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之下,李成桂之歷史終局,遠勝淵蓋甦文!
至少,李成桂開創了一朝之基!
正因如此,朱元璋與朱松皆未將高麗的李成桂放在眼里,王 更是無足輕重。
在漠北的狼居胥山之巔,燕王朱棣與胡王朱高熾這對父子正眺望山下,那座仍在建設中的城池令他們感慨萬千。
朱高熾的領地是呼和浩特衛,而朱棣的河營夏郡衛則毗鄰狼居胥山,站于此山,整個河營夏郡衛盡收眼底。
“僅僅數月,上次登此山時,未曾料想能目睹如此壯觀的城池!”朱棣望著自己的城池,感慨萬千。
“呼和浩特亦然,九叔為發展漠北,真是傾盡全力!”朱高熾笑道,“對了,父王,听說西安府至遼東的鐵路已在修建。”
他們父子在封地建設上無需過多操心,只需依賴漢中的專業人士。
作為藩王,他們只需關注草原部落,訓練好麾下將士,便能安枕無憂。
相較于在北平府時,他們甚至無需擔憂軍餉或糧食問題。
他們首次體驗到了漢中昔日錢糧無憂、專心強兵的感覺,實在暢快!
“鐵路?你是想將鐵路也延伸至漠北嗎?”朱高熾提及鐵路,朱棣心動不已。
得知太原府、北平府和大寧府都將通鐵路,朱棣怎會不動心?若封地仍在北平,那他也將擁有鐵路。
但如今遷至漠北,距北平府千里之遙,即便是快馬加鞭,往返也需大半個月。
若有鐵路相連,數日即可抵達!
“九皇叔不是曾許諾,漠北有所求,他必應嗎?”
“修建鐵路,通車漠北,實為迫切需求,九皇叔理應不會回絕!”
“火車若能通至漠北,朝廷對此地的掌控將更加有力!”
“自西安府至漠北,不過數日行程!”
朱高熾斷言道。
朱棣亦深知此理。
“稍安勿躁。
數月之後,年底前我親赴漢中,與他深談!”
朱棣沉思片刻,亦覺火車通車之事宜早進行。
漠北發展至斯,實屬不易。
初時,父子二人皆以為此地不過是貶謫之所,而今觀之,只要經營得當,資源充足,其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雖不及漢中或西安府,但相較于大明其他地區,已屬上乘!
“老二和老三在皇衛學院情形如何?”
朱高熾忽而提及朱高煦與朱高燧。
自兄弟二人入學皇衛,便接受封閉式管理訓練,雖偶有書信歸來,卻盡是瑣碎無關之事!
不知他們在學院有無闖禍?
所幸至今,尚未聞負面消息。
“熾兒,你們三兄弟中,你治理地方之能最強!”
“然論行軍打仗,老二、老三皆為良將!”
“望你們日後能團結一致,你身為兄長,更需引領眾人!”
朱棣語重心長地告誡朱高熾。
“孩兒明白!”
朱高熾恭敬回應,心中卻感無力。
老三暫且不論,滿心算計!
老二朱高煦雖少計謀,卻性情暴躁,自視聰明,且始終與他這個兄長不和!
老三滿心狡黠,老二則滿身叛逆!
二人皆非易與之輩!
他雖為兄長,但兩兄弟從未真正信服過他。
他們心中所思,不過是如何在他父親面前取而代之。
“報!”
“殿下,北平府來人,說遼東有變!”
此時,張玉急步而入,向朱棣稟告。
“哦?”
“遼東能有何變?莫非高麗又生事端?”
朱棣初感驚訝,隨即想到遼東變故或與高麗有關。
“正是!”
“據傳高麗集結十五萬大軍,意在鐵嶺衛一帶。
明為攻女真,實則欲佔鐵嶺衛周邊之地。”
張玉詳述遼東情形。
“父王,看來高麗王終是按捺不住,要對遼東動手了。”
朱高熾皺眉道。
“此事已與我們無關。”
“別忘了,我們已封至漠北,遼東之事應由十七弟處理。
即便他能力有限,僅憑朵顏三衛亦足以守衛遼東。”
朱棣卻搖頭,語氣平靜。
“若我們出兵助十七叔一臂之力呢?”
“這或許是我們的一個機會!”
朱高熾提出異議。
“你以為十七叔未將此消息上報朝廷?”
“朝廷尚無動靜,我們又豈可擅自行事?”
“其他藩王或許可以有所動作,但我們一家卻不可。”
朱棣正色提醒朱高熾。
朱高熾聞言,低頭沉思。
他隱約明白朱棣之意,不禁無奈嘆息。
“想戰,日後有的是機會。
區區高麗,便讓給十七叔吧。”
“我們父子應盡快發展漠北,西北之地尚有廣闊天地,足以讓我們為大明開疆拓土。”
朱�見朱高熾失落,輕拍其肩以示鼓勵。
“西北邊?”
朱高熾聞言,面露驚訝之色。
在馬車上的對話,朱棣並未向朱高熾提及,因此朱高熾對朱棣已將目光投向西方的事實一無所知,當然,這還需建立在朱松能守信並強大火器的基礎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听我的準沒錯,以後踫到類似的事,多听听我的意見。”朱棣簡潔地叮囑道。
“孩兒明白了。”朱高熾若有所思地點頭回應。
……
漢中府,兩艘蒸汽機戰船順利下水。
其中一艘兩千噸級,正常可載千人,滿載則可近兩千,但會相當擁擠,畢竟船體僅七十多米長,十幾米寬。
朱松估算過,至少需十五艘此類戰船,方能裝載三萬水師。
為此,他又在造船廠擴建了兩座干船塢,能同時建造四艘戰船。
以現有技術,制造速度極快,九月前預計有近二十艘戰船可入列。
半年時光轉瞬即逝。
朱元璋的半退休生活頗為愜意。
這段時間,朱標與朱松兄弟二人配合默契,引領大明高速發展。
特別是新式紙幣發行後,大明迅速受益,國庫銀兩成倍增長。
西域收復後,通過河西走廊展開的貿易,讓大明初嘗甜頭。
如今朝廷糧食充足,即便局部地區受災,亦能從容應對。
更甚者,大明各地正大興土木,鋪設水泥道路與火車鐵軌,資金充裕。
自西安府至西域的鐵路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老九,你的經濟改革成效顯著啊!”朱元璋翻閱著戶部賬目,對朱松笑道。
“若西域鐵路貫通,效益定能更上一層樓。”
西域商稅已可與江南匹敵,收復至今不過短暫時光,此等景象,朱元璋昔日未曾敢想。
“確實!”朱松自信滿滿,“西北至西域鐵路一通,經濟效益倍增無疑,商稅亦將數倍增長。”
朱元璋急切問道“西域鐵路何時能成?”
“快則年末可竣工。”朱松估算道。
西域鐵路建設如火如荼,效率極高,資金充足,人工與時間皆非難事。
另,漢中水師已整裝待發,目標直指東海琉球群島。
大明鐵路建設重心現于西北與北方,南方雖未動工,但規劃已在進行。
西安府至應天府鐵路預計明年開工,唯一難題在于長江大橋,以其現有技術,一年或難完成。
然,難題亦有解法,擇河道最窄處建橋,難度自減。
此乃權宜之計,畢竟技術所限,難以建造超長鋼鐵大橋。
西域與漠北新定,隨即需治理東瀛與高麗,朱松因此將鐵路建設之重心,首要置于北方。
“老四此次甚是沉穩,半年有余,未曾提及鐵路之事!”朱元璋忽而笑道。
“即便不提,漠北鐵路亦必建之!”
“兒臣已著手規劃,擬明年春啟工,今歲將末,冬日不宜動工,春時最為適宜!”朱松言及漠北鐵路規劃正進行中。
首建之路,直指呼和浩特衛,繼由此衛展至漠北其余五城。
強化大明對漠北之治,鐵路修建實為關鍵。
朱松自不會忽視。
“且慢,待老四自行提出,吾欲觀其忍耐極限!”朱元璋笑言。
朱松聞言,一時無語。
未曾想父皇亦有此等戲謔之時。
然朱松料定,至多年末,朱棣必再至漢中,彼時鐵路之事必提,無可逃避。
于鐵路等基礎交通設施,朱松無意刁難朱棣。
至于何時向朱棣火器,則需謹慎行事。
朱棣之性,一旦得武器,加之其目標已轉西方,難保一時沖動,興兵外向。
此事他絕非做不出。
人性使然,手握絕對火力,便欲掠奪佔領,況此人為朱棣!
予朱棣之願景,乃開疆拓土,賜其火器,無異于示其可備外擴之信號。
理之顯然,若僅守漠北一隅,無須大批熱武器。
故予朱棣火器,乃朱松需謹慎再三者。
時間節點,務必考量。
當大明計劃對西方用兵之際,方能提前一二載向朱棣供給火器,使其與麾下將士有足夠時間熟悉,繼而開戰。
若無戰事,或無意提前挑起戰火,此類武器則暫不授予。
“老九,朕聞漢中至西安府電話線即將貫通?”朱元璋忽有所感,話鋒一轉問道。
漢中與西安,這半年來電話網絡已初具規模,城內通信無礙。
唯兩府間尚需鋪設線路,然此不過時間問題,技術層面已無障礙。
漢中府與西安府,全城供電已成現實,有線電話亦漸趨普及,兩地人員實時溝通已非難事。
“確是如此,數日之內,線路即可鋪設完畢。”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