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炮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往藥道前瞻院走時,驗藥箱里的《藥道未來探索錄》正隨著步伐輕晃。封面是用納米縴維紙裝訂的,邊角嵌著柔性顯示屏,內頁滾動展示著藥道創新的前沿成果3d 打印中藥丸的微觀結構圖、區塊鏈溯源的藥材種植數據、ai 輔助的個性化藥方生成系統…… 每項成果旁都標注著 “技術原理”“傳統依據”“應用前景”,最珍貴的是夾在書中的 “拓新銀章”,章面刻著 “守正拓新” 四字,章沿因反復核驗已磨得 亮,此刻在前瞻院的臭氧味里泛著理性的光。
孫子的酸枝木藥箱里,本源珠正與一塊基因編輯失敗的黃 根睫共鳴,箱側老鱉把背甲貼在箱壁,甲上的水脈紋漫出淡灰色的霧,混著遠處傳來的機器嗡鳴 —— 那是基因編輯的操作聲。兩人剛推開刻著 “守正創新” 的合金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脊背發涼原本進行可控實驗的實驗室,如今被隔成 “基因編輯車間”“高產培育區”,白大褂們戴著護目鏡往培養皿里注射基因片段,有人將人參基因植入蘿卜追求 “快速成材”,有人敲除黃連的苦味基因制成 “甜味中藥”,而角落里的 “傳統藥性研究室”(分析藥材四氣五味與基因關系的實驗室)被改成了 “產量監測站”,屏幕上的 “藥性數據表” 換成了 “生長周期倒計時”,旁邊的 “院訓” 鈦牌被踩在腳下,牌上的 “科技為體,傳統為魂” 字樣沾著營養液。
“爺爺你看,他們把藥材改得連祖宗都認不出了!” 小家伙指著最刺眼的 “超級藥材展示台”,玻璃罩里的 “基因編輯當歸” 長得比人高,根須像塑料繩般僵硬,旁邊的 “速生枸杞” 紅得發紫,果肉里淌著粘稠的透明汁液,一個研究員正自豪地介紹“這枸杞畝產翻十倍,就是味道有點像橡膠!” 前瞻院中央的 “傳統與現代融合試驗區”(探索科技賦能傳統炮制的區域)被改成了 “基因測序流水線”,機械臂將藥材扔進破碎機提取 dna,牆上的 “經典炮制工藝動畫”(展示酒蒸大黃的傳統技法)被換成了 “基因編輯成功率” 柱狀圖,地面的排水溝里還漂著幾株基因崩潰的畸形甘草。更刺眼的是宣傳屏上的字“基因革命,藥道顛覆 —— 長得快、產量高、成本低,傳統藥材該淘汰了”。
黃三炮走到被遺棄的傳統炮制模擬器前,伸手按下啟動鍵 —— 機器緩緩運轉,演示著 “蜜炙甘草” 的全過程蜂蜜加熱至起沫,與甘草片翻炒至 “不粘手、色黃透”,顯示屏同步彈出《炮炙大法》的記載“甘草用蜜水拌炒,以甘緩其性”。他從驗藥箱取出些對比樣本一株自然生長的三年生黃 (斷面呈菊花心,有淡淡的豆腥味)、一份基因編輯的速生黃 (斷面發白,帶著金屬味)、一張兩者的藥性檢測報告(前者黃 甲 含量 008,後者僅 001),往實驗台上一擺“這叫‘守正為基’,” 他指著檢測報告,“黃 的補氣功效與黃 甲 密切相關,基因編輯破壞了有效成分合成路徑,長得再快有啥用?” 說話間他已調出古代藥農的 “留種準則”“你看這記載‘選三年生良株留種,忌用頭年嫩苗’,老祖宗早知道急功近利要不得,那些只追產量的哪懂這道理?”
前瞻院老板前伯穿著防輻射服走來,手里拿著份 “基因編輯專利清單”,上面列著 “抗蟲人參”“無苦味黃連” 等專利。他踢了踢旁邊的《本草經集注》電子復刻本“黃師傅別抱著老藥方做夢了,現在誰還信‘道地性’那套?我這基因技術能讓藥材產量翻百倍,一片基因枸杞的維生素含量頂十片傳統的,夠你種十年地!” 他指了指電子屏上的 “成本核算”,“看見沒?傳統種植成本每畝八百,基因編輯只要一百,夠你買千份檢測報告!”
孫子突然把老鱉從藥箱上抱下來,往 “超級當歸” 的培養皿前一放。老鱉似乎嫌基因藥水的氣味怪異,猛地對著培養皿噴出股清水,當歸的巨型根睫立刻出現黑斑,迅速萎縮成一團黏液,旁邊的基因測序儀屏幕突然亂碼,顯示出 “基因鏈斷裂” 的紅色警告,“這是基因崩潰!” 小家伙舉著攝像機繞場一周,鏡頭里拍到研究員偷偷銷毀畸形藥材的畫面,“爺爺說真創新得守本性,像這樣 ——” 他拿起黃三炮的自然黃 ,展示著斷面的菊花心紋理,引來幾個老藥學家的點頭。
新出現的老藥理學家新伯背著個恆溫標本箱走來,箱子里裝著研究的結晶父親參與研發的 “人工麝香”(模擬天然麝香成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自己團隊的 “區塊鏈溯源藥材”(記錄種植全過程,保證道地性)、一份 “傳統藥性與基因關聯圖譜”(標注著 “麻黃發汗與麻黃堿基因的關系”),還有一本泛黃的《藥道創新倫理準則》。老人翻開準則,里面貼著 1975 年研發 “青蒿素提取工藝” 的照片“這是真正的藥道創新,” 他指著照片上的乙醚低溫萃取裝置,“用現代技術提取古籍記載的有效成分,哪像現在這樣顛覆藥材本性?” 他從箱底摸出塊 “創新獎章”,“這是表彰‘傳統炮制智能化’項目的,既保留古法精髓,又用科技提升效率,這才是正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前伯被說急了,從實驗室推來台 “全基因編輯儀”,能一次性敲除藥材的 “不良基因”(包括所謂的 “苦味基因”“慢生長基因”)“看好了!這機器能定制藥材,想要甜的黃連、無渣的當歸都行,比你守著傳統炮制高效多了!” 他按下編輯鍵,屏幕上的黃連基因鏈被切斷苦味相關片段,“等會兒對比下,看你土法炮制和我這‘基因定制’有啥不一樣!”
黃三炮沒接話,從《藥道未來探索錄》里翻出張 “拓新三則”,上面用朱砂寫著 “尊藥性、守本源、控風險”。他拿起拓新銀章,往傳統炮制模擬器旁一立,銀章竟透出藍光“這叫‘創新邊界’,” 他指著章背的小字 “不可改變藥材核心藥性”,“《本草衍義》說‘凡藥制造,貴在適中’,機器哪懂這中庸之道?” 說話間個戴眼鏡的研究員湊過來說“我們做過臨床,基因編輯的甘草止咳效果只有傳統的三成。” 黃三炮遞給他一份《傷寒論》原文“來,幫著分析經方里的藥材要求,比盲目編輯基因有意義。”
新伯突然往 “平衡石”(檢驗創新與傳統平衡的奇石)上放了株基因編輯黃連,石頭立刻蒙上層黑霧;再放上黃三炮的自然黃連與現代提取設備的合影,石面竟透出溫潤的金光,還隱隱浮出 “守正” 二字。“瞧見沒?” 老人用手指點著提取設備上的 “低溫” 標識,“真創新是用科技服務傳統,比如低溫萃取保留揮發油,假創新是用技術顛覆根本,這可不是機器能糊弄的!”
前伯臉色鐵青,突然下令啟動 “批量編輯程序”,要將所有實驗藥材的生長基因敲除限制“給你們看點厲害的!” 他指著剛獲得的 “快速審批通道” 文件,“這是藥監局特批的‘基因藥材綠色通道’,下個月就能上市,不服氣?”
黃三炮將 “拓新銀章” 往融合試驗區的穹頂一掛,銀章的藍光與實驗設備的燈光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未來藥道圖》—— 畫面里的研究員用顯微鏡觀察傳統藥材的細胞,老藥工在指導設定炮制參數,ai 屏幕上滾動著《本草綱目》的相關條文,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對傳統的敬畏與對科技的審慎。“這才是前瞻院該有的樣子,” 黃三炮對圍觀的人說,“藥道未來得‘傳統為體,科技為用’,既要用新技術解決種植、炮制的難題,又不能丟了藥材的本性與藥性,哪能靠基因編輯另起爐灶?”
孫子突然想起什麼,從藥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平衡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順著石縫蔓延,那些基因編輯藥材突然恢復自然形態,而被改成車間的傳統研究室竟自己擺出藥性檢測儀器,虛假的產量圖也切換回 “傳統與現代融合成果展”。幾個研究員忍不住停下操作,圍過來看新伯演示 “古法炮制與現代檢測” 的結合,臉上露出反思的神色。
新伯趁機往眾人手里塞了本《藥道創新案例集》“來,拿著看,這里面講如何正確用科技賦能傳統,比如用紅外光譜檢測藥材真偽,那些搞基因顛覆的哪懂這些?” 他自己先將基因編輯設備調回 “輔助育種” 模式“這叫‘回歸正道’,讓科技幫藥材長得更好,而不是變成怪物。”
前伯見勢不妙,想趁亂刪除所有基因崩潰的實驗數據,卻被黃三炮用拓新銀章擋住去路。“前瞻院不是造妖廠,” 黃三炮的聲音透過機器嗡鳴格外清晰,“藥道發展得‘守正拓新,循序漸進’,是為了讓藥道更完善,不是為了徹底顛覆,這是老祖宗傳下的進化道,不是技術濫用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飛向前瞻院最高處的 “未來旗”,旗面無風自動,顯出八個古字“根脈永繼,創新有方”。隨著旗幟展開,所有基因編輯設備突然切換成 “傳統藥材優化模式”,而被遺棄的炮制模擬器前竟圍滿了學習的研究員,實驗室里傳來 “這個步驟和《炮炙大法》說的一樣” 的討論聲。黃三炮往實驗田的土壤里撒了把道地藥材種子,瞬間長出片整齊的幼苗,葉片上的露珠滾落,在地面匯成 “拓新” 二字。
孫子舉著攝像機跟拍,鏡頭里的本源珠正往正東方向飛去,那里隱約可見一片藥道綜合聖殿的輪廓。“爺爺,珠子往‘藥道總壇’去了!”
黃三炮望著那片匯聚藥道所有傳承的聖殿,突然想起新伯的話“創新像給藥材嫁接,得選同屬近緣的枝條,不然只會枯萎,丟了傳統根基的技術,再花哨也是空中樓閣,守不住這份衡,藥道的未來就成了斷代的泡影。” 他扛起驗藥箱,老鱉慢悠悠爬回藥箱,一行人順著藥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後傳來傳統炮制與現代儀器和諧運轉的聲響 —— 那是前瞻院久違的、屬于未來的韻律。
喜歡逆世雄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世雄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