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沖!”
藍玉令下,眾人點燃火把,策馬狂奔,直奔兩里外的敵營。
馬蹄轟鳴,喊殺聲四起,戰馬嘶鳴與敵軍慘叫交織。
夜深突襲,敵營易燃,火把如雨點般投向營帳,瞬間火光沖天,慘叫連連。
醉夢中的敵軍尚未清醒,已被大火吞噬,待反應過來,為時已晚。
中軍主營內的怯馬魯丁等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醒。
“這是何情況?”
怯馬魯丁的臉色驟變!
“稟大王,敵軍來襲!明軍來襲!”
“明軍已逼近!”
此刻,一士兵沖進營帳,向怯馬魯丁急報。
听聞此言,眾人皆露出驚駭之色!
明軍怎會如此神速?
他們自輪台城至此亦耗時近三日,明軍行程更遠,怎能迅速至此並突襲?這簡直不可思議!
“愣著作甚?速取武器,勿亂陣腳!”
“明軍來了又怎樣?不過兩三萬人,隨我沖殺出去!”
怯馬魯丁迅速鎮定,抽出腰間彎刀,向將士們高喊。
怯馬魯丁身為東察合台大將,心智超群,危局面前亦能冷靜應對。
“天哪……這便是漢中軍?全員披甲,連戰馬亦著甲冑!”
“我等彎刀豈是明軍鈍器之敵!”
“這戰甲連箭矢都無法穿透!”
“……”
陣營中驚嘆連連,對漢中軍束手無策。
裝備上的絕對優勢令眾人絕望,雖迅速組織抵抗,但局勢仍被漢中軍一面倒壓制。
怯馬魯丁見狀,又驚又怒!
“你們可知那領頭者何人?”
怯馬魯丁望見漢中軍最前方的藍玉,憤怒問道。
“藍玉!乃大明涼國公藍玉!”
有人即刻認出藍玉身份。
昔日藍玉率軍追擊北元至別失八里,不少西域將領見過其真容,西北之地確有將領識得他。
“稟大王,明軍沖出者僅約五千人!”
此刻,一將領急匆匆至怯馬魯丁前稟報。
“豈有此理!”怯馬魯丁怒喝。
“即便是藍玉又怎樣?”
“數千人膽敢闖我大營,豈視我東察合台勇士如無物?”
“眾將士听令,將明軍團團圍住,一個不留!”
怯馬魯丁聞言,怒不可遏。
五千人竟敢夜襲他五萬大軍的大營,這是對他的極度蔑視。
正當怯馬魯丁欲圍剿藍玉五千人時,大營西北與西南天際,兩道耀眼火光如日中天升起,照亮了整個夜空。
與此同時,那兩個方向傳來陣陣廝殺聲,耿青與秦武所率人馬亦對怯馬魯丁大營發起了沖鋒。
“大王,西南、西北又有兩股明軍殺來!”
“人數均不少于五千!”
又一將領驚慌來報。
眾人聞言愕然。
他們料到藍玉或許只是先鋒,後續大軍將至,卻未料到會以這種方式出現。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被明軍合圍。
眼下明軍兵力,至少一萬五至兩萬之間,加之裝備優勢,即便人數佔優,也敗象已露。
“大王,快撤吧!”
“再留恐全軍覆沒!”
“退守輪台城為上!”
怯馬魯丁麾下將領無心再戰,紛紛勸其撤退。
“撤!”
怯馬魯丁心有不甘,顏面盡失,卻也無可奈何。
被明軍偷襲,損失慘重,士氣低落,若再堅持,恐真被明軍以少勝多,全軍覆沒。
怯馬魯丁迅速集結萬余人馬,向西突圍。
目標直指輪台城,那里有五萬大軍作為後盾,依托城池,可與明軍再決雌雄。
這一夜,戈壁之上烈焰熊熊,喊殺、慘叫、馬嘶交織成一片混亂。
直至晨曦初現,戈壁的喧囂才漸漸平息。
戰場上,敵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藍玉、耿青、秦武三人匯聚,靜候戰場清理與戰報統計。
不久,戰果揭曉︰漢中軍三路共殲敵兩萬三千余人,眾多敵軍趁亂逃逸,無影無蹤。
漢中軍方面,陣亡六十三人,傷殘約兩百人。
此役大勝,以極小代價擊潰五萬敵軍。
藍玉亦感意外,雖知漢中軍勇猛,遠超朝廷軍,卻未料勝得如此輕易。
“可惜未能全殲敵軍。”秦武略顯不滿。
“逃跑者眾多,且多是嘍�@ 醇 芯 鶻 !憊ぉ嘁喔幸藕丁 br />
藍玉等人聞言,相視而笑,心中暗想二人或有些夸大其詞。
畢竟,以一萬五千人突襲,殲敵兩萬余人已是佳績,且傷亡甚微,二人卻似不滿足。
“逃走的敵軍,已難成氣候。”藍玉道。
“那便回朝復命吧。”秦武點頭,下令撤退。
一夜之間殲敵兩萬余人,實乃佳績。
畢竟,敵軍雖裝備簡陋,卻也不會坐以待斃。
逃跑一半本在意料之中,畢竟我方僅一萬五千人,難以全然圍住那五萬敵軍,難免有逃脫者。
然而,這逃走的半數已成潰敗之軍,那些逃兵即便僥幸回到東察合台,恐怕也為數不多。
另一邊,怯馬魯丁領著歷經艱難從漢中軍重圍中突圍的殘兵,向西撤退至輪台城方向。
此役過後,他身旁將士已不足千人,五萬大軍損失殆盡!
即便有人未死于戰場,也已四散奔逃,他們即便歸來,短時內也難成戰力,早被明軍嚇破了膽!
這樣的結果,怯馬魯丁難以接受。
漢中軍營地內,朱元璋與朱松正用餐時,得知藍玉、耿青、秦武凱旋的消息。
父子倆隨即下車,見秦武三人已騎馬至前。
“陛下、漢王殿下,臣幸不辱命,此戰大勝!”
“漢王殿下,臣服了,漢中軍戰力超乎臣之預料!”
藍玉大笑向朱元璋與朱松說道。
秦武與耿青相視一笑,對這場勝利,他們同樣認為理所應當。
“好,干得好!你沒讓朕失望!”
“說說具體情況。”
朱元璋滿意地點頭笑道。
藍玉生動講述了戰場上的經過,輔以秦武與耿青的補充,捷報很快匯報完畢。
“你們三人皆是大明功臣,此戰功績記下,打了一夜辛苦了,先帶將士們去休息吧。”
朱元璋听完匯報,點頭吩咐。
三人領命退下。
“老九,秦武和耿青都是你培養的,不輸朕身邊的大將啊!”
朱元璋此刻對朱松感嘆道。
從三人的表現看,藍玉已顯浮躁,反觀秦武與耿青之沉穩,深得朱元璋贊賞。
藍玉獲勝後便張揚炫耀,仿佛唯恐天下不知。
秦武與耿青則更多反思己方不足,尤其對未能全殲那兩萬多敵軍耿耿于懷。
一人炫功,二人求進,優劣分明。
“父皇過獎了。
藍玉、馮勝等人亦有其能。”朱松微笑回應,未深入此話題。
畢竟藍玉等皆為父皇麾下大將,需顧及顏面,不可讓父皇太難堪。
且藍玉等人平日驕縱,令其速改惡習,實屬不易。
西域之地,乞降者眾多。
吐魯番一戰,漢中軍凱旋。
朱元璋命大軍休整兩日,繼而直取西域重鎮輪台城。
此役消息迅速傳遍西域。
吐魯番周邊部落,聞訊皆驚。
東察合台與大明首戰,竟以如此結局告終。
東察合台敗退,大將怯馬魯丁逃回輪台城,顯然已失對抗之心。
不久,眾部落首領聚首,共商對策。
“明軍勢不可擋,萬余人便令怯馬魯丁五萬大軍潰散!”
“怯馬魯丁已逃回輪台,能否守住尚未可知。”
“若他令各部回援,我等何去何從?”
“助其守城?豈不成炮灰?”
“世人皆為利益奔波,正如古語雲,良鳥擇高枝而棲。
大明如今昌盛,漢中軍勢不可擋!”
“吾族部落緊鄰哈密衛,若繼續追隨東察合台,恐全族難逃之運!”
“那你之意何為?莫非欲降大明?”
“降大明又有何妨?東察合台何時曾重視過我們?”
“哈密國便是先例,若大明欲對小部落動手,東察合台豈敢有異議?只怕連自家國門都難以保全!”
“此言極是,不如直接歸順大明!至少漢王確有膽識!”
“若真成大明子民,也未必是禍事!”
一時間,各部落首領紛紛萌生乞降之念。
漢中軍之勇猛,已令他們喪失抵抗之心!
凡在場者,皆遣戰馬探視吐魯番戰場,遍地尸骸,皆為東察合台將士,恐懼已深植心中!
大明以寡敵眾,戰績斐然,豈是他們這些烏合之眾所能及?
論軍紀,他們這些游牧民族連大明普通官軍尚且不及,更論漢中軍!
兩日後,朱元璋與朱松率三萬漢中軍抵地。
“西域平定,吐魯番為首站,繼而是與阿力麻里。”
“拿下輪台城與阿力麻里,西域便盡入囊中!”
朱松手指地圖,三點一線,對朱元璋笑道。
吐魯番首戰告捷,是個好兆頭。
朱元璋聞言,笑容滿面。
早前朱松便言,收復西域,滅東察合台,僅需三月!
自大軍啟程至今,不過半月有余。
據朱松所言,七日可破輪台,半月可取阿力麻里,至多一月,東察合台必敗!
言及三月內收復西域,實則已是將時間寬裕估算。
真實所需,恐更短。
“你當初所言三月收復西域,莫非連返程時間都算了進去?”朱元璋笑問朱松。
“東察合台之滅,不過是舉手之勞。
西域二三十萬兵馬,于漢中軍而言,不過烏合之眾!”朱松笑答,“若時間充裕,我等尚可回漢中府過年!”
“說得好!早日結束,也好早日歸鄉!”朱元璋點頭,“我還想在漢中過年,屆時讓你大哥也來!”
“若想大哥來漢中過年,需提前告知。”朱松笑道,“待西域平定,即刻將此喜訊傳回給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