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

第468章 收益頗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坦然笑微 本章︰第468章 收益頗豐

    佛門中的冒牌和尚,這話听著怎像是在暗指朱元璋?

    “系統,老實說,那假和尚是不是意指我呀?”朱元璋忍不住問。

    “絕無此事,宿主多慮了,我只是實話實說。”

    “但你這麼說,倒也算個例子。

    你曾做過和尚,現在信佛嗎?”國運系統反問。

    這番話讓朱元璋無言以對。

    他若信佛,佛祖怕都要親自下凡了!

    “罷了,不爭了!”

    “我只問,那八奇技之一的墚L逶戳鰨 閉婧芾骱Γ俊敝煸 昂悶嫻匚省br />
    他更渴望了解其他七項絕技。

    “宿主需自行推演朱匣籂的一生,屆時自會明白。”國運系統緩緩道。

    朱元璋听後,沒了脾氣。

    再問下去,這淘氣的國運系統怕是要扣國運值了。

    他只想盡快攢夠國運值,推演完朱匣籂的一生。

    當夜,與國運系統交談後,朱元璋便睡了。

    次日醒來,他第一件事便是查看枕頭下的藥瓶。

    瓶中裝著蔣從漢中府帶回的回清丹。

    老九說,身體不適時服一顆,十天後再服第二顆,服用時間有間隔。

    十日前,或許因過于勞累,雖佩戴老九的法器精神尚好,但時有胸悶之感。

    想來這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法器,也撐不住他這般勞累。

    于是,朱元璋服了一顆回清丹。

    效果出奇地好,不適感立刻消失,之後再未出現。

    而且,以前健忘的毛病也改善了不少。

    他時刻留意著日子,十日已過,正是服用第二顆回清丹之時。

    晨起梳洗畢,朱元璋隨即服下了第二顆回清丹。

    早朝結束後,朱元璋與朱標共進早餐,並談起了寧王朱權。

    “標兒,過完年,老十七就十六了吧?”朱元璋問道。

    寧王朱權,生于洪武十一年,十四歲時被封為寧王,領地大寧。

    轉眼間,已是洪武十六年的光景。

    “是的,他已滿十五周歲。”朱標答道。

    “十六歲,是時候前往封地就藩了。”

    “按原計劃,讓老十七年後啟程前往大寧。

    你作為兄長,為他妥善安排。”朱元璋吩咐朱標。

    “兒臣定當竭力。”朱標連忙應承。

    對于弟弟的就藩事宜,朱標頗為上心,定會細心籌劃與告誡。

    “王琛,你去告訴老十七,不讀書時,多來陪陪朕。”朱元璋又對太監總管王琛說道。

    “奴婢遵命!”王琛迅速回應。

    朱元璋心想,要趁時光尚早,多教導他,把該囑咐的都告訴他。

    特別是老四那個家伙,他記得推演老四一脈時,那家伙曾覬覦老十七的朵顏三衛,用盡手段,甚至把老十七也拖進了靖難之役的漩渦。

    他還得提醒老十七,別跟老四走得太親近。

    但轉念一想,這又是何等無奈?親兄弟之間竟也要有所提防。

    “標兒,應天府取消宵禁已有一段時日,成效如何?”朱元璋又問朱標。

    “父皇,宵禁解除後,應天府效仿漢中,開設了夜市,成效顯著。

    兒臣發現,夜間夜市之繁華,遠超白日市集。”

    朱標向朱元璋匯報所見。

    “確是如此,夜晚比白日更為熱鬧。”

    “白日里,百姓忙于生計,種田勞作,無暇逛街。”

    “至夜晚,閑暇之人增多,皆願外出。”

    “人流增多,消費亦隨之增長,夜市生意興隆,稅收亦隨之增加。”

    朱元璋洞悉其中道理,滿意點頭。

    “所言極是。”

    “尤為重要的是,大戲院吸引大量人流,夜晚場場滿座。”

    “夜市主要街道設于大戲院附近,人流不斷。

    攤販生意興隆,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收益頗豐。”

    朱標亦笑言。

    “年關將至,今日無事,吾欲出宮逛逛,你陪吾同行。”

    “將那漢中造的馬車備好,吾欲乘坐。”

    “聞藍玉等人亦乘此豪華馬車出行,甚是威風。”

    早飯後,朱元璋對朱標說道。

    “父皇,藍玉他們的馬車,據說是老九所贈。”

    朱標急忙解釋。

    “吾知,勿為他們開脫。”

    “若非老九所贈,他們豈敢如此張揚?看吾不懲治他們!”

    朱元璋不以為然。

    隨後,父子倆乘坐朱松贈予朱元璋的馬車,離開皇宮。

    此馬車外觀與藍玉等人的相似,但內部裝修截然不同,朱元璋所享,實為頂級奢華。

    若非藍玉等人膽敢仿效朱元璋,乘坐同等規格的馬車,恐怕項上人頭難保。

    不久,朱元璋的座駕便離開了皇城,駛入了應天府的街道。

    應天府已煥然一新,道路與漢中一樣,鋪設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顯得更為開闊氣派,且細心地劃分了人行道與行車道。

    這樣一來,騎馬駕車者與步行者各行其道,再也不用擔心馬車或馬匹會沖撞行人。

    “妙哉!老九這法子實在高明,朕看這街道,真是整潔又大氣!”

    朱元璋透過車窗,望著街道景致,滿意地笑道。

    “的確賞心悅目,可父皇,這都是用大量錢財堆砌出來的效果啊!以往咱們太窮,就算有心,也無力實現啊!”

    朱標苦笑提醒。

    “你說得對。”

    “沒錢確實辦不成。”

    “老九這小子有本事,賺錢的法子多得很,如今我大明朝的國庫也因此充實起來,底氣足了!”

    朱元璋听後,深有同感地感嘆。

    “標兒,你前陣子提起要建蜂窩煤廠,進展如何了?”

    朱元璋突然想到了蜂窩煤之事,開口問道。

    “回父皇,工部早已建成,並且已開始銷售蜂窩煤。”

    朱標笑著回答。

    “價格怎樣?”

    “朕听說老九那邊的蜂窩煤不僅賣給百姓家用,還供應給許多酒樓飯店。”

    “這東西用來燒火做飯,可比柴火方便多了!”

    朱元璋聞言興趣大增,連忙追問。

    “您還不知道吧,宮中的御膳房現在做飯都用蜂窩煤了!”

    “應天府內幾家大酒店也與蜂窩煤廠簽了合同,大多從煤廠進貨。

    現在家家戶戶都用蜂窩煤,用柴火燒飯的倒少了!”

    “煤餅價格是十二文一個,與漢中府相同。”朱標笑道,“目的是讓百姓都能負擔得起。”

    “老九這孩子,鬼主意就是多!”朱元璋大笑,“我現在真是越來越好奇,他這些點子都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說起這個,兒臣還有件藍玉送來的好東西。”朱標接著說,“漢中府那邊新出了一種叫火柴的東西,輕輕一劃就能生火,還是明火,比火折子方便多了。”

    說著,朱標從袖口取出一個小盒子,“父皇,兒臣給您演示一下。”

    他從盒子里拿出一根小木棒,頂端有個紅色圓頭。

    朱標用那圓頭在盒子一側一劃,立刻燃起一小股明火。

    “竟有如此便捷的生火工具!”朱元璋滿臉驚訝,“老九又是怎麼想出來的?”

    ............................

    漢王朱松還是個語言天才?

    其實,火柴在南北朝、北宋時期已有記載,但朱松所用的火柴技術來自後世,圓頭上的紅色部分是紅磷,且是機械加工大規模生產的,遠比傳統火折子高效且便宜。

    制作一個火折子的成本,足以生產十盒火柴!

    “具體情況兒臣不清楚,只是藍玉的人從漢中帶回的,說是老九在發明蜂窩煤後同時弄出的引火工具,還有個專門工廠生產呢!”

    “藍玉提及,這火柴將大量產銷至關外異邦,且售予他們的價格更為高昂。”朱標笑道。

    “哦?那這火柴售價幾何?”朱元璋好奇地問。

    他心想,這等便捷的引火之物,價格應超越火折子吧?

    “一盒三文錢,約含五十根左右。

    藍玉的手下直接從漢中府帶回一大箱,總共花費不到一兩銀。”

    “這比火折子便宜太多了!好的火折子都要兩三百文一個!”朱標繼續說明。

    要知道,火折子在古代唯有富貴人家或王公貴族方能負擔,普通百姓難以購買,只能自制,盡管方法不難,百姓也能做,但耗時費力。

    這也是火折子價格高昂的緣由。

    “價格竟如此之低?百姓皆能輕易購買?”

    “老九又做了一件惠及百姓的大事!”朱元璋听後,大喜。

    別看這只是小事,卻能為百姓節省大量時間,用于更有價值之事!

    說白了,除了生活成本,生活效率亦需考量!火柴便捷且價廉,極大地節省了百姓引火的時間,提升了生活效率!

    比如做飯時,若用傳統方式或鑽木取火,豈不是很耗時?即便能制火折子,制作亦耗時,皆是時間成本!百姓節省了時間,自然能做更多事!

    “那條是通往應天府外的水泥路嗎?”朱元璋見前方近城門,水泥路卻已延伸至城外,問道。

    “正是,德勝門與金川門至江邊碼頭的水泥路,前幾日已鋪設完畢!”朱標回答,“只可惜長江之上無橋,過江仍需乘船,至對岸再行水泥路。”說到此處,他略顯無奈。

    大明當前工業之力,尚無法在遼闊江面上築起長江大橋。

    汛期之時,江流洶涌,即便是小船也不敢輕易渡江,唯有依賴官府大渡船或水師戰艦。

    “莫急,江面大橋,眼下雖難實現,但不久的將來定會矗立!”朱元璋語氣堅定。

    “何以見得?”朱標面露驚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方便以後閱讀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68章 收益頗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第468章 收益頗豐並對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