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

第270章 陽泉失守烽煙急,平城朝議歧見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久緩 本章︰第270章 陽泉失守烽煙急,平城朝議歧見生

    平城太極殿的青銅鶴爐突然發出一聲脆響,龍涎香在爐中攔腰折斷,灰燼簌簌落在拓跋晃的太子公服上。

    這位二十四歲的監國太子猛地拍案,案上的青瓷碗應聲炸裂,羊肉湯汁濺在《起居注》的竹簡上,打上了一片暗黃的污漬,恰似陽泉方向傳來的急報上那抹刺目的血痕。

    “稟太子殿下,陽泉。。。 陽泉已破!” 那幾名從陽泉穿山越水、衣衫襤褸的潰兵匍匐在地,甲冑碎片混著血污粘在磚縫里。

    為首者的斷指還在滲血,他顫抖著舉起一枚箭簇,“南朝兵。。。 用的是神臂弓,三稜錐帶倒鉤,弟兄們的甲冑。。。 根本擋不住啊!”

    箭簇在晨光中泛著幽藍,倒鉤上纏著幾縷焦黃的發絲 —— 那是鮮卑武士特有的發辮。

    拓跋晃死死攥住箭簇,指腹被倒鉤劃破也渾然不覺,少年人的嗓音里帶著壓抑的暴怒︰“一群兵匪也敢覬覦我大魏要地?晉陽派來的斥候呢?”

    十名斥候魚貫而入,靴底的泥漬在金磚上拖出蜿蜒的痕跡。

    領頭斥候呈上一卷羊皮圖,上面用炭筆圈著陽泉的糧倉位置︰“太子殿下,經探查,陽泉儲糧已被焚毀,這伙南朝兵匪動作太快,陽泉未派出求援之人就被攻破了城池,現在僅憑晉陽的兵力很難重新奪回陽泉。”

    “陽泉!” 拓跋晃的指尖重重戳在地圖上,那里是連接平城與前線的咽喉。

    他忽然想起近一個月來的異常 —— 向南派出的斥候總有一兩隊杳無音信,當時只當是遭遇山匪,此刻才驚覺那是陽泉失守的先兆。

    階下突然響起尖細的笑聲,宗愛揮舞著拂塵掃過滿地瓷片,雪白的絲絛上沾著羊肉湯的油星︰“太子殿下息怒,老奴倒覺得這是辛棄疾的小計。”

    他從袖中摸出密報,桑皮紙邊緣還帶著榷場的酒氣,“細作回報,辛棄疾此刻仍在鄴城周邊徘徊,定是派了些散兵游勇來攪局。您瞧這箭簇,分明是故意留下的幌子,好讓我軍分兵。”

    “公公錯了!” 太尉長孫觀的玉笏重重頓在磚上,花白的胡須因激動而顫抖。

    他展開陽泉輿圖,朱砂標出的 “大魏要沖” 四字被手指戳得凹陷,“陽泉左臨滹沱,右依太行,是運糧至前線的唯一捷徑。兵法雲︰‘夫勤勞之師,將必先己’,若糧草斷絕,前線二十萬大軍便是強弩之末!”

    老臣的指甲深深掐進地圖上的糧道,“當年慕容垂伐魏,先期正是斷了我軍在參合陂的糧道,才致第一次交鋒敗北!”

    司徒陸麗猛地起身,朝服下擺掃過案上的兵冊,露出 “禁軍一萬二千人” 的記載。

    他抓起虎頭符,銅紋在掌心泛著冷光︰“太子殿下,長孫太尉所言極是!臣請率一萬禁軍南下,半日之內定能奪回陽泉!”

    他轉向宗愛,虎符重重磕在金磚上,“公公莫非忘了,檀道濟‘唱籌量沙’時,正是因我軍分兵守關,才讓他有機可乘?如今若坐視陽泉失守,才是真正的資敵!”

    宗愛突然攔在階前,拂塵的白絲掃過陸麗的甲冑,發出細碎的摩擦聲︰“陸司徒三思!平城守軍本就已不滿兩萬,若再抽掉一萬。。。”

    他壓低聲音,尖細的語調里帶著詭異的蠱惑,“老奴剛收到南朝細作密報,劉義隆給辛棄疾發了金牌,催他退兵。這時候派兵,豈不是幫他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 陸麗的聲音陡然拔高,甲葉間露出的箭疤在燭火下明暗交錯。

    “陽泉糧倉若落入敵手,前線將士就得嚼樹葉充饑!當年赫連勃勃築統萬城,靠的就是‘糧道如血’的鐵律!”

    他指向殿外的烽火台,那里的黑煙已比辰時濃了三分,“再說辛棄疾若真要退兵,何必在鄴城還留著那三千飛虎軍?那分明是牽制我軍的疑兵!”

    殿內的爭論驚動了列席的宗室大臣。散騎常侍樂平王拓跋拔突然出列,他的父親拓跋丕乃是太武帝拓跋燾異母弟,曾參與滅北涼之戰,此刻他捧著家傳的銅制兵符︰“太子殿下,臣願隨陸司徒出征!朝堂最後一次收到陽泉傳信說‘城中奸細異動’,恐怕這絕非普通兵匪所為!”

    “奸細?” 拓跋晃心中一凜,想起父皇臨走前的囑托︰“漢人善用間,需防城內異動。”

    他看向長孫觀,老臣正用玉笏在地圖上劃出一條弧線 —— 從陽泉斜向代郡,恰是北魏布防的薄弱處。

    “太子殿下,” 長孫觀的聲音沉穩如鐘,“《孫子》雲‘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陽泉失守已近半月,再遲恐生變數。可留五千禁軍守平城,另遣兩千騎沿桑干河布防,既保後路,又能策應陸司徒。”

    宗愛還想爭辯,卻見拓跋晃抓起案上的令箭,銅簇在晨光中閃著決絕的光︰“準奏!賜陸司徒棠溪寶劍,凡延誤軍情者,先斬後奏!著樂平王拓跋拔、羽林中郎尉元為副將輔佐陸司徒。”

    令箭擲在陸麗面前,箭桿上的 “拓跋” 二字與虎符上的紋路嚴絲合縫。

    南校場的號角在辰時三刻撕裂長空。

    一萬禁軍列成的方陣如黑色潮水,甲葉反射的日光刺得人睜不開眼。

    陸麗勒馬立于點將台,看著士兵們往箭囊里裝填火箭,忽然想起多年來跟隨太武帝南征北戰的情景 —— 那時他還是個持槊的少年,如今鬢角已生華發,而手中的刀卻比當年更利。

    “記住,” 他拔出棠溪寶劍,劍身在陽光下劃出一道雪亮的弧線,“陽泉的糧倉燒了可以再建,但大魏的骨氣不能丟!誰斬得敵軍首級最多,賞錦緞百匹,封縣侯!”

    話音未落,台下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回應,甲葉踫撞聲驚起一群棲息在旗桿上的烏鴉。

    大軍開拔時,平城百姓擠在街邊觀看。

    一個裹著狼皮襖的老嫗捧著剛出爐的胡餅,往士兵懷里塞︰“多殺幾個南朝兵,替我兒報仇!” 她的兒子去年死于瓜步山之戰,尸骨至今未歸。

    梳總角的孩童舉著木刀追了半里地,直到被母親拽住,還在喊著 “踏平陽泉”。

    陸麗回頭望了眼漸行漸遠的都城,箭樓的輪廓在暮色中若隱若現。

    他摸出懷中的家信,長子在長安從軍時寫的字跡已淡得模糊,唯有 “父勿念” 三字仍清晰可辨。信紙間夾著片干枯的苜蓿葉,是妻子私自求佛得來的,說能保平安。

    “加速前進!” 他揚鞭指向南方,夕陽的金光灑在鐵甲上,映出無數道新舊傷痕。

    這些傷痕里,藏著大魏從草原走向中原的血路,也藏著他對太武帝 “守土護民” 的誓言。

    此時的太極殿內,宗愛望著空蕩蕩的南校場,突然對侍立的小太監低語︰“去,告訴細作繼續多加探查,務必查清辛棄疾與飛虎軍的動向。”

    拂塵輕掃過案上的密報,上面 “辛棄疾主力動向不明” 的字樣,被他用香爐灰輕輕蓋住。

    夜色漸濃,平城的烽火台依舊燃著黑煙。

    拓跋晃站在觀星台上,望著南方的星辰,忽然想起太史令前日說的話︰“熒惑守心,主兵亂。”

    他不知道,陸麗的大軍,也是平城十之八九的守備力量,正被辛棄疾的籌謀所牽動著,往預設的山陰陷阱趕去。

    桑干河的水聲在夜色中流淌,像一首古老的戰歌,唱著即將到來的血雨腥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方便以後閱讀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270章 陽泉失守烽煙急,平城朝議歧見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第270章 陽泉失守烽煙急,平城朝議歧見生並對選英雄改變歷史?等等,我先逝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