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霧鎖血海
七月初三,渤海深處,大霧如牆。
“鎮海號”桅桿上,了望兵突然嘶聲大喊︰
“前方——赤潮!”
只見海面陡然泛起一片猩紅,浪花翻卷,竟似血漿沸騰。霧中隱現島影,輪廓彎如新月,島岸遍植赤櫻,花開正盛,遠望如一片燃燒的火雲。
韋小寶立于船頭,龍紋玉佩緊貼胸口,寒意刺骨。
“傳令︰全軍下帆,火銃上膛,刀出鞘!”
二、鬼童現身
船隊尚未靠岸,一陣孩童哭聲破霧而來——
尖銳、淒厲,似在笑,又似在哭。
霧中漂出一艘無桅小舟,舟頭立著個赤足童子,身披紅綢,額點朱砂,手抱一面血色小鼓。
童子抬眼,眸子竟漆黑一片,無一絲眼白。
“東瀛鬼童!”松平鷹賢失聲,“《鬼櫻譜》里記載的‘祭潮童子’!鼓聲三響,海獸听命!”
話音未落,童子已抬手擊鼓——
咚!
海面炸起五道水柱,巨型章魚觸手破浪而出,卷向最前排的清寧衛戰船。
咚!
第二條觸手橫掃桅桿,木屑橫飛,三名清兵被卷入深海。
咚!
第三聲鼓點未落,韋小寶已飛身而起,軟劍化作一道銀虹,直取童子咽喉。
童子卻咧嘴一笑,身形如泡影,瞬間隱入霧中,只留一串銀鈴般的笑聲︰
“貴客登島,主人在林。”
三、血櫻林•鬼火引路
船隊強行靠岸,踏浪登陸。
血櫻林內,花瓣飄零,落地即燃,化作一地幽藍鬼火。火光照出一條青石小徑,盡頭是一座朱漆鳥居,鳥居之後,是一座巨大的石造祭壇。
祭壇中央,十六歲的田中英樹身著黑櫻狩衣,跪坐撫琴。
琴身以人骨為柱,琴弦竟是赤紅發絲。
“韋大人,”英樹抬頭,少年面容蒼白,瞳孔卻如血櫻般妖艷,“洛陽龍脈、東海龍脈,皆不過一弦之隔。今日,便以血櫻為琴,請閣下听一曲《滅國引》!”
指尖驟落,琴音化作實質,一圈圈血色音波席卷而來。
音波所過之處——
清寧衛甲士抱頭跪地,七竅流血;
東瀛水兵雙目赤紅,自相殘殺;
連松平鷹賢也悶哼一聲,以刀拄地,嘴角滲血。
四、龍佩護主
韋小寶胸前的龍紋玉佩突然熾亮,化作一道金龍虛影,盤繞周身,將音波盡數擋下。
“好小子,拿活人煉曲!”
韋小寶怒喝,反手擲出一物——
轟!
一枚掌心雷在琴前炸開,骨琴崩裂,弦斷音絕。
田中英樹卻借勢後掠,落入祭壇後的黑暗。
五、鬼童再臨
黑暗里,鼓聲再起。
這一次,不止一個鬼童。
霧中走出七個同樣打扮的童子,每人懷抱一面血鼓,圍成北斗之形。
鼓聲疊浪,海面隨之起伏,一頭頭海獸破浪而來——
鋸齒鯊、鬼面鰩、甚至一條三丈長的海蛇,背生倒刺,口吐黑霧。
“胡圖圖!”韋小寶厲喝。
“在!”胡圖圖揮刀劈碎一頭鬼面鰩,大笑,“小寶兄弟,今日砍個痛快!”
祥泰、李婉兒、雙兒、珂珂各自帶人結成圓陣,火銃、飛鏢、佛珠、劍氣交織成網,與海獸鏖戰。
六、英樹之殤
戰至酣處,田中英樹再次現身,手持一卷暗紅書冊——《鬼櫻譜》。
“以吾之血,祭海之魄!”
他咬破指尖,血液滴落書頁,海面瞬間翻起一座血浪巨牆,朝祭壇拍下。
韋小寶目光一冷,從懷中取出一物——
正是洛陽井下所得的最後一枚血璽碎片。
碎片按入龍紋玉佩。
玉佩碎裂,金龍騰空,一口餃住血浪巨牆,生生撕成兩半。
趁血浪潰散的剎那,韋小寶欺身而上,軟劍貼著英樹手腕一挑——
《鬼櫻譜》脫手,落入火海。
英樹怔然,少年眼中血色褪去,露出茫然。
“你父親為野心而死,你也要走老路?”
韋小寶劍尖停在英樹眉心,聲音低沉。
英樹嘴唇顫抖,似欲言語。
忽然,背後一聲稚嫩鼓響!
——最後一名鬼童,不知何時已潛到祭壇之下,鼓槌狠狠砸向地面。
轟隆!
祭壇崩裂,一道深不見底的黑淵裂開,血櫻樹整株墜入。
英樹淒聲長笑︰
“韋小寶,你贏了,卻也救不了這龍脈——”
身形被黑淵吞沒,消失前只留下一句回蕩的童聲︰
“東海之底,才是真正的血櫻島!”
七、尾聲
血浪退散,海獸遁走,霧散天青。
清寧衛與東瀛水師清點傷亡,血櫻島上只剩焦土與斷鼓。
韋小寶立于斷岩,望向無盡東海。
龍紋玉佩已碎,胸口卻多了一道金色龍紋,灼灼生輝。
“東海之底……”
他輕聲重復,目光堅定。
“傳令——
返航天津,三日之內,再造‘鎮海號’龍骨。
三月之後,下東海,斬鬼童,滅血櫻!”
風起渤海,龍旗獵獵。
新的航程,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