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03章 鏡換馴術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03章 鏡換馴術

    703 章︰鏡換馴術至元三十年冬?使虎部落營地)

    使虎部落營地的晨霧中,李寶捧著銀鏡走向圖騰柱,身後跟著部落老少。他先將鏡面朝向朝陽,陽光反射在圖騰柱的虎紋上,柱上的刻痕被照得縴毫畢現,連三年前祭虎神時鑿的細小裂紋都清晰可見。“這鏡能把石頭照出紋路!” 部落孩童驚呼著伸手去摸鏡面,被首領巴圖按住︰“小心踫壞,這是漢地的神物。”

    李寶微笑著翻轉銀鏡,讓眾人細看背面的虎紋︰“虎頭的每根胡須都鏨了七道細紋,虎身雲紋里藏著‘風調雨順’四字小楷,需離三尺遠才能看清。” 巴圖湊近細看,果然在雲紋褶皺處發現極小的漢字,他用手指輕觸紋路︰“這般細的功夫,比部落最好的骨雕師還巧,漢地工匠的手是長了眼楮嗎?”

    更驚人的演示在午時進行︰李寶用銀鏡聚陽光,將焦點對準干燥的艾草,不過片刻,艾草便冒出青煙。“不用火石就能取火!” 部落薩滿驚嘆著跪地行禮,以為是虎神顯靈。李寶解釋︰“這是鏡面聚光的道理,非神術,若部落想學,我可教你們打造銅鏡。” 巴圖眼中閃過渴望,這門技藝對雪原取火太重要了。

    巴圖見銀鏡工藝驚人,便知漢地有交換的資本,他對脫脫的使者張謙道︰“你們既顯了手藝,我也讓你們看看巴魯特部的本事。” 他吹了聲短促的骨笛,一頭威猛的雄虎立即從帳篷後走出,虎頸系著紅繩,眼神卻溫順如犬。

    “此虎名‘雪牙’,能在雪地里嗅出三里外的獸蹤,” 巴圖下令︰“去尋昨日丟失的箭囊。” 雪牙低吼一聲,低頭嗅聞雪地,順著氣味疾奔,片刻後叼著箭囊返回,囊上還沾著新鮮的雪粒。張謙暗自記下︰“北征時若有虎尋敵蹤,可比斥候快十倍,且不易被察覺。”

    巴圖又演示虎的警戒能力︰命武士扮作敵軍從暗處突襲,雪牙立即躍起擋在巴圖身前,虎嘯震得武士們腳步發顫,待巴圖喊停,雪牙又乖乖臥倒。“夜間宿營,虎比哨兵警醒,狼群聞虎嘯便不敢靠近,” 巴圖得意道,“這本事,你們漢地的戰馬能比嗎?” 張謙點頭︰“確是絕技,若能學來,北境行軍可保無虞。”

    交換談判在部落大帳進行,炭火盆里的松木 啪作響,巴圖把玩著銀鏡,張謙開門見山︰“首領的馴虎術能護營地,我軍的銀鏡工藝能助部落,不如各取所需?” 巴圖卻搖頭︰“銀鏡雖巧,終是器物;馴虎術是巴魯特部的命根,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怎能輕易交換?”

    張謙早有準備,取出蕭虎的手信︰“我軍願附加條件︰每年送部落五十斤草藥專治凍傷的當歸、紅花),二十口鐵鍋比骨鍋耐用十倍),教你們打造鐵制捕獸夾。” 他指著帳外凍裂的骨鍋︰“有鐵鍋煮肉,冬天就不用啃凍肉了;有草藥,族人就不會再凍掉手指。” 巴圖的長子突然插話︰“若再加教我們用銀鏡聚光取火呢?”

    雙方討價還價半日,終定下盟約︰漢地傳授銀鏡鍛造簡化版)、草藥辨識、鐵器打造技術;使虎部落傳授基礎馴虎術不含核心口訣),並派三名馴虎師隨軍指導。盟約用漢蒙雙語寫在羊皮紙上,巴圖與張謙各按手印,再由薩滿用虎血點染,以示虎神見證。

    傳授儀式在圖騰柱前舉行,巴圖選了部落最資深的馴虎師 “老黑石” 授課,老黑石不會蒙古語,只能用部落方言夾雜手勢,張謙帶來的通事巴圖與首領同名)負責翻譯,文吏王硯則在旁記錄。“第一課是認虎性,” 老黑石撫摸雪牙的額頭,“虎耳貼腦是怒,搖尾輕掃是喜,炸毛豎尾是懼,這些比口訣重要。”

    核心口訣的翻譯最棘手,老黑石念道︰“呼‘巴魯’則進,呼‘騰格’則止,指‘哈達’則臥,拍‘額爾’則隨。” 巴圖翻譯後,王硯立即記下︰“‘巴魯’對應‘進’,‘騰格’對應‘止’,需標注發音聲調,差半分虎就听不懂。” 他特意畫了虎的四種姿態圖,旁注口訣發音,確保士兵看得懂、學得會。

    老黑石怕口訣外泄,只教基礎指令,核心的 “喚虎歸營” 口訣需薩滿加持才能生效。他演示時要求士兵跟著念口訣,聲音不對,雪牙便無反應;發音標準,虎立即應聲。王硯在《馴虎術初錄》上注明︰“口訣需配合氣息,低沉有力,如虎嘯般有震顫感,非單純念字。”

    部落送來兩頭半歲的小虎崽,皮毛呈淺金色,還帶著奶香。脫脫派來的十名士兵輪流學習,按老黑石所教,先喂虎崽熟羊肉需用手捧著喂,培養親近感),再輕聲念 “騰格”止)的口訣,同時輕按虎崽前爪。

    最初小虎崽怕生,見到士兵就縮在角落,士兵們按老黑石的辦法,每日用骨笛吹固定曲調部落喚虎的調子),喂食時哼口訣,三日後果然親近不少。士兵趙勇試著念 “哈達”臥),並做按壓手勢,小虎崽遲疑片刻,竟真的臥了下來,眾人頓時歡呼,連巴圖都點頭稱贊︰“漢人學東西快。”

    老黑石在旁糾正︰“手勢要穩,口訣要慢,虎崽記性好,但不耐煩,急了會咬人。” 他示範如何用手指輕撓虎崽下巴虎最舒服的部位),同時念 “額爾”隨),小虎便乖乖跟著走。王硯將每個細節畫圖記錄,連喂食量每日三斤肉,分早晚兩次)都標注清楚,為後續訓練打基礎。

    李寶開始教部落工匠打造簡化版銀鏡,只教 “五煉銀法”比十二煉簡單),鏡面拋光用羊毛而非絲綢,虎紋也簡化為單線條。他對學徒說︰“核心的鎏銀法和防偽小印不能教,這是漢地工藝的根本,需留一手。” 部落工匠雖覺簡化版不如原版,卻已比他們的銅鏡清晰十倍。

    教學在部落的土窯旁進行,李寶演示熔銀︰“銀料需用松木火熔,溫度不夠則雜質不除,鏡面易發黑。” 他讓部落工匠親手操作,自己在旁糾正︰“火候要見‘青白焰’,此時下銀塊,熔得最快最純。” 部落工匠初次熔銀手忙腳亂,銀液濺出燙傷手,李寶立即用草藥敷治,借機傳授凍傷處理法。

    半月後,部落造出第一面簡化銀鏡,巴圖捧著鏡面對照虎皮坎肩,雖不如原版精致,卻已能清晰照人。他對李寶道︰“漢匠的法子果然妙,這鏡分給各戶,狩獵時可看妝容部落以虎皮整潔為美),也可聚光取火,實用得很。” 李寶暗自記下︰“技術輸出需循序漸進,既顯誠意,又保優勢。”

    按盟約,隨軍郎中周瑾開始教部落辨識草藥,帳內擺著從漢地帶來的當歸、紅花、防風,旁注功效︰“當歸煮羊肉治風寒,紅花泡酒擦凍傷,防風煮水防感冒。” 部落薩滿也拿出珍藏的 “雪靈芝”︰“此草長在冰縫里,煮水喝可抗寒,比你們的草藥烈。”

    周瑾與薩滿合作制藥,將漢地的膏劑法與部落的泡酒法結合,制成 “防凍膏”︰“用豬油熬紅花、雪靈芝,冷卻後涂手腳,風雪再大也不凍裂。” 他教部落婦女熬制,親自示範火候︰“豬油融化後需小火慢熬,草藥味入油才算成,火大了就焦了。”

    巴圖見草藥效果顯著,部落凍傷的人少了大半,便主動透露︰“北境有種‘虎耳草’,貼傷口可止血,比你們的金瘡藥管用。” 他帶周瑾去雪原采摘,草葉果然形似虎耳,周瑾當即記下形態,收入《北境草藥圖》︰“這般互補,咱們都不用怕風雪傷病了。”

    軍器坊的鐵匠趙五教部落打造鐵制捕獸夾,部落原用骨夾,易斷且威力不足。趙五演示 “淬火法”︰“鐵夾鍛好後燒紅,立即浸入雪水,鐵就會變硬,夾熊都不會斷。” 部落鐵匠按法操作,新鐵夾果然堅固,一試就夾住了闖入營地的狐狸。

    部落擅長打造虎形銅器,他們教趙五用 “失蠟法” 鑄虎首刀柄︰“先做蠟模,裹泥燒成陶範,再注銅水,出來就是完整的虎首,不用雕刻。” 趙五試著做了一個,虎首獠牙畢現,比漢地的雕刻法更省力,他贊道︰“這法子巧,回去要教給軍器坊的弟兄。”

    雙方約定︰部落用皮毛換漢地鐵料,漢地派鐵匠每季來指導一次,部落則送虎形銅器作為回報。趙五在《鐵器互學錄》上寫道︰“部落缺鐵但工藝巧,咱們有鐵但缺巧思,這般互學,鐵器才能又堅又美。” 鐵器的交流,讓盟約多了層經濟紐帶。

    巴圖見漢地無欺詐,便邀脫脫的使者張謙密談,帳內只有薩滿作陪。“北境不止巴魯特部,西邊的‘狼族’常來搶牧場,他們不怕人,就怕虎,” 巴圖低聲道,“若你們幫我們打退狼族,我願教全套馴虎術,包括‘喚虎陣’的秘訣。”

    張謙立即回應︰“若部落願作我軍北境向導,指認狼族巢穴,我們可派三十名精兵助戰,戰後狼族的牧場歸部落,戰利品均分。” 薩滿在旁用骨卜佔卜,見骨紋呈 “吉” 相,便點頭︰“虎神示可,這般合作,兩族都能壯大。” 密談雖未寫入盟約,卻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巴圖取下腰間的虎形骨佩,贈予張謙︰“持此佩,部落武士見了便知是友,可暢行無阻。” 張謙回贈蕭虎親制的 “寒地行軍圖”,標著安全路線與水源︰“這圖護你們冬天遷徙,少走冤枉路。” 私下的信任,比紙面盟約更堅實。

    一月後,使者隊準備返回,部落舉行盛大送別儀式。巴圖贈兩頭訓練有成的小虎崽已能听懂基礎指令),派老黑石與三名武士隨行指導。脫脫的士兵則留下十面簡化銀鏡、二十口鐵鍋、百斤草藥,作為第一批交換物資。

    臨行前,雪牙虎突然走到張謙面前,用頭輕蹭他的手臂,巴圖笑道︰“雪牙認你是朋友了,這是部落最高的禮遇。” 他親自吹骨笛送行,武士與猛虎列陣相送,虎嘯與馬蹄聲在雪原交織。張謙回頭望去,部落營地的炊煙與虎紋圖騰在陽光下格外顯眼。

    王硯的《北境行錄》記下此行︰“鏡換馴術,非止器物與技藝之換,實乃信任與利益之盟。銀鏡映虎,虎隨人走,漠北風雪雖寒,盟約之暖可御之。” 小虎崽在籠中探頭張望,它們不會知道,自己將成為北境安寧的新紐帶,見證漢蒙部落的長久協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03章 鏡換馴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03章 鏡換馴術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