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在御書房內進行的深夜君臣密談,如同一股撥雲見日的長風,徹底吹散了籠罩在皇帝與安國公府之間最後一絲名為“猜忌”的陰霾。皇帝寧宣宗被張大山那份“為全君臣之義,甘願急流勇退”的赤膽忠心深深震撼,而張大山也被帝王那罕見的、坦誠無比的“知己”之言徹底感動。
君臣之間,再無芥蒂。
然而張大山告老歸鄉的決心已定,這是他為家族能夠長久安穩、為帝國能夠平穩過渡而做出的最深沉的考量,亦是君臣二人達成的最高默契。
皇帝知道自己無法挽留也無意挽留。一個真正聖明的君主不僅要懂得如何用人更要懂得如何放手。他能為這位為帝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的“知己”做的最後一件事,便是給予他一份超越了世間所有官爵與財富的、獨一無二的永恆榮耀。
……
三日後,一場專門為此事而召開的最高等級內閣會議在紫禁城的文華殿內舉行。
殿內氣氛莊嚴肅穆。皇帝寧宣宗高踞于御座之上,他的下方則是以內閣首輔張小山為首的所有核心閣臣。
“諸位愛卿,”皇帝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分量,“安國公決意告老歸鄉。此事,朕已準奏。”
此言一出,殿內眾臣皆是一驚,卻又仿佛都在意料之中,無人出言反對。他們都明白安國公此舉背後那“功成身退,以全君臣”的無上政治智慧。
“國公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如今倦鳥思林亦是人之常情。”禮部尚書第一個出列躬身說道,“只是國公爺功蓋千秋德被萬民,若就此悄然歸去,于情于理于國于民皆是莫大的遺憾。臣以為當為國公爺舉行一場最隆重的榮退大典,並給予其一份足以匹配其不世之功的最終封賞。”
“善。”皇帝點頭,“朕亦有此意。”他看向殿下眾臣“只是該如何賞?朕倒是犯了難。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啊。”
是啊,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安國公食邑萬戶世襲罔替,金牌信物府邸規制等同親王,這已經是人臣所能達到的極致。再往上便只有那張至高無上的龍椅了。
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戶部尚書張豆子,這位如今已掌管帝國錢袋子、行事素以精準嚴謹著稱的安國公麼子,此刻也出列說道“陛下,若論金銀財帛,國公府如今的產業之盛,早已非外物所能動。若論田畝土地,青石農莊的萬頃良田,更是國公爺親手所創。物質之賞,于國公爺而言,已無意義。”
兵部尚書李嚴也沉聲附和“陛下,國公爺于國有再造之功,于軍有再生之德。其功績早已超越了凡俗的‘侯’與‘公’,非尋常爵位所能承載。若強行再加封賞,恐反為不美。”
就在此時,內閣首輔張小山出列。他從袖中取出一本早已準備好的奏章,雙手呈上。
“陛下,臣以為,對于家父而言,凡世間之金銀土地官爵皆已是過眼雲煙。真正能匹配其功績者,唯有名。”
皇帝眼中精光一閃接過奏章,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用小山那遒勁的筆法寫著兩個古樸而又充滿了無盡分量的大字。
“元!聖!”
“元者,”張小山朗聲解釋道,“始也,初也,萬物之本也。家父以‘格物之學’開啟民智再造乾坤,堪稱我大寧新時代之‘開元’立基者。”
“聖者,”他的聲音變得無比崇敬,“德合于天,道濟于世者也。家父興修水利,平定北境,救濟災荒,撲滅天花,活人百萬,澤被蒼生,其德行早已超越凡俗近于聖賢。”
“故臣與內閣諸位同僚合議之後斗膽懇請陛下!”他猛地跪倒在地聲音鏗鏘有力響徹整個文華殿。“請陛下賜安國公‘元聖’之尊號!”
“以彰其開創文明之不世之功!”
“臣等附議!”殿下所有內閣大臣在這一刻盡皆起身齊齊跪倒在地!他們的聲音匯成了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懇請陛下賜安國公——‘元聖’之尊號!”
皇帝寧宣宗看著下方那黑壓壓跪倒一片的、帝國最頂尖的文臣集團,他看著奏章上那兩個熠熠生輝重如泰山的大字,他的眼眶再次濕潤了。他知道這個稱號張大山當之無愧,也唯有這個稱號才能真正地為他與這位布衣國公之間那段蕩氣回腸的君臣際遇畫上最完美的句號。
他緩緩地站起身,聲音莊嚴而又肅穆。“準!”
……
七日後,一場比凱旋大典更為隆重的“安國公榮退暨元聖加封大典”在太和殿舉行。
大典當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整個京城萬人空巷,百姓們自發地涌上街頭,手中拿著鮮花和彩帶,翹首以盼,只為能一睹那位傳說中的“在世聖賢”的最後風采。
太和殿前,丹陛之上,文武百官,皇室宗親,乃至前來朝賀的泰西諸國使臣,皆已肅然而立。
當身著一身最樸素的青色布衣,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的張大山,在皇帝的親自攙扶下,緩緩走上那象征著帝國最高榮耀的丹陛之時,整個廣場都爆發出了一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元聖!元聖!”
那聲音發自肺腑,充滿了最真摯的敬愛與崇拜。
大典的最高潮,由內閣首輔張小山,當著文武百官、天下使節之面,高聲宣讀那道由皇帝親筆所書的、冊封其父為“元聖”的詔書。
詔書念畢,皇帝親手將一枚由整塊昆侖美玉雕琢而成、象征著“元聖”身份的白玉大印,鄭重地交到了張大山的手中。
張大山接過玉印,卻沒有將其收入懷中。
他轉過身,面向殿下所有人,也面向這個他傾注了一生心血的帝國。然後,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舉動。
他將那枚象征著無上榮耀的“元聖”玉印,高高舉起,隨即又緩緩地,將其放回了由內侍呈上的絲絨托盤之上。
緊接著,他又從懷中,取出了那塊代表著無上權柄的“如朕親臨”金牌;取出了皇帝御賜的安國公府地契;取出了皇家鐵路總署、格物學院、惠民防疫司等所有由他創建並掌管的機構的最高信印……
他將這些,在世人眼中,代表著無盡財富與權力的東西,一件一件地,鄭重地奉還于御前。
真正做到了,還政于朝,還利于國。
“陛下,”他的聲音平靜而又充滿了力量,通過蒸汽法螺傳遍了整個廣場,“草民張大山,本一介布衣,蒙陛下天恩,方有今日。如今北境已安,國泰民安,臣之責已盡。”
“這‘元聖’之名,非臣一人之功,乃陛下聖明,萬民同心,格物大道之功也。此印,當為國之重器,藏于太廟,以勵後人。”
“此金牌,乃陛下信物,臣不敢久持。”
“此產業,皆取之于民,亦當用之于民。臣請陛下,將其盡數歸入國庫,或設為‘格物興國’之基金,以助天下寒門學子,共研大道,為帝國開萬世太平。”
他,孑然一身而來。如今,亦只帶著一身布衣,與滿身的功業,孑然一身而去。
這份胸襟,這份氣度,這份將“功成身退”演繹到極致的無上境界,讓在場所有的人,都為之……深深折服!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