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49章 民心漸附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49章 民心漸附

    749 章︰民心漸附至元三十九年?基輔城郊)

    至元三十九年清明,基輔城郊的凍土剛消融三寸,周顯帶著三名漢農技師開箱驗種。箱中是從白虎城運來的 “耐寒谷種”—— 青稞生長期短,耐霜凍)、春小麥顆粒飽滿,抗倒伏),每袋都貼著 “試種標號”。本地農夫鮑里斯捏起青稞粒皺眉︰“這麥不如咱的黑麥耐寒。” 漢農技師老王取來土樣︰“基輔土壤偏堿,青稞耐堿,我帶了‘調土法’—— 每畝摻草木灰五十斤,可降堿度。” 蕭虎特批 “試種田” 百畝,分 “純漢種”“純本地種”“混種” 三組,每組設專人記錄 “出苗期、分蘗數、抗蟲性”。老王在田邊插木牌︰“春分下種,芒種收割,全程可看可學。”

    虎首堡鐵工坊趕制的百具 “雙轅犁” 運抵各村,發放按 “戶等” 分級︰貧戶無牛者)發犁具加借牛券可向驛站借牛三日),中戶有牛者)發犁具加鐵鋤,富戶有莊園者)需以皮毛抵價每具犁抵羊皮兩張)。發放點設在村頭老榆樹下,周顯帶著文吏登記造冊,蒙古百夫長安德烈維持秩序。貧戶伊凡領犁時手抖︰“這犁真不要錢?” 周顯指著犁上刻的 “虎首堡監制”︰“將軍說,春耕誤不得,秋後有收再還也可。” 漢農老王當場演示︰“這犁比舊犁省力三成,犁頭帶弧度,翻凍土不卡泥。” 伊凡試犁後咧嘴笑,圍觀農戶頓時排起長隊。

    老王帶著五名漢農 “包村指導”,每日辰時到田頭,從 “浸種催芽” 教起︰“青稞需用溫水浸一夜,撈起裹濕布,暖炕催芽三日再下種。” 本地農夫習慣 “干種下地”,鮑里斯不服︰“祖輩都這麼種,哪來這般麻煩?” 老王不爭執,在其田旁另開一小塊示範田,半月後示範田苗高寸許,鮑里斯的田苗剛露頭。鮑里斯紅著臉來請教,老王遞過 “農時表”蒙漢雙語)︰“北地春短,誤一日苗晚三日,這表記著每月該做啥。” 很快,各村都傳開 “漢人師傅的法子靈”,連最固執的老農夫都來問 “追肥該用羊糞還是牛糞”。

    周顯組建 “春耕巡查隊”,每村駐兩人一漢一蒙古),核查 “實際耕種面積” 與 “申報面積” 是否相符。發現有農戶瞞報怕多繳賦稅),巡查隊不罰,反贈 “墾荒獎”︰“多墾一畝,秋收稅免半畝。” 蒙古兵卒巴特爾在 “野狼谷村” 發現大片荒地,農戶稱 “石頭多不好種”,他立即報知虎首堡,調來十名工兵幫忙清石,周顯貼出告示︰“清出一畝荒地,獎麥種三升。” 此舉讓春耕面積比去年增兩成,農戶彼得墾荒五畝,領到獎種時逢人便說︰“將軍不光要稅,還幫咱多打糧。”

    基輔城郊設三處市集東市近農田、西市臨驛路、南市靠河岸),每旬逢三、六、九開市。周顯按 “三不原則” 規劃︰不佔良田選荒坡或河灘)、不擾民居距村百步外)、不礙交通留三丈通道)。市集分 “四區”︰糧蔬區農戶賣菜種)、皮毛區牧民換布匹)、農具區鐵工坊直銷)、雜貨區漢商售茶葉鹽巴)。蒙古千戶帖木兒起初反對設農具區︰“鐵工坊該優先供軍需。” 周顯算細賬︰“農戶有好犁,秋收多三成,軍糧更足。” 開市首日,西市攤位達五十個,吆喝聲、馬蹄聲混著笑聲,比戰前熱鬧數倍。

    市集最棘手的是 “比價糾紛”—— 漢商嫌牧民皮毛 “摻舊毛”,牧民怨茶葉 “短斤少兩”。周顯請三方代表漢商王茂、牧民巴圖、本地工匠伊凡)定 “基準價”︰“上等羊皮一張換茶葉半斤,中等換三兩,下等換一兩;鹽巴一斤換青稞五斗,童叟無欺。” 價目表用蒙漢俄三語寫在木板上,立在市集中央,設 “評理員”由三方各選一人)調解爭議。一次王茂用碎茶充好,評理員當場開箱驗茶,罰他賠牧民雙倍茶葉,王茂此後再不敢作假。牧民巴圖說︰“明碼標價,比從前跟商隊私下換踏實多了。”

    蕭虎依白虎城經驗,在基輔設 “民事調解庭”,選三名調解員︰漢人周顯精漢律)、蒙古百夫長安德烈懂草原習俗)、東正教教士西蒙通俄語與教規)。調解庭設 “雙審制”︰小事當場調解如鄰里糾紛),大事記錄在案如土地爭執),雙方簽字畫押即為定論,不服可上訴虎首堡。首月處理 “羊群越界” 案︰牧民鮑里斯的羊啃了農夫伊凡的麥苗,鮑里斯願賠羊,伊凡要賠糧。西蒙提議 “折算賠償”︰“按市價,五只羊抵十斗麥。” 雙方皆服,圍觀民眾贊︰“不偏不倚,這才叫公斷。”

    調解庭每月 “公開審案三日”,允許民眾旁听,選 “土地糾紛”“債務糾紛” 等典型案例。審理 “老磨坊繼承權” 案時,兄弟倆爭磨坊兄稱父遺命歸己,弟持母臨終證詞),周顯請工匠查磨坊梁柱刻字元代建房有 “落成紀年”),證明磨坊建于父逝後,按律歸 “實際建造者” 弟弟,兄長雖不服但無話可說。審理後貼出 “案情告示”蒙漢俄三語),詳解 “繼承法三條”。農夫伊凡說︰“原以為官府只護貴族,如今看連咱平民的事都認真審。” 公開審理讓調解庭威信日增,三月後糾紛報案量降了四成。

    虎首堡學堂選址基輔舊教堂戰火中受損較輕),李墨主持改造︰正殿改教室撤神像,留講台),偏殿改宿舍鋪暖炕),院子圍木柵欄防牲畜闖入)。師資選 “雙語者”︰漢人周平教算術、漢字)、蒙古文吏巴特爾教蒙文、騎射)、教士西蒙教俄語、聖經故事)。選拔時西蒙顧慮︰“孩童學異教徒文字是否妥當?” 蕭虎道︰“能記賬、能看懂告示,才是要緊事,宗教課可保留。” 學堂門口掛 “入學三規”︰“免學費、供午飯、打罵學生者逐。” 消息傳開,首日便有三十余名孩童報名。

    至元四十年谷雨,學堂開課,漢童王小石頭背著布包裝樺樹皮課本),蒙古童帖木兒提著弓箭學堂允許帶防身武器),本地童安娜抱著十字架,在門口互相打量。周平先教 “一二三”,用算珠演示;巴特爾教蒙文 “日月山水”,畫簡筆畫輔助;西蒙教俄語字母,唱簡單歌謠。起初孩童們拘謹,午後課間分麥餅時,小石頭用蒙語說 “好吃”,帖木兒用漢語答 “明天還來”,安娜咯咯直笑。窗外家長們看著,鮑里斯對妻子說︰“孩子能跟各族娃娃一起念書,往後就不會再打架了。” 炊煙升起時,學堂傳出整齊的讀書聲,混著遠處的牛哞,成了城郊新的晨曲。

    復活節前十日,西蒙主教向蕭虎報備慶典,擔憂 “軍卒會不會干涉”。蕭虎卻送來十匹綢緞︰“教堂可掛彩綢,允許民眾放假一日,市集加開一天。” 周顯按 “不干預、不強制” 原則協助︰派工兵修補教堂屋頂,允許教士沿街游行,甚至命伙房準備 “節慶麥餅”按本地配方制作)。帖木兒不解︰“何必費錢辦異教節日?” 蕭虎道︰“民心如田,需用不同種子澆灌,他們過好節,才會認咱的理。” 教堂執事伊凡在清點彩綢時,發現每匹都繡著小十字,眼眶不禁發熱。

    復活節後一月,蒙古傳統那達慕在城郊草原舉行,蕭虎下令 “各族均可參與”︰蒙古人比摔跤、漢人比射箭、本地人比賽馬。賽前帖木兒擔心 “漢人不懂規矩”,特意派人教 “賽馬禮儀”不可用馬鞭抽對手馬匹)。漢人百戶張勇報名射箭,用漢地牛角弓連中三靶,蒙古騎手喝彩;本地青年安德烈賽馬奪冠,蕭虎親賜 “銀鞍”按本地樣式打造),他用蒙語謝恩,又用漢語說 “謝謝將軍”。市集趁機設 “美食區”,漢商賣餃子、蒙古人烤羊腿、本地人做甜餅,各族民眾圍坐同食,鮑里斯喝著馬奶酒道︰“從前過節各過各的,如今這般才熱鬧。”

    蕭虎在那達慕上宣布 “春耕承諾”︰“今年秋收,凡畝產超去年三成者,超產部分免賦稅;若遇災,按損失比例減免。” 周顯當場公示 “測產員” 名單各族各選三人),承諾 “實地丈量,當眾稱重”。農夫伊凡掐指算︰“去年畝產一石,今年若收一石三斗,多的三斗全歸自己?” 老王點頭︰“將軍說了,多勞多得。” 此語傳開,農戶們更勤了,連七十歲的老鮑里斯都下地薅草。西蒙主教在布道時說︰“勤勉者受眷顧,這是上帝與將軍都認可的道理。” 田埂上的 “農時表” 被翻得卷了邊,每個記號都藏著豐收的期盼。

    五月初,各村代表帶著 “謝禮” 到虎首堡︰鮑里斯送最好的羊皮,伊凡捧新磨的面粉,西蒙獻親手抄寫的聖經蒙漢對照)。蕭虎不收厚禮,只留下 “建言簿”︰“有難處、有想法,都寫在這上面。” 農戶們提了 “修水渠”“添農具”“教嫁接果樹” 等建議,周顯逐條登記,三日後續上回復︰“水渠下月動工,農具工坊加產,果樹師傅下月到。” 鮑里斯摸著建言簿上的紅圈已采納標記),對鄉親說︰“將軍真听咱說話。” 夕陽下,虎首堡的旗幟在風中招展,城郊的田壟如織,民心在春耕、市集、學堂與節慶中,悄然扎下了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49章 民心漸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49章 民心漸附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