜稅免,百姓見稅額明、征繳公,願繳則稅自足。”

    蕭虎設立 “稅賦監督三法”,每條都刻在稅課司大堂的石碑上︰一是 “舉報箱” 設在城門與集市,木箱上有投信口無鎖,匿名舉報貪腐經查實賞銀五兩,由千戶所直接發放以防截留;二是千戶每月 “突襲巡查”,不帶通知直入稅吏房,核對賬冊與倉庫實物是否相符,發現賬實不符者立即拘押;三是將征稅完成度與稅吏考績掛鉤,超額完成且無投訴者賞糧三石、記功一次,欠收或有三起以上投訴者罰俸半月、留職察看。周顯親自帶隊抽查五戶繳稅記錄,發現一戶商戶少報營業額,當即責令補繳稅款,並罰稅吏杖十下,圍觀民眾齊聲叫好。鮑里斯原想托帖木兒的副將說情少繳稅,見監督這般嚴密只好作罷,私下對管家說︰“這般規矩,賬冊又記得清楚,便是想偷漏也難,不如老老實實繳稅圖個安穩。” 稅課司的燭火徹夜亮著,賬冊上的墨跡在燈光下泛著光,記錄著西陲稅制革新的第一步,也映照著賬房前周顯批改卷宗的身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51章 稅賦厘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51章 稅賦厘定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