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的御史台刑房飄著血腥與松煙混合的怪味。範仲淹的指尖拂過鐵枷上的凹痕——那些被囚犯指甲反復抓撓的溝壑里,嵌著細微的靛藍色粉末。
\"周大人不肯開口。\"獄丞捧上一盞混著朱砂的燈油,\"但昨夜說夢話時...一直重復‘丁未科第七名’。\"
燈焰突然爆出個藍色火星。範仲淹借著這瞬光亮,看清牆上斑駁的血跡竟組成銀鞘剖視圖——中空部分標注著\"《春秋》題解\"四字,筆跡與周稷奏折上的批紅一模一樣。
\"去查景佑三年丁未科第七名。\"他對韓琦低語,\"此人是陸巽還是...\"
地牢深處突然傳來鐵鏈斷裂的脆響。兩人沖進內室時,周稷的頭顱正以詭異角度垂落——頸椎折斷處露出半截翡翠扳指,上面刻著\"七月七 墨池\"的西夏文。
丑時的樞密院檔案庫燭火通明。韓琦用銀刀挑開《景佑三年進士登科錄》的裝訂線,簌簌落下的不是蛀粉,而是干涸的茶末。
\"第七名陸巽...不,是第八名!\"他的刀尖停在某個被墨漬掩蓋的名字上,\"有人改過排序。\"
範仲淹將驗尸用的白礬水涂在頁面邊緣。隱藏的墨跡漸漸浮現——原第七名的位置寫著\"韓似道 成都府\",朱批卻是\"特旨︰不入等第\"。
\"難怪要撕頁...\"韓琦突然從書脊夾層抽出張發黃的試卷,\"這才是真正的第七名答卷!\"
《春秋》題的破題處濺著陳舊血漬。範仲淹的指尖剛觸及卷面,那些褐斑突然在燭光下蠕動——細看竟是無數針尖刻出的西夏文字︰\"墨池水深 當以血渡\"。
寅時的皇城司暗室寒氣刺骨。範仲淹展開趙明燭用信鴿送來的密圖——興州榷場的西夏童子試考棚,竟與汴京貢院的\"天地玄黃\"字號舍布局完全相同。
\"不止是考題...\"韓琦的銀刀指向圖中青銅鼎,\"他們把墨池會的‘滴血驗卷’也仿去了。\"
鼎身銘文在燭光下顯出異樣。範仲淹蘸水涂抹,那些看似裝飾的雲紋竟重組為《番漢合時掌中珠》的密碼表。最下方的西夏文批注被朱砂圈出︰\"以宋俘血祭鼎 可得十萬甲兵\"。
窗外突然傳來瓦片碎裂聲。範仲淹吹滅蠟燭的剎那,三支淬毒吹箭釘入案幾——箭桿上刻著《春秋》\"戎事以殺為禮\"全章。
卯時的晨霧籠罩著崇文院。範仲淹推開《武經總要》藏書間的門,霉味中混著新鮮的血腥氣。管理書庫的直學士倒在血泊中,右手緊攥著半冊《景佑三年鎖廳試錄》。
\"又是第七頁被撕...\"韓琦用銀刀撥開尸體,露出下方用血繪的銀鞘圖樣,\"他在臨死前想告訴我們什麼?\"
範仲淹的目光停在書架某處。那排《續資治通鑒長編》的景佑三年卷明顯被人頻繁取閱,書脊磨損處露出內頁的茶漬。他抽出一冊,沉甸甸的手感預示夾層——里面是十二張交子,每張水印都是不同的銀鞘模具圖。
\"慶歷二年秦鳳路軍餉...\"韓琦突然按住其中一張,\"這些交子是用來購買...\"
銅壺滴漏的水聲突然變得急促。範仲淹猛地轉身,看見書架縫隙間有雙眼楮——韓似道的瞳孔在暗處泛著與翡翠扳指相同的靛藍色。
辰時的朝會上暗流涌動。仁宗皇帝指尖輕叩御案,案頭攤著三司使周稷的驗尸格目。
\"韓卿。\"天子的聲音不辨喜怒,\"朕記得你是景佑三年進士?\"
韓似道的笏板穩如磐石︰\"臣蒙恩賜同進士出身,實為慶歷二年...\"
\"是嗎?\"範仲淹突然出列,展開那頁從崇文院取得的真本登科錄,\"陛下請看,景佑三年丁未科第七名本為...\"
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鐘聲。樞密院承旨踉蹌闖入︰\"八百里加急!西夏大軍壓境,先鋒已抵靜邊寨!\"
急報的絹布在傳遞中展開——邊關將領的朱批赫然是︰\"敵軍陣前設考棚,擄我童子試之!\"
巳時的政事堂門窗緊閉。龐籍將邊關沙盤推到中央,十二面小旗標注著西夏軍鎮位置——每處都與《蕃漢官制對照表》上的進士任職地吻合。
\"不是巧合。\"韓琦的銀刀點在靜邊寨,\"守將張綸是寶元二年進士,當年科題正是...\"
範仲淹突然將茶湯潑向沙盤。水流在溝壑間匯聚成《春秋》\"戎事\"篇的軌跡,最終停在興州榷場——那里插著面翡翠材質的鳳凰紋小旗。
\"七月七...\"他拾起周稷牢中留下的翡翠扳指,\"明日就是西夏童子試的正日。\"
皇城司都知突然破門而入︰\"韓似道大人...失蹤了!書房發現...\"
呈上的銅雀硯台尚帶余溫。硯池里的紅墨不是朱砂,而是新鮮人血,正緩緩滲入刻有\"墨池\"二字的凹槽。
午時的汴河碼頭人聲鼎沸。範仲淹立在漕船甲板上,看水手們搬運最後一批箱籠——表面是運往永康軍的軍械,實則暗藏景佑三年以來的科舉檔案。
\"範公真要去川蜀?\"韓琦遞上密封的樞密院兵符,\"那邊報的西夏軍...\"
\"不是軍報。\"範仲淹解開第一口箱子的銅鎖,\"你看。\"
箱中整齊碼放的並非卷宗,而是二十七個翡翠鈴舌——每個內部都刻著景佑三年進士的姓名,最中央那個\"韓似道\"三字正泛著血光。
漕船突然劇烈搖晃。範仲淹扶住桅桿時,看見河面漂來無數燃燒的紙片——全是撕碎的科考試卷,火苗在陽光下呈現詭異的靛藍色。
\"墨池會的信號...\"韓琦的銀刀已出鞘,\"他們要提前焚題!\"
未時的暴雨沖刷著漕船篷頂。範仲淹在顛簸中展開趙明燭最新的密信——永康軍截獲的西夏軍令上,畫著口青銅鼎的剖視圖︰
\"鼎腹藏十二科題 以宋俘血化墨 可召文昌星力\"
信紙邊緣的茶漬突然蠕動。範仲淹蘸水涂抹,隱藏的墨跡顯出最後關鍵︰\"韓似道實為西夏梁太後義子 三十年前即入宋為間\"。
雷聲炸響時,船頭突然傳來水手的驚呼。範仲淹沖上甲板,只見上游漂來成片銀光——那是數以百計的中空銀鞘,每個接縫處都鈐著滴血指印。
\"開始了...\"他握緊翡翠鈴舌,\"墨池會的最後一局。\"
雨幕深處,隱約可見西夏使臣的青傘逆流而上——傘面上血寫的\"韓\"字,正與翡翠扳指上的刻痕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