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河山

第466章 暗流涌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沙的古源天 本章︰第466章 暗流涌動

    暮春的汴京,雨水漸漸豐沛起來。這日午後,天空又飄起了細密的雨絲,將皇城司衙署那青灰色的高牆浸潤得顏色深重。衙署內一處僻靜的廨房里,趙明燭屏退了左右,獨自對著一份剛由心腹送來的密報,眉頭緊鎖。

    窗外雨聲淅瀝,敲打著芭蕉葉,更襯得室內一片沉寂。趙明燭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發出沉悶的嗒嗒聲。他面前攤開的,並非尋常的刑案卷宗或邊關諜報,而是一份看似尋常的婚姻錄簿抄件,上面羅列了今科數十位新科進士的聯姻對象及其家世背景。

    若在旁人看來,這不過是又一場“榜下捉婿”的尋常記錄,無非是些新貴與舊閥的結合。但在趙明燭眼中,這些看似分散、偶然的聯姻背後,卻隱隱浮現出一張精心編織的大網。

    根據皇城司多年來對朝中各方勢力的監控,以及近期對韓似道關聯家族的特別關注,趙明燭發現,在此次“捉婿”風潮中,至少有七樁婚姻,其女方家族看似與韓似道明面上的勢力並無直接關聯,或是致仕多年的清流官員,或是家底豐厚卻素來低調的商賈,甚至還有一樁是與一位常年在外任官的觀察使家族聯姻。

    這些家族,平日里或標榜中立,或不顯山露水,似乎與朝中的黨派紛爭保持著距離。然而,皇城司安插在這些家族內部或周邊的眼線,卻陸續傳回了一些零碎卻值得玩味的信息。

    那位致仕的清流官員,其長子近年來暗中接手了江南東路幾處利潤豐厚的硯石礦場,而這幾處礦場,皇城司早就懷疑與那個神秘組織“清河”掌控的物資渠道有關。

    那位低調的汴京大綢緞商,其家族經營的數條商路,與林家、乃至川蜀某些被監控的物資集散地高度重合。

    而那位外任的觀察使,其轄地內恰有幾處香火鼎盛的“先賢祠”,供奉對象模糊,祭祀儀式獨特,與陳硯秋此前在祠部司檔案中發現的疑點祠祀情況極為相似。

    更讓趙明燭心生警惕的是,他命人調閱了那幾位與這些家族聯姻的新科進士的殿試策論。仔細研讀之下,果然發現了問題。這幾人的策論,在論述經義或時政時,都或多或少地、以一種極其隱晦的方式,提及或暗合了某些觀點——這些觀點,並非儒家經典中的主流闡釋,也非朝堂常見的政見,而是零星散見于一些古老典籍或被列為“雜學”、“異聞”的記載中,恰好與皇城司檔案里記錄的、“清河”組織歷來推崇或暗中傳播的某些學說、符號的意涵,存在著微妙的對應。

    例如,一位進士在論及“禮”之本源時,並未遵循常規的“承天之道,治人之情”的闡述,而是隱約指向一種“觀星象以定人文,察地脈以明秩序”的古老觀念。另一位在討論河防時,則不經意地用了“水脈如龍,鎖其關鍵則天下安”的比喻,這與組織在某些秘密祭祀中使用的輿圖符號不謀而合。

    這些對應並非明目張膽,若非趙明燭早已對組織的學說和符號體系下過苦功深入研究,幾乎難以察覺。它們就像是隱藏在正統文章中的密碼,只有知情者才能讀懂其中的深意。

    “不是巧合…”趙明燭喃喃自語,眼中寒光閃爍。韓似道及其明面上的黨羽,負責籠絡那些在策論中表現出“有限度批判”的進士,進行直接的“消毒”和吸納。而這些看似中立的家族,則負責甄別和招攬那些在思想深處,已經不自覺地對組織學說產生共鳴,或具備接受其學說潛質的進士!

    這是一套更加隱蔽、也更加精準的篩選機制。明暗兩條線,雙管齊下,確保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對組織有用,或可能在未來理解並接受其核心理念的“人才”。

    “清河”組織的觸角,遠比他們之前想象的伸得更長,滲透得更深。它不僅通過韓似道這樣的權臣在朝中布局,更通過這些看似無關的“白手套”家族,在社會各個層面編織著網絡,悄無聲息地影響著士人的思想,吸納著新鮮的血液。

    趙明燭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連綿的雨絲。雨水順著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濺起細小的水花。這綿綿春雨,看似柔和,卻能無聲無息地滲透到每一寸土地。

    組織的行動也是如此,潤物細無聲。他們不急于一時,而是通過科舉、婚姻、商業、乃至民間信仰,進行著長達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經營和滲透。其圖謀之深,耐心之足,令人不寒而栗。

    陳硯秋帶來的關于“青城松煙”墨的線索,此刻在趙明燭的腦海中與眼前的發現迅速連接起來。蜀中的特殊礦脈,組織控制的物資渠道,暗含組織學說的策論,以及通過這些“中立”家族進行的聯姻…這一切,都指向那個盤踞在帝國陰影深處的龐然大物。

    他必須盡快將這些發現告知陳硯秋。然而,自從陳硯秋與林家訂婚,尤其是搬入林家安排的宅邸後,他們之間的聯絡變得愈發困難和危險。林家對陳硯秋的監控,顯然不會放松。上次在城外農莊的密會,已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明燭沉吟片刻,走到書案前,取出一張特制的桑皮紙,用密寫藥水迅速寫下幾行小字,重點提及了對那幾家“中立”家族的懷疑,以及策論中暗含組織學說印記的發現,並提醒陳硯秋,組織對科舉的滲透,可能不僅限于舞弊和拉攏,更涉及對士人思想的潛移默化。

    寫完後,他小心地將紙張卷起,塞入一個細小的銅管中,封好蠟。他不能冒險再用之前與墨娘子聯系的渠道,林家很可能已經有所察覺。他需要啟用一條新的、更為隱秘的傳遞線路。

    他輕輕敲了敲牆壁三下,片刻後,一個身著皇城司低級軍官服飾、面容普通得毫無特色的年輕人悄無聲息地推門而入。

    “將此物,按丙字柒號方案,送至‘青瓷碗’。”趙明燭將銅管遞過去,聲音低沉。

    “是。”年輕人接過銅管,沒有任何多余的話,躬身一禮,便如來時一般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丙字柒號方案,意味著要通過三個互不關聯的中間人,輾轉數次,最終將消息放入汴京城內一家普通腳店廚房的特定青瓷碗下,等待陳硯秋的人按約定時間去取。過程繁瑣,耗時也更長,但安全性最高。

    做完這一切,趙明燭並未感到輕松,心中的沉重感反而有增無減。組織的陰影如此龐大,滲透如此之深,僅憑他和陳硯秋幾人,加上一個身份敏感、行動受限的薛冰蟾,真的能夠與之抗衡嗎?

    陳硯秋身處虎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他自己,在皇城司內部也並非沒有掣肘。司尊大人態度曖昧,幾位副使各有派系,他所能完全信任和調動的人手資源實在有限。

    雨還在下,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趙明燭仿佛看到,在這汴京城的繁華表象之下,無數條暗流正在涌動、交匯,編織成一張無形的大網,向著帝國的每一個角落蔓延。而他們,就像是試圖在這張網上掙扎的飛蟲,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但他不能放棄。不僅僅是為了查明真相,為了替那些被組織害死的同僚、被篡改命運的士子討回公道,更是為了這大宋的江山社稷,為了這科舉取士的相對清明,為了無數寒門學子還能懷有一絲“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

    他深吸了一口氣,回到書案前,開始起草一份給司尊的例行報告,將今日關于新科進士聯姻的一些表面情況,以皇城司監控社會動態的名義寫入其中,巧妙地隱去了核心發現。他必須繼續偽裝,繼續等待,在黑暗中積蓄力量,等待那個或許渺茫,但必須去爭取的破局時機。

    暗流洶涌,唯有堅守本心,方能不為所動。趙明燭提筆的手,穩定如初。

    喜歡不第河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第河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第河山》,方便以後閱讀不第河山第466章 暗流涌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第河山第466章 暗流涌動並對不第河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