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543章 朱元璋面露無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543章 朱元璋面露無奈

    “四哥,北平府的路竟也全是水泥築成?我記得水泥出自西北吧?”

    “莫非你的水泥也是向九哥購得的?”

    朱權對朱松極為崇拜,封藩後便遣人至漢中府購水泥,並在大寧府鋪設。

    他認為朱棣能修水泥路,定是也從西北購得。

    “哈哈,你猜錯了!這些水泥是四哥自制的!”

    “老九能搞到的,四哥也能!”

    朱棣听後,心中暗自得意。

    這水泥的制成,多虧姚廣孝。

    這位和尚確有本事,從別處得來些水泥,一番研究後,竟掌握了其制法。

    其實水泥只要有心研究,並不難制,生產亦然。

    姚廣孝發現朱松所產水泥類似石灰粉或火山灰,調配起來頗為簡單。

    他費時數月,成功調配出水泥,雖不及漢中品質,但鋪路已足夠。

    這也是朱棣得意的原因。

    此時,前方塵土飛揚,數萬騎兵迅速進入朱棣與朱權的視線。

    漢中軍的鐵騎整齊列隊,朝北平城行進。

    接近時,騎兵分列兩旁,一輛豪華馬車徑直駛向朱棣與朱權。

    “所有官員將領,隨本王迎駕!”

    “十七弟,準備迎接聖駕!”

    朱棣對眾人言罷,率先迎上前去。

    朱元璋走出馬車,眾人跪地迎接。

    “免禮!”

    朱元璋揮手示意。

    隨後,耿青放下馬車踏板,一名騎兵下馬,將折疊夾板鋪展于地。

    朱元璋攜朱松、朱�步下馬車。

    此次北征,朱松特意加高了馬車底盤,並安裝彈簧避震,以減少顛簸。

    憶起西征時顛簸致朱元璋疲憊不堪,食欲減退,朱松此番自是準備周全。

    僅憑闢谷丹並非長久之計,顛簸之苦實難忍受,且非處處皆有西北坦途。

    “兒臣參見父皇!”

    朱棣、朱權已至朱元璋面前,兄弟二人齊聲行禮。

    “免禮。”

    “老四,吾初至北平府,便見你城外水泥路縱橫,且有水泥廠。”

    “此水泥配方,從何而來?”

    朱元璋擺手,直接詢問朱棣心中所慮,疑其派人至漢中府竊取朱松技術。

    “兒臣不敢欺瞞,此乃萬壽寺主持道衍研究成果。”

    朱棣得意地向朱元璋講述姚廣孝研發水泥之事。

    朱元璋、朱�聞言,目光轉向朱松。

    朱松神色未變,心中卻驚于姚廣孝之智。

    其竟能依樣畫葫蘆,調配出水泥配方,雖略顯粗糙,但方向正確。

    假以時日,或能媲美漢中水泥。

    此老和尚果真人才,不愧為史上著名之黑衣智者。

    然此時代尚無專利權之說,水泥既為姚廣孝所研,朱松亦無話可說。

    此事亦給朱松敲響警鐘。

    他從未輕視古人智慧,然此番卻小覷了姚廣孝。

    幸好水泥這種基礎技術,即便朱棣學會也無足輕重。

    鋼筋混凝土,北平府總沒有吧?

    說到底,朱棣用的都是他漢王用過的東西!

    漢中府、西安府、應天府,現今皆為一流之城!

    “四哥身邊必有能人!”

    朱松隨即笑了。

    水泥罷了,就算姚廣孝真研制出來,也不算什麼,無關緊要!

    “不及九弟啊!”

    朱棣客氣地笑道。

    朱元璋亦知這道衍是何方神聖!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逝世,燕王朱棣回京奔喪,與這道衍和尚結識,且此和尚乃朱元璋派往萬壽寺,實為賜給朱棣之人!

    從國運推算中,朱元璋知曉這黑衣和尚對朱棣的重要性,亦明白其野心勃勃!

    若換作以往,朱元璋或許會直接除去姚廣孝!

    但現在看來,並無此必要!

    姚廣孝還算個人才,居然能模仿研制出水泥!

    若真對姚廣孝動手,老四定會焦急!

    如今姚廣孝對老九已無任何威脅!

    僅研究出水泥就讓老四如此得意,卻不知你還在初級階段,老九已至高層!

    得意什麼?

    你憑何與老九相比?

    想到此,朱元璋根本沒把老四放在心上。

    他的目光轉向了一旁的朱權。

    “十七,過來讓朕瞧瞧!”

    “一年多未見,你這小子愈發健壯了!”

    朱元璋向朱權招手,笑道。

    朱棣臉上的得意瞬間凝固。

    這算怎麼回事?

    他洋洋得意地解釋水泥的來歷,不就是為了得到父親的夸贊嗎?

    剛解釋完,父親竟與老十七聊上了,完全不理會自己!

    朱棣心頭一陣氣惱,但在朱元璋面前又不敢發作!

    “父皇,兒臣甚是想念您!”

    朱權急忙上前,情緒略顯激動地對朱元璋說︰

    “我也想你,真想我的話,以後直接來漢中找我便是,我常在那里,想我了就來!”

    “不過這次,你還得隨我出征漠北!”

    朱元璋大笑回應。

    朱棣和朱權听後,面露驚訝。

    “父皇,藩王無詔不得離封地,怎能隨意去看您?”朱棣詫異問道。

    “這規矩得改改!北征歸來,我便下詔,藩王出行不再受限!”朱元璋豪邁地說。

    “這……怎麼行?”朱棣心中一驚,擔憂天下大亂。

    “有何不行?如今大明已不同往昔!”

    “北征歸來你自會明白!”

    朱元璋未多解釋,轉而與朱權親切交談。

    朱權受寵于朱元璋,且為在場最年幼的藩王寧王,自然備受關照。

    這讓朱棣心生不悅,北平本是他的領地,不想風頭被朱權搶去。

    還好老三朱�和老九朱松也被冷落一旁,讓他不至于太過難堪。

    “老四,咱們兄弟真是久違了!”朱�上前與朱棣打招呼。

    “三哥安好!”朱棣笑著給朱�一個擁抱。

    在老爺子面前,兄弟間無論私交如何,多年未見,總要顯得情深意重。

    朱�略顯尷尬,但朱棣已張開雙臂,他不好拒絕,便抱了一下隨即分開。

    “老九,上次見你還是孩童,如今真是令四哥刮目相看!”朱棣轉向朱松,似笑非笑地說。

    朱松見朱棣欲展臂相擁,連忙抬手道︰“四哥,九弟有潔癖,實在不習慣與男子親密接觸。”

    朱棣聞言,身形一頓,眼中掠過一絲羞憤。

    “潔癖?這豈不是讓我難堪?”他心中暗想。

    朱�見狀,忙打圓場道︰“是啊,之前在太原府時,他也不給面子,一個大男人竟有潔癖,真是奇了。”言罷

    踏入北平後,朱元璋察覺城內秩序井然,老四將封地治理得頗為出色,遠勝于太原府。

    “老四,北平已取消宵禁了嗎?”朱元璋問朱棣。

    “正是,兒臣還在城內開了五座大戲院和兩條夜市街,每晚都熱鬧非凡!”朱棣得意地說,不經意間望向朱松的方向。

    “大戲院?”朱元璋驚訝。

    “沒錯,兒臣特地請了戲班,還有專人撰寫劇本。”朱棣連忙解釋,“或許不及老九的作品,但供北平百姓消遣足矣。”

    這大戲院與朱松的無關,完全是朱棣模仿朱松的模式自創的。

    自那次向朱松借錢被拒後,他便決心自立更生,未再求助于朱松。

    他堅信,憑自己的能力也能建好北平。

    朱元璋听後略感無奈,原來一切都是模仿漢中府的做法。

    不過,效果還真不錯。

    “你兄弟們都想找老九合作,你倒是有自己的主意。”朱元璋贊許道,“北平治理得挺好嘛!”

    “謝父皇夸獎,兒臣不敢當。

    只是為北平百姓盡力而已。”朱棣獲得父親的認可,不禁笑了。

    如今北平之繁華,已近乎三年前的應天府。

    應天府作為國都,經改革後自然更勝一籌。

    北平能追上三年前的應天府,實屬難得。

    按大明各地商稅和生產總值來看,漢中、西安、應天府均屬一線。

    北平雖不及排名第三的應天府,但也躋身第七。

    南方眾多城鎮的繁華,遠超北平府。

    論商業稅收與生產總值,漢中府獨佔鰲頭,其後依次為西安府、應天府、杭州府、成都府、長沙府,北平府僅列第六之後。

    前六強,均與老九有關聯。

    尤其是成都府與長沙府,因蜀王與湘王攜手老九,方有今日之盛況。

    北平府模仿漢中模式,躋身第七,已屬難得。

    在北地,北平府獨領,超越眾城。

    無需漢中府助力,便能挺進前十,足見老四封地實力不凡。

    朱松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模仿終有極限。

    北平府入前十,非因朱棣治理能力超群,而是他城尚未崛起。

    譬如北征歸來,朱松助朱�,太原府超越北平府輕而易舉。

    廣州府、泉州府一旦發力,北平府亦將被遠遠甩開,難進前十。

    南方經濟圈初建,理念提出不足一年,北平府尚能得意一時。

    但南方城鎮相繼崛起,朱棣的北平府終將淪為笑柄。

    “九弟,北平府與漢中相比如何?”朱棣笑問。

    朱權、朱�亦注視朱松。

    三位藩王均未親臨漢中,乃至西安,對兩地繁華一無所知。

    否則,朱棣豈敢有此一問?

    朱元璋面露無奈。

    老四怎敢提出此等自取其辱之問?

    “四哥玩笑了,漢中府豈能與北平府相提並論?”朱松笑答。

    朱棣的心思,他心知肚明,無非是想向父親展示,自己不遜色于人。

    但僅憑眼前這點成績,就想與漢中府比肩,他真是無言以對。

    朱松也不屑與他計較。

    朱元璋同樣洞察了朱棣的念頭,沉默不語,但對朱棣的失望溢于言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43章 朱元璋面露無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543章 朱元璋面露無奈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