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神仙曾言,老九在位時,長江之上已有鐵橋橫跨。”朱元璋憶起推演朱匣秋人生時所見景象,老九北伐大軍正是通過此橋渡過長江,那壯觀之景,令他至今震撼。
“真有此事?”
“老九現今能否做到?”朱標滿懷期待地問。
“此吾亦不知,但未來老九定能成就此事!”
“提及建橋修路,吾愈發想去漢中一探究竟了!”朱元璋心生前往漢中府尋老九之念,不僅因錦衣衛所述漢中發展,更欲與老九共商拓土開疆大計,此事非得面對面詳談不可。
“兒臣亦有此意!”朱標笑道,他與父親皆已籌備,前往漢中之日指日可待。
……
漢中府,火柴已進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階段。
朱松不僅供應大明,還將遠銷海外,價格親民,僅比國內略高幾文。
雖單價低、利潤薄,卻是不可或缺之消耗品。
當產銷達到一定規模,這無疑是極為盈利的行業!
自古以來,直至現代,最為盈利且穩固、不易被市場淘汰的,往往是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主要涉及衣食住行,這些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的產業!
一個火柴廠便能為漢中帶來數千個工作崗位,而今漢中府的就業率已相當可觀,接近飽和,青壯年佔比更超過半數!
這些數據為朱松粗略估算,雖非絕對精準,但誤差亦不大。
“耿青,王衛學院建設進展如何?”
朱松忽地想起王衛學院之事。
年關將至,僅余半月,年後需籌備王衛學院春季招生及開學事宜,朱松不禁詢問。
“回殿下,王衛學院已建成大半,力爭正月內竣工。
若無意外,二月正式招生無礙!”
耿青連忙匯報王衛學院建設進度。
“好,務必加快步伐!”
“另,你再發一布告,宣稱凡考入王衛學院者,其家庭每月可獲六千文錢補貼,學員在校食宿皆免!”
朱松思索片刻,再向耿青吩咐。
“這……是否過高?”
耿青聞言大驚。
“培養人才,此等花費值得,于本王而言,並不算高!”
“按本王之意公布!”
朱松不以為意地擺手。
“遵命!”
耿青精神一振,連忙應承。
很快,王衛學院學員家庭每月可獲六千文錢補貼,且學員在校食宿全免的消息,迅速傳遍四方!
先是漢中府、西安府,繼而整個西北地區乃至北方,皆為之震動!
北方的學子們對報考王衛學院躍躍欲試,不少遠途的甚至決定舍棄家中過年,也要先赴漢中府參加招生考核,唯恐錯失良機。
朱松學院目前主要招生來自西北,尤其是漢中與西安府的學子,即便如此,競爭依然激烈。
文科或許競爭稍緩,北方的文風不及南方,但武科競爭尤為白熱化,吸引了眾多未讀過書之人。
他們只需通過朱松設定的武科體能測試,達到一定名次,便有望成為正式學員。
武科考核內容基于漢中軍的日常訓練,如四百米障礙、百米沖刺、長跑耐力等,實則源自後世的軍事訓練體系。
招生年齡限定在十三至十六歲。
同時,王衛學院的福利政策也傳至南方,但南方學子多以科舉入仕為志,對西北武科興趣缺缺。
他們雖對學院的福利政策心生羨慕,卻也多有酸言酸語,認為這只是學院為吸引南方讀書人的手段。
此外,漢中府年前還發生了一件奇事。
瓦剌人大批牛羊送至天水關,進而抵達應天府,數量竟達上萬頭。
消息傳出,百姓震驚不已,往常只聞瓦剌南下掠奪,何時見過他們往南送牛羊?漢王府後院,袁管家正指揮下人開闢專區飼養這些牛羊。
朱松精選了瓦剌贈送的牛羊中的十幾頭,專供漢王府產奶之用。
這些牛羊實為朱松向瓦剌所求,旨在獲取奶源。
牛奶與羊奶,對成長中的孩童而言,皆是營養豐富之物。
人們體格健壯,身高體壯,不正是因為自幼食用肉類與這些牛羊奶嗎?
為此,朱松特地與瓦剌交涉,提出以漢中鹽巴換取一萬頭牛羊。
瓦剌鑒于與漢中的貿易關系及對朱松的忌憚,加之漢中軍新勝哈密、掌控河西走廊的威勢,爽快應允。
這批牛羊多為母畜,僅兩成為公,用于配種繁衍。
所產之奶,除供給漢中軍外,還將供王衛學院學子日常飲用。
學子們正值青春發育期,朱松不僅重視文武教育,亦關注其生活,尤其是飲食,規定必須包含牛奶、羊奶等奶制品及雞蛋、西紅柿等果蔬。
王府自養的牛羊,專為王府內部享用。
早餐時,牛奶、羊奶輪換飲用,雞蛋亦不可或缺。
在此時代,朱松認為奶制品與禽蛋是營養的上佳選擇。
正當朱松于書房忙碌之際,一個熟悉的聲音哼唱起後世廣為流傳的曲調︰“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徐妙錦推門而入,手托餐盤,徑直走進屋內。
朱松望見盤中飯菜,恍然驚覺已到午膳時分,自己竟忙碌得忘了用餐。
徐妙錦的歌喉確實不凡,周董的《青花瓷》經她演繹,別有一番韻味。
“殿下,該用餐了,先放下手頭事務,填飽肚子要緊。”徐妙錦打斷了口中的哼唱,對朱松說道。
“好!”朱松笑著回應,放下紙筆,走向另一張餐桌。
而徐妙錦則手持隨身听,耳塞入耳,隨著音樂繼續哼哼唱唱。
朱松對此只能無奈搖頭。
他偶爾心情好時會哼唱後世歌曲,不料被徐妙錦听見。
徐妙錦很快迷上了這些後世歌曲,朱松為滿足她,特意購得隨身听,存滿後世歌曲。
“夫君,你說的粵語歌、英文歌,听著挺好,可我都听不懂呢!”
“我自己都唱不來,你怎麼會這麼多方言?”徐妙錦好奇地問朱松。
她听過朱松用粵語、英文、韓文、日文等語言唱歌,卻只能哼出曲調,難以模仿。
大明官方語言以江淮官話為主,粵語、川語等地方語言對朱松來說也不在話下。
憑借後世記憶,朱松迅速學會這些方言,甚至能為粵語歌曲填詞。
徐妙錦初至西北,往昔居于應天府,不懂此地方言實屬常理。
日常中,她听百姓言談頗感吃力,所幸西北方言並不難解,交流尚無障礙,否則徐妙錦恐將難以承受。
“閑暇之時,多學多問,自會通曉。”
“你亦初來漢中,無須焦急。
此地商賈多為異鄉人或外邦客,言語繁雜。”
“本王精通多種方言不足為奇,你身處此境數年,稍加學習,亦能略懂一二。”
朱松耐心向徐妙錦解釋道。
“原來如此!”
“我還以為你無所不能呢!”
徐妙錦聞言,若有所悟地點頭。
“本王亦是凡人,豈能事事皆通?”
“只不過本王好學,所學較他人為多罷了!”
朱松聞言,不禁朗聲而笑。
分割線
103︰皇帝御筆敕封,鼓樂齊鳴,一人從軍,全家榮耀。
正當朱松與徐妙錦共餐,討論學習方言之事時,耿青匆匆而至。
“殿下,秦武等人已歸!”
“大軍至城外矣!”
耿青之言令朱松精神煥發,他放下碗筷,即令︰“備馬,往城門口!”
秦武等人載譽而歸,朱松自當迎接漢中英豪。
漢中軍凱旋,百姓聞訊,早已聚集街道,人山人海。
年關將至,秦武等人終在年前歸來!
此次河西走廊大捷,漢中民眾歡欣異常,對秦武等人的歸來展現極大熱情。
不久,朱松親率漢中官員悉數到場。
周通等功臣,除楊赫需留守哈密外,其余均已歸來。
秦武與周通見朱松及耿青一行,即刻下馬,滿面激動。
“末將秦武周通),西征告捷,凱旋歸來!”
二人領將士單膝跪地,向朱松高聲稟報。
“將士們辛苦了!爾等乃漢中英雄,大明之榮耀!”
“收復河西走廊,爾等功不可沒,本王已上奏朝廷為爾等請功!”
朱松笑容滿面,贊許點頭。
“漢王威武!漢中軍威武!”
民眾齊聲高呼,場面熱烈至極。
“本王已下令,軍隊各歸營地,伙房籌備慶功宴。”
“將領們隨本王回王府,本王親自為爾等接風!”
朱松大手一揮,對秦武等人說道。
于是大軍各歸營地,將領則有幸入王府,參加慶功宴。
畢竟,朱松無法將數萬將士全數帶回王府設宴,多數人只能在營地內慶祝。
是日,漢中府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喜慶氛圍,仿佛提前過年。
王府內,朱松設宴款待秦武等漢中將領,周通亦在其中。
“周通,听說你親手斬下哈密敵首,運氣真好!”
耿青拍著周通肩膀,大笑調侃。
此番功勞,確是周通之幸,甚至在他渾然不覺時,便立下大功。
運氣之佳,實屬罕見。
然,運氣亦需實力相輔。
身為哈密國的領袖,安克帖木兒身邊環繞著眾多護衛。
要想在這些護衛的嚴密防守下取安克帖木兒的首級,絕非易事。
“我後來才知道,那個戴著頭飾的竟是領袖!”周通憨笑著撓頭說道。
“什麼頭飾?那是王冠!這些西域小國的君主,就愛搞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耿青不以為意地糾正。
慶功宴上氣氛熱烈,眾人節制飲酒,飽餐之後,朱松便讓將領們各自歸家。
勝利歸來,家中妻兒定十分掛念,應讓他們盡早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