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43章 虎首堡立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43章 虎首堡立

    743 章︰虎首堡立至元三十九年春?基輔城內)

    至元三十九年正月,蕭虎命漢人工匠李墨與蒙古千戶帖木兒共勘堡址。李墨帶著輿圖與測繩,沿第聶伯河左岸徒步三日,選中 “鷹愁崖” 河灣高地 —— 此處背山面水,易守難攻,且距基輔城三里,既可控咽喉要道,又不擾民。帖木兒卻堅持選城內舊堡︰“現成磚石可用,省三月工期。” 兩人爭執不下,蕭虎親往勘察,見鷹愁崖 “三面環水,一面通陸,崖頂平闊可築台”,當即拍板︰“築堡當為百年計,河灣高地可防洪水,又能監視河面,優于城內局促之地。” 李墨連夜繪制《虎首堡地勢圖》,標注 “主堡居崖頂,輔堡沿崖腳,壕溝環三面”,圖旁注 “距水源百步,取水無憂”。

    李墨參照白虎城形制,設計 “三重防御”︰外城垣高丈五夯土築成,外包青磚),設東西二門東門通基輔,西門臨河岸);中城垣高兩丈內填碎石,外包鐵板),置四座箭樓角樓各一,南北各一);內城為核心堡高三丈,全石砌),設指揮台與糧倉。箭樓設計融入蒙古 “望樓” 特點︰樓高三層,每層開窗六扇,可容十名弓弩手,樓頂裝 “風旗”測風向助射箭)。帖木兒質疑︰“這般費工,何時能成?” 李墨拿出工時表︰“外城三月可成,中城六月,內城年終完工,先築外城御敵,邊築邊守。” 蕭虎在圖上朱批︰“箭樓需設火銃孔,兼容漢地火器。”

    築堡需 “三材”︰青石來自鷹愁崖采石場)、青磚本地窯廠燒制)、松木第聶伯河上游采伐)。李墨定下 “就地取材” 原則︰青石由蒙古兵卒開采每日定額十立方),青磚由漢人窯匠指導本地陶工燒制按 “一尺見方,厚三寸” 標準),松木由使虎部落獵手砍伐需 “取大留小”,每伐一樹補栽三苗)。料場設三名監工一漢一蒙古一本地工匠),每日清點入庫量,用蒙漢俄三語記賬。起初本地陶工燒的青磚易碎裂,漢人窯匠王福蹲在窯邊示範︰“柴要干透,窯溫需燒足三日,熄火後悶一日再開。” 半月後青磚合格率從三成提至八成,王福粗糙的手上多了層窯火燎出的老繭。

    外城垣夯築開工時,漢人工匠用 “分層夯築法”︰每層鋪土五寸,用石夯重三百斤)反復捶打,直至 “以錐刺之不入”;蒙古兵卒則帶來 “凍土夯築” 經驗︰將凍土塊敲碎,摻鹽水拌勻再夯,耐寒不易裂。兩種技法起初各執一詞,李墨讓兩隊各築十丈試比︰漢法築的垣體細密,蒙法築的抗凍性強。他隨即創 “混合法”︰底層用蒙法凍土,中層用漢法細土,表層再覆一層碎石黏土。帖木兒帶親兵試撞新築垣體,戰馬全力沖擊,垣體僅掉少許泥土,他撫掌道︰“這般結實,縱有千軍也難破。” 夯土聲從晨至暮不絕,河灣處塵土飛揚如黃霧。

    內城核心區率先動工修建萬戶府,規制仿大都衙署︰正廳五間中為議事堂,左右為文書房),後堂三間主官居所),東西廂房屬官辦公),院中立旗桿掛 “虎首萬戶府” 旗)。蕭虎定下萬戶府職權︰“統轄北境軍政,掌征兵、貢賦、刑獄之權,受大都樞密院與行省雙重節制。” 首任萬戶人選引發爭議︰蒙古貴族力推帖木兒,漢臣建議選熟悉民政的周顯,蕭虎最終折中︰帖木兒任萬戶掌軍事),周顯任同知掌民政),“軍事需兩人聯署方能施行”。周顯在文書房掛起《大元官制》竹簡,對屬吏道︰“按律辦事,不偏不倚,方能服眾。”

    在堡內東南隅設稅課司,專掌商稅、市舶稅第聶伯河航運稅)。漢人文吏張謙任稅課司提領,制定 “三稅制”︰行商稅貨物值百分取三)、坐商稅鋪面月繳房稅)、船稅按噸位計征,每石三文)。他帶來漢地 “四柱清冊” 記賬法︰“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四柱分明,每日結賬,每月匯總。蒙古稅吏巴特爾起初嫌繁瑣︰“草原收稅只需記總數。” 張謙拿出白虎城稅冊︰“一筆糊涂賬易生貪腐,清冊可查每筆收支,誰也做不了假。” 稅課司門前設公示板,每月用蒙漢俄三語公布稅額,商戶王茂看後點頭︰“明明白白征稅,比暗箱操作強。”

    為通消息,蕭虎沿基輔至虎首堡設 “郵驛線”︰每十里設一鋪鋪兵五人,負責接力送信),每百里設一驛備馬十匹,供官員換乘)。驛站建築仿漢地形制︰正房三間驛丞辦公),廂房五間客房),馬廄三間養馬),院牆設烽火台急信時燃火)。漢人驛丞劉振制定 “驛律”︰“文書需驗印掛號,快馬每日行三百里,普通文書二百里,延誤者杖二十。” 首月便有急信從虎首堡送抵基輔,僅用一日半,比從前快了兩日,蕭虎在驛丞呈報上批︰“驛路通,則政令通,不可懈怠。” 驛站旁漸漸形成小市集,往來信使與商販互通有無。

    議事會上,帖木兒拍著案幾︰“虎首堡乃軍鎮,當以練兵守土為先!” 周顯卻展開民生賬簿︰“堡內已有商戶百余家,需設市令司、獄訟司,否則民亂生則軍不安。” 蕭虎最終裁定︰軍事屬萬戶府掌虎營、輔兵、城防),民政屬同知廳掌稅課、驛站、民事糾紛),遇重大事務如征兵、築路)需 “軍民政聯署”。兩人起初多有摩擦︰帖木兒強征民夫修箭樓,周顯按律制止︰“需給工錢,不可強役。” 帖木兒怒而告狀,蕭虎卻贊周顯︰“治軍靠威,治民靠仁,兩者不可偏廢。” 半月後,兩人在巡查工地時並肩而行,帖木兒學著說漢話︰“你說的對,民安軍才安。”

    堡名擬定有三議︰帖木兒主張 “鷹愁堡”取地勢名),周顯建議 “定邊堡”顯安定意),蕭虎卻沉吟︰“當顯軍威,又含守護意。” 他提筆在宣紙上寫下 “虎首堡” 三字,筆力遒勁,虎頭隱現于筆畫間。眾人皆贊,蕭虎解釋︰“虎為百獸長,首為中樞,喻此堡乃北境中樞,如虎鎮邊。” 匾額用整塊楠木雕刻,字填鎏金,邊緣刻纏枝紋,上方嵌虎頭浮雕。懸掛之日舉行儀式︰蕭虎親執繩,帖木兒與周顯左右輔助,工匠拉滑車將匾額升至內城正門,禮炮三響,全軍高呼。基輔貴族鮑里斯觀禮後私語︰“虎字壓頂,此堡當鎮一方。”

    內城完工後,蕭虎命立 “虎首堡建置碑”,碑高丈二,寬三尺,正面刻蒙漢俄三語銘文,詳述築堡緣由、規制、工匠名錄與完工日期;背面刻《堡規》十條禁擅入軍防區、禁損壞驛路、禁偷稅漏稅等)。李墨親自書丹,巴特爾核對蒙古文譯法,鮑里斯校驗俄文拼寫,確保三語無誤。立碑儀式上,蕭虎執錘擊碑三下︰“此碑為證,虎首堡興,則北境興;堡存,則邊民安。” 碑座埋著 “鎮堡三物”︰一塊白虎城帶來的青石象征血脈延續)、一錠銀子象征富足)、一卷《軍律》象征法度)。暮色中,石碑在夕陽下泛著青光,與遠處夯築聲交織成北境新的序章。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43章 虎首堡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43章 虎首堡立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