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炮將傳承火種小心地收進特制的銅盒時,本源珠突然從藥道本源殿的穹頂俯沖而下,懸在他掌心發出急促的光芒。銅盒上雕刻的 “薪火相傳” 紋路與本源珠的光暈交織,映出一行小字︰“倫敦甦富比,明《本草品匯精要》孤本將拍”。孫子舉著攝像機湊近,鏡頭里的本源珠竟投射出古籍的虛影 —— 泛黃的紙頁上,“人參補五髒” 的批注旁有枚朱砂小印,印文是 “萬歷御藥院監制”,正是三百年前流失海外的那部宮廷藥典。
“這是藥道典籍里的‘活化石’啊!” 黃三炮摸著銅盒上的溫度,想起殿伯曾說的故事︰1900 年八國聯軍侵華時,這部載有 365 種罕見藥材圖譜的孤本被英軍搶走,此後再無音訊。他從驗藥箱取出 “尋典信物”︰半張清代海關單據記錄著 “1901 年,某批古籍經天津港外流”)、一枚 “御藥院銅匙”能打開古籍的特制書匣)、一本 “典籍傳承錄”記著 “《本草品匯精要》曾指導李時珍修訂《本草綱目》”)。老鱉突然從箱側爬出來,背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淡藍色的霧,在地面匯成 “倫敦” 二字 —— 那是典籍的方位。
兩人搭乘最早的航班飛往倫敦,舷窗外的雲層里,本源珠始終懸在前方,像枚引路的星辰。落地後剛出海關,就遇到戴金絲眼鏡的華先生 —— 海外藥道研究會的會長正舉著份拍賣圖錄,圖錄上的《本草品匯精要》被標為 “東方古籍,估價 200 萬英鎊”,旁邊的介紹寫著 “裝飾華麗,無實際藥用價值”。“黃師傅來得正好,” 華先生指著圖錄里的細節,“他們把‘炮制火候示意圖’當成了‘東方繪畫’,還說那些藥材圖譜是‘想象出來的植物’。”
甦富比拍賣廳外的展櫃前,圍滿舉著相機的人。《本草品匯精要》被放在防彈玻璃罩里,旁邊的電子屏循環播放著 “專家解讀”︰“這是古代貴族的消遣讀物,藥材記載多為虛構,比如所謂的‘千年雪蓮’,實為普通菊科植物。” 一個高鼻梁的拍賣師正對著麥克風說︰“它的價值在于裝幀,而非內容 —— 畢竟,東方傳統藥道缺乏科學依據。”
黃三炮突然打開銅盒,傳承火種的微光透過盒縫滲出,與本源珠的光芒交織成束,直射向玻璃罩。古籍的紙頁竟在光芒中微微顫動,某頁 “血竭治跌打” 的圖譜旁,浮現出明代藥工的虛影 —— 他正用毛筆標注 “此物產于安南,需以糯米湯浸泡三日”。“這不是消遣讀物,”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人群傳開,“這上面的每個字都救過人命!” 他舉起典籍傳承錄,“你們看,這書里記載的‘烏頭炮制去毒法’,現在的中藥房還在沿用,哪來的虛構?”
拍賣師嗤笑著揮手︰“先生,我們只認成交價。” 他指向台下舉牌的某藥企代表,“某跨國公司已表示,拍下後將用于商業展覽,展示‘東方古代的奇幻想象’。” 華先生悄悄拽拽黃三炮的衣袖︰“他們查過我們的背景,說‘一群民間藥工不配談古籍價值’。”
輪到《本草品匯精要》上拍時,黃三炮突然舉起御藥院銅匙。本源珠的光芒瞬間增強,玻璃罩里的古籍竟自動翻開,露出夾在其中的 “用藥手札”—— 某位明代太醫的記錄︰“萬歷二十年,用此書配方救治瘟疫,活人三千”。“這才是它的價值!” 黃三炮將傳承火種貼近展櫃,火苗順著玻璃蔓延,在表面映出歷代醫者的虛影︰李時珍對著古籍校勘,葉天士用其配方治溫病,現代中藥師根據圖譜培育瀕危藥材……“它是活的傳承,不是死的藏品!”
台下突然響起議論聲,有位華裔老中醫舉著手站起來︰“我祖父曾說,這部書里的‘青蒿驅蚊方’救過他的命!” 拍賣師想敲槌,本源珠突然撞向玻璃罩,發出清脆的響聲,古籍的紙頁上浮現出無數小字 —— 那是三百年間各國醫者的批注︰18 世紀法國醫師寫的 “試用血竭治外傷,有效”,19 世紀日本藥師記的 “按法炮制附子,毒性大減”,20 世紀美國學者注的 “圖譜與現代植物分類吻合”。
“原來它一直在救人!” 孫子的攝像機鏡頭里,老鱉正對著古籍噴出股清水,玻璃罩上的 “無實際價值” 字樣立刻消融。黃三炮趁機將半張海關單據貼在展櫃上︰“1900 年它被搶走時,書里的藥材還在治病;三百年後的今天,它的配方仍在救人 —— 這樣的典籍,不該被標價拍賣!” 華先生帶著海外藥道研究會的成員舉起橫幅︰“讓藥典回家,讓智慧傳承”。
藥企代表突然加價到 300 萬英鎊,拍賣師的手懸在槌上。黃三炮摸出驗藥箱里的最後件信物︰一束 “跨國藥草”英國山楂與中國山楂嫁接而成,果實里藏著兩國藥書的殘頁)。他將傳承火種湊過去,火苗中浮現出驚人的畫面︰明代太醫與當代英國植物學家隔著時空點頭,兩人手里都拿著《本草品匯精要》的抄本。“這叫‘典籍魂靈’,” 他對全場說,“真正的藥道典籍沒有國界,它屬于所有需要它的人,但首先,它得回到能讀懂它的土地。”
就在槌子即將落下時,甦富比的負責人匆匆走來,附在拍賣師耳邊說了幾句。拍賣師突然放下槌子︰“經核查,此件拍品確為流失文物,根據國際公約,應歸還原屬國。” 原來,本源珠投射的虛影被實時直播,全球藥道研究者聯名舉證,證實了古籍的醫學價值與流失背景。
當《本草品匯精要》被移出玻璃罩時,黃三炮用御藥院銅匙打開書匣的鎖扣,里面竟藏著另一張海關單據的殘片 —— 與他帶來的半張嚴絲合縫。古籍的扉頁上,三百年前的朱砂印在傳承火種的照耀下重新泛紅,仿佛在宣告回歸。華先生捧著古籍落淚︰“它終于能回家繼續救人了。”
回程的飛機上,本源珠懸在古籍上方,紙頁自動翻到 “甘草” 條目,旁邊空白處竟慢慢浮現出新的批注︰“2024 年,中英醫者據此方研發出新的止咳藥”。黃三炮望著窗外的雲海,突然明白︰藥道典籍的傳承,從來不是死守一方,而是讓智慧像蒲公英的種子,落地生根後,再帶著新的收獲回家。
孫子的攝像機對準老鱉,它的背甲上,水脈紋組成了 “生生不息” 四個字。“爺爺,我們還能找到更多典籍嗎?” 黃三炮撫摸著《本草品匯精要》的封面,那里的朱砂印正與傳承火種的光芒呼應︰“只要火種不滅,總有一天,所有流失的智慧都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