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青前來稟報︰“陛下、漢王殿下,輪台城已控,西域守軍盡降,東察合台樞密院樞密使、異密部首領怯馬魯丁被擒。”言罷,揮手示意,周通領兩軍卒押著五花大綁的怯馬魯丁上前。
朱松聞此人大有來頭,眼前一亮。
樞密使,軍事之巔,等同大明五軍都督府大都督或藍玉大將軍。
怯馬魯丁乞求︰“大明皇帝陛下,吾無意冒犯,願率軍而降,乞饒一命。”
怯馬魯丁已失往日高傲,此刻滿面惶恐,向朱元璋跪倒。
“此刻言降,是否已遲?”
“為何當初命爾等投降時,爾等充耳不聞?”
“如今力不能支方思降,世間豈有如此易事?”
朱元璋听罷,冷笑不以為意。
“你若此刻求死,本王尚能高看,不料東察合台樞密使,亦是貪生怕死之徒!”
朱松亦露不屑之色,搖頭失望。
“不然,大明陛下、漢王殿下,留我尚有大用!”
“我熟知阿力麻里布防,若攻之,有我必事半功倍!”
“怯馬魯丁願為前驅,領大軍沖鋒,望戴罪立功!”
怯馬魯丁臉色蒼白,慌忙解釋。
聞言,朱元璋與朱松相視一笑。
“不必,本王以你人頭祭奠漢中軍亡靈更佳!”
“阿力麻里,無你,本王亦能取之!”
朱松搖頭,示意耿青。
耿青會意,拔刀而出,怯馬魯丁未及求饒,頭已落地。
“此次誰擒此人?”
朱松笑問耿青。
耿青目光微異,瞥向周通。
朱松與朱元璋皆驚。
莫非又是周通?
前次攻哈密,他機緣巧合斬哈密首領,此番擒怯馬魯丁又是他?
運氣何其好!
“回漢王,乃周通所擒。”
耿青苦笑解釋。
眾人目光聚焦周通,他面色羞赧,手足無措,撓頭不已。
“周通,真是了得!”
“你這運氣,真是讓人不知該如何評判!”
“這一功績,我記下了!”
朱元璋聞言,大笑起來。
“多謝陛下!”
周通听後,憨態可掬地笑了。
“輪台城之戰,漢中軍傷亡如何?”
朱松轉向耿青問道。
“涼國公與秦武尚在統計,目前俘虜西域將士約九千,殺敵四萬余!”
耿青急忙答道。
“九千人,數目不小,輪台城戰後需重建,正好讓他們充當勞力。”
朱松微微點頭。
這些俘虜正好可用作勞動力,不論是重建輪台,還是日後修築通往哈密衛或蘭州的道路,都大有裨益。
免費的勞力,何樂而不為?
不久,漢中軍的傷亡統計也出爐了。
戰死將士三百余,傷者約兩千,其中輕傷者尚能再戰千余人。
又是一場以極小代價取得的輝煌勝利!
相較于被殲的四萬西域守軍,漢中軍僅亡三百余,比例驚人,近乎一百比一!
此皆因漢中軍全員披甲,西域將士手中的兵器難以傷其分毫。
很快,輪台城內,除了九千多被俘的西域守軍,百姓也被集中到了一片空地上。
他們面露驚恐,顯然擔心大明軍隊會加害于他們。
“諸位!”
“本王乃大明漢王朱松,攻打輪台,非為屠戮,乃為覆滅東察合台!”
“自此,輪台歸大明所有,爾等亦為大明子民!”
“只要歸順大明,即可享受與大明子民同等的待遇,牧場、田賦,無須再上交王公貴族!”
“你們不僅能保有余糧與牲口,甚至還能向外販賣!”
“所有歸降的西域將士,一旦放下武器,本王將為其安排差事,衣食住行無憂,月薪亦按時發放!”
“本王言盡于此,輪台城的原住民與牧民皆可歸家,無須憂慮任何困擾,若遇難題,可直接向漢中軍求助!”
“至于已降的西域守軍,自明日起參與修繕輪台城受損之城牆!”
“機會已給,本王事先言明,若再懷反心,休怪本王無情!”
“舉報有反心者,可得漢中軍賞銀或食物!”
朱松待人到齊,當眾高聲宣布。
眾人,包括百姓與降軍,皆震驚不已!
大明軍隊竟如此善待他們,出乎所有人意料!
西域守軍作為俘虜,竟有工作、食宿,且月有俸銀,前所未聞!
更令人驚嘆的是,百姓無需再向王公貴族進貢,大明百姓皆如此!
身為大明子民,難道連賦稅都無需繳納?
糧食、牲口皆歸己有,還能外銷,此等事,昔日想都不敢想!
震驚之余,眾人面露疑惑。
朱松所提政策與條件,過于優渥,猶如天降橫財,令人難以置信!
然無人敢當面質疑。
他們本以為大難臨頭,能保命已是萬幸!
如今朱松許下承諾,準其歸家,即便心存疑慮,也不得不承認,此乃最佳結局!
“父皇,您曾言西域攻下後交由兒臣管理,兒臣如此安排,您可有異議?”
朱松此刻轉向朱元璋,笑問道︰
“我說過的話必當守信。
西域一旦歸屬大明,如何治理便是你的職責,我便不再插手!”
“或許你的想確,只要能讓西域的原住民衣食無憂,生活得更加美滿,他們定會迅速融入大明。
你對大明……有句什麼話來著?”
朱元璋笑著點頭反問。
“你是說讓他們對大明產生歸屬感吧?”
朱松隨之笑道︰
“正是,歸屬感!”
“你前些日子不是還說要治理好西域,就必須讓這里的原住民被大明漢人同化嗎?要讓他們認同我們,僅憑武力是遠遠不夠的!”
“我便拭目以待,看你如何治理!”
朱元璋滿意地點頭笑道。
“那我定不讓父皇失望!”
朱松笑答,隨後對耿青下令︰“大軍在輪台城外扎營休整三日!”
半日之間,輪台城被攻破,漢中軍大捷的消息迅速傳遍四方,震驚周邊各部族。
他們雖預料怯馬魯丁守不住輪台,卻未曾料到漢中軍從攻城至完全控制輪台,竟不足一日,僅三四時辰而已!
同時,朱松宣布的優待俘虜與原住民政策也迅速傳播,令各部族心動。
若漢王朱松所言屬實,必有更多部族願歸順大明!
東察合台看似強大,實則除少數大部落及王室,其余中小部落地位如奴隸,無話語權,資源亦被王公貴族掠奪,自然心生不滿。
若朱松所言能成真,誰還願繼續效忠東察合台?
成為大明子民豈不更好?
次日,又有一消息自輪台城傳出!
除了被俘的西域將士,普通百姓已能自由進出輪台城。
漢中軍甚至協助百姓修繕房屋,為缺衣少食的家庭送去冬需,雖不多,卻如同漢中和西安對困難戶的援助,令百姓感激不已。
這正是朱松所求,他相信輪台城的現狀傳開後,會有更多部落動搖,歸順大明。
“你這招真絕,直戳人心!”
“若西域部落紛紛歸降大明,東察合台的首領怕是要被你氣死!”
朱元璋非但不阻朱松在輪台施恩,反而玩笑道。
“治國其實不難,就是讓百姓衣食無憂,有生存的希望。”
“滿足了這些,誰還會閑著沒事來反抗?”
“即便有人想搞事,百姓也不會答應,不用我們動手,他們就會被百姓撕了!”
朱松笑道。
“對,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此理!”
朱元璋點頭贊同。
朱松欲贏民心,讓西域真正融入大明,需公平對待,讓西域子民享受與大明百姓同等的待遇。
憑借後世經驗,朱松深知征服一片土地所需。
單憑武力遠遠不夠。
他非作秀或收買人心,而是真心希望西域百姓能對大明產生歸屬感。
至少讓他們在接受大明治理後,不再懷念東察合台。
“陛下、漢王殿下,戰死將士的事宜已處理完畢。”
此時,耿青面色凝重地向朱松和朱元璋稟報。
听聞此言,朱松與朱元璋父子面露凝重。
那些捐軀沙場的漢中軍勇士,實為大明不可磨滅的英雄!
空曠之地,三百余陣亡將士的被莊嚴排列。
四周聚集了不少西域民眾,他們同樣好奇漢中軍會如何處置這些英勇的。
依西域習俗,戰死沙場者通常會選擇一種特殊方式處理。
那是一種將在特定儀式後肢解,再喂食禿鷲或其他野獸的儀式。
而漢人則注重入土為安或火葬。
然而在西域,木材稀缺,嚴禁用于焚燒。
不久,朱松、朱元璋隨耿青抵達現場,同行的還有負責引領的道士。
西域民眾的目光迅速從朱松父子轉向道士,只見他們正虔誠地為陣亡將士超度,引得眾人聚精會神地觀看。
朱元璋內心激動不已,他深知道士即將施展趕尸術,讓自行返回漢中府。
昔日僅在夢中推演所見,今朝終得親眼目睹這神奇景象!
超度儀式結束後,道士們取出準備好的符 ,逐一貼在額頭。
圍觀民眾面露詫異,不解其意。
突然,一名老道士口中念念有詞,隨著一聲大喝,原本靜默的竟逐一站立!
現場驚呼連連,西域民眾從未見過如此離奇之事,個個面如土色,仿佛見鬼一般!
很快,他們察覺到漢中軍將士與那些道士面對眼前景象,毫無驚慌之色。
朱元璋與朱松父子二人面色依舊如常,眾人也隨之冷靜下來。
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那些逝去的將士仿佛行尸走肉,隨著搖鈴的道士離去。
此刻,漢中軍將士摘下頭盔,望著昔日戰友,臉上滿是感慨。
這一幕詭異而神奇,讓圍觀的西域百姓心驚膽顫,雖默不作聲,但對這未知情境本能地感到恐懼。
朱松並未在意這些西域百姓的反應。
如今,趕尸之業在大明已漸成風氣,時日一長,大明百姓對此類道士趕尸的情景也就習以為常。
西域既已歸屬大明,百姓們遲早會習慣。
不少百姓鼓起勇氣,向漢中軍將士詢問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