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朕于西安府即可直撥電話至王府,無需再奔波勞碌。”朱松含笑點頭。
“甚好!”
“別的不論,電話必須在大明全境推廣!”
“民間暫且不論,所有官府與軍營,務必通電話!”朱元璋聞言,面露喜色。
“父皇放心,一年之內,所有官府定能接通電話。”朱松胸有成竹。
鋪設電話線路相對簡單,遠勝于鋪路築軌。
城內可用明線,借電線桿等設備相連;城際之間,則可挖管道鋪設,技術上毫無難度,沿已建水泥路鋪設即可。
“妙哉!後世人人以手機通話,朕心向往之。
惜大明尚未能造此便捷通訊之器。”
“但有線電話已使通訊便捷許多!”
“萬里之遙,亦能瞬息傳遞消息!”
朱元璋頻頻點頭,顯露出滿意之色。
他對大明在交通與通信基礎建設上的重視顯而易見,尤其在這兩方面,他不僅要支持朱松推進,還催促其加速完成。
“研究院正致力于電台的研發,地方官府使用電話通信已便捷許多,但軍隊未來需依賴電台!”
“至多一兩年,我大明亦將擁有無線電通信!”朱松向朱元璋報告了一個好消息。
相較于有線電話,電台更適合軍隊,因軍隊出征後無法隨時攜帶電話線,電台無疑成為情報傳遞的理想之選。
然而,電台目前仍在研發階段,盡管朱松能在系統商城購得,但價格高昂。
他購入的兩台僅供研究院作為樣本,以便仿制。
“那是否就是按幾下即可傳遞信號的裝置?”朱元璋聞此,眼眸閃爍。
他穿越到後世,曾目睹軍事相關的視頻與電視劇,對電台有所了解。
盡管不明其原理,只覺其神奇。
他原以為朱松能搞出有線電話已屬不易,未料電台亦在研發之中,這對他而言,無疑是個大驚喜。
“正是!”朱松點頭,“電台初期即便研發成功,也僅供軍方使用。”
電台的使用與民用存在差異,民用至多設立廣播電台,為民眾收音機,以收听新聞、戲曲或評書,豐富其業余生活。
畢竟,以大明現有技術與產業,制造電視機幾乎不可能。
即便朱松掌握了那樣的技術,研究員們仍需不斷學習,這需時間和經驗的累積。
路得一步步走,飯得一口口吃,急不得。
“如此說來,咱們有生之年,還能見證這電台的誕生!”
若水道“好啊!你果然沒令我們失望!”
朱元璋聞言,滿意大笑。
“父皇放心,不出數年,兒臣定讓您見到一個嶄新的大明!”
“汽車用內燃發動機尚在研發,但火車與輪船所需的內燃氣輪機不久亦可制成!”
“只是大明現今石油開采量尚小。”
“原油供應亦不足。”
“待內燃氣輪機問世,兒臣便考慮對西方用兵。”朱松話鋒一轉。
朱松未急于向西域以西進軍,而是先攻周邊島國,因目前石油需求尚未迫切。
但這步遲早要走。
料想年內,內燃氣輪機問世時,汽車用內燃發動機亦將問世。
加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的誕生,石油需求將日益增多。
石油乃未來工業發展之關鍵,故朱松對中亞志在必得。
“只因那里有石油?”朱元璋挑眉問道。
他曾詢問國運系統,天道皇帝為何執著于中東,系統答稱該地蘊藏全球六成以上石油。
以往,朱元璋難以理解老九為何要那片貧瘠荒漠,如今他卻意識到石油對工業化之重要。
掌控石油,即掌控世界經濟之關鍵!
“確實,一切皆因石油所在!”
“有些事,及早行動,勝于留給後代。”
“吾輩既有此力,自當為子孫奠定基石!”朱松自信地點頭。
“言之有理,依計而行,吾必全力支持!”朱元璋點頭贊同,滿是鼓勵。
大明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漢中水師十五艘蒸汽戰艦,載三萬將士,自漢中浩蕩啟航。
依朱松之計,欲攻東瀛前,先清東南沿海倭寇,並收復琉球。
此行,朱松未親自前往,而是命秦武為主將,鄭和為監軍,周通為副帥。
對付倭寇,無需大明漢王親自披掛上陣。
五日後,漢中水師抵長江入海口崇明島,秦武與馬和依朱松之命休整水師,並籌建大型軍港。
一切就緒,秦武與鄭和率艦隊深入東海,直指琉球。
有言朱元璋欲再度御駕親征,實為痴迷。
遣漢中水師蒸汽戰艦掃蕩東海倭寇,猶如大炮轟蚊。
真正目的,乃使漢中水師速適海戰環境。
平日訓練多在江河,與大海波濤洶涌截然不同。
一旦海上遇險,後果不堪設想。
借倭寇練手,可使漢中水師更好適應海上作戰。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底,漢中水師出征東海半月後,朱松接鄭和首封戰報,言水師初出海,即在寧波府外海島嶼殲敵兩千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朱松接到戰報,滿臉驚愕。
“父皇,寧波府附近竟有兩千多倭寇,朝廷之前可曾接到此類奏報?”
朱松即刻攜戰報面見朱元璋。
洪武元年,沿海禁航,唯明州對外開放。
明州後更名寧波府,當時朝廷對江浙沿海島嶼疏于關注,致使寧波府外海島嶼聚集眾多倭寇。
洪武十四年,為避國號諱,依鄞縣士人單仲友之議,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明州更名為寧波府。
朱松知曉鄭和所提外海島嶼,即後世舟山群島。
其實,島上盤踞者多為陳友諒、張士誠舊部及後裔。
陳友諒、張士誠敗亡後,舊部攜殘兵家眷遁入東海島嶼。
朱元璋曾下令,允陳、張舊部在海外生存,不派兵征討,但須居海上,登陸大明者,格殺勿論。
按理說,舟山群島屬寧波府管轄,若倭寇眾多,知府與駐軍理應上報。
“此事我已知曉,寧波府早年也曾上報過兩次外海發現倭寇。”
“但倭寇鮮少正面襲擊寧波沿海,官府多以防御為主,未曾想過出兵剿滅。”
朱元璋聞之,神色平靜,淡淡說道。
大明受倭寇侵擾之地,多在浙南至閩地一帶。
泉州府與寧波府則未曾遭受正面襲擊。
在洪武年間,寧波與泉州均有大明駐軍,倭寇雖猖獗,卻不敢輕易與正規軍正面沖突。
他們往往選擇防守薄弱的沿海小鎮和村落作為攻擊目標。
朱松聞朱元璋言,便已洞悉事態。
寧波外海的倭寇,包括陳友諒、張士誠舊部,不敢直面寧波,多繞道他處劫掠。
因此,寧波官府對這些倭寇並不敏感。
加之先祖有令,倭寇不登陸則不攻,故鮮有人關注外海島嶼上的倭寇。
即便他們到其他地區劫掠,也難以確認身份,小地方官府無力阻擋,更無法追擊,倭寇搶劫後便退回海上。
大明雖曾派兵圍剿,但因倭寇行蹤不定,效果甚微。
欲徹底解決倭寇,最佳之策乃出海清掃島嶼,連根拔起。
此任務,終由鄭和艦隊完成。
“漢中水師用于清剿倭寇,實為牛刀小試!”
“出海數日,已滅倭寇兩千余!”
朱元璋閱朱松戰報後,笑言。
“兒臣料想,東海倭寇月內必被漢中水師蕩平!”朱松自信滿滿。
“蕩平之後,水師何去何從?返回寧波待命,還是先回漢中?”
朱元璋好奇問道。
“無需歸來,待琉球島攻克,且朝廷派遣官員與駐軍登島,全面掌控琉球島後,艦隊自可前往琉球國。”
朱松輕搖其首,緩緩道出心中籌劃。
琉球國,即後世沖繩之地,島嶼星羅棋布,與東瀛、琉球島構成島鏈,天然屏障于大明東海之外。
地理上,東瀛、琉球島、琉球國皆為朱松必爭之地。
攻略順序,琉球島為先,琉球國次之,東瀛為終。
“琉球國?”
朱元璋聞之,眉頭緊鎖。
琉球國現今非一統,分南山、中山、北山,時稱“三山時代”。
表面對大明俯首稱臣,歲歲朝貢,朱元璋亦曾賜王印于三王。
然私下,三山紛爭不斷,戰火連綿,從無寧日。
朱元璋雖遣使調停,但戰事依舊。
“兒臣知曉,琉球國乃大明藩籬,貿然出兵不妥。”
“但若以搜捕倭寇為由,則名正言順。”
“再者,北山王私下與東瀛幕府勾結。”
朱松明朱元璋之憂,攻琉球非不可,關鍵在于師出有名。
借口易尋,即便無,亦可造之。
哈密之戰,不正是如此?
“既有定計,朕便不再多言,你自己斟酌。”
朱元璋點頭贊許。
“得琉球國後,可借此地為跳板,直取東瀛,琉球國便為大明南方據點,同時斷東瀛南遁之路。”
“至于北方,乃高麗也。”
朱松言及此處,笑逐顏開。
“你連高麗都算計在內了!”
朱元璋听後大喜。
“東瀛若敗,唯有北逃!”
“高麗與東瀛本為世仇,無需大明出手,高麗亦不會放過他們,北路已然不通!”
“當然,也存在高麗與東瀛聯手之可能。”
“敵人的敵人即朋友,為對抗大明,兩國或許真的會聯手。”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