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

第23章 秦楚之議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司馬錯 本章︰第23章 秦楚之議

    李信的消息很快有了,不過算不上是什麼好消息——李信被項燕俘虜了。

    留下來斷後的李信收攏了後軍,本打算暫時擊退楚國的軍隊就撤軍。誰知道項燕下了一道命令,能生擒李信者賞金萬錢。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項燕的手下一個小兵,家里才遭了變故,家財幾乎全部典當,全家借貸而生。

    當是時,人困而貸,死者破家而葬,夷傷者空財而共藥,完者內脯而華樂,故其費與死傷者鈞。故民之所費也,十年之田而不償也。

    為了還貸,小民離開了家成了小兵,這會有了這個能得萬錢的機會,他手持銅矛,沖鋒在前,身中秦軍的弩箭也毫不退縮,無人可擋,左右的士卒受到鼓舞一起沖鋒。

    楚國自郢陳被白起攻破,已有幾十年無法取得和秦國交戰的上風,這一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之下,竟然一時能夠壓制秦軍。

    楚軍長期積累的壓抑情緒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秦軍的反擊不但沒能減弱楚軍的攻勢,反而使得楚軍越戰越勇,那個要還債的小兵最終拿銅矛戳穿了李信的馬腿,李信摔落馬下,陷入了積水的泥潭中,被眾人綁縛,帶到了項燕帳下。

    “李將軍可好?”項燕看著滿身泥水被俘虜的李信,笑著問。

    “哼,敗軍之將不言勇,要殺要剮隨便你。”李信回答。

    “你我各為其主而已,我為難你做什麼?”項燕揮揮手,“帶下去,听王上處理。”

    左右把李信帶下去,脫下鎧甲,用囚車裝了,送回壽春去了。

    項燕,我謝謝你,秦國這邊,昭明從東方樓听到消息,心想。說起來,隴西李氏,好像是唐代李家的先祖,要是項燕真把李信給殺了,說不定唐代直接沒了。

    這兩天他得空就來楚東方樓坐坐,想要評估一下,來這里當店主是否合算。

    如果就探听消息來說,這里確實是最便利的渠道。楚國今天發生的事情,只要有心,不出兩日,就可以在茶樓听到風聲,三四日就能得到準確的信息。

    雖然比不了當今的網速,在春秋戰國,通過民間渠道,這已經算是飛速了。

    不過昭明並沒有立刻去找田響,從客觀上來說,光有消息,而不能發揮作用,那消息也就失去了價值。

    從主觀上來說,田響此人,雖然一舉一動沒有不合乎禮的地方,但昭明直覺上總覺得不安。他心里想,如果有更好的辦法,還是不來這里的好。

    秦國的宮殿里,君臣正在一起討論著要如何應對楚國。

    戰場上剛輸過一陣,內侍手里捧著楚國送來的國書跪在地上,楚國要秦國遣使者前來議和。

    自昭襄王以來,秦國已經很久沒有收到這樣的外交文書了,朝堂上彌漫著低沉的氣氛,氣壓仿佛都比平時低了幾度。

    “大王,臣願意使楚,替大王議和。”上卿姚賈首先出來請命,出使六國本來是他的分內工作。

    “好,那就有勞愛卿了,”嬴政點頭答應,“愛卿可務必要帶回李信。”他補充道。

    “是,”姚賈領命。

    “大王,”頓弱上奏,“臣知道姚大人常出使六國,特長此事,但是此次楚國有要求,必須至少要是丞相,方可使楚。”

    “大膽,”嬴政厲聲道,“我大秦,什麼時候,還需要看他們眼色?”

    “王上息怒,”右丞相隗狀听罷,出來上奏,“眼下要回李信更為要緊,如果王上允許,老臣願意出使楚國。”

    “大王,”左丞相昌文君也站出來,“臣雖然姓羋,但是久食秦祿,一心為秦國。此次派我出使,因我父是楚考烈王,楚國人不會為難我,一定能完成使命。”

    “左丞相,你哥哥最近怎麼樣,”嬴政沒有立刻決定,他忽然問起了昌平君。

    “回王上,我哥哥已經變賣了部分家產,打點了行李,馬上就要去壽陵,陪侍先王了。”昌文君回復。

    “嗯,”嬴政點點頭,並沒有更多的表示。

    “大王,”李斯也站了出來,“臣也願往。”

    “李廷尉工作繁忙,還是交給別人去做吧,”嬴政表示了反對。

    “是,”李斯領旨退到了旁邊,沒有多做堅持。

    散朝之後,嬴政來到議事的偏殿,左右踱步思索著,半晌,他讓小高子去把蒙毅叫了過來。

    “大王”蒙毅對嬴政說,“臣覺得,今日昌文君說的有道理,您為何沒有回應他呢?”

    “朕才將他的哥哥貶為庶人,此時派他去楚國,恐其挾私,”嬴政搖搖頭。

    “大王,”蒙毅上奏,“王上可听過大義滅親的典故,左丞相雖然不一定能做到那種程度,但遇到大事,臣相信他還是能以國家大事為重的。”

    “不妥,”嬴政說,“昌文君或許是忠臣,但昌平君歸秦的事,朕總覺得有蹊蹺,先不要動他。”

    “是,王上聖裁。”蒙毅回答,“王上,那李斯如何?”

    “李斯,”嬴政思考了一下。

    “李斯是上蔡人,上蔡原先在楚國境內,又曾游學于蘭陵,也算是楚人,”蒙毅說,“先前李大人為長史之時,曾經與手下在六國為間,對楚國也有相當的了解。王上此次何不派李斯前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可,”嬴政想一想,否決了蒙毅的建議,“正是因為李大人此前曾經在六國為間,挑撥他國的君臣,收買不忠心的臣子,雖然朕知道,這是為我大秦的社稷,但他在六國名聲太差,他去不妥。”

    “是,”蒙毅繼續幫嬴政想人選,嬴政自己想起了一個人。

    “上大夫王綰怎麼樣?”今天在朝堂上王綰並沒有發話,嬴政卻提起了他。

    “王綰王大夫?”蒙毅感到驚訝,“王大人從來沒有負責過出使的事情,您為何忽然想起了王大人。”

    “王綰做事周密,”嬴政回答,“此次出使看似容易,實則干系巨大,需要一周全之人方可。”

    “是,”蒙毅回復,“王上如果有此想法,可召王大人前來議事。”他建議道。

    “好,小高子,”嬴政叫道。

    “臣在,”小高子出來應答。

    “去把王大夫叫過來。”嬴政下令。

    “喏,”小高子領喏去了。過了一會,王綰被領了過來。

    “王上,”王綰行禮,下朝已經有一會了,但王綰來的很快,穿戴的依舊整齊,說明他似乎是早有預感,穿著朝服只在家里等著。

    “大夫免禮,”嬴政回答,“王綰,朕想听听,你對此次秦楚之議有何看法。”

    “回王上,”王綰回答,“臣並非這方面的專家,害怕思考的不周全。”

    “想到了什麼,但說無妨,”嬴政說,“朕不治你罪。”

    “謝王上,”王綰回復,“臣斗膽昧死進言,此次秦楚之議,秦國是戰敗的一方,看似是楚國佔上風,其實不然,佔據有利地位的,依舊是秦國。”

    “哦?”嬴政笑笑,“大夫何出此言?”

    “此次秦楚交鋒,我軍敗績,王賁和李信皆被俘虜。但燕國暗弱,燕王喜年老怕事,不久就會送王將軍回來,不必多慮。需要擔心的,只有李信將軍這邊,也就是楚國這邊。”王綰分析。

    “繼續,”嬴政點點頭,示意王綰繼續說。

    “此次我軍雖敗,但國土幾乎沒有損失,楚國雖勝,但是郢陳等地卻復為燕國所佔,領土沒有增加。

    “秦國變法而強,聲威已積六世,楚國王室和貴族早就喪失了對抗秦國的勇氣,即使有勇將能得一時之勝,其恐懼之心依然不會減弱。”王綰回答,“因此,此次秦楚之議,看似是楚國掌握了主動權,實際上,主動權依舊在秦國。”

    “大夫高見,”嬴政說,“那如果朕派大夫去出使,大夫有何主意。”

    “楚國的政治混亂,不同的勢力各執一端,面對滅國強敵,雖然能因為愛國之心短暫凝聚在一起,但根本矛盾是沒有這麼容易化解的。在怎麼對待李信這個問題上,楚國上下必然難以齊心,心不齊,則有機可乘。”王綰說。

    王綰對于楚國的分析十分的準確,實際上,在李信來到楚國朝堂上的時候,楚國的朝廷就已經炸成了一鍋粥。

    “大王,”首先發話的依舊是國師,“臣就此事已經佔卜出了結果,乃是天水訟卦,寓意著矛盾,訟卦與師卦相對,若處理不當,國家依舊有征戰的風險。”

    “王上,”屈氏的臣子站出來,“啟奏我王,此次我軍戰勝,我王應當效法古時候聖明君王的例子,堅持誠信的道理,以議和為條件,將李信送回給秦國,從此秦楚復結友好,再不交兵。”

    “臣以為不妥,”景氏的臣子上奏,“秦國每戰勝利,必然要大肆侵吞土地,這次我軍戰勝,必要奪回我楚國喪失的領土,方可罷休。”

    “不可,”昭氏的臣子上奏,“秦國雖然戰敗,但是國力依舊強于楚國,反而是我們,這次如果處理不好,會招致大禍,臣以為,還是小心侍奉秦國,恭敬的送回李將軍,再以象牙瑪瑙等珍寶奉送秦王,以求社稷平安為上。”

    “項將軍,你覺得如何?”楚王問項燕。

    “老臣一介武夫,不通國事,”項燕回答,“貿然上諫,恐怕于國不利。”

    “愛卿但說無妨,”楚王回答。

    “老臣以為,可先下國書于秦,使其派使者來我楚國,先觀察使者的態度,再決定不遲。”項燕建議道。

    “大王,臣以為不妥,”屈氏的臣子上奏,“如果秦國以出使為幌子,拖延時間,暗中則準備著戰爭的物資,那該如何?”

    “難道屈大人以為秦國不出使就不會準備了嗎?”項燕說道。

    “愛卿這是何意?”楚王問道。

    “也罷,老臣就冒死直言了,”項燕對楚王說,“秦國和楚國,早晚還有更大的仗要打,這次的事情無論怎樣處理,都只是個過場而已。”

    “大膽,”昭氏的臣子說,“項將軍,你怎麼能這樣說話?大王,您怎麼能如此縱容他呢?”

    “那不然你去打仗?”楚王沒好氣的對昭氏的臣子說。

    “大王,”昭氏的臣子低下頭,他確實沒這個本事。

    “罷了罷了,”楚王揮揮手,“如果沒有更好的意見,那就從長計議吧,先讓秦國派個使者來,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秦國這頭,嬴政听完了王綰的分析,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王大夫言之有理,”嬴政說,“既然先生說,楚國君臣有隙,有機可乘,那朕欲拜先生為右丞相,替朕去楚國找機會,如何?”

    “喏,”王綰回復。

    “好,那此事就拜托給王大夫,”嬴政笑著說,“哦,不對,應該是,拜托給王丞相了。”

    “臣領旨謝恩,”王綰跪下拜謝道。

    “恭喜啊王大人,”離開了議事堂,小高子對王綰說。

    “多謝高大人抬舉,”王綰對于小高子說不上有什麼好感,“臣告辭。”他簡單的還了個禮,準備離開。

    “王大人有所不知,”小高子笑著說,“王上這次能想到您,其實這里邊,也有小人的功勞啊。”

    王綰沒有答話,他準備听听小高子要說什麼。

    小高子確實沒有騙他,在國書還沒送到的時候,嬴政在議事堂批閱奏折。

    “民變,又是民變,”他看著呈上來的簡牘,“這些地方郡守到底是怎麼辦事的,為什麼總是管理不好這些小民?”

    “王上息怒,”小高子在一旁安慰道,“王上,也不是所有的小民都難管,您瞧瞧王大人的奏折。”

    嬴政听了之後,拿起了王綰的奏疏,王綰上奏是關于鄭國渠的維護問題,該征發多少人,需要多少錢款,事事條條,寫的清清楚楚。

    尤其令人注意的是,王綰還寫到周邊的鄉民自願為修渠的事情出人力,因此可以少征徭役。這樣的消息可比民變看著讓人舒心,嬴政的心情確實好了起來。

    “王上,王上聖明天恩,之所以有小民反抗,那是沒有才能的臣子不能很好的執行您的命令,”小高子說,“如果都能像王大人這樣,時時處處為王上著想,那這些煩心的事啊,自然就沒了。”

    嬴政看了小高子一眼,沒有回話。

    “朕有些渴了,你去取些果棘的汁水來,”嬴政說。

    “喏,”小高子領喏去了。

    “那這麼說,臣還真得感謝高大人,”王綰听說之後,回復道。

    “唉,王大人這是說哪里的話,”小高子笑著說,“你我這都是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啊,王大人不必多禮。

    “以後呢,若是有機會,奴才自然要為王大人美言。只是啊,奴才家里生活的不好,最近啊,染了一場病,如果沒有錢去治,以後恐怕無法再替王大人美言了。”小高子繼續說。

    王綰一愣,他也是能听懂小高子的暗示的,他只是沒想到,秦王那麼精明,竟然會留著這樣的內侍在身邊。

    “高大人也是我王的重臣,”思考了一下之後,王綰決定裝糊涂,“高大人生病不是小事,等我奏明聖上,請宮里的御醫替您治病。”

    “哎呀,不用不用,多謝王大人。”小高子見王綰並沒領會他的意思,訕訕的說。

    “那,高大人,”王綰行禮辭別,“臣告辭。”

    “王大人,”小高子回禮道,“慢走。”

    喜歡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請大家收藏︰()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23章 秦楚之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第23章 秦楚之議並對穿越楚國,但是秦軍兵臨城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