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虎

第700章 盟誓永固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青燈輕劍斬黃泉 本章︰第700章 盟誓永固

    700 章︰盟誓永固至元三十年春?斡耳朵祭天壇)

    至元三十年的春風拂過斡耳朵,將祭天壇的柏枝吹得沙沙作響。拔都的西征軍踏著殘雪歸來,三萬騎兵列成整齊的方陣,甲冑上的冰霜在陽光下融化,反射出細碎的金光。最前的拔都身披銀甲,甲片上的戰功刻痕每道代表攻破一城)清晰可見,他胯下的河西駿馬鞍韉繡著 “西征全勝” 四字,是忽必烈御賜的榮耀。

    斡耳朵的軍民早已列隊等候,牧民們捧著馬奶酒,漢地文吏捧著史冊,術赤系諸王穿著朝服,按等級分列道路兩側。當拔都的馬隊經過時,牧民們潑灑奶酒,文吏們高聲誦讀《西征功頌》耶律鑄撰寫,記錄攻破基輔的功績),孩童們則追著馬隊奔跑,撿拾騎兵掉落的羅斯銀幣 —— 那是拔都特意讓士兵撒的 “凱旋錢”,與民同樂。

    蕭虎站在祭天壇下迎接,他身著玄色朝服,腰間佩著拔都所贈的羅斯彎刀,刀鞘上的寶石在春光下閃爍。“拔都汗辛苦,” 兩人雙手相握,掌心的老繭蕭虎的是握筆與刀柄的痕跡,拔都的是握馬鞭與戰斧的痕跡)相觸,無需多言便懂彼此的艱辛。拔都指著身後的脫脫︰“這小子在基輔立了功,親手擒了羅斯大公。” 脫脫上前行禮,身形比去年挺拔許多,眼中多了戰場的歷練。

    祭天壇用青石砌成,共三層,每層九級台階,壇頂的銅鼎高五尺,鼎耳鑄著 “日月同輝” 紋樣,是斡耳朵最神聖的器物。工匠們早在三日前便開始清理壇身,用桑皮紙擦拭青石板上的污漬,將去年祭祀殘留的柏枝灰燼掃入陶甕,埋于壇側按蒙古禮,灰燼需歸土,以示敬畏天地)。

    續盟儀式的祭品已備好︰拔都帶來的羅斯彎刀基輔城主佩刀,嵌著紅寶石)放在左側紅綢案上,蕭虎準備的 “鎮西炮” 模型按實物縮小十倍,銅制,能發射小石子)置于右側,中間的青銅盤里盛著馬奶酒、麥餅、忍冬花完顏雪最愛的花,取 “忠勇護盟” 之意),全是漢蒙合璧的祭品。

    忽里台大會的長老們穿著貂皮袍,在壇下檢查儀式流程︰“先焚柏枝告天,再交換信物,接著續盟宣誓,最後行三跪九叩禮。” 長老之首的蒙哥與成吉思汗之弟同名,非大汗)對蕭虎與拔都道︰“盟約十年一續,此次續盟需在壇側鑿‘永固’二字,以示天地為證。” 這是新增的環節,比單純的口頭盟誓更具約束力。

    辰時三刻,祭天儀式正式開始。拔都與蕭虎拾級而上,靴底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沉穩的聲響,每級台階都刻著前次盟誓的年份“至元二十年”“至元三十年”)。壇頂的銅鼎已由長老點燃柏枝,青煙裊裊升起,與春風交織,仿佛在向蒼天傳遞盟誓的誠意。

    “十年前,你我在此盟誓,共守漠北,同征西域,” 拔都先開口,聲音在壇上回蕩,“今日我西征凱旋,帶回羅斯疆土,特獻此刀為證,願與蕭公再續盟約十年。” 他將基輔彎刀雙手捧起,刀鞘上的紅寶石在煙光下跳動,像一團不滅的火焰。

    蕭虎接過彎刀,回贈 “鎮西炮” 模型︰“此炮射程比鎮北炮遠三十步,可護你羅斯疆土無虞。” 他指著模型的炮尾︰“這里刻著‘術赤部專用’,與你我盟約一樣,獨一無二。” 兩人交換信物的瞬間,柏枝的青煙突然向上直沖,長老們齊呼︰“蒼天佑盟!” 這巧合讓儀式更添神聖。

    續盟誓詞由耶律鑄宣讀,漢蒙雙語交替︰“蕭公與拔都汗,願續盟約十年,互援互助,互不攻伐,共御外敵,共享疆土…… 若違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善終。” 拔都與蕭虎跟著宣誓,聲震壇下,軍民們跟著重復,誓詞如浪潮般漫過斡耳朵。

    拔都輕撫 “鎮西炮” 模型,指尖劃過炮身的虎紋︰“蕭公的炮,每次都能給我驚喜。鎮北炮破了第聶伯河渡,這鎮西炮,定能讓羅斯諸部不敢叛亂。” 他明白,這炮既是支持,也是制衡 —— 蕭虎掌握著更先進的兵器技術,他便不能輕易背棄盟約。

    蕭虎摩挲著羅斯彎刀的刀柄,刀柄纏著鯊魚皮,握感極佳︰“此刀曾飲蒙古勇士的血,如今卻成了盟守信物,可見勝負無常,唯有盟約能長久。” 他將刀鞘上的紅寶石轉向拔都︰“這寶石在陽光下會發光,就像咱們的盟約,永遠亮堂。”

    壇下的文吏們記錄著交換細節︰“拔都汗贈基輔彎刀一口,價值千金;蕭公贈鎮西炮模型一具,代表實炮十門,附核心圖紙非全部)。” 這些記錄將存入《盟誓冊》,由忽里台大會與鎮南司各存一份,既是榮耀,也是日後追責的憑證。武力是盟約的後盾,信任是盟約的根基,刀與炮的交換,正是這兩者的完美結合。

    拔都與蕭虎續盟後,壇下舉行脫脫的成人禮。脫脫身著白袍,跪在壇前的蒲團上,拔都親自為他佩戴虎首骨朵 —— 這是當年盟約的信物,骨朵的虎首已被摩挲得光滑,赤銅絲瓖嵌的虎眼仍炯炯有神。“此骨朵,是你祖父與蕭公盟誓的見證,” 拔都的聲音帶著期許,“你既承術赤部的狼血,更要守你我兩家的盟約。”

    蕭虎則取來黑色束發帶,為脫脫束發漢地成人禮 “加冠” 的簡化版,適應草原習俗)︰“束發之後,便是成人,需知‘盟約重過性命’。” 他的動作輕柔卻堅定,束發帶在脫脫頭頂系成 “平安結”完顏雪教的結法),“這結護你平安,也護盟約平安。”

    脫脫起身,按漢禮向拔都行跪拜禮,又按蒙古禮向蕭虎行抱腰禮︰“孫兒脫脫稱拔都為祖父輩,非直系)定牢記教誨,既守羅斯疆土,也護漠北安寧,讓盟約傳之子孫。” 壇下的軍民鼓掌歡呼,長老們將脫脫的名字刻入《盟誓傳承冊》,與拔都、蕭虎的名字並列,象征同盟的代際延續。

    盟誓儀式後,忽里台大會在壇下繼續審理乃馬真後案。長老們傳閱著她的罪證︰毒殺完顏雪的供詞、舊部劫獄的密信、私藏的備用私章,件件確鑿。蒙哥長老高聲宣讀判詞︰“乃馬真氏,毒殺忠良,謀逆亂盟,罪無可赦。念其曾為後位,免死,終身囚于思過帳,不得與外界接觸,飲食由專人看管,每月需抄錄盟約三遍。”

    判決宣讀時,乃馬真後被兩名甲士押著跪在壇下,她的青布袍早已褪色,發髻散亂,听到 “終身囚禁” 時渾身一顫,卻未哭喊 —— 舊黨已被肅清或殺或流),她再無翻盤可能。甲士們將她押往思過帳,帳外的黑旗比從前更舊,卻多了層枷鎖︰帳門加了三道鎖,鑰匙由忽里台與鎮南司各存一把,需同時開鎖才能進入。

    “舊黨肅清,盟約才能永固,” 拔都對蕭虎道。蕭虎點頭︰“就像田里的雜草,不拔干淨,莊稼長不好。” 乃馬真後的終局,是對所有潛在叛亂者的警告︰背叛盟約者,縱有高位,亦難逃嚴懲。

    工匠們早已備好鏨子與錘子,在祭天壇西側的石壁上鑿 “永固” 二字。石匠是周顯的徒弟,精通漢蒙書法,先按蕭虎的筆跡描出隸書 “永固”,再用鏨子細細雕琢︰“永” 字的捺筆拉長,如一把利劍護著盟約;“固” 字的 “口” 框刻得格外厚實,象征盟約牢不可破。

    每鑿一下,石屑飛濺,工匠都要停頓片刻,用毛刷清理碎屑,確保筆畫清晰。拔都與蕭虎站在旁觀看,拔都指著 “固” 字︰“這框要鑿深些,讓風雨刮不掉。” 蕭虎補充︰“筆畫里要嵌銅絲,百年後也能看清。” 工匠一一照辦,銅絲嵌入後,再用熔化的錫水填充縫隙,使銅絲與石頭牢牢結合。

    “永固” 二字鑿成後,長老們用朱砂涂滿筆畫,紅色在青石映襯下格外醒目。蒙哥長老念誦祝詞︰“石可爛,海可枯,此誓不可渝;天可崩,地可裂,此盟永堅固。” 拔都與蕭虎上前,各按一手印在字下,手印用桐油混合朱砂按成,將永遠留在壇壁上 —— 這是人與石的約定,比任何誓言都更長久。

    耶律鑄帶著文吏們在壇下記錄全過程,《盟誓冊》上不僅有誓詞、信物清單、判詞,還附上了祭天壇的繪圖、“永固” 二字的拓片、拔都與蕭虎的手印摹本。“此冊需用防潮紙包裹,藏于鎮南司的石櫃中,” 耶律鑄對文吏們叮囑,“每年梅雨季節需取出晾曬,確保字跡不褪。”

    除了官方記錄,民間也在傳頌盟誓的故事。說書人將拔都獻刀、蕭虎贈炮的情節編成《西征續盟記》,在斡耳朵的市集上演唱;畫匠們繪制《祭天續盟圖》,畫面上拔都與蕭虎在壇上握手,脫脫在壇下行禮,乃馬真後被押在側,層次分明,寓意清晰。這些民間記憶與官方記錄相互印證,讓盟約深入民心。

    壇上的青石板,十年前盟誓時潑灑的狼血與酒痕已淡,但新的酒痕此次盟誓所灑)又添上了,與 “永固” 二字的刻痕一起,在歲月中沉澱成斡耳朵的精神印記 —— 這里不僅是祭天之地,更是盟約的聖地。

    祭天儀式的最後,壇下的軍民按長老號令,齊聲高呼 “盟誓永固”。牧民們的呼聲響徹草原,帶著馬奶酒的醇厚;漢地文吏的聲音整齊洪亮,透著書卷氣;士兵們的吶喊帶著甲冑的鏗鏘,震得壇下的積雪簌簌掉落。三聲歡呼後,忽里台長老宣布︰“至元三十年續盟禮成!”

    拔都與蕭虎走下祭天壇,接受軍民的朝拜。一位白發老牧民捧著哈達上前︰“兩位大人續盟,咱們牧民就能安心種地、放羊,不用怕打仗了。” 蕭虎接過哈達,系在壇前的柏樹上︰“這哈達代表民心,比什麼都珍貴。” 拔都則將隨身攜帶的銀錠分給孩童︰“盟約在,好日子就在。”

    民心是盟約最堅實的基石。乃馬真後的叛亂不得人心,而蕭虎與拔都的盟約帶來了安寧與富足,軍民的歡呼既是對儀式的回應,更是對和平的渴望 —— 這種發自內心的認同,讓盟約從權力的約定變成了生活的保障。

    祭天儀式結束後,春風再次吹過祭天壇,壇頂的柏枝仍在燃燒,青煙向西北飄去,仿佛要將盟誓的消息傳到羅斯草原與漠北深處。拔都的西征軍開始休整,部分士兵解甲歸田,在克魯倫河沿岸種地新政的成果);蕭虎則繼續推行墾荒,軍器坊的工匠們已開始鑄造 “鎮西炮”,準備送往羅斯。

    脫脫跟著拔都學習治理,時常向蕭虎請教漢地的律法︰“羅斯的百姓也需要像漠北這樣的新政嗎?” 蕭虎點頭︰“無論蒙古人、漢人、羅斯人,都想過安穩日子,這就是盟約能長久的根本。” 兩人的對話被文吏記入《續盟後記》︰“盟約非紙上文字,乃民心向背,守盟者守民,民安則盟固。”

    祭天壇的 “永固” 二字在春光下泛著紅光,與遠處英雄冢的忍冬藤相映成趣。完顏雪雖已逝去,但她用生命守護的盟約,在十年後續盟中愈發堅固。刀與炮的交換,成人禮的傳承,“永固” 二字的鑿刻,都在訴說一個真理︰武力能贏得戰爭,信任能贏得和平,而真正的盟誓,是武力與信任的平衡,是民心與歲月的見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巴圖虎》,方便以後閱讀巴圖虎第700章 盟誓永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巴圖虎第700章 盟誓永固並對巴圖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