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參見父皇!”
“父皇,瓦剌太尉浩海達裕及其子馬哈木已被兒臣擒獲,候父皇旨意!”
朱棣此刻神采飛揚,深知阿魯台與鬼力赤已遁逃,而他擒獲的浩海達裕與馬哈木,乃此戰要將之一。
此父子能為其所擒,功勞自是不小。
“好,做得不錯,起身吧。”
朱元璋微微頷首,面上卻無波瀾。
朱棣隨即起身,立于一旁。
朱元璋緩步至浩海達裕與馬哈木前。
“你是馬哈木?記得數日前,爾等使者來時,你還大放厥詞,欲在戰場上與朕一較高下。”
“如今這結果,你可還滿意?”
朱元璋似笑非笑,盯著馬哈木問道。
“大明皇帝陛下,馬哈木服了。”
馬哈木倒也爽快,知曉自己已成囚徒,唯有俯首才能保命。
“大明皇帝陛下,我等願歸降大明,懇請陛下開恩,寬恕我等。”
浩海達裕亦開口求饒。
“饒你們也不是不行,給朕一個理由。”
朱元璋轉向浩海達裕,直言不諱。
他本無意殺馬哈木父子,二人在瓦剌威望甚高,若肯合作,活著遠比死了更有價值。
“罪臣願戴罪立功,勸說草原各部歸附大明,懇請陛下賜罪臣贖罪之機。”
浩海達裕連忙說道。
“听起來尚可。”
“你二人性命,暫且留下。”
“朕還可以放你們回去。”
朱元璋聞言,頗為滿意地點頭。
這正是他所期望的結果。
“父皇,切不可放虎歸山!”
朱棣聞言大急,他未曾料到,自己費盡心力擒獲的馬哈木父子,轉瞬之間,老爺子竟要釋放,這是何理?
“你放心,你的功勞,朕不會忘記。”
朱元璋說道。
朱元璋望向朱棣,眼中閃爍著警告的光芒。
朱棣欲言又止,深知父親的決定無法更改。
“罪臣感激大明皇帝陛下隆恩!”
浩海達裕與馬哈木聞言,欣喜若狂,連忙跪地行禮。
“朕放你們回去,但須銘記今日之言!”
“朕擒你們一次,便能擒無數次!”
“若再為俘,絕無今日之寬容!”
朱元璋正色警告浩海達裕。
“陛下寬心,罪臣絕不敢再生異心!”
“給罪臣十日,瓦剌諸部必歸順大明!”
浩海達裕急忙叩頭保證。
“解綁吧,讓他們休憩一晚,明日放行。”
朱元璋擺手,淡然吩咐。
張玉與朱能雖不情願,卻也只好照做。
“周通,這兩人由你看管,明日一早送他們回去。”
朱元璋命令周通。
“周通遵旨!”
周通聞言,精神一振。
而朱棣等人,面色極為難看,仿佛吃了黃連。
老爺子此舉,分明是不信任他們。
眾人退下後,營帳內僅剩朱元璋、朱松與朱棣父子。
“老四,知你欲除馬哈木父子,但他們于朕尚有用。”
“你今日戰功,朕封你家老大為胡王,可好?”
朱元璋知曉朱棣心中不悅,笑問道。
“兒臣謝父皇隆恩!”
朱棣聞言,如釋重負,仿佛從地獄重回天堂。
自家兒子,竟要封王了?
1066年
大明不僅老九一家擁有兩位王爺,就連你燕王朱棣也是家門雙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若你再立新功,你家老二老三,亦有封王之可能!”
“但切記,藩王之位不可世襲,欲保富貴,須憑自身本事!”
朱元璋神色凝重地對朱棣囑咐道。
“兒臣銘記于心!”
朱棣連忙回應。
“去吧,先下去歇息。”
朱元璋擺了擺手。
“兒臣告退!”
朱棣看了一眼旁邊的朱松,隨即退出營帳。
“父皇,看來四哥為了王位也是竭盡全力了!”
朱松笑道。
“老四的性子你清楚,現在他對你已無任何威脅!”
“我只希望,從你這一代起,咱們老朱家的子孫,不再自相殘殺!”
“老四聰明,總會想通的,你要多擔待些!”
朱元璋語重心長地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不會與四哥計較!”
朱松笑著點頭。
如今的朱棣,已非他對手。
坦白說,除掉朱棣,他隨時可為,但已無此必要。
“你能這麼想最好,我也就放心了!”
“對于哈馬木父子的保證,你有何看法?”
朱元璋滿意點頭,話鋒一轉問道。
“利用得當,大明或許能早日凱旋!”
朱松笑著點頭。
……
事實正如朱元璋和朱松所料,哈馬木父子活著的作用更大。
短短數日,各部族便再次派遣使者前來,就連阿魯台和鬼力赤這兩個僥幸逃脫的,也趁機派使者前來和談。
阿魯台和鬼力赤雖心有不甘,但此時已無力回天。
他們帶去戰場的十幾萬大軍,逃回的不過兩三萬人,已難成大器。
若朱元璋有意,大軍可直搗捕魚兒海,剝奪他們最後一線生機。
草原上其余部落亦傾向投降,大勢已去,即便他們勉強存活,也難有作為,甚至可能持續遭受大明軍隊的追擊,直至絕境。
面對此景,兩人縱有萬般不甘,投降已成唯一出路。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等已率草原各部前來乞降,懇請陛下寬恕我們昔日的過錯。”
浩海達裕引領下,眾部落使者紛紛向朱元璋跪下,行大禮,態度恭敬,再不敢有絲毫敷衍。
“嗯?你們當真願意歸順大明?若不願,朕亦不強求。”
“但這漠北之地,今後將歸大明所有,朕不為難你們,只需遷離即可。”
朱元璋目光深邃,似笑非笑地說道。
“陛下,我等既已至此,自是真心歸順大明。”
“實言相告,草原上確有部落不願歸順,現皆已西遷或北遷,不敢再留漠北。”
浩海達裕急忙解釋。
“如此說來,你們留下的,皆已決心擁護大明,成為朕的子民了?”
朱元璋的笑容愈發燦爛。
“正是。”
“懇請陛下赦免各部過錯,自今日起,整個漠北皆屬大明。”
浩海達裕連連點頭。
“你們各部加起來,尚有多少可戰之兵?”
朱元璋問道。
“回陛下,除去老弱婦孺,能戰之青壯年約有五萬。”
“老弱婦孺則有四十余萬。”
浩海達裕如實稟報。
“好,自此刻起,你們及你們部族,凡留于漠北者,皆為大明子民。”
“你們亦可攜家眷入住大明城池,朕先前的承諾依舊有效。”
“屆時,你們原有的牧場也將由大明統一劃撥給各部。”
“你提的五萬人馬,會被打散編入朝廷軍隊,你們可接受?”
朱元璋滿意頷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等遵命!”
眾人連忙齊聲回應。
“甚好。”
“統計歸順人數及牧場分配事宜,便由浩海達裕負責。”
“封浩海達裕為忠順王!”
“封其子哈馬木為忠勇侯!”
朱元璋隨即賜予浩海達裕父子爵位。
以夷制夷,此乃朱松先前的策略。
朱松認為,讓浩海達裕與哈馬木名義上統領草原部落最為合適。
大明只需掌控住浩海達裕父子,便能掌握整個草原。
“臣等感激陛下隆恩!”
浩海達裕與哈馬木聞言,欣喜萬分。
他們本以為投降大明後,會失去所有權力,不料朱元璋非但賜予爵位,還讓他們繼續管理草原各部。
“先別急著謝恩。”
“丑話說在前頭。”
“恩典已賜,若漠北各部再有不服或生亂,朕必先問責你父子!”
朱元璋正色警告。
浩海達裕與哈馬木連忙表態,態度堅決。
“朕最後再宣布一事。”
“回大明前,朕欲于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可有異議?”
朱元璋提及封禪之事。
此言一出,眾人面露復雜之色。
歸順大明尚可接受,但朱元璋要在狼居胥山封禪,無疑是要擊潰他們心中最後的一絲念想,乃至精神信仰!
即便心有不甘,他們又怎敢反對?
“我等絕無二言!”
“漠北既已臣服大明,狼居胥山自此亦為大明疆土之一隅!”
浩海達裕當即表態。
“甚好!”
“封禪祭天之時,各部落首領務必親臨觀禮!”
朱元璋頷首滿意道。
直接宣示,怎及讓所有草原部落首領親眼見證更令他心滿意足?
不僅要封狼居胥,更要你們親眼目睹此盛況!
漠北草原,從今往後,盡歸大明所有!
此言一出,草原各部無人敢異議。
他們畏懼明軍之威,漢中軍的火器已令他們心生怯意。
消息迅速傳遍漠北草原。
狼居胥山,對游牧民族而言,乃聖地,相傳成吉思汗先祖安息于此。
外族禁入,本地牧民亦不敢輕踏。
但面對朱元璋的強硬,各部雖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
朱元璋不僅要在狼居胥山封禪,更要各部首領到場見證,此舉意在摧毀草原牧民的精神支柱。
此刻,無人再敢反抗。
朱元璋已明言,草原若有叛亂,浩海達裕父子首當其沖受責。
故而,浩海達裕與馬哈木必會全力確保封禪大典順利進行。
此消息亦迅速傳至韃靼,阿魯台與鬼力赤得知。
“韃靼已逝,瓦剌亦亡!”
“漠北草原,從今往後,盡歸大明!”
鬼力赤失魂落魄,癱坐于地,喃喃自語。
“朱元璋要求各部族首領均需出席觀禮,我們二人也必須前往嗎?”
阿魯台眉宇緊鎖,神色變幻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