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545章 未察風險終究太年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545章 未察風險終究太年輕

    而今明軍來勢凶猛,退守捕魚兒海,對阿魯台而言最為明智。

    他心存僥幸,待明軍發現人已遁走,或許便會退去。

    明軍撤離後,他再率族人重返故地。

    與阿魯台想法相同的還有韃靼其他部落首領,得知大明皇帝親征,各部紛紛北逃,無人敢此時與大明軍隊硬撼。

    朱元璋親率漢中軍征服西域,覆滅東察合台,西域部落的下場便是前車之鑒。

    硬踫硬,只會死路一條!

    漢王朱松與燕王朱棣皆非善茬,這是草原部落的共識。

    當下,燕王朱棣正值壯年,其威勢強盛,昔日掃北之役給韃靼各部留下的恐懼尚未完全消散。

    每個人的生命中皆有高峰之時,而今的朱棣,正處此巔峰,且文武兼備。

    更添上剛平定東察合台的漢王朱松,其威名赫赫。

    韃靼各部首領雖心懷驚懼,但內心並未過分在意。

    明軍口號僅針對阿甦特部,與他們關系不大。

    戰斗吧,你們隨意,我們來則逃,去則回。

    大明三路大軍北進,沿途鮮遇草原部落有力抵抗,甚至難覓敵人蹤影。

    漠南仿佛成了一片空曠之地。

    不久,三路大軍在漠南與大漠交界停駐,開始休整。

    實則,未戰而漠南的敵人已聞風而逃。

    “大軍在此休整七日,待糧草輜重補給完畢,再一舉攻下狼居胥山。”

    “這幫敵人現在逃得歡,等咱們到狼居胥山,他們就坐不住了。”朱松在朱元璋的豪華馬車中笑道。

    “此處便是曼達漢,漠北漠南的分界。”

    “我軍若長期駐守此地,敵人怕是要急了。”朱元璋望著窗外,笑容滿面。

    敵人暫避無妨,任其逃竄。

    此番大明出征非同以往,不為征服,而為拓土。

    待敵人發現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大明佔據,怕是要氣急敗壞。

    簡而言之,此乃打破常規之舉。

    “半月之內,無需顧慮敵人,後方的步兵足以將輜重糧草送至漠南。”

    “除了特定對象外,仍有不少牧民選擇留下。

    對于這些保持中立的中小部落,你打算如何應對?”

    “按你的想法,是否要將他們全部集結,于曼達漢建造城池?”朱元璋話鋒一轉問道。

    “這些中立部落未對大明百姓或軍隊動武,自不能輕易屠戮!”

    “我們的目標是長久掌控這片土地,需贏得原住民之心!”朱松點頭,隨即喚來周通。

    他命周通在後勤大軍抵達前,將周邊部落的牧民悉數召集。

    此番不僅要讓那些特定對象知曉大明將在此地築城,還要利用這些牧民參與城池建設!

    十五萬大軍運送的不僅是糧草,更有築城所需的木材與各類物資!

    待物資陸續到達,牧民亦聚齊,便可動工!

    此外,朱棣與朱�統率的左右兩路大軍,在進入漠北前已按既定計劃安營扎寨。

    畢竟深入漠南十余日,糧草將盡,須待後續補給方能繼續北進!

    此番北征,殺特定對象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穩步前行,佔據漠北全境!

    一旦韃靼部被吞並,瓦剌部便獨木難支!

    而此時,瓦剌部正持觀望態度。

    他們已知大明軍隊深入漠南,隨後又聞明軍停止追擊,留駐漠南的消息。

    他們認為,明軍應是糧草匱乏,料其不會繼續北追,很快就會撤退!

    畢竟,無論是漠南還是漠北,均非西域可比,此地無固定城池,亦無法農耕,明軍即便攻佔也難以持久!

    撤退似乎是明軍的唯一選擇!

    韃靼各部這樣想,瓦剌各部亦是如此!

    然而十日後,無論是瓦剌還是韃靼,皆驚愕不已!

    探馬自漠南歸,報明軍十數萬再入漠南,攜重資,集牧民,與眾軍共築城于曼達漢!

    草原各部愕然。

    瓦剌欲獨善其身,難矣!

    瓦剌,準格爾部,浩海達裕與其子馬哈木于帳中聞訊,面色變幻。

    浩海達裕,瓦剌可汗額勒伯克之臣,史上曾遭誤殺,其子馬哈木後封丞相,領瓦剌。

    明軍佔漠南,駐軍築城之訊已至,雖漠南屬韃靼,然于瓦剌亦非吉兆。

    馬哈木皺眉問︰“父親,明朝皇帝意欲何為?莫非西域之後,還欲取漠南入大明?”

    浩海達裕擺手,冷靜析︰“莫急,草原築城,非大明之利,且城池豈易建?”

    “需人力、物力、財力之巨!”

    “明軍或虛張聲勢,至多築幾軍事要塞耳!”

    且浩海達裕認為,即便要塞建成,亦難持久。

    他不信大明數十萬軍,能久駐漠北要塞,糧草之耗,天文數字也!

    馬哈木言︰“吾等與漢中有商交,何不遣使見漢王朱松?至少探明明軍意圖。

    韃靼如何暫不顧,瓦剌不可有失!”

    浩海達裕搖頭︰“漢王豈易與之輩?且慢,先觀明軍動向!”

    商交雖存,家國利益前,商交何足道哉?

    馬哈木終究還是太過年輕!

    戰場上,他們與漢王朱松的那點交情,簡直不堪一擊!

    不得不說,浩海達裕對朱松的心思揣測得極為準確。

    選擇與瓦剌部交易,關鍵在于漢中軍急需戰馬。

    試想,若有機會直接殲滅瓦剌,戰馬何愁不得?

    又何必費心交易?

    這一點上,浩海達裕洞若觀火!

    “阿魯台已屢次派遣使者,欲聯合瓦剌共抗大明,我們應如何回應?”

    馬哈木此刻憂慮地問道。

    畢竟,若阿甦特部被大明所滅,韃靼部也將元氣大傷。

    而今韃靼最強大的兩大部落,便是阿魯台的阿甦特部和鬼力赤的乜克力部。

    鬼力赤,韃靼大首領,窩闊台後裔烏魯克特穆爾。

    歷史上,乜克力部曾在永樂初期控制哈密衛,與大明通商,關系尚好。

    只可惜,哈密衛已被朱松攻佔,未來再無他們立足之地。

    “暫且回絕,目前尚不明了明軍在草原的駐留時間,貿然出兵只會添亂。

    阿魯台與鬼力赤皆可退守捕魚兒海,或許明軍數月後便自行離去。”

    “我們若輕率出兵,只會為大明進攻漠北提供口實。”

    “屆時,瓦剌亦將被卷入其中!”

    浩海達裕神色凝重地搖了搖頭。

    “好吧,我這就讓阿魯台的人回去。”

    馬哈木無奈應聲,隨後步出營帳。

    ……

    然而,草原各部未曾料到,不僅在曼達漢,明軍東西兩路駐軍之地,亦有大批步兵駐扎,並開始修築要塞。

    朱元璋命令耿炳文率十五萬大軍攜帶築城物資深入草原,顯然意在大展宏圖。

    如此一來,大明在草原的步兵總數已達三十萬,且無需沖鋒陷陣,只需佔地築城防守。

    浩海達裕此刻方知,大明此番志在必得整個草原,非昔日得勝即撤之態。

    “明軍在草原建兩要塞,屯兵三十萬!”

    “他們瘋了嗎?”

    “大明何來如此多糧草物資?”哈馬木聞訊震驚道。

    “朝廷或許不足,但漢王朱松定有!”

    “千算萬算,漏了漢王!此番朱松可是下了大本錢!”浩海達裕面色陰沉,冷哼一聲。

    “那我們如何應對?”

    “看明軍這陣仗,誓要一舉佔領草原啊!”馬哈木焦急道。

    著急的不僅是浩海達裕與馬哈木,整個草原部落,無論瓦剌還是韃靼,聞大明屯兵三十萬,築六要塞,皆心急如焚。

    往昔,六要塞與三十萬大軍,大明糧草難支數月。

    數月後,明軍必退,他們尚可重返草原。

    而今,朱松供養這三十余萬大軍數十年亦非難事。

    即這三十萬大軍,可長駐草原,要麼決戰,要麼避戰不歸。

    總之,大明三十萬大軍已在草原扎根。

    “阿魯台與鬼力赤有何動靜?”浩海達裕問。

    “尚不明朗!韃靼現僅兩路可選,要麼與明軍一戰,將其逐出;要麼繼續蟄伏。”

    哈馬木面露無奈,解釋道︰“不,他們尚有其他選擇。”

    浩海達裕緩緩搖頭,神色愈發凝重︰“何選擇?”

    哈馬木聞言,一臉驚訝。

    “他們可向西進入瓦剌領地,或直接歸順瓦剌!”浩海達裕直言不諱。

    “此乃幸事!”哈馬木眼楮一亮。

    “蠢材!”浩海達裕斥道,“你可想過明軍之意?他們正是為韃靼而來!若瓦剌接納韃靼,大明豈會坐視不理?韃靼投靠,反倒為大明攻伐瓦剌提供了口實!”

    浩海達裕失望地望向哈馬木,嘆其只見利益,未察風險,終究太年輕。

    “應……不會吧?”哈馬木遲疑。

    “明軍雖于草原駐兵三十萬,卻皆為步兵,騎兵不過十余萬。

    馬哈木與鬼力赤騎兵亦有十余萬,加之我瓦剌二十萬騎兵,大明豈敢輕舉妄動?”

    “他人我不敢斷言,但漢王朱松,他必敢!”浩海達裕臉色陰沉,舉例道,“他曾以三萬人滅東察合台,收復西域,漢中軍威名遠揚,戰斗力非草原騎兵可比!”

    所幸草原無城可守,明軍大炮無用武之地,且運輸艱難。

    即便正面不敵,逃跑尚有可能。

    這或許是最壞中的一絲慰藉。

    “不可!你即刻前往,速請各部首領至大營共商對策,萬不可讓阿魯台與鬼力赤之兵馬踏入我瓦剌領地!”

    浩海達裕心憂愈甚,當即向馬哈木下令。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45章 未察風險終究太年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45章 未察風險終究太年輕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