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炮順著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藥道節慶場走時,驗藥箱里的《藥道節慶禮俗》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面是用雲錦裝裱的,上面用銀線繡著 “敬天法祖” 四字,內頁手繪著節慶的完整儀軌︰神農祭祀的三獻禮流程、采藥節的開山儀式、藥師會的誦經祈福…… 每道儀軌旁都標注著 “時辰宜忌”“祭品規格”“服飾儀軌”,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節慶守則”,上面用金粉寫著 “祭以誠,禮以敬,俗以傳,不忘本源,方得始終”,字跡是明代禮部與藥界聯名書寫的,帶著香火的莊嚴感,此刻在節慶場的檀香里泛著肅穆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里,本源珠正與一面清代的神農旗共鳴,旗面繡著 “藥皇濟世”,旗桿的包漿已被歷代執事摩挲得發亮,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明黃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電子樂聲 —— 那是商業演出的喧囂。兩人剛穿過刻著 “薪火相傳” 的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心頭一震︰原本設有 “祭壇”“藥俗展示區” 的廣場,如今搭起了巨型舞台,穿著暴露的歌手在台上勁歌熱舞,而角落里的 “先師紀念堂”供奉神農、孫思邈等藥界先師的地方)被改成了 “網紅打卡點”,堂內的神像前擺著 “掃碼求健康” 的二維碼,供桌被換成了 “周邊售賣台”,上面堆著印著藥神頭像的 t 恤,旁邊的 “節慶日志”記著 “1980 年,祭祀用的藥材皆采自道地產區”)被熒光棒砸出破洞,紙頁上還能看到 “齋戒三日方可主祭” 的字樣。
“爺爺你看,他們把拜藥神的地方變成游樂場了!” 小家伙指著最刺眼的 “藥神選秀” 舞台,選手穿著奇裝異服模仿神農嘗百草,評委舉著 “晉級” 牌喊︰“夠勁爆!夠吸楮!” 節慶場中央的 “采藥儀式區” 被圍起來賣門票,游客拿著塑料鐮刀 “體驗” 收割,旁邊的 “藥俗講解台”老執事講述 “端午掛艾草”“重陽采茱萸” 來歷的地方)擺著 “買滿 300 減 50” 的廣告牌,台後的 “藥草圖譜”標注每種藥草的傳說)被換成了明星海報,地上散落著被丟棄的祭祀文書,上面還能看到 “祈求風調雨順,藥草豐登” 的字樣。更刺眼的是入口處的橫幅︰“狂歡三天,買藥打折 —— 拜神不如買貨,祈福不如囤藥,開心最重要”。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神農祭壇前,伸手撫摸壇上的青石 —— 每塊石頭都刻著藥草名,壇沿的凹槽里還留著歷年祭祀的香灰,壇側石碑刻著 “乾隆年間,每逢三月三,藥農在此祭神農,獻當年新采藥材”,字跡被香火燻得發黑。他從驗藥箱取出些節慶信物︰一套祭祀禮器青銅爵、玉圭、香鼎,爵底刻著 “敬神如在”)、一本《祭文合集》記著 “維某年某月某日,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藥皇神農氏之靈”)、一件祖傳的祭服素色長袍,袖口繡著藥草紋),往祭壇上一擺︰“這叫‘節慶本心’,” 他拿起香鼎演示焚香的手勢,“老祖宗辦節慶,是為了‘不忘采藥之苦,常懷濟世之心’,哪能靠胡鬧褻瀆?” 說話間他已展開一篇祭文︰“你們看這文字,字字虔誠,那些連先師名諱都念錯的哪懂這敬畏?”
節慶場負責人慶伯戴著墨鏡走來,手里拿著份 “招商報表”,上面某藥企的冠名費高達百萬。他踩了踩旁邊的祭服︰“黃師傅別抱著件破袍子裝正經了,現在誰還信‘敬神祈福’?我這文旅融合,能讓節慶場‘火出圈’,你看這人流量,比你守著個破祭壇強百倍!”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帶貨數據”,“看見沒?三天賣了五百萬的藥,夠你辦十年祭祀,這才懂節慶!”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塑料祭祀品” 前一放。老鱉對著那些鍍金的假香爐噴出股清水,涂層立刻脫落露出塑料底,旁邊的 “電子祈福燈” 被水淋濕後短路,屏幕上的 “心想事成” 變成亂碼,“這是糊弄神佛!” 小家伙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里拍到工作人員把真藥材換成塑料模型當祭品,“爺爺說真節慶得真心、真意、真藥材,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祭文合集》,展示著 “‘每篇祭文都由主祭手寫’的鄭重”,引來幾個老執事的嘆息。
新出現的老執事執伯穿著傳統祭服走來,手里捧著本線裝的《藥道節慶儀軌》,書頁里夾著歷代主祭的手札。老人從袖中取出塊 “主祭令牌”,是塊象牙牌,刻著 “承先啟後”︰“這是我祖父傳的,” 他指著牌上的裂紋,“1943 年饑荒,祭祀仍用最好的藥材,哪像現在這樣,拿塑料玩意兒糊弄?” 他當場演示三獻禮的動作,舉手投足莊重肅穆︰“看見沒?這鞠躬得彎腰九十度,跪拜得五體投地,機器哪學得來這虔誠?”
慶伯被說急了,從倉庫調來 “智能祭祀機器人”,能自動上香、鞠躬,還能播放電子祭文︰“看好了!這機器比你那套繁文縟節高效,一天能祭百次,還不用齋戒,專家都說‘與時俱進’,你懂個屁的‘敬畏’!” 他按下啟動鍵,機器人立刻對著假神像機械地鞠躬,“等會兒讓你們看看,是你老儀式有人看,還是我明星演出人氣高!”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節慶禮俗》里翻出張 “節慶三則”,上面用朱砂寫著 “祭有儀,俗有因,傳有序”。他拿起 “節慶守則”,往神農祭壇前一立,守則竟透出金光︰“這叫‘節慶之魂’,” 他指著守則上的 “不忘本源”,“老執事說‘節慶是根,忘了根就忘了從哪兒來’,機器哪懂這血脈相連的分量?” 說話間個捧著祖傳藥鋤的老藥農湊過來說︰“我想給神農獻把今年的新茶,他們不讓我進……” 黃三炮立刻拉他到執伯面前︰“來,老執伯帶你行獻禮,比機器人強百倍。”
執伯突然往 “敬神石”檢驗節慶虔誠度的奇石)上放了個塑料祭品,石頭立刻蒙上層黑霧;再放上黃三炮的青銅爵,石面竟透出溫潤的金光,還隱隱浮出 “精誠” 二字。“瞧見沒?” 老人點燃三炷香,煙柱筆直向上,“這心誠則香直,那些敷衍了事的哪有這感應?這可不是機器人能糊弄的!”
慶伯臉色鐵青,突然下令拆除神農祭壇︰“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請來的 “流量明星”,“讓他扮演神農直播帶貨,保證把你們這些老頑固的風頭全搶了,看誰還在乎老儀式!”
黃三炮將 “節慶守則” 往牌坊的橫梁上一掛,守則的金光與牌坊的 “薪火相傳” 四字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古法節慶圖》—— 畫面里的主祭官宣讀祭文,藥農們捧著藥材跪拜,孩童們在旁學習藥俗,每個人臉上都帶著莊嚴的神情。“這才是節慶場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人說,“藥道節慶得‘敬天法祖,傳承藥俗’,既要緬懷先師,更要教育後人,哪能靠娛樂化、商業化褻瀆?”
孫子突然想起什麼,從藥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敬神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塑料祭品突然碎裂,電子樂變成了古樸的祭樂,而被改成打卡點的先師紀念堂竟自己擺上神像和供品,舞台上的勁歌熱舞變成了采藥儀式表演,老執事的講解台恢復了原貌,電子屏播放起 “神農嘗百草” 的傳說。幾個游客忍不住放下手機,跟著執伯學習鞠躬禮,臉上露出莊重的神色。
執伯趁機往眾人手里發了《藥道節慶故事集》︰“來,拿著學,這里面講‘孫思邈制藥救虎’的故事,那些搞狂歡的哪懂這些?” 他自己先整理好祭服︰“這叫‘重拾敬畏’,節慶就是要記得來時的路。”
慶伯見勢不妙,想趁亂卷走冠名費逃跑,卻被黃三炮用 “節慶守則” 攔住去路。“節慶場不是搖錢樹,”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喧囂格外清晰,“藥道節慶得‘以節載道,以禮傳心’,是為了傳承藥道精神,不是為了發財,這是老祖宗傳下的文化道,不是商業化娛樂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節慶場最高處的 “傳承旗”,旗面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隨著旗幟展開,所有娛樂設備突然靜音,而祭壇上自動燃起三炷清香,場里響起老執事領誦祭文的渾厚聲音。黃三炮往節慶場四周撒了把與節慶相關的藥草種子艾草、茱萸、菖蒲等),瞬間長出片象征藥俗的植物,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面匯成 “節慶”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里的本源珠正往東北方向飛去,那里隱約可見一片藥道教育館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傳習所’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傳授藥道知識的場所,突然想起執伯的話︰“節慶就像接力棒,一棒傳一棒才能跑下去,丟了虔誠,再熱鬧的場面也只是空殼,守不住這份敬,藥道的精神傳承就斷了。”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祭文的誦讀聲 —— 那是節慶場久違的、屬于莊嚴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