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藩王聞此父子對話,定驚訝不已!
皇帝與太子怎會去藩王封地過年?
此等殊榮,唯漢王朱松可得!
更別說朱元璋已在漢中府逗留數月,此已破大明建國以來之慣例!
“報!陛下、漢王殿下,有西域部落首領求見,欲乞降!”
此時,耿青于馬車外稟報。
“吾兒所言極是!東察合台一敗,草原部落必人心思散,爭相歸順大明!”朱松聞言大笑。
此次西行征戰,他僅策劃攻取吐魯番、阿力麻里三地,認為只需佔領此三處,便足以震懾其余部族。
東察合台已亡,諸部落群龍無首,若不想逐一被大明吞噬,唯有投降一路可選。
試問,又有幾人膽敢與大明硬踫硬?
“你又說對了!”
“這些西域部落果真是如你所言,盡皆隨風搖擺!”
“如今他們紛紛來降,我們是否該應允?”
朱元璋聞言亦展顏而笑,似有詢問朱松之意。
“是他們識時務!”
“既然來降,兒臣以為應直接接納,但需謹防有人再行變節,必要時需殺一儆百!”
“投靠大明易,反水則難!”
“且欲治西域,單憑殺戮遠遠不夠,還需文化滲透與統治!”
“唯有使西域部落真正融入漢人之中,方能長治久安!”
朱松神色凝重地點頭道。
“你就不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嗎?”
朱元璋好奇地問。
“這要視情況而定!”
“其實,任何種族皆可同化,關鍵在于方法!”
“兒臣有把握,讓西域歸心漢家後,便不願離去!”
朱松自信滿滿地保證。
“好,就依你所言!”
朱元璋大笑,隨即命耿青將部落首領全部帶來。
對于乞降的部落首領,朱元璋仍不以為意,深知他們並非真心,只是被老九的漢中軍嚇破了膽。
一旦有機會,他們或許會再次背叛。
故而,朱松之前的提醒絕非空穴來風,這些牆頭草確有此可能。
即便答應了部落的請求,朱元璋也會巧妙尋找時機,殲滅一兩個部落,以此作為警示。
選擇哪個部落作為警示對象,則完全取決于政治考量。
只要能夠達到震懾的效果,對方是否立場不堅,並不重要。
這便是權謀。
欲滅一人或一族,往往無需理由。
有理便滅,無理亦要造理而滅。
此乃霸道的體現。
接受部落乞降實屬無奈,否則將激起反抗。
在朱元璋眼中,這些部落不過是易滅之眾,但數量眾多,逐一消滅不現實。
西域若成死域,收復無益。
最佳策略是暫時安撫中小部落,待西域平定後再慢慢處置。
此外,接受乞降還能打擊東察合台士氣,影響觀望或支持其的部落。
令人意外的是,為表誠意與忠心,這些乞降部落竟組成三萬聯軍,欲與大明共戰。
然而,這烏合之眾只會成為累贅,朱元璋直接拒絕。
讓他們參與進來,豈不讓其白白獲得開疆拓土的功勞?
與此同時,吐魯番兵敗,怯馬魯丁逃至輪台城的消息已傳至阿力麻里。
傳信者乃隨怯馬魯丁前往吐魯番的部分將士,他們在明軍夜襲時趁亂逃回。
當黑的兒火者汗在王宮內聞此訊,氣得幾乎扭曲了面容!
怯馬魯丁,出征前信誓旦旦要全殲明軍,豈料剛到吐魯番,便被萬余明軍擊潰,五萬大軍瀕臨覆滅!
“戰敗而歸,你們竟還有顏面回來?”
“來人,將這些逃兵全部斬首!”
盛怒之下,黑的兒火者下令將所有逃回的殘兵悉數處斬,無一幸免。
若非怯馬魯丁已前往輪台城,恐怕也難逃一死。
盡管身為東察合台大將,他與黑的兒火者實則貌合神離。
如今大明軍隊壓境,黑的兒火者不得不倚重怯馬魯丁,卻感到自己被其愚弄。
更甚者,不久之後,眾多中小部落紛紛向大明乞降的消息也傳至阿力麻里。
黑的兒火者聞訊,怒火攻心,一口鮮血噴出。
“大汗,請勿動怒!”
“輪台尚有五萬大軍駐守,足以抵擋明軍。”
“當務之急,是速尋求援兵!”
“大汗,明軍雖人數不多,卻皆為精銳,裝備精良,不可小覷。”
“不如向撒馬爾罕城求援!”
眾王公大臣紛紛勸諫。
東察合台與帖木兒汗國同源,東察合台亦可視為帖木兒帝國之。
黑的兒火者之女,正是帖木兒帝國之王妃。
“若待撒馬爾罕發兵,大明恐怕已兵至城郭!”
“你等莫非心懷異志,欲投帖木兒麾下?”
黑的兒火者面色鐵青,怒不可遏!
這幫王公貴族的小九九,他豈能不知?
東察合台一旦敗北,他們尚可攜家帶口投奔帖木兒帝國,他人可去,他則不能!
“即刻調集各族精兵,全數撤回阿力麻里防御!”
“傳本汗旨意,輪台守軍亦全部撤回!”
“那城池,本王暫且舍棄!”
情急間,黑的兒火者斷然下令,召回所有兵馬至阿力麻里!
他手頭尚能集結之兵力,不少于十五萬,若在阿力麻里堅守,或有一絲生機!
至于輪台,定難保全!
盡管輪台城堅不可摧,但周遭中小部落多已歸順大明,破城只是時間問題!
他的兵力不可如此無謂消耗于明軍之手!
然而,此刻鎮守輪台者乃怯馬魯丁,其是否會遵命撤退,唯有天知!
與此同時,朱元璋與朱松率三萬漢中軍圍輪台已七日!
至輪台城外,漢中軍並未急于攻城,而是靜候自哈密衛運來的十八門大炮!
言及七日破城,非指實戰七日,實為待炮至,耗時七日罷了!
這幾日對朱元璋父子而言,並無異樣。
飲食如常,父子對弈,間或接見前來乞降的鄰近部落!
但對輪台城內的怯馬魯丁及五萬守軍而言,卻是度日如年!
漢中軍圍而不攻,意在長久相持?
時日越久,對怯馬魯丁等愈發不利!
此理,人人皆知,怯馬魯丁更心知肚明!
“真要舍棄城池突圍嗎?”
怯馬魯丁此刻,逃意再生!
本欲倚仗城池堅守,但眼下看來,這城似乎也岌岌可危!
然而,怯馬魯丁還未及定奪。
漢中軍已守候七日,自哈密衛運來的十八門大炮終至!
“父皇,時機成熟了!”
“兒臣曾言七日攻下輪台,看來無需更多時日!”朱松笑道。
“稍安勿躁!”
朱元璋擺手,隨即命藍玉等人至輪台城外挑戰,勸守軍投降!
此乃最後警告,不降則戰!
“投降?我寧死不屈于大明!”
“大不了血戰突圍!”
“即便阿力麻里回不去,我還可以投奔帖木兒帝國!”
怯馬魯丁聞明軍挑釁,臉色鐵青!
于是,輪台守軍斷然拒絕了大明的要求。
“不識時務,你們不降更好,正好多立些軍功!”
藍玉唾罵一聲,大手一揮,新到的十八門大炮一字排開,炮口直指輪台城牆!
藍玉一聲令下,十八炮齊發!
瞬間,震耳欲聾的聲伴隨天搖地動,仿佛要撕裂整個世界!
漢中軍將士紛紛上馬,列陣以待,準備首輪沖鋒!
157︰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松之策震撼西域部落!
輪台城牆上,火炮轟鳴,碎石紛飛,守城將士瞬間被炸翻一片,慘叫連連,場面慘烈!
這土石構築的城牆,在神武大炮的轟擊下顯得脆弱不堪,一炮之下,堅固城牆瞬間布滿巨大孔洞!
“沖鋒!”
隨著一聲怒吼,藍玉、秦武、耿青各率一隊重裝騎兵,自崩塌的城牆缺口處發起首輪突擊。
這些重裝騎兵,人馬皆披鎧甲,手持鈍器,氣勢如虹。
守軍本就因炮火傷亡慘重,慌亂之中根本無法組織有效抵抗,便被漢中鐵騎無情碾壓。
城牆上的西域守軍頓時四散奔逃,逃不及者,瞬間淪為漢中鐵蹄下的亡魂。
“堅守!”
“絕不能讓明軍入城!”
怯馬魯丁驚恐萬分,顯然被漢中軍的火炮與重裝騎兵攻勢所震懾。
好在輪台城內守軍尚有五萬之眾,城牆上的潰敗並未動搖其根本。
他迅速組織剩余兵力,設下防線,利用絆馬索絆倒了不少漢中戰馬。
面對重騎兵,正面交鋒無異于以卵擊石,而從馬腿入手,設置障礙,往往能收到奇效。
古戰場上,步兵騎兵為主,此類針對馬匹的手段歷來最為奏效。
一時間,不少漢中鐵騎被絆倒。
但漢中軍士,即便,亦身披重甲,手持鈍器,起身之後,重 銅錘揮舞,殺入西域守軍之中,所向披靡,無人能擋。
戰場上,鈍器的威力遠超普通刀槍,一 一錘,便能輕易掀飛對手兵器,實力懸殊。
與此同時,第二批漢中鐵騎再度發起沖鋒,不過片刻,輪台城南城門失守,落入漢中軍之手。
藍玉、秦武、耿青各領五千兵馬,分赴輪台城余下三方,沿途勢如破竹,將頑抗的西域守軍擊潰。
漢中軍迅速佔領輪台城大半街道,遇持械者,不論軍民,皆無情斬殺。
漢中軍殺心已起,即便是平民持鐮刀、鋤頭,亦被視為敵。
朱松雖有令不得傷民,但戰場上誤傷難免。
更有百姓被西域守軍脅迫參戰。
凡反抗者,皆視為敵。
戰至日落,西域守軍大多投降,五萬大軍僅存不足萬人,皆因漢中軍之威嚇破膽。
殺戮終止,城外等候的朱元璋與朱松換馬,緩緩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